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
浅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育过程 , 是 培养 现代优秀大学 生不可缺少 的一个 条件 , 全面培养大 项 目要 与学生实践课 内容相 结合 。我们选择模块 的内容要科学性 学 生德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
关键词 : 大 学体 育课程 考核 方法 教 学改革
在 我国高校 的大学生 中普遍存 在 , 身体 素质 、 抗压 能力 、 心 理 育知识 、 技术 、 技能 与发 展综 合能力 的关 系。 我们在不 同阶段 , 采用
素质越 来越 差。 我 们通过认 真调研 , 这 与大学 生体育 锻炼不 够 、 没 不 同的方法 , 要有阶段性重点 。 应体现 以牢 固掌握知识 、 技术 、 技能 我们 必须掌握先 进 的理论 知识 , 为实 践知识 打下基 础 , 提 有充足 的睡 眠 、高度精神 紧张被认为是造成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不 为前提 , 好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因此 , 我们大学体育课 程的教学改革 与创 新势 高身体素质 , 为 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 在必行 。 任何 的改革 首先要有 国家政 策和单位领导 的支持 , 改革必
体 育教 育
P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浅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口 张新 明 ,张汉飞 ( 1 .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5; 2 . 牡丹江师范学 院体 育科学 学院 黑龙江 牡丹 江 1 5 7 0 1 2 )
黑板 上。 现在都是 多元化教 学 , 教学手段 必须 多样化 , 必 须引进 先 发展 的潮流 和大趋势进行一定 的改 革。我们要抓住 国家大力支持
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中一些不正确指导思想的影响,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注重智力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十分严重。
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与十年前相比,衡量学生体质,体能的几个主要指标,如胸围,肺活量,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明显下降。
具有其他学科的不同的学科规律。
体育课程可以分为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课程。
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主要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
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
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进一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思维又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但主观世界却是通过生活的体验,在一系列的情感冲突中不断升华。
这些情感的升华,会对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正是情意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情意发展依赖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人的情感在体验中培养,在冲突中升华。
体育教学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
我国有学者把体育作用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6 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4 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4 种。
体育学习不论是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
但是,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相比较,由于体育课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大学体育教学是现代大学教育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格、
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素质教育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强调以
完善人的自身价值为出发点,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
育的结合是当今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性强的运动游戏、个人挑战竞技运动以及团队
合作的项目,引导同学们交流分享、相互帮助、比拼竞技、友爱团结等内容,有效培养学
生的个人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
的品德风尚。
此外,大学体育教学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励同学们积极
投入体育运动、提高体育运动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们不断增强个人自我价值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们对团队荣誉的共同追求。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院应该重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殊性,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
体育项目,并用多种技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体育教育还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卫
生意识,提高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素养,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
状态和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因此,大学体
育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从个体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团队意识、
社会责任等方面,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当前状况及发展策略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当前状况及发展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深刻分析了国内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策略,希望对提高现代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标签:高校体育;当前状况;参考价值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和改进大学体育教学水平,为了有效的切实推进改革,首先就要弄清哪些因素阻碍了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策略,是每一位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不容忽视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渐渐的培养出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而努力。
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导作用,从而全面推进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一、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从体育的课堂教育出发,联系实际到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结合;从课堂的体育锻炼深化到生活锻炼;学校体育的娱乐化和生活化。
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大学体育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
体育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团体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体育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塑造学生勇敢、坚强、向上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并且这些品质在体育比赛中还可以不断被强化。
二、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影响着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总结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对体育教育事业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不以为然,所以久而久之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對体育学习没有兴趣,普遍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体育学习没有感受到乐趣基本上是敷衍了事。
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体育课程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身心发展基础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方式展开教学。
2. 健康导向: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育体与育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人本”特征。
3. 多样化的项目:体育课程日益丰富,结合游戏、团队比赛等形式,涵盖体现体能强度与灵活性的多种体育项目。
4. 培养综合素质:体育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比赛增强勇气,从而提高交往能力。
同时,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有礼貌、健康和个性,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和良好的心态。
5. 互动性和参与性:体育课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激发所有学生的体育学练热情。
6. 科技融合:体育课程也呈现出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例如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模拟训练,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运动表现分析等。
以上特征并非全部,但总体来说,体育课程的新特征强调个性化、健康导向、多样化项目、综合素质培养、互动性和参与性以及科技融合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浅谈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和对策

【 摘要 】 高等教 育是我 国选拔 和培养人 才的重要手段 , 学生从 学生 时代走 向社会应该接 受的 高等教 育应该是 系统 的 、 全面 的 。 当素 质教 育 大 范 围推 行 后 , 高校就更加 注重学生在德 、 智 体 等 方 面 的 全 方位 发 展 , 体 育教 学已经不再是可有可 无 , 而 是 作 为 一 项 重 要 的 教 学科 目 出现 在 了各 大 高 校 之 中 。 良好 的 体 育教 学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 身体 素 质 , 锻 炼思维 , 本 文 主 要 探 讨 了体 育 教 学 在 高 等教 育 中 的现 状 与 解 决 对 策 。 I 关键词 】 高校体 育教育 全 面发展 体质训练
【 中图分类号 】 G 8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6 — 0 2 1 0 — 0 1
作 为 衔 接 学校 与社 会 教 育桥 梁 的 高校 体 育 教 育越 来越 受 与 时 俱 进 . 避 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厌 烦, 体 育 教 育 的 改 革 要 从 到 广 大 师 生的 关 注 , 近年 来。 国 家 政 策 明 确 强 调 高校 体 育 教 育 本 质 到 形 式 上 协 调 一 致 ,保 证 体 育 教 育 的 娱 乐性 ,也 不 能 用 的 重要 性 和发 展 方 针 。随 着 科 学技 术 的 迅猛 发展 , 人 类 社 会 的 棒子” 方 式 对待 所 有 的 学 生 , 应该 因人而异 , 考 虑心理 、 生 信 息 化 程 度 逐 渐提 高 。 全 球 一 体 化 模 式 日益 明 显 , 无 疑 人 类 已 理特点 的大学体育教 学才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经 迈 入 以“ 信 息化 ” 为 主要 特 征 的新 纪元 。 日新 月 异 、 飞 速 发 展 二、 体 育 教 学在 高 等教 育 中 的 改革 措 施 新 时 期 的 人 应 该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唯 物 论 的 思 想 认 识 事 的 以计 算 机 技 术 让 整 个 人 类 对 未 来社 会 的认 识 增 添 了几 分 色 彩. 信 息 技 术 的 应 用使 得 对 大 自然 的 认 识 达 到 了 更 高 的 境 界 , 物 .相 同 的 道 理 对 研 究 教 育 制 度 的创 新 改 革 和 知 识 综 合 发展 应该放 眼 未来 , 紧 密 结 合 当前 社 会 的技 术 水 平 , 大 放 眼世 界 , 无 论 是 发 达 国 家还 是 飞 速 发 展 的发 展 中国 家 , 信 息 的 方 向 时 . 化 已经 不 可 阻挡 的 渗 透 到 社 会 的 各 个 领 域 、 各 个层次 , 从许 多 学 体 育教 育 的 设 施 不 管 是 从 软 件 还 是 硬 件 上 都 应 该 与 时俱 进同 。 年 前 的 劳 动 密 集 型 社 会 已经 转 变 成技 术 密 集 型 时代 。 目前 .世 界 各 国都 在 极 力 推 进 科 学技 术所 创 造 的 信 息 化 体 育 教 学 在 高 校 体 育 教 育 中的 现 状 分 析 综 合 化 方 式在 教 学 过程 中的 广 泛 应 用 ,如 果 高校 体 育 教 学 能 1 . 高校 体 育教 育 缺 乏创 新 的 改 革 方 向 任 何 事 物 的 发 展 都 不 能 固 守成 规 , 只有 积 极 创 新 才 有 可 够 充 分 领 会 国 家 对 体 育 教 育 改 革 的 恩 想 ,应 该 适 当调 整 传 统 能 适 应 新 的形 势 与 环 境 , 稳 固发 展 。 人 类社 会 的 变 革是 由 于 生 式 的 教 学 方 式 , 尽 可 能 多 的 应 用 现代 科 学 技 术 , 让 学 生 对 身体 科 学化 。让 学 生 在 完 成 体 育锻 炼 的 同 时 了 产技 术 的 进 步 所 致 , 高校 体 育教 育 也 需 要 变革 , 具 体 如 何 深 化 的锻 炼更 加 系统 化 、 尽 可 能 的 以 自动 化 , 网络 化 , 多 元 改 革 方 向 是 要 根 据 当前 的 形 式 , 当前 所 面 临 的教 育 难 题 所 决 解社 会 进 步 所 带 来 的 效 用 , 定. 其 中最 根 本 的是 要 认 清 楚 当前 的 教 育形 式 。 深 度 剖 析 目前 化 为 重要 内容 的 “ 综合 性 ” 体 育教 育模 式发 展 当代 体 育教 育 理 体 育 教 育 上 存 在 的盲 点 ,传 统认 为 体 育 教 育 仅 仅 是 一 种娱 乐 念。 方式 . 对体 育教 育 的 认 识 完全 停 留在 娱 乐 的 层 面 上 , 与 高校 设 最后 . 在 高校体育教 学中, 学 校 对 体 育 教 育 的 管理 尤 其 重 置 体 育 教 育 的 目的 背 道 而 驰 , 许 多 学 生 内心 期待 体 育 教 育 , 但 要 , 作 为 高 等教 育 机 构 , 应 以 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 使 体 育 教 育 是 自己却 没 有 真 正 理 解 体 育 教 育 的精 神 ,甚 至一 些 高 校 体 育 更 加 科 学化 , 力 争 在 国 际上 时 刻 处在 教 育领 域 的 前 沿 。 因 此 , 老 师也 未 曾从 较 高 的 境 界 理 解 大 学体 育教 学 的精 髓 目 。所以 , 高校 对 体 育 的教 育 应 该 侧 重 于在 源 头上 的 理 念 管 理 , 同 时 注 高校 体 育教 学的 发 展 受到 了严 重 的 影 响 。 重体 育教 育 中的硬件措施 ,培养老 师们 对体育教育的深层 理 解。 结 合 体 育教 育 的 自身特 点 , 创 造 出独 具 中 国特 色的 高校 体 2 . 高校 体 育 教 育 中的 思 想 认 识 不 足 在 新 时 期 高 校 体 育 教 育 中 存 在 的 典 型 问 题 就 是 认 识 不 育教 学模 式 三、 结 语 足. 认 识 不准确 , 对 体 育 教 学 的 执 行 出发 点 偏 离教 学 目的 , 作 新 时期 社 会 环 境 更加 复 杂 .对 人 的 要 求 更 加 综 合 化 也 多 为 新 时 期 的 知 识 分 子 .应 该认 识 到 从 古 老 的 生产 方 式 到 新 型 作为 “ 桥 梁” 阶段 的 大 学体 育 教 学起 到 承 前 启 后 的 重 要 生 活 形 态的 深 刻 变革 . 更 应 该 理 解 社 会 深层 次 的 变 革 , 人 作 为 元 化 . 要 树 立 正 确 的 体 育 教 育观 念 . 尽 快 走 出 当前 体 育 教 学 中 社 会 的 主体 .所 接 受 的教 育 和 自身 的体 制 直接 影 响 着 社 会 的 作 用 , 形 态 . 大 学接 受 的体 育教 育 观 念 无 疑 能 够 影 响一 生 的 体 制 训 存 在 的误 区 , 大 力倡 导科 学 教 学 ,开 发 学 生 对 体 育锻 炼 的 热 练 思路 .高校 体 育教 育 中所 涉 及 的 训 练 方 法将 直接 决 定 走 向 情。 从 思想 上培养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 社 会 的体 魄 . 甚 至 作 为 一种 思 想 会 源 源 不 断 的 传 承 下去 , 从而 参考 文献 : 影 响好 几代 人 的 观 念 .所 以 高校 体 育教 学 的 首要 问 题 必 须从 f 1 1 李振斌, 李艳茹, 黄瑛. 新 时期 高 校 体 育 教 育 专业 田 径 教 思 想认 识 上 入 手 , 深 化 学 生 对 高 校 体 育 教 学的 认 识 和 理 解 , 把 学 改 革 的研 究 《 四】 1 1 体 育科 学} 2 0 0 4年 第 0 1期 . 高 校 体 育 教 育 当做 人 生 经 历 中所 必 须 具 备 的 因素 ,把 对 自 己 1 2 l 蔡 军平. 论 学校 体 育 在 素 质 教 育 中 的 功 能 【 I I . 河 北 北 方 体 制 的锻 炼 作 为 一 种 责任 去 看待 . 树 立 永 久 健 康 理 念 。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0 0 5 , ( 3 ) . 3 . 当代 社 会 环 境 对体 育教 育 的 负面影 响 『 3 1 李柯 莉. 对 当 前 普 通 高 等 学校 体 育教 学 改革 的 几 点 建议 1 ] . 吉林 体 育 学 院 学报 , 2 0 1 0 ( 1 ) . 随着当代 网络技 术的进步 , 大 多青年学生 习・ 陨久宅室 内, 【 成 天 面 对 的 就 是 电脑 . 把 大 多 时 间 花在 了 冲 浪 、 聊 天上 , 完全 『 4 1 曾庆 涛 , 胡明道. 对 高 校 体 育教 学改 革 的 冷 思 考 体 育 忽略 了身体 需要运动 、 生命在 于运动 的道理 !大部 分学生只注 科 技 文 献 通 报 . 2 0 1 0 . 重理论课 知识的学 习. 课 下 经 常 是 吃 饱 后 倒 头就 睡 , 又 习惯 于 f 5 1 张荣伟. 《 新 中 国教 育 改革 》 . 2 0 1 0 年. 天 津教 育 出版 . 熬夜. 没有时间进行体 育活动 , 生活 习惯很不规律。 f 6 6焦 1 建 军. 陕 西 高校 体 育 教 学现 状 调 查 与 分 析 . 山 西 师 犬 新 时 期 下 高校 体 育教 育 的 另 一 现 状 就 是 学校 对体 育教 学 体 育 学 院 学报 , 2 0 0 9 . 第2 4卷 . 的管理认识不足 , 这 也 是 中 国传 统 教 育 的 弊 端 , 学校 总是 一味 作者简介 : 的强调“ 技 术锻炼” . 难 得 一 次的 体 育 课 一 尘 不 变 , 多少年来 高 王晓东 出生 于 1 9 8 2年 0 1月 ;男 ; 汉 族 ;籍 贯 : 甘 肃 渭 校体育课 的设 置项 目固定重复 , 单调 乏味 , 从 来没有 考虑到 学 源 ;学历 : 大 学 本科 ( 硕士在读) 。 张琴 琴 : 出生 于 1 9 8 2年 O 1月 : 女; 汉 族 :籍 贯 : 甘 肃 白银 ; 生 自己的 兴 趣 �
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中一些不正确指导思想的影响,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注重智力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十分严重。
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与十年前相比,衡量学生体质,体能的几个主要指标,如胸围,肺活量,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明显下降。
具有其他学科的不同的学科规律。
体育课程可以分为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课程。
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主要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
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
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进一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思维又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但主观世界却是通过生活的体验,在一系列的情感冲突中不断升华。
这些情感的升华,会对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正是情意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情意发展依赖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人的情感在体验中培养,在冲突中升华。
体育教学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
我国有学者把体育作用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6 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4 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4 种。
体育学习不论是技能掌握还是一般的概念掌握,它们均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
但是,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相比较,由于体育课有直接的经验体验与身体体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
浅谈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体育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是其宗旨所在。
当今学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那么体育教育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及体育教育教学应该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重要性【作者简介】慕慧君(1980- ),男,陕西省榆林市吴堡人,现任教于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体育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是体育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常规而言,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及调节人的心理等功能,但真正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不但能强身健体,还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思想教育强化作用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对其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完美人格。
1.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可通过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比如体操、障碍跑等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和意志;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篮球、足球及接力跑可以培养学生团结进取、勇敢拼搏的精神;健美操和艺术体操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尤其此项运动受到女同学的欢迎。
2.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多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进行,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悦,激发学生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积极性,培养敢于争光、力争第一的个性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要求。
3.体育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练习中要按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在练习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这些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都蕴藏着德育的因素,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关心别人的良好思想品德。
二、智力开发作用1.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它还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对开发右脑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大学体育教学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就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现状来看,情况还不容乐观,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将本文命名为《浅谈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首先浅谈了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然后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发展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发展策略体育教育是组成教育事业的重要核心所在。
开展大学生体育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更好的服务和实践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将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理论实践于大学教育生涯之中。
因而笔者结合大学体育教育现状与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仅供同行交流与参考的浅见。
1、浅谈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现状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重视力度普遍不足,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低下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体育课是副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学生在经过中考和高考这两座“独木桥”之后,自认为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不能因为参加体育学习而耽误了学业,使得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积极性低下,甚至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水平低下。
这也是每年全国大学新生参与军训出现晕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1.2课程安排传统化,教学模式单一化当前,我国很多大学的体育课的安排依据是学期课程,因而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内容就相对单一,这样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注定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加上体育教学中场地与天气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计划难以顺利有序的实施导致体育教育水平低下。
1.3人际关系处理难以全面协调人际关系能否全面协调处理决定着大学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
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等在协调处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使得体育教育水平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低下。
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特征研究

139 解散了,学生开始自由活动。
有的学生会自己带球类体育用品,有的学生则真的是自由活动,找个舒服的角落就坐在那里等待下课,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
杜绝和减少类似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活动的丰富化。
学校可以增加体育用品的投入和购买,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对体育活动有所选择,也可以帮助和促进教师多种体育活动的系统培训和教学。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学生、教师和学校都会对体育活动和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推荐。
学生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教师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学校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对于小学体育活动和教学的提升和推动,可以采取增大优秀体育教师的培养和新鲜血液的注入,多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多组织教师定向培训,这样教师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和提升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增加体育用品的投入和购买,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对体育活动有所选择,也可以帮助和促进教师多种体育活动的系统培训和教学。
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促进小学体育活动和体育内容的形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相信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发展作用会更加突出和明显。
参考文献[1]马灿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明日风尚,2019年02期.[2]李爱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探究[J].田径,2019年04期.[3]邓晓旭.谈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年09期.作者简介:韩杰刚(1984.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杭州萧山,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矫正■李文萍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七中学 553537)【摘 要】目前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十分重视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因此文章在此基础上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且探究其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矫正措施,以其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体育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特点使之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下面将就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1.
体育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和运用各种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实践性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体育教学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体育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特魅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5.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有趣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6.
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合作,勇于拼搏,这些行为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特点的学科,强调实践性、团队合作、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生动趣味和品德修养。这些特点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给予重视和关注。
2.
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需要与队友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的实践,学生能够学会相互信任、协调配合,培养出团队精神和责任心,这对他们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同时,体育运动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浅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考

浅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考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在不同的时期选用不同的教育课程、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我对体育课的理解,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为目标学校体育的发展,若从管理方面来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的全方面。
所有这些都是以健康快乐为前提条件,即包括了学生的健身、健心和健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娱乐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优美,同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处处显示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并且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长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学校体育的实施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体育活动,都应给所有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平台,使所有学生都应受到指导。
即使课余活动和课余训练也不例外。
其原因:第一点,凡是定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的权利,不允许被其他学科占有。
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应当在课内外活动中对学校全体学生负责。
如果课余时间的训练辅导是为了“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成绩,这种“提高”也应当是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全体学生都提高。
假如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爱好、性格、体质、天赋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相同。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
第二点,“比赛”泛指比较技术水平的高低,具有通用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但它并非体育课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借用“比赛”实现自我,推进体育实践深入向前发展,确有积极促进作用。
自然,这种好的方法应经常用于学校体育,使其更好地为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而服务。
三、体育课程应以锻炼身体为主旋律以前,在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跑、跳、投、滚”。
体育教育的特点

体育教育的特点一、概述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和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长期性等方面阐述体育教育的特点。
二、实践性体育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跃、投掷等,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
这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感受身体的变化,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三、综合性体育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体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还包括身体锻炼、心理健康、社交互动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综合性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四、科学性体育教育需要遵循科学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法。
同时,体育教育还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五、趣味性体育教育应注重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游戏、竞赛等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
六、长期性体育教育的长期性特点体现在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持续影响上。
体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技能训练。
通过长期的体育教育,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受益终身。
七、结语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体育教育的独特价值,使它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在实施体育教育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发挥它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的策略摘要:体育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来看,它的主要目标是把体育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来强化身体素质,从而为他们走上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策略;创新措施1. 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未来,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将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来开展。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运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自我保健等能力以及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体育道德。
基于这个思路,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1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侧重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不够。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等,让学生得以在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获得感。
1.2从“单一”向“系统”转变大学体育教学要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在获得动态体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认知,树立团队精神、担当精神和拼搏精神;让他们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又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而要向系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能力、社会适应等多目标转变,强化体育教学的动态联系。
1.3从“表层”向“深度”转变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为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开展深度教学,增强体育教学的实际效能。
体育课堂深度教学,要求在体验探索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表现,在自主学练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游戏或比赛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在学习迁移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 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 素 以顺 应 未 来 的需 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 活具 有较强 的适应 能力 、 活 动能力、 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 , 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 意识 地培养 学生具有强健的体 魄, 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 、 抗力 量强度 的能力 及克服 困难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正确思维能力 、 快速判断 分析能力及 动手能
四 、 立科 学 的 素质 教 育 的评 价 和 考 核 机 制 建
衡量教育质量, 学校不应仅 根据 智育 的考核来 评价 学生 的优劣好 坏 , 能 仅 以 考试 成 绩 来 确 定 学 生 的 升 留级 和毕 、 业 , 该 以全 体 学 生 不 肄 应 在、 、 智 体等几方 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因此 , 学校应 当建立起可行 、 有效 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 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及 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 。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 , 改变片 面抓智 育而轻德 、 的现象 , 固树立 全面发展 的质量观和人才 观。体育教学 体 牢 要通过素质考核 、 达标考核 、 身心发展测评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 通过 衡量学生体能 、 体质状 况 , 以此为据 来制定 以后 的教学 计划 、 学 内 并 教 容, 形成 一整套 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 机制 , 提高全面发展人才 的质量。
开展多种形式 、 多种 内容的课外活动, 开展多方面 、 多能力的素质培养 , 保 证每天在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 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 和空间。 4 体育教学在进行 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 , . 要强化德育 功能。德育工 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 动力 和保证 , 衡 是 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真正 落实 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 含着德 育, 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和方法。例如 , 过观看奥运 等竞赛 , 以培养 通 可 学生爱祖 国, 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 ; 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 比赛 , 以培养 可 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和积极向上 、 力拼搏 的良好 风尚 ; 努 通过集体
浅谈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和突破方法

浅谈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和突破方法体育教学一直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体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限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包括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求突破方法,以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现阶段,体育教学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不足: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无法进行。
更甚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连专职体育教师都没有,体育教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品。
2. 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
学生们对传统的体育项目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了“体育课上逃课”的现象。
3. 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
4. 教师素质不高: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
5.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们的体能下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突破方法针对以上所述的困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突破:1. 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确保每个学校都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偏远地区的学校引入远程体育教学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教学。
2. 调整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体育发展的最新趋势,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引入更多新颖的体育项目,如街舞、攀岩等,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3.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教学、户外活动、游戏竞赛等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
4. 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作为专职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浅谈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

浅谈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是指在中国大学中,由于中国的文化特点,大学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都有一定的特点和特色。
这些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体育锻炼,更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
一、培养身心健康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中国,体育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十分注重身体健康。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大学也开始更加注重学生健康的培养。
因此,大学开设的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课外娱乐活动,更是对学生整个人生进行塑造的重要技术。
大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体育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大学里,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
学生可以选择打篮球,踢足球等传统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学习飞碟,攀岩等现代运动课程。
大学还设有健身房,供学生进行自由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身体健康的需求。
通过这些课程和设施,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在体育教育中强调团队协作和精神文化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团队协作和精神文化。
在体育教育中也体现了这些价值观念。
在中国特色大学体育教育中,我们注重通过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篮球,足球和排球这些流行的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技能。
当学生参加这些团体运动时,他们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达成共同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团队运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三、促进身心平衡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促进了身心平衡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体育锻炼,而且将教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身体的发展,同时也注重他们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体育课程应作为走向现代化的桥梁,将大学校园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人格才智的教育之中。
在运动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开展自己的兴趣项目,并提供学院活动以实现自我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s a E uai eat etfH n nU i rt , hn zo ea , 5 0 1 P yi l d ct nD p r n e a nv sy Z egh uH n n 4 0 0 ) c o m o ei
A bsr c :n h g re u ai n,t eUnie st l y ey i o tntr l t a t I ihe d c to h v riyp a sav r mp ra oe.Un v r i y i a uc to sa ie st Ph sc lEd a in i n y
门公共课 , 主要 目的是培 养大学生各方 面的情操 , 其 以保证大学生进人社会 以后 能够积极 面对 社会的
各项工作 的潜在需求 。在我 国的教育环境之下 , 高等体育教学与初 、 中等体育教 学在一定 的程度上 存 在一定的差异 , 因此 , 我国大学体育教 育存在一些新 的特点 。
关 键 词 : 学 体 育 ;大学 生 ;体 育项 目 大
t a n te f t e sud n sc n a tv l e h tn ils ca ed fte c m mu t I i h ti h uur t e t a c iey me tt e poe ta o ilne so h o ni y. n Chna’ d c — Se u a to nvrnme t hee a es m ed fee e n a v n e h sc le uc to n h l me tr n dd e— in e io n ,t r r o if rnc si d a c d p y ia d a in a d t e ee n ay a d mi l lv lp y ia du ain. An tl,t e Un v r i hy ia uc to n Ch n a o w e t es Thi e e h sc le c t o d si l h i est P sc lEd a in i i a h s s me ne faur . y s atce wile plr h e s e t r m h t e t h ms l e , c l g p rs a d t e r lto s bewe n c l ril l x o e tr e a p csfo t e sud n st e e v s ol e s o n h e ain t e o — e t lg pot nd s cet. e e s rsa o i y K e wor s: ie st p rs;c le e; s o s y d unv riy s o t olg pr t
1 大 学 生本 身 的特 点
大学 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 , 大学生 的特 点决定 了我 国大 学教育的特点 。体 育教学 方式在 一定 程度 上是 由大学 生较 之初 、 中学生独有的特点所决定 的。例 如 , 大学生在身 体、 心
理、 以及 大 学 课 程 的学 习方 面都 是 不 同 的 , 面 , 者 将 从 以 下 笔 下 几个 方 面进 行 剖 析 。 1 1 大学 生较 中学 生 在 身 体 状 况 成 熟 .
i d s e s b e o e p bi o re.i i u p s st e e o t d n s e t n si l a p cs t e s r n ip n a l n u l c u s c t ma n p r o e i o d v lp su e t ’s ni s me t n a l s e t o n u e
中图分类号 : 87 G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3- 8 X 2 1 )4— 4 8— 2 A 10 9 3 ( 0 0 0 0 8 0
On t w a u e fPhy i a uc to a hi g i i s he Ne Fe t r so sc lEd a i n Te c n n Ch ne e Uni e st v ri y
21 00年 7月 第2 9卷 第 4期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J l.0 0 uy 2 1
V0 . No 4 129 .
H u e p谈 我 国大 学 体 育教 学 的新 特点
王 苏辉
摘 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 大学教育 占据极为重要 的作用 。体育课程又是 大学 教育 中不可缺 少的一
身体成熟时期 , 因此 , 这个时 期 的体育课 教学 是按 照大 学生
身 体 成 长 的 需 求 进 行 设 置 , 主 要 体 现 在 以下 即 将 提 到 的 各 这
个体育项 目, 这些 大学体 育项 目的开 设 , 主要 是针对 大学 生
身体锻炼的不同需求 。
1 2 大 学 生 心 理 相 对 复 杂 .
随着社会生活节 奏的 日益 加快 , 为 即将 踏入社会 的大 作
学 生 来 说 , 心 理 在 时 代 环 境 因 素 影 响 之 下 , 中小 学 生 相 其 与
比, 有所 区别 。大学生 在看 待 问题 的视 野上 , 将 问题 与 自 会 身成长 的经历结合 起来 , 证 的看 待 问题 , 辩 而不是 像 中学生 那样 , 在看待 问题 分析 问题 以 及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上相 对欠 缺 。因此在心理上 , 显得相对 复杂 。 在大学体育教学 中, 根据 大学 生心理 健康需要进 行的教 学模式 的设置 , 是大 学体育教 学的最好 尝试。大学体 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