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周边国家爱国主义
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但是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加强对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象我国历朝历代的许多仁人志士那样,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一定会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绩,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飞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也都有一腔爱国的热血。

而中国人的爱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有蒙恬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击退匈奴;岳飞的“精忠报国”;杨家将抗击辽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
湾等等。

到了现代爱国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巾帼英雄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左权将军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有了这么多活生生的爱国人物的渲染熏陶,我们中的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会被感染,也就是说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的,即使平时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能用行动表现出来。

所以每当有大事情发生时,像抗非、抗洪、抗震、抗旱、举办奥运会、举办世博会等等,总可以看到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情景,无处不体现出各族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外延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即热爱祖国,而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

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

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根本原因。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文化灭绝,谓之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化不灭,则中华不灭。

爱国,即爱文化,也就是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二)爱国主义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

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对祖国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责
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

(三)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自愿的情绪。

爱国者忠于爱国主义的某一价值,比如对国旗的尊重。

政府推行的官方爱国主义含有高度象征化和仪式化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陈述对爱国主义的推行有着逻辑性的关联,并通过对政治团体利益的表述来得到合法性。

国家纪念碑、阵亡将士纪念日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官方爱国主义通常有着严格的仪式,比如对起降国旗的规定、致敬礼和忠诚的形式。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二、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之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越过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将获得更加坚实有力的战略依托,整个亚洲板块在全球力量分布中的上升态势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这些重大举措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扫除了历史性障碍。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趁着与周边国家“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大力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周边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2007年4月,中国首次作为观察员国出席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十四届首脑会议,宣布中方愿与南盟探讨建立扶贫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南盟减灾救灾合作定期会晤制度,交流减灾经验和信息,加强和南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合作、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南盟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

总体看,经过20世纪最后10年和21世纪头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从全方位构建战略关系框架、开创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阶段,进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

(二)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日益拓宽加深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之所以需要转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是由于经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方向看,多个合作机制交织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东亚地区已经逐步形成50多个区域次区域对话合作机制。

其中,中国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和机制主要有五个:一是“10+1”机制;二是“10+3”机制;三是中、日、韩对话合作机制;四是东亚峰会;五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从中亚方向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带动下,经过“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以欧亚经济论坛为纽带,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沟通渠道更加畅达、彼此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伙伴也不断增加,印度、伊朗、巴基斯坦、蒙古等成为观察员国。

此外, 2007年11月举行的论坛第二届会议发表了《西共识》,各方将共同致力于在本地区能源、旅游、教育、金融以及地方政府合作等方面展开全面、广泛、持续的合作。

从南亚方向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三)区域次区域合作亟待协调整合
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覆盖整个亚洲地区的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亚洲论坛等诸多机制共这种态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发展,有利于各国扩大共同利益,增进合作和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继续贯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和谐的地区环境。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客观地看到,如此众多的组织机制之间已经
初步形成了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局面。

特别是随着区域次区域合作渐成主流,有关多方谋求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意识已经明显上升,战略角逐态势日益突出。

(四)和平和发展是主流,但是局部仍有冲突和摩擦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当然,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一个国家的利益出发的。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

但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利益,这样的政策难道不好吗?看看六方会谈,中国做了一个媒人,为了什么,为了东北亚和平的发展,中国不希望战争,不希望世界局势不稳定。

三、发扬新时期理性爱国主义
(一)理性爱国主义的内涵
所谓理性爱国,即在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时,基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不冲动,不盲从,不偏激,能够全面、客观、冷静地审视,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尽量借助交流、对话、谈判等非暴力方式应对问题,以寻求国家和民族利益最大化。

在当下中国,急需的是人们将爱国激情融进火热的工作实践之中。

(二)理性爱国主义的价值
首先,理性爱国有助于消解东西方国家间误解和分歧,为我国获取更广阔的和平发展空间。

种种诱因,西方总有一些人不愿巨龙腾飞,他们希望的是一个封闭、动荡、分裂和落后的中国,企图国人的爱国热情走向非理性,从而弄乱中国。

其次,理性爱国有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

当下今后,祖国的核心利益和最高诉求,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就急需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再次,理性爱国有助于激发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
行。

对于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摩擦与冲突,我们应“风物长宜放眼量”,要以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视野来考量世界大势,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不可逞一时之气,要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理性爱国主义的要求
首先,以理性引领爱国言行,不做狭隘民族主义者或极端民族主义者。

其一,让爱国插上“理性的翅膀”。

当代青年既不可片面和过分地强调自己民族的存在及利益,也不能盲目排外,切勿因盲目爱国而误国。

战争时期,爱国的逻辑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置身全球化时代,爱国尤须斟酌多种因素,要依靠缜密思维,凭借科学方法。

其二,须“有理、有利、有节”。

不可动辄或游行示威,或抵制外国商品,或打砸抢烧,或被心怀叵测者利用,而应竭力维护安定团结,不组织、不参加任何未经审批的游行、示威和集会,不相信、不编造、不传播任何未经证实的有害信息。

其三,要“忧祖国之所忧,急母亲之所急”。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将满腔爱国热情转化在为国富民强的奋斗之中。

其次,正确处理之于爱国的三对关系。

其一,动机与效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凡事不仅要看动机是否良好,还要看效果最终如何。

所谓“真爱国”,即须基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不是脑袋发热,好心办坏事。

其二,目的与手段。

手段替目的服务,而目的为手段之结果。

惟有手段恰当,才能实现预期目的,否则不仅实现不了目的,而且会走向反面。

爱国万不可导致亲痛仇快。

其三,内容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

内容再好,形式不当,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后果严重。

比如用过于激烈、非常粗暴的方式,或用温温吞吞、隔靴搔痒的方式,都不能充分、恰当地将内容展示好。

总之,对于当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各方面利益的摩擦与冲突,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纵观全局,冷静思考,绝不能跟风盲从,做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非理性行为。

我们是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就要履行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站在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

四、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
在当前周边舆论现状下,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在“中国梦”的国
际传播中,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话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推动周边国家和国际舆论树立客观、公正的中国观。

同时,可通过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动员华人华侨力量展示真实的“中国梦”,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尊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一)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

作为炎黄子孙,只有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方能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将爱国的种子深植于人民的心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注重中国国情与现状教育
通过国情教育,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它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之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从而使人们面对国家的贫穷、落后,在差距面前不是责怪挑剔,怨天忧人,而是看到自己责任的重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改变中国落后现状,使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三)广泛宣传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好教材,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仁人志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情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

如中国历史中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李大钊、刘胡兰、王进喜、孔繁森等爱国主义先进人物。

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事迹,使人们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唤起人们的觉醒,用先进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把自己的行动自觉地融合到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去,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

比起中老年,我们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历史知之较少,对新中国发展壮大来之不易的征程也体验不深,所以青少年尤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这一课,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必须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

要使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成为社会的永恒主题,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增强全民的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报导;鼓励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行;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搞好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把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钟华卿民族复兴中国梦学习教育读本 2013年5月
2. 本书编写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新华出版社 2009年8月
3. 张洁主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1
4. 祁怀高等著《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中华书局2014-7-1
5. 张瑞敏著《爱国主义六论》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