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亚洲邻国关系和合作的方法
中国的亚洲邻国关系和合作的方法近年来,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领导者。
中国积极地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双方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亚洲邻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强调和平、互信、共同发展。
中国在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时,注重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构建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
通过互利合作,各国能够共同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地区繁荣。
二、外交手段的运用中国在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时,运用多种外交手段,包括高层互访、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
通过高层互访,中国可以与亚洲邻国的领导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解决潜在的分歧和矛盾。
同时,经济合作也是促进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通过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中国与亚洲邻国实现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
此外,文化交流也起到了增进友谊和相互理解的作用,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中国与亚洲邻国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得到加强。
三、区域合作组织的加强中国积极参与并倡导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框架,推进与亚洲邻国的合作。
例如,中国一直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通过这些平台,中国能够与亚洲邻国共同商讨并解决地区内的问题,增进合作与发展。
这些组织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对话沟通的平台,有助于解决潜在问题并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四、处理分歧与争端的努力在处理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中,中国注重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与争端,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的热点问题,如南海争端和朝鲜半岛问题,并倡导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通过多边对话和协商机制,中国努力与亚洲邻国共同推动和平解决争端,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的亚洲邻国关系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之上,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组织的加强以及处理分歧与争端的努力,推动与亚洲邻国的合作与发展。
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一.中日关系: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
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
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
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
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
加强经济合作。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
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
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据报导,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
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
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
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
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概论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1.与日美韩的关系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
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
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
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分析
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关系的分析阿进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攀升。
从这几年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当然,这种好的形势也得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受益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是,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清形势,不要被一些国家的表面所迷惑。
要认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和兄弟,谁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
所以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式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地缘关系、巴基斯坦、朝鲜、越南、日本、印度、菲律宾、国与国、领土争端、南海问题、联合演习、枭龙战机要想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当然要先知道中国周边都有哪些个国家。
很简单,翻看世界地图不难看出: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没有接壤的邻国如:泰国、孟加拉国、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分布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之态势,将中国包围起来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哪一天,战争打响,中国四面受敌,那又如何突围呢?(当然,首先说明的是,我不是好战分子!和平年代,做好应战的准备还是必要的,因为你不知道会在哪一天会有谁向我中华民族挑战。
)中国的军队如何把作战范围扩大至太平洋及其远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要突破第一岛链的重重障碍,菲律宾、越南、吉普赛都是美国第一岛链的成员国,我们都知道,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由于南海问题搞得并不是很愉快。
还有一个方法也就是路经台湾海峡,开向大洋。
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台湾地区愿意让你通过吗。
我认为,收复台湾是势在必行的是啊。
(当然,大家都这样认为,除非他不是中国人)所以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也有看到新闻报道,这几年,我国政府通过外交或互办友好年来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中国还与周边国家实行高层互访机制、电话机制、总理级对话等一系列有效机制。
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姓名:系别:专业:学号:成绩:2013年5月2日简析中国与各邻国之间的关系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利益融合前所未有,各国都在同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单独应对所有挑战和风险,不可能做到一枝独秀。
不能再用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彼此关系。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各国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利益;周边关系;稳定。
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一、中国友善的“友人”不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上中俄两国的贸易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军事上,目前中俄两国是友好战略关系,感受到北约的压力,正积极地活跃在亚太地区。
冷战以来,中俄关系特别好,在这段友好的时间里,保持中国发展先进的军事科技,同时缓解周边紧张的压力。
所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现在看来还是系在同一条绳上的蚱蜢,双方互礼互利。
而曾经是中国一份子的蒙古,由于民族和历史的原因脱离了中国,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蒙古对中国是友好的。
很大原因是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缝隙里,成了军事的战略缓冲,因此两边都不能得罪。
哈克克斯坦,哈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这三个国家原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因此跟俄罗斯关系很好,因此跟中国也保持友好关系,并且跟中俄等国组成上海合作组织,这几个国家也成了北约和美国直接战略打击中国西部的缓冲地。
缅甸,越南这两个国家长期受到中国各方面的照顾,与中国的关系友好。
印度洋战略价值决定了中国和缅甸的关系是扶植的伙伴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近几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展开了大量的贸易合作,但在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
由此,便引发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思考。
与所有的周边国家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之一。
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外交成效显著,全方位的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国家的不安,特别是与我国一些相邻的国家,虽然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他们的不安也会时时的表现出来,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海洋资源垂涎不已。
而向来南海都是一个敏感的地区。
原因就是出于此,菲律宾想要霸占我们的黄岩岛,他们认为黄岩岛离他们国家近就属于他们,其实他们时看上了黄岩岛的资源,黄岩岛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鱼类资源以及天然气资源。
面对菲律宾的无理取闹,我国比没有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列举出一系列的证据,证明黄岩岛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同样的,越南也跟我们国家有海洋领土的争端,据路透社北京时间12月12号,中国与越南再次因为南海问题起冲突。
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行动方面越南在整个南海方面都是非常的激进的,越南试图霸占大半个南海的资源,其在南海的油气田开采量也是遥遥领先其他的南海沿岸国家,不少油气井多是处于争议海区。
甚至有一些位于我国的海域内,但我国对于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是丝毫不会手软的,也会退步得。
在我国与越南的争议的海域内,我国推出了985钻井平台,以此来捍卫我国的合法权益,然而越南方面却不知悔改,继续在我国的海域内窃取我国的海洋资源。
对此,我国政府丝毫不会手软。
所以,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我们也会不断的解决问题。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因此,他们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更与我国的和平稳定发展相关,所以,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我国与我国北部周边国家的关系位于我国北部的大国俄罗斯,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不错的。
抗战胜利后中 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抗战胜利后中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原则,努力与邻国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
首先,对于与我国接壤的陆地邻国,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手段,以解决边界争端和加强经济合作。
例如,在与朝鲜的关系上,中国在战后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合作。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朝之间的友好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的发展,也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与苏联的关系方面,抗战胜利初期,中苏之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考量,两国关系也经历了起伏。
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寻求与苏联的平等对话和合作。
对于东南亚邻国,中国也展现出了积极的合作态度。
在战后,中国与越南、缅甸等国家加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通过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在处理与邻国关系时,中国高度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对于存在的边界问题,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互谅互让的方式来达成共识。
例如,在与印度的边界争端中,中国一直倡导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避免冲突的升级。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经济合作也是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的重要手段。
战后,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通过共同发展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向邻国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繁荣。
文化交流在处理邻国关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
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民间友好感情,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陆海兼备的东亚大国,现有陆地疆域96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缘环境之复杂,举世公认:中国在陆上同14个国家接壤,海上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全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7个在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8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有4个在中国周边。
当今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四个在中国周边;在中国的周边,既有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等,也有在世界上最贫穷国家榜上有名的老挝缅甸等。
如此大的经济发展差距,给地区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世界主要战略力量,除了欧盟和美国以外,都在中国周边(日、俄、印、东盟);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周围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我国周边各地缘标的目的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标的目的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标的目的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归纳综合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较着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冷战结束后,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外交从周边着手,本着顾大局、讲友善、有克制,增信释疑、增进友好精神,与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
根据睦邻友好、维护和平与稳定,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与一些国家解决了尚未解决边界问题,或者达成了协议实现了边界的和平,或者即使问题还存在,也达成一致将问题搁置起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中国与几个重要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发展演变.doc
中国与几个重要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发展演变世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和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发展演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中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的就有15个。
这些周边国家,由于与中国在地缘关系上河同水密、唇齿相依,因而自然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上也成为病痒相关、安危与共的利益攸关方。
因而,在国家利益方面,必须实行和坚持睦邻友好政策。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整体发展演变轨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毛泽东等审时度势,采取北联苏联、东援朝鲜、南助印支以及同印度等周边国家实行睦邻友好的方针。
北联苏联,即与苏联建交,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一系列协定,用条约的形式将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固定下来,并解除了北疆的后顾之忧。
东援朝鲜,即抗美援朝,粉碎了美国企图侵吞全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计划,维护了中朝两国及远东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南助印支,即支持和援助印度支那人民反法斗争,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促成了印度支那的停战,从而也大大缓解了中国南疆的外部压力。
与印度等国睦邻友好,即与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建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定,为当时进一步发展中国同印度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效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概论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1.与日美韩的关系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
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
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
这样看来,在这三点上,俄罗斯也需要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关系都比较友好,虽然领土争端也已经解决,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视对方为假想敌,我国部署的精锐部队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也时时刻刻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出归还以前侵占领土的要求,在远东地区部署精锐部队。
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地图
•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一个
中美关系发展趋势
•
•
•
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最先进的发达国家,两个国家的一举一动都牵 动着世界的神经。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世界经济政治局 势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不可避免,争吵和纠纷是难免的,但 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双方的合作意愿也会 进一步增强。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将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双方的矛盾会有激化的可能,但双方在经济上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 高,最后会出现 “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的局面, 两国关系会在 曲折中前进。 总之,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曲折,但却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共同 点,中美整体关系将趋于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世界上的国与国 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即便是面对中美关系的暖 春期,中国政府也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免受美国的牵制。 而 面对中美之间的矛盾,我们则应该尽最大努力,争取对方的理解 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唯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维护中国的大 国形象,中国才能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优势 。
• 出于对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大局的
考虑,中国go-vern-ment一直以来 都对朝鲜进行无私的经济援助,以 维持朝鲜政权的正常运转。但同时, 中国也对朝鲜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问题持高强度的打压态势。为了 照顾美国、日本的情绪,中国近年 来,大力打压朝鲜发展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然而,在朝鲜的角度看来, 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是其与美 国对峙的唯一资本和最重的筹码, 是切不可轻言放弃的。正是这一观 点的冲突,令中国多年的大量经济 援助并没有令朝鲜更加听命于中国, 反而是令这些年来中朝关系渐行渐 远。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在此基础上2001年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至今已经在此框架内形成了包括国家元首年度会议、政府首脑(总理)年度会议、外长会议、以及总检察长、国防部长、经贸部长、交通部长、文化部长及执法安全、紧急救灾等部门领导人的会议在内的多层次、固定化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大大改善了中国与西北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首先是东南。中国政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以及采取克制的态度对待同个别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在政治上,中国通过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增加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信任,通过ARF框架内的多边对话与合作,达成了一些具有具体内容的协议。如2002年10月中国同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一年后加入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
随着中国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边界问题的解决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的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其中陆上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上边界线1.8万公里,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12个国家)。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根据这样的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但是,并非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家的边界在同一时期内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此后还引发了战争。
中国与邻国关系
不好的:1.越南、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列为外大陆框架,其实就是要将该范围(中国领海)变为公海,为此,中国将上述两国起诉到联合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裁决,责令两国不得作出此举,不得将中国领海公海化,至此,两国关系恶化。
2.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是菲律宾起的头,联合西方公司蚕食我国主权领海的石油,好在及时被中国政府发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警告菲律宾政府:这将视为侵犯中国主权,将会导致地区关系再度紧张。
3.澳大利亚:力拓事件发生后,中澳关系降低,电影节事件更是一个导火索,两国关系降入十年内最差,外交部原定于本月中旬由何亚非副部长率领中国团体出席在澳北部城市凯恩斯举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改为中国驻该论坛特使出席,原定于本月中旬何亚非副部长访问澳大利亚亦被取消,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而这两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被紧急调回国内,外媒称澳大利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怎样转暖中澳关系,但被澳大利亚政府否决,澳政府说只是驻外大使的例行会议。
但表示将考虑中澳关系怎样转暖,因为澳大利亚在中国存在很重要的经济利益。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 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2] 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因此,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3]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是被置于捍卫国家安全的被动应对型架构。
比如,为了国家安全,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中苏分裂后,又不得不实行国家动员进行备战,甚至不惜以武力惩罚越南。
与邻国的关系的发展都逃不脱这些大事件的阴影。
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
对于领土、资源争端,邓小平提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对于南沙群岛和中日钓鱼岛等争端,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与周边的国家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同在,利益与分歧共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整体态势呈友好型,但局部也不乏摩擦对抗。
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通常是以本国的利益为核心,在这个大前提下彼此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一、中国之所以与周边国家关系整体友好,是因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中国本身的国情决定自身必须与各国处理好关系,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处理好关系。
新时期,中国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这也决定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发展自己。
为此中国大力改善与邻国关系:1、其中突出表现是促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其组织宗旨在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定,促进共同繁荣。
在这政策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日益密切。
大部分邻国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日韩科技发达,但国内市场狭小;中国廉价劳动力丰富,商品物美价廉,经济强劲发展,只是资源相对短缺。
各个国家互有优势与短板,因此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是中国之所以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合作共赢的基础。
2、中国在文化,政治,科技、军事、反恐等诸多领域和外国展开合作。
文化上如在外国建成立孔子学院,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等多个国家互设文化年,使彼此相互了解,加强互信。
政治上,求同存异,撇开政体谈实际问题。
军事上中国实行军事透明,与多国展开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军事互信等。
二、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产生摩擦对抗的根源主要是利益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两国优势雷同,彼此商品对本国市场造成冲击及对本国就业造成危害,所以国与国互设贸易壁垒,摩擦不断。
不过彼此通过国际法解决纠纷和协商谈判来磋商矛盾。
2、领土主权的争端,如钓鱼岛问题和南沙群岛争端。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决维护领土主权,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来维权。
但是为了灵活处理国际争端,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作出牺牲,像在南沙问题上就抛出了“主权属我,但可以考虑共同开发”的政策。
浅论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浅论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电气1 金小兵 25 我国是全世界邻居最多的国家,边界争端多,边界纠纷矛盾非常激烈。
我国是东亚国家,是大陆国。
由于深入东亚大陆,邻国很多,从北向南数,有俄罗斯、蒙古、哈莎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海界相邻)、菲律宾(海界相邻)、文莱(海上邻国)、日本(海上邻国)、韩国(海界相邻)、朝鲜。
共19个邻国。
邻居多矛盾就多,这是最起码的道理。
由于极其复杂的历史原由,我国几乎与每一个邻国都有历史恩怨和边界纠纷。
我国一直面临周边威胁。
这种周边威胁将永远继续下去。
其中,周围三个大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对我国威胁最大。
由于领土领海争端,历史仇怨,争吵天天不断,使我国没有一天安宁。
每时每刻都处于战争的边缘。
几千年来,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要进行一场战争。
一,中俄关系俄国历史学家留切夫斯基曾经说过“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向外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
”16世纪下叶前,俄罗斯当时只是位于东欧的一个小公国―――莫斯科,并不和我国接壤。
但是,从16世纪下叶开始,前沙皇俄国通过外交讹诈和军事侵略,并吞别国领土,从而建立起来横跨欧亚大陆、占地224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
即使是十月革命后建立起苏联,不断没有按照宣言归还被沙俄帝国侵占我国的一寸土地,而且继续蚕食我国领土;仍然坚持大国沙文主义,继续侵占别国领土。
历史上,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19个不平等条约,强占我国的领土达160多万平方公里,侵占我国的领土最多。
自1960年以来,苏联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中,位于主航道中国一方的岛屿有700多个,其中被苏联强行侵占600多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下降了。
但根植在400年沙俄史和70多年苏联史中的对外扩张政策、世界第二的军事力量、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近2亿人口、科技发达、重工业实力雄厚、国民素质高等优势条件,俄罗斯的崛起是迟早的事。
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的周边按区域划分,主要由东亚、中亚和南亚三个区域组成。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越过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将获得更加坚实有力的战略依托,整个亚洲板块在全球力量分布中的上升态势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这些重大举措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扫除了历史性障碍。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趁着与周边国家“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大力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周边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2005年,由东盟十国、中、日、韩、澳、新、印(即10+3+3)参加的首次“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带入新阶段。
2007年4月,中国首次作为观察员国出席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十四届首脑会议,宣布中方愿与南盟探讨建立扶贫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南盟减灾救灾合作定期会晤制度,交流减灾经验和信息,加强和南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合作、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南盟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
总体看,经过20世纪最后10年和21世纪头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从全方位构建战略关系框架、开创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阶段,进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陆】1.0
1、陆地接壤的国家(1)俄罗斯:地跨亚欧的世界性大国,与中国的新疆和黑龙江接壤,国境线漫长。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主要有一下5个方面:①油气资源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战略意义至关重要;②世界政治舞台上对抗美国霸权必须与俄罗斯联手合作才有出路;③两国互为大国,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领域互为需要,都有广阔的市场;④中国需要俄罗斯对中国的军事技术与装备的输出;⑤两个相邻的强国,只有睦邻友好才有出路,对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俄罗斯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民族,历史上与中国存在大量的战争先例,所以在两国关系亲密交往的同时,必须警惕对方,防止陷入被动。
同时,在政治领域上的合作要进一步配合默契,相互帮助,互利共赢。
(2)哈萨克斯坦:哈撒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也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位于中国的西面,与新疆接壤,它对中国有一下4方面的作用:①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是贯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中的枢纽。
交通、商贸等作用不言而喻。
②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中亚天然气管道,有三条要过境哈萨克斯坦。
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③处于中国经济的辐射范围内,市场的开拓空间很大;④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是,作为中亚国家,两国存在极端宗教民族问题上的冲突,同时,哈萨克斯坦作为俄罗斯的盟友,一旦中俄关系发生动荡,很有可能对中国造成极大危害。
(3)巴基斯坦:位于中国西面,与西藏接壤。
是中国的“准盟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是制衡印度的砝码;②中国进入中东的陆上通道,是保障中国石油资源的生命线;③军事上,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尤其是波斯湾)的前进基地;④作为中国陆上进入中东的中转站,也有其特殊意义;⑤两国存在长期的经济合作与边境贸易;对待巴基斯坦,两国应珍惜肝胆相照的中巴友谊,全面深化各个领域的合作,为两国的长久和平和共同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和未来。
(4)蒙古:位于中国北方,与内蒙古接壤。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自从邓小平富有创举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约五分之一的巨型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中国经济持续的腾飞,中国在世界政治角力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变化都引起了西方国家和亚洲邻国,乃至世界的异常密集的关注。
并且,由于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还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难以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不时显现出紧张的氛围。
具有时代指向标的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外交政策时也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相应地,中国将一直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处理与世界国家的关系。
1.一.中国巨大的变迁和变化的周边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
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
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
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
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
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
中国和其周边国家关系之我见
中国和其周边国家关系之我见徐兴亚5092029014中国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大国博弈。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背后都有某些大国的推动。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长久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秩序,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和其周边的民族解放势力团结一心抵抗西方列强的压迫。
这一时期无疑是中国与其周边国家最亲密的时期。
第二个主要时期是苏联时期,这个时期整个东方的中心,整个世界的目光,都在苏联。
中国和其邻国的关系随着中苏关系的起伏而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美国时期,东欧剧变,中国崛起,两极格局破灭,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与美国抗衡。
也许美国正在走下坡路,也许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但至少现在,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为了保持这种霸主地位,美国无疑要做些什么来遏制那些会威胁到它地位的国家或势力。
当今对美国地位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从政治体制上,美国人眼里容不下一个共产政权存在。
因为存在共产政权,会让美国感受到未知的恐惧;第二、中国亚洲角色的提升,严重威胁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甚至威胁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第三、一体化的欧洲和崛起的中国,将会是美国价值观的最强有力的挑战者。
有人说为什么不是俄罗斯?打个比方,俄罗斯是一头老掉牙的狮子,余威尚在,后力不足,而中国是一只逐渐苏醒的雄狮,身强体壮,锋芒初露。
孰强孰弱,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须处心积虑地对付中国。
而中国周边国家,正是美国用来包围中国的工具之一。
仔细看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叫嚷着和中国争地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国家。
除了越南外,那些国家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用着美国提供的武器,军队编制都是克隆美国的模式建起来的。
这些国家敢向中国叫板,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在替他们撑腰。
别看他们叫得欢,说到底只是美国用来对付中国的棋子而已,必要时,是可以被舍弃的。
美国这一招不可谓不阴险,真可谓一箭三雕。
其一,破坏中国周边地区和平,使中国深陷地区纠纷的泥潭中,从而限制中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
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
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变教训深刻。
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急转直下,阿卡耶
夫政府陡然垮台,反对派取得政权。
吉尔吉斯斯坦果然如此前预言所说,成为了独联体国家中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第三个发生“彩色革命”的国家。
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所发生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与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相提并论,前者(“彩色革命”)是后者的余波与延续。
当年东欧国家的剧变比较彻底,彻底向西方靠拢,而前苏联解体后的各国则变化不大,大部分国家仍保持着原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模式,故一旦其积弊过大,加之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时机一到,就会再次爆发所谓“革命”,以彻底摆脱前苏联体制。
吉尔吉斯斯坦政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阿卡耶夫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软弱无力,导致该国政治僵化、经济落后,民怨沸腾遂激起民变;外因则是美欧西方国家政府长期对该国进行渗透,尤其通过非政府组织渠道,如美国的“自由之家”等,以经济援助与推广民主自由为手段,对其和平演变,导致该国人心思变,最终颠覆原政权。
总之,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冷战思维依旧,认为其“革命不彻底”,将其视为“非我族类”,并欲将所谓“彩色革命”进行到底,对其逐一按西方模式加以改造。
因此,独联体国家的“彩色革命”并未结束,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独联体中的其他中亚国家以及白俄罗斯均有可能爆发此类“革命”,难逃被西方彻底改造的命运。
二、日本不遗余力争当新常任理事国。
由于安南秘书长在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日本很有可能当选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再加上美国国务卿赖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访日期间均明确表态支持日本成为“新常”,日本一时得意洋洋,并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意欲一举拿下“新常”席位。
日本在此问题上的策略是“远交近攻”,企图回避矛盾、拖延主要问题、“迂回制胜”。
具体来讲,一方面,日本不惜在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上得罪作为其近邻国家的中国、韩国与朝鲜,不与中韩两国就此协商、打交道,对拥有否决权的中国不予理睬,不与中国就此协商谈判;另一方面,则是联合德国、印度与巴西,组成所谓“四国集团”,力图联合叩开安理会“新常”大门。
与此同时,还以经济援助开道,大力收买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其加以支持。
日本的如意算盘是先取得无否决权的新常任理事国席位,日后再图否决权,并最终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国。
三、台湾当局借反“反分裂法”继续搞台独。
在中国大陆通过“反分裂法”并进一步取得对台斗争主动权后,台湾当局惶惶不可终日,自觉“法理台独”已被完全堵死,但并不甘心失败,而是改变策略、玩弄手腕、继续台独路线。
对内,台湾当局于3月26日发动所谓百万人大游行,煽动岛内民众情绪,操纵民意,并挟民意以自重;对外,台“行政院长”谢长廷投稿美国《华盛顿邮报》,宣称“有权自由”,企图以所谓台湾民意争取美国舆论及政府的同情支持,以价值观分歧来分化离间中美关系。
总之,中国大陆虽取得台海两岸关系主导权,但仍面临来自岛内岛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较长时期内,中国大陆仍将以反对与阻止所谓“法理台独”为主,首先应继续确保维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与“法理统一”的台海“现状”,继续巩固现有斗争成果,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迈向两岸最终的统一。
四、东北亚局势错综复杂。
其一,韩日关系因独岛(竹岛)主权争端与历史问题而急剧恶化,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与反日情绪不断高涨,并使得一度好转的韩日关系发生逆转,韩国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日本成为新常任理事国、日本军事扩张等问题上挺身而出,坚决说不,成为制约日本野心的一大主力;其二,中日关系继续停滞不前,日本继续对我强硬。
日本在历史问题、安理会扩大、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台湾问题上与我作对,对我崛起与统一之势极为惶恐,并极力对此加以阻拦;其三,日本的“恶邻”外交业已产生负面效果,日本战略态势已经处于被动;其四,美日军事政治同盟继续深化。
美日相互利用、相互借重,日本欲做远东英吉利,充当美国霸权的帮凶;其五,朝核危机久拖不决。
朝鲜如已经拥有核武器将对中国甚为不利:一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将可能增大,如把朝鲜拥有核武的责任归咎于中国,甚至怀疑中国无意或无力阻止朝鲜实现核武装;二是朝鲜将以此提出六方会谈复谈的更高条件,使得美朝之间政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夹在美朝之间,左右为难;三是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产生核扩散连锁效应,恶化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五、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被迫推迟。
最近刚结束的欧盟首脑会议未能提及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其原因是:其一,欧盟内部对此分歧严重,难以达成一致。
其二,美国极力从中作梗,日本与台独势力也加以阻拦。
对此,我们一方面应继续积极争取欧盟早日解禁,并与其巧妙周旋;另一方面也不要对解禁时间乃至解禁本身抱过高期望,因为解禁的实质意义有限,其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欧盟要真正对中国出口先进武器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可能。
最后,我们反独促统与国防现代化固然需要先进武器,但这些任务的完成在根本上来讲不是靠进口武器,而是靠中国自身科技进步与军工强大。
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与作用正越来越大,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对此,我们应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正视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及其大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非政府组织的工具性与两面性,它可以并已经成为西方大国对外扩张的利器,因为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对外干涉扩张要比赤裸裸的武装入侵隐蔽得多,也比较容易被被干涉国家的民众接受。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吸取上世纪苏东剧变与近年独联体有关国家“彩色革命”的教训,一方面对国外非政府组织严加监管,另一方面顺应潮流,加大投入,大力培植本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挥其积极作用。
最后,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孤立的看,似乎问题不大;如联系起来看则不然,即国际形势正在进一步复杂化。
应看到我国安全环境既有积极好转的一面,也有消极恶化的因素。
中国的统一与崛起仍面临长期而艰巨任务,需长期保持头脑清醒并作出艰苦努力。
解决好周边的问题,既需要谨慎克制,也需要勇于面对。
这就要求外交手段的不断创新。
我们应坚持“斗智斗勇不斗气”,用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手段及时加以解决,以最有效地维持中国的利益。
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中国是个大国,实力又处于迅速增强之中,周边“事多”很正常,只有遇事不怕事,才会使自己占据主动。
解决好周边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周边的难题,难题解决好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只有妥善解决好周边的难题,才能巩固并不断增强良好的国际信誉,才能真正树立起地区大国应有的威信。
有了这样的威信,一些小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大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过程中,周边将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难度也将不断加大。
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可能意味着政治智慧的考验,而对亚洲乃至于整个世界来说,则会增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