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
摘要: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会发现,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启蒙主义。几乎每部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中都有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是社会变革的介入者,通常以启蒙者的身份介入,启蒙的对象自然是中国人的主体,也就是农民,而用来启蒙的工具,则是来自西方的理论和知识。中国当下的问题,向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也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干提供了可能的广阔天地。当下的中国现实,要求知识分子应以“创新的智慧和实践的品格”投入其中。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知识分子
一:何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作用一个社会阶层,它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说颇为不同。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语境中,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内通称“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国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中产阶级”的主体。
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最激荡的转型期由社会转型带来的时代的根本性变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不但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也使当代文学的精神流向呈现出多元化、个人化的趋势由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对中国知识分子性格的塑造和身份的想象也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作趋势本文试图以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为论述对象,力求探索当代知识分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困境,从而分析造成这些精神困境的历史根源、现实根源、人性根源,以及试图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和展望他们未来的精神走向。
三: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
在这个世纪之交的多元时期,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无情冲击下,当他们那一套曾经叱诧天下的话语突然“失语”时,他们迷茫不已。于是一些知识分子痛苦又无奈的告别了自己的过去,开始丧失了价值关怀,醉入了感官
文化。在这样一次“无声的改造”中,他们逃离神圣,摈弃价值。
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从道德和理想上评判现实生态应该不应该、合理不合理,结合当下国情,以创新智慧和实践品格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并为此“少说话、多做事”地做一点扎扎实实的工作,在我看来,才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应当致力的方向。只会富于同情心地体验底层,是多情的书生;老是忧心忡忡地评判现实这不合理,那不应该,是爱发牢骚的文人。
一个社会最大的危机是失去支撑它的精神结构。具有终极关怀的价值系统是将一个社会凝结为整体的黏结剂,它赋予个人行为收敛性,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一旦缺失这样的系统,无所遵循,唯以利为衡量价值的标准,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群起争利却难以解决争利引发的社会紧张和冲突,尤其是一个人口与资源严重失调的社会,最终难免不因无止境的发散而解体。
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突然变成了失败者的角色。这是知识分子始料未及的重大转折。知识分子一夜之间从启蒙者变成了被启蒙者,而原来的被启蒙者,比如农民,现在则变成了启蒙者。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只有两类,他们形成了一个顽固的二元对立的格局:其中一元是农民和工人,他们可以被统称为大众,被认为是进步、无私、勤劳、朴实、欢乐的化身,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另一元就是知识分子,他们被认为是落后、自私、虚荣、懒惰的化身,沉浸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腐化的情欲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作家的小说,在表现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的时候,与其说是在向大众致敬,不如说是在自我贬低,是以向大众致敬的方式贬低自己。
1985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年开始,在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得到了重新审视和调整。在莫言、王蒙、张贤亮、张承志、韩少功、刘震云等人笔下,大众的面孔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形象各异。当大众身上的弱点被重新暴露的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开始被重新认识。但我们必须承认,直到今天,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与中国历史的种种复杂纠葛,并没有在中国小说中得到真实和相对丰富的呈现。
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写作境况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因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俗化浪潮已经席卷中国,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经济和文化产品已经涌入中国的大街小巷;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历史依然带着强大的惯性在向前滑行。与此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好像已经进入后现代时期,与国际社会充分接轨,而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依然处于前现代时期。这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的处境。
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欧洲、美洲的作家,只要具有世界眼光,只要具有清醒的历史感,他都会认识到中国作家的那种“重”的痛苦,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了全球化和世俗化的浪潮之中,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感受到另外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对中国人来说还比较新鲜。那就是在中国长达百年的乌托邦梦想破灭之后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由于现代技术对人的统治而带来的无力感,以及被压抑的欲望获得释放之后的困乏状态。这种新鲜的痛苦,如果借用米兰·昆德拉的说法,或许可以称为“无法承受之轻”。更多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就在这两种痛苦之间徘徊,并为此发出悲鸣。
对于“重”和“轻”的双重书写,对于“重”和“轻”的关系的繁复探究,有可能是中国小说的重要篇章。一个民族国家百年来的梦想和实践,中国知识分子百年来的成功和失败,也就在这“重”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在我个人看来,从现代意义上来说,都是公共知识分子而非知识分子。中国的文人学者思索和解决问题都是从规范层面。应当是什么,并不是描述事实上是什么。当然,也有人是以事物“是什么”为思索方向,但这些人没有构成主流。
我们一直在用西方的社会科学话语来解释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知识分子运用西方的理论知识非常纯熟,已陷入一种习惯甚至惰性中。西方的概念理论当中包含许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东西,我的主张是在拿来时应去掉这些,留下的应是科学和科学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来重新观察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各方面实践经验,来重新把它概念化,理论化。四: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现状
中国知识分子的现状与特点:对自我的评价积极而有时代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价值取向多元化。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仍然保持着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政治态度日益温和理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未完全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队伍变化发展趋势:人数日益增加,终将成为社会主体;社会地位将极大地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拥有较高的知识技能与较为丰富的信息来源,与国际社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使他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与现实表明,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是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晴雨表,高;外部差距逐渐模糊,内部差距可能加大;思想将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