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喹、喹宁、青蒿素、青蒿素 酯等
治疗注意事项:
• 1、贝尼尔等药物的毒副作用 • 2、酸碱平衡的维持 (小苏打的添加) • 3、低血糖症(葡萄糖饮水) • 4、仔猪和慢性感染的猪应进行补铁 • 5、继发疾病的治疗
(八)预防
• 1 药物预防 (A)土霉素 0.06% 混饲 (B)阿散酸 0.01~0.02%混饲 (C)贝尼尔 2~3mg/kg肌肉注射
人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报道
• 尚德秋(2001)调查:4756人,阳性 2523人,阳性率53%。调查范围包括 江苏、河北、广东、广西、宁夏、辽 宁、新疆、湖北、甘肃、云南等17个 县市。
• 秦林金(1998)对4例脾切除病人的观 察发现:术后3-5天均有附红细胞体感 染且显示临床症状,但术前只有一人。
(九)仍需探讨的几个问题
• 1、病原分类地位 • 2、传播方式 • 3、发病机制 • 4、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 5、免疫预防
• 不足之处一是对推片的技术有一定要求,红 细胞必需推成薄层;二是容易和其他导致红 细胞变形的情况混淆。
C、染色检查
• 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虫体可染成紫 红色,但该种染色方法的缺点是姬姆萨色 素沉着,容易形成假像。血液经吖啶橙染 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各种形状的附红细 胞体单体。但这一技术的复杂性使其只适 宜实验室诊断。该染色情况下,附红细胞 体呈浅至深桔黄色。
•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当有其它应激 条件存在时,常导致附红细胞体病的 爆发。
• (4) 附红细胞体的潜伏感染也是引 起其它潜在感染爆发的因素。猪附 红细胞体感染的重要性不在于原发 病而在于它所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爆发,如蓝耳 病、猪瘟 、传染性胸膜肺炎、乙型 脑炎、弓形虫病、伪狂犬病等。
E、PCR诊断
• 国内外已有PCR 技术用于猪附红 细胞体病诊断的 报道。
• 对潜伏感染及净 化具有重要意义。
F、动物试验
• 常用试验动物是小鼠。 • 用小猪作试验动物时
则需摘除脾脏。 • 通过查找血涂片中的
虫体进行诊断。
(七)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药物虽 有多种,但真正特效并能将虫体完 全清除的药物还不存在,每一种药 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 都不理想。
1928 Schilling和Dingen等→啮齿类动物 (类似物)
1934 Neitz等→绵羊 1950 Splitter →证实并命名猪附红细胞体
(E.suis)
1986 Puntaric 等→ 人
• 我国研究附红体起步较晚,直至1981 年以后才相继报道在畜、禽中发现附 红体病。
1981 晋希民→兔 1982 许耀成→猪 1992 华修国→犬 1991 邰秀珍→ 人 1992 冯立明、裴标等→人
(二)病原
有争议
• 1、分类学地位
• (1) 立克次氏体目
•
血虫体属
• (2)血孢子虫目
•
无浆体属
• (3)霉形体科
无形体科 无浆体科 霉形体属
2、病原种类
• 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
断奶仔猪
断奶应激,疫苗注射,互相殴斗,过度拥 挤,圈舍环境差、营养不良、长途运输 均可诱发急性临床型附红细胞体病。
小猪症状明显,死亡率较高!
育肥猪
应激引起突然食欲下降,厌 食,体温升高,稽留数日(6~ 10 d),死亡率不高。
慢性附红细胞体病
• 引起猪消瘦、苍白、有时出现麻 疹型皮肤变态反应
• 新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和衰弱 • 育肥猪生长缓慢,“延迟上市综
D、血清学诊断
• 方法包括IHA、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方法, 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 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 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 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2-3个月内维 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 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所有血清学方法 只适合于群体诊断。
合症”
(五)病理变化
• 黏膜苍白或黄染 • 血凝不良 • 胆汁充盈 • 血红蛋白尿
(六)诊断
1 临床症状
可用来作为诊断的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 贫血,对外界反应迟钝,发热高达 40℃或更高。其它示病症状是:初期 全身发红,眼睑发紫,结膜潮红,后 期苍白。
2 实验室检查
• A、 悬滴法
• 新鲜血液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吸取数滴 置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 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 粒状。由于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张力 作用,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震动或左右运 动,红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呈菠萝状、 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状。
•
(E. parvum)
• 羊附红细胞体 (E.ovis)
• 温扬附红细胞体 (E.wenyonii)
• 禽附红细胞体(E. coccoides)
3、形态
附红细胞体呈环形、卵圆形、逗点形 或 杆 状 。 大 小 为 0.3-1.3um×0.52.6um。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 胞表面,也可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 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可 以发生改变。
• 该方法也适用于抗凝血液。抗 凝血液4℃存放7-8 d,一般不 影响检测结果。
B、 直接涂片法
• 取新鲜或抗凝血少许置载玻片上推成薄层, 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附红细胞体呈球 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寄生有附红细 胞体的红细胞呈菠萝状、锯齿状、星芒状等 不规则形状。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
• 对低温的抵抗力强,在5℃时可保存 15天以上,抗凝血中4 ℃保存10天 以上,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 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清中-70℃ 可 保 持 感 染 力 80 天 , 冻 干 保 存 可 活 765天。
(四)临床症状
• 1、高热稽留 41~42℃ • 2、贫血、黄疸 • 3、母猪繁殖障碍 • 4、生长发育受阻
• 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猪附红细 胞体病大面积爆发和流行,由于人 们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缺乏系统的了 解,加上国内外有关附红细胞体病 的研究不很深入,因此,这次附红 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给我国的养 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现历史
Doyle首次(1932)在印度报道了猪 附红细胞体病。一群2-8月龄的发病猪 表现为明显的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 衰 弱 等 , 体 温 升 高 至 40.5℃ , 血 液 稀 薄,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之后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现。
二、 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 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 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 虫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 性贫血病、类边虫病、赤兽体病 和红皮病等。猪附红细胞体病主 要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 特征,严重时导致死亡。
• 我国附红细胞体病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开始报道,在随后的十几年中, 有关该病的发生多是一些零星的报 道。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养密 度的增加以及多种未知因素的存在。
2、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1 猪通过摄食血液如舔食断尾的 伤口、互相斗殴等。
2 污染的注射器及用来断尾、打 耳号、阉割的外科手术器械等
3 交配传播 4 胎盘传播
间接传播
• 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 血昆虫传播,国外已有用螫蝇传播 绵羊附红细胞体成功的报道。
3、抵抗力
• 对干燥和化学药剂抵抗力弱,一般 常用消毒药均能杀死病原,如在 0.5%石炭酸中37℃3个小时就可以 被杀死。
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可进行摇摆、扭转、 翻滚等运动。
附着于红细胞上的猪附红体的电镜照片(Zachary 1985)
1.球菌状的未成熟的附红体;2.较大的未成熟的附红体; 3.年青的附红体;4.成熟的附红体
吖啶橙染色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 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 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的附红细 胞体病在我国均有报道,实验动物小 鼠、家兔均能感染附红细胞体。 畜间差异:猪 68.4%,羊33.7%,牛 7.4%。
急性症状
母猪
1. 母猪首先表现为厌食,皮肤发红 2. 发热高达42℃ 3. 母猪产奶量下降,缺乏母性或不正常。 4. 出现繁殖障碍。 5. 产出的仔猪贫血,不足标准体重,而 且易于发病。 6. 后期背部出血汗,呈铜锈色。
哺乳仔猪
• 1 前期贫血、苍白 • 2 体温升高到42
℃ • 3 呼吸困难 • 4 死亡率高
• 1.贝尼尔 在猪发病初期,采用该药效 果较好,按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 间 隔 48 小 时 重 复 用 药 一 次 。 极 限 量 10 mg/kg
• 2.土霉素或四环素 3mg/kg体重肌肉注 射,连用1周。
• 3.黄色素 静脉注射 (怀孕母猪较安全)
• 4、咪唑苯脲 2-4mg/kg肌肉注射 • 5、其他药物
2 其他措施
• (1) 首先必须进行内、外寄生虫 的防治,采用广谱驱虫药阿维菌 素类是一种源自文库好的方法。已经证 明,在节肢动物不能控制的情况 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 的。
• (2) 当涉及与血液传递有关的操作时 应加强卫生管理,当怀疑母猪带虫时, 则相应的疫苗注射和药物治疗时均需 要换注射器。在实施诸如剪齿、阉割、 打记号、断尾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 应注意更换器械或严格消毒。
治疗注意事项:
• 1、贝尼尔等药物的毒副作用 • 2、酸碱平衡的维持 (小苏打的添加) • 3、低血糖症(葡萄糖饮水) • 4、仔猪和慢性感染的猪应进行补铁 • 5、继发疾病的治疗
(八)预防
• 1 药物预防 (A)土霉素 0.06% 混饲 (B)阿散酸 0.01~0.02%混饲 (C)贝尼尔 2~3mg/kg肌肉注射
人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报道
• 尚德秋(2001)调查:4756人,阳性 2523人,阳性率53%。调查范围包括 江苏、河北、广东、广西、宁夏、辽 宁、新疆、湖北、甘肃、云南等17个 县市。
• 秦林金(1998)对4例脾切除病人的观 察发现:术后3-5天均有附红细胞体感 染且显示临床症状,但术前只有一人。
(九)仍需探讨的几个问题
• 1、病原分类地位 • 2、传播方式 • 3、发病机制 • 4、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 5、免疫预防
• 不足之处一是对推片的技术有一定要求,红 细胞必需推成薄层;二是容易和其他导致红 细胞变形的情况混淆。
C、染色检查
• 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虫体可染成紫 红色,但该种染色方法的缺点是姬姆萨色 素沉着,容易形成假像。血液经吖啶橙染 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各种形状的附红细 胞体单体。但这一技术的复杂性使其只适 宜实验室诊断。该染色情况下,附红细胞 体呈浅至深桔黄色。
• (3) 科学的饲养管理 当有其它应激 条件存在时,常导致附红细胞体病的 爆发。
• (4) 附红细胞体的潜伏感染也是引 起其它潜在感染爆发的因素。猪附 红细胞体感染的重要性不在于原发 病而在于它所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爆发,如蓝耳 病、猪瘟 、传染性胸膜肺炎、乙型 脑炎、弓形虫病、伪狂犬病等。
E、PCR诊断
• 国内外已有PCR 技术用于猪附红 细胞体病诊断的 报道。
• 对潜伏感染及净 化具有重要意义。
F、动物试验
• 常用试验动物是小鼠。 • 用小猪作试验动物时
则需摘除脾脏。 • 通过查找血涂片中的
虫体进行诊断。
(七)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药物虽 有多种,但真正特效并能将虫体完 全清除的药物还不存在,每一种药 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 都不理想。
1928 Schilling和Dingen等→啮齿类动物 (类似物)
1934 Neitz等→绵羊 1950 Splitter →证实并命名猪附红细胞体
(E.suis)
1986 Puntaric 等→ 人
• 我国研究附红体起步较晚,直至1981 年以后才相继报道在畜、禽中发现附 红体病。
1981 晋希民→兔 1982 许耀成→猪 1992 华修国→犬 1991 邰秀珍→ 人 1992 冯立明、裴标等→人
(二)病原
有争议
• 1、分类学地位
• (1) 立克次氏体目
•
血虫体属
• (2)血孢子虫目
•
无浆体属
• (3)霉形体科
无形体科 无浆体科 霉形体属
2、病原种类
• 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
断奶仔猪
断奶应激,疫苗注射,互相殴斗,过度拥 挤,圈舍环境差、营养不良、长途运输 均可诱发急性临床型附红细胞体病。
小猪症状明显,死亡率较高!
育肥猪
应激引起突然食欲下降,厌 食,体温升高,稽留数日(6~ 10 d),死亡率不高。
慢性附红细胞体病
• 引起猪消瘦、苍白、有时出现麻 疹型皮肤变态反应
• 新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和衰弱 • 育肥猪生长缓慢,“延迟上市综
D、血清学诊断
• 方法包括IHA、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方法, 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 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 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 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2-3个月内维 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 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所有血清学方法 只适合于群体诊断。
合症”
(五)病理变化
• 黏膜苍白或黄染 • 血凝不良 • 胆汁充盈 • 血红蛋白尿
(六)诊断
1 临床症状
可用来作为诊断的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 贫血,对外界反应迟钝,发热高达 40℃或更高。其它示病症状是:初期 全身发红,眼睑发紫,结膜潮红,后 期苍白。
2 实验室检查
• A、 悬滴法
• 新鲜血液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吸取数滴 置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 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 粒状。由于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张力 作用,红细胞在视野内上下震动或左右运 动,红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呈菠萝状、 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状。
•
(E. parvum)
• 羊附红细胞体 (E.ovis)
• 温扬附红细胞体 (E.wenyonii)
• 禽附红细胞体(E. coccoides)
3、形态
附红细胞体呈环形、卵圆形、逗点形 或 杆 状 。 大 小 为 0.3-1.3um×0.52.6um。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 胞表面,也可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 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可 以发生改变。
• 该方法也适用于抗凝血液。抗 凝血液4℃存放7-8 d,一般不 影响检测结果。
B、 直接涂片法
• 取新鲜或抗凝血少许置载玻片上推成薄层, 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附红细胞体呈球 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寄生有附红细 胞体的红细胞呈菠萝状、锯齿状、星芒状等 不规则形状。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
• 对低温的抵抗力强,在5℃时可保存 15天以上,抗凝血中4 ℃保存10天 以上,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 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清中-70℃ 可 保 持 感 染 力 80 天 , 冻 干 保 存 可 活 765天。
(四)临床症状
• 1、高热稽留 41~42℃ • 2、贫血、黄疸 • 3、母猪繁殖障碍 • 4、生长发育受阻
• 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猪附红细 胞体病大面积爆发和流行,由于人 们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缺乏系统的了 解,加上国内外有关附红细胞体病 的研究不很深入,因此,这次附红 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给我国的养 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现历史
Doyle首次(1932)在印度报道了猪 附红细胞体病。一群2-8月龄的发病猪 表现为明显的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 衰 弱 等 , 体 温 升 高 至 40.5℃ , 血 液 稀 薄,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之后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现。
二、 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 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 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 虫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 性贫血病、类边虫病、赤兽体病 和红皮病等。猪附红细胞体病主 要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 特征,严重时导致死亡。
• 我国附红细胞体病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开始报道,在随后的十几年中, 有关该病的发生多是一些零星的报 道。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养密 度的增加以及多种未知因素的存在。
2、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1 猪通过摄食血液如舔食断尾的 伤口、互相斗殴等。
2 污染的注射器及用来断尾、打 耳号、阉割的外科手术器械等
3 交配传播 4 胎盘传播
间接传播
• 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 血昆虫传播,国外已有用螫蝇传播 绵羊附红细胞体成功的报道。
3、抵抗力
• 对干燥和化学药剂抵抗力弱,一般 常用消毒药均能杀死病原,如在 0.5%石炭酸中37℃3个小时就可以 被杀死。
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可进行摇摆、扭转、 翻滚等运动。
附着于红细胞上的猪附红体的电镜照片(Zachary 1985)
1.球菌状的未成熟的附红体;2.较大的未成熟的附红体; 3.年青的附红体;4.成熟的附红体
吖啶橙染色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 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 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的附红细 胞体病在我国均有报道,实验动物小 鼠、家兔均能感染附红细胞体。 畜间差异:猪 68.4%,羊33.7%,牛 7.4%。
急性症状
母猪
1. 母猪首先表现为厌食,皮肤发红 2. 发热高达42℃ 3. 母猪产奶量下降,缺乏母性或不正常。 4. 出现繁殖障碍。 5. 产出的仔猪贫血,不足标准体重,而 且易于发病。 6. 后期背部出血汗,呈铜锈色。
哺乳仔猪
• 1 前期贫血、苍白 • 2 体温升高到42
℃ • 3 呼吸困难 • 4 死亡率高
• 1.贝尼尔 在猪发病初期,采用该药效 果较好,按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 间 隔 48 小 时 重 复 用 药 一 次 。 极 限 量 10 mg/kg
• 2.土霉素或四环素 3mg/kg体重肌肉注 射,连用1周。
• 3.黄色素 静脉注射 (怀孕母猪较安全)
• 4、咪唑苯脲 2-4mg/kg肌肉注射 • 5、其他药物
2 其他措施
• (1) 首先必须进行内、外寄生虫 的防治,采用广谱驱虫药阿维菌 素类是一种源自文库好的方法。已经证 明,在节肢动物不能控制的情况 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 的。
• (2) 当涉及与血液传递有关的操作时 应加强卫生管理,当怀疑母猪带虫时, 则相应的疫苗注射和药物治疗时均需 要换注射器。在实施诸如剪齿、阉割、 打记号、断尾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 应注意更换器械或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