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阶段测试

《促织》阶段测试
《促织》阶段测试

促织重点难点突破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

整个小说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阅读时注意故事

的高潮部分——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从失虫到失爱

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

原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

深。

文末有“异史氏曰”一段文字,这是作者对故事所作的评论,也是笔

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讲解】

成名是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本

课的重点之一,通过这一形象,我们要认识封建统治者从皇帝到官吏迫害

人民的反动本质。小说的线索“促织”以及紧扣这条线索,按其“得失”

造成的文章的波澜是文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

及心理、场面描写的艺术技巧是本文的又一重点。

核心知识

选自《聊斋志异》。促织,蟋蟀。作者蒲松龄。清代着名的文学家,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他出生于“累代书

香”之家,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中年时

期,曾随友人在宝庄作幕宾数年,后居乡以授徒自给。他刻苦好学,知识

广博,工于诗文,善制俚曲。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科场的失败

使他悲痛万分。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

之日,他把满腔思绪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才写成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十六卷,四百余篇。这部小说集托笔于虚

幻世界,借助想像谈狐论鬼以讽喻社会,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

《促织》是蒲松龄最优秀的笔记小说之一。它以明代皇室盛行斗促织

的游戏,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为背景,描写了成名一家

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文

章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学习时要

注意理解掌握下列文言实词:庠? 裨? 抢? 审? 靡? 集? 掭? 悚? 翕?

啻? 怍? 售? 陵? 疏? 造? 俾? 龅? 掾? 讷? 迂? 觇? 黠? 发? 爽? 跬?

敛? 业? 赉? 掇。文言虚词:以? 顾? 然。通假字:直—值? 裁—才【课文背景知识】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至其父蒲弃儒经商,后家境衰

落,生活清寒。《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从20岁开始搜集各类传说故事,并加以润饰创作,经过20多年苦心勤作,至40岁前后初步写成。这部小说集包括近五百则故事,它们分别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豪绅的作恶,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摧残。《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里面的故事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其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的辛酸悲凉和人物的偃蹇惨痛。从美学理想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从情节曲折跌宕,环境幻化奇妙,还是从人物遭遇辛酸和场景朦胧迷离等角度欣赏品味,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蒲松龄不愧为一代高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对蒲松龄高度的艺术概括和评价。

【字词综合运用】

1.词语解释:

不中(zhòng)于款:中,符合;款,款式,规格。

靡(mǐ):无,没有。

薄产累(lèi)尽:一点点家产渐渐地赔光。累,亏累,亏欠,这里是“赔”的意思。

诣(yì):到,去。

展玩:察看观赏。

不当(dàng)意:不合心意。当,中,合。

掇(duō):拾取。

赉(lài):赏赐。

2.字义辨析:

【知识延伸检索】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我国文言

小说的特殊贡献,是“用传奇法以志怪”。鲁迅先生是这样解释“用传奇法以志怪”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进然,用法传奇,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课文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阅读这篇小说,应首先弄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人物的性格,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其次,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属虚构,但它又真实地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现实。阅读中要理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运用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结构分析】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编写故事结构提纲。全文共九段,各段内容可概括为:

①祸源宫中戏促织,县令媚上害民间。

②童子成名报充役,家产赔尽遭杖刑。

③成妻备钱问巫卜,神灵示成猎虫所。

④按图索虫佛阁后,猎得俊虫喜笼归。

⑤成子好奇窃发盆,虫死人悲祸临头。

⑥儿用魂灵化蟋蟀,以供为父塞官责。

⑦试斗不意显奇才,鸡败更令成惊喜。

⑧遍斗名虫龙颜悦,成名家富儿复苏。

⑨春秋笔法史传体,微言大义予褒贬。

依据上述内容,结构提纲可编成:

交代故事起因①——故事的开端②——故事的发展③④——故事的

高潮⑤⑥⑦——故事的结局⑧——作者的评语⑨。

【课文内容剖析】

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课文写作特色】

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

满。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小说围绕一只小虫,紧扣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成名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只小虫和人物命运休戚相关,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通过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小说主题鲜明突出。

3.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 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

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二落)????? 魂化促织,出现转机(二起)

比之他虫,惭怍不已(三落)????? 虫显异能,惊喜万分(三起)

进献令宰,令宰怒呵(四落)????? 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四起)

4.伏笔和暗示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用伏笔和暗示,使故事于情于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第一段中,“此物故非西产”,句中的“故”字既是伏笔,又是暗示。“故”通“固”,“本来”的意思。促织本来不是陕西一带出产的,而上至宫廷,下至县令却每年在民间强征,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强人所难吗?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蛮横无理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为成名一家悲剧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在不产促织的地方去寻找促织,可想而知是十分困难的。正因为在陕西一带稀有,才使得成名之子因好奇而使小虫误毙于掌下,误毙之后,另找一只不就得了吗?因“故非西产”,另找一只很难啊,这样才有成子魂化促织,以供父塞官责。由此可见,“故非西产”一句在文中的暗示实在是妙不可言。

另一处值得品味的暗示是对成名第二次猎得的那只劣小蟋蟀的形象

的描写。那只小蟋蟀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其形体瘦弱不堪。因它是成子的魂灵所化,透过这只小虫的形象,似乎隐约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因长期生活在艰难困境中而瘦削不堪的儿童形象。这一形象是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儿童的缩影。它暗示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妇孺老幼都难逃被剥削被压迫的厄运。

【语句品味鉴赏】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这是全文总结段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其含意深刻,讽谏之意明显。成名一家的灾难是封建统治造成的。宫廷崇尚促织游戏,由于最高统治者荒淫腐化,下层各级官吏加紧敲诈勒索,遂使成名一家苦不堪言。作为下层

知识分子尚且如此,何况更下层的劳苦大众呢!这就揭示了造成人民灾难和痛苦的根源。“一跬步”微不足道,事虽小,但事关老百姓的性命,不可轻忽啊!此句确实是诤诤之言。

典型例题

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例1解释加点的词语(??? )

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

导析: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 E.往往。

★例2给下列词类活用分类(???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之

③进城梯而下之????????? ④二月草己芽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⑦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掌握词类活用。

导析:①②/③④/⑤/⑥/⑦

★例3选出与“岁征民间”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试使斗而才???????????????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D.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导析:A.省略句? B.倒装(定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例4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对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导析:在内容上,本段为全文提供了当时社会的概貌、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极精炼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也表现出了官府的贪鄙:趁机搜到刮百姓,以求升官发财,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乘机做乱,牟求利益。通过这些,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现实的较为完整的画面,为成名悲剧的展开做了铺垫。在结构上,它属于小的起因部分,起必要的交代作用,因此看似廖廖的数语,作用不凡。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辗转反侧,惟思自尽。

★例5下列科举名称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童子举人进士贡士??? B.童子举人贡士进士秀才

C.童子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D.秀才童子进士贡士举人

古代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

导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县、府一级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省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分三甲出榜,统称进士。选C。

★例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行道之人弗受????????? D.而君幸于赵王。

导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之一——被动句的掌握情况。C 项是主动句,A.B、D均为被动句式。故选C。

★例7对“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到石头、洞穴中去发掘,实在没有办法,迄今没有找到。

B.到石头、洞穴中去发掘,没有什么办法不用的,还是没有找到。

C.挖石头、掏土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终究没有找到。

D.挖石头,掏土洞,实在没有办法,还是没有找到。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

导析:“探石发穴”是两个动宾短语,“靡”读mí解释为“无”、“没有”,“靡”和“不”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迄”,释为“终究”,“济”,释为“成”。答案:C。

★例8本段描写了成名深刻的心理矛盾,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忠厚老实,受人欺负;一方面是看到希望,想改变命运。

B.一方面是苦无生路,忧闷欲死;一方面是在痛苦中挣扎,百般找寻,“冀有万一之得”。

C.一方面是百般找寻,“冀有万一之得”;一方面又深知,“苛政猛于虎”,无法应付官差,“惟思自尽”。

全面准确理解文意。

D.一方面想改变命运,考试得中,一方面又看不到希望,“惟思自尽”

导析:成名“薄产累尽”,“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经妻子开导后才“然之”,“早出暮归”,“靡计不施”,“冀有万一之得”。选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

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稿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例9?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一句正确的意思是(??? )

A.而翁回来自然给你算账罢了!

B.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C.而你父亲回来,一定亲自跟你算账!

D.老翁回来,亲自跟你算账罢了!

把握语境和主要文言实词。

导析:“而”,你,你的,第二人称代词。“自”:“自然”。“耳”,语气词,表肯定,不译为妥。选B。

★例10? “母闻之,面色灰死”的原因是(??? )

A.(子)窥父不在,窃发盆??? B.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C.(虫)已股落腹裂,斯顺就毙D.业根,死期至矣???

导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蟋蟀的死活关系到成名的一家的命运。由此“母”面色灰死的原因不难判断。选C。

★例11? 第二段写成名与妻子悲痛绝望心情最生动传神的一句是(??? )

A.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B.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C.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D.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从含蓄产生的效果来思考。

导析:题干中明确指出的是成名与妻子两人,故A、D不妥。B与C 比,B写两人大悲,是外表,C项则写出人物内心的悲痛绝望,更为生动传神。选C。

【课本难题解答】

第一大题参见“课文结构分析”

第三大题:

这四个句子是写成名“失俊虫”“复得劣虫”“欲将劣虫献公堂”的动作和心理的。第1句写成名“失俊虫”后的动作,表现成名深深的焦虑之情,寄寓了作者对成名的深切同情。第2句第3句写成名“失俊虫”后,再次发现并获得“劣虫”的心理,表现成名的欣喜之情。第4句“惴惴”写成名惧怕的心理,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软弱,逆来顺受的性格予以讽刺,同时,有力地揭露封建官吏的荒淫、残暴。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动用规律: 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 ②所+名词 ③副词+名词 ④名词+代词 ⑤能愿动词+名词 ⑥名词+介词结构] 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 ..击西.在东面、在西面 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 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 ..人命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使出汗 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长草木 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长翅膀 19、莫名.其妙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 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 二、名词作状语 (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③表示动作的工具 ④表示动作的方向 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 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 (3)例词分析: 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 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 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 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 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 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 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 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 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 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 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 19、鸡.争鹅.斗像鸡、鹅 20、狼.奔豕.突像狼、猪 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 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 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 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 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 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 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 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 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 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

【课外阅读】《促织》结构赏析

【课外阅读】《促织》结构赏析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

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儿惧”,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行文至此,着意写出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虑。“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写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它动作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对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示促织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 小说接着细写小促织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显示了小促织的超凡本事,故事达到了高潮。 小说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

促织原文及翻译和练习

促织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①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②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④,因责⑤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⑥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⑦,居为奇货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⑨,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④,久不售○11。为人迂讷○1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13。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14,不知何词。各各竦立○15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16。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17,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18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19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20,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21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22,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23。夫妻向隅○24,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25。近抚之,气息惙然○26。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27,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28。东曦既驾○29,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30,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31举,则又超忽○32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33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34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35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促织中的词类活用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聊斋红楼,一长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鲁迅称赞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郭沫若曾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

国的社会面貌。 《促织》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看,显然是受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影晌而写成的,其着眼点全在于揭露和讽刺上。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离”通"漓",淋漓) 4、翼日进宰(通“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 6、而高其直(通“值”)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8、而翁归(通“尔”,你的) 9、如被冰雪(通“披”,覆盖) 一词多义 进:(1)以一头进进献(2)径进以啄前进 逼:(1)鸡健进,逐逼之逼近(2)与村东大佛阁逼似极 故:(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然:(1)然睹促织然而(2)俨然类画……的样子(3)成然之以……为然,认为……是对的 笼:(1)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2)笼归用笼子装 责:(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2)令责之里正索要,索取(3)每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高二语文教案-示范教案(促织) 精品

24 促织 ●从容说课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由于清初文网严密,作者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段来反映现实社会;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随着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情节的展开,矛盾不断发展,趋向激化,从而写尽了成名经济上、肉体上,特别是精神上所受的摧残,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文中写的由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魂化促织而轻捷善斗两个片断,是作者幻想的,用以推动故事由悲向喜的发展。故事的结局,悲剧变成喜剧,并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因为尽人皆知,魂化促织是不可能的,这个喜剧的结局蕴含着深沉的悲哀。同时,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客观上也暴露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即成名的入邑庠,官员们的得到奖赏和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仍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谴责和讽刺。 小说思想深刻,艺术性强。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捕捉和进献促织而展开情节,其主线是征虫——缴虫——卜虫——得虫——失虫——复得虫——斗虫——献虫。随着虫的得失优劣,主人公的命运也在升沉变化;人物心理,也倏忽骤变,细致传神。阅读时应抓住波澜起伏的情节,分析主人公悲惨的遭遇和复杂的心理,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残酷统治给人民造成的沉重苦难。此外,小说的语言生动细腻,曲尽其妙,值得反复玩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尚、售、冀、会、败、发、济、款、顷、展、益、索、顿等词的意义。 2.积累:少间、食顷、斯须、俄等时间副词的用法。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赏析其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 2.赏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本文的思想内容。 德育目标 文中荒诞离奇的“偶然”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封建统治的谴责,从而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敢于同现实丑恶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文章的情节、描写特色及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感情。 2.提问法。对较容易的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重视。 3.点拨法。对文中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4.讨论法。对文中的关键内容应展开讨论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斗促织”图片

《促织》全文翻译(2)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 宣德 征∧∧民 (期间,时期)(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 (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 上官,斗而 ∧(之) 常供。令 ∧(之) (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 之里正。市中得佳者其∧(之) (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 (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里胥 此 口,每 (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 家之产。 (使……倾尽)(多) 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 个】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 有成名者,童子 ∧ 为人猾胥里 (县) (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译考取)(表被动) (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 营不能产征促织,成不 (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 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户口,而又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搜觅, (勒索) (无所:没有用来……的) (代,什么)(弥补)(好处)(实施) 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有之 ”成提竹筒丝笼,于 丛 (希望)(万分之一)(收获)(意动,认为……对的)(名作状,从早上,到晚上)(毁坏的)(墙)(地方)(有……者:有一个叫……的人)(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 重点难点突破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整个小说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阅读时注意故事的高潮部分——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从失虫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文末有“异史氏曰”一段文字,这是作者对故事所作的评论,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讲解】 成名是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这一形象,我们要认识封建统治者从皇帝到官吏迫害人民的反动本质。小说的线索“促织”以及紧扣这条线索,按其“得失”造成的文章的波澜是文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心理、场面描写的艺术技巧是本文的又一重点。 核心知识 选自《聊斋志异》。促织,蟋蟀。作者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他出生于“累代书香”之家,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中年时期,曾随友人在宝庄作幕宾数年,后居乡以授徒自给。他刻苦好学,知识广博,工于诗文,善制俚曲。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科场的失败使他悲痛万分。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他把满腔思绪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写成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十六卷,四百余篇。这部小说集托笔于虚幻世界,借助想像谈狐论鬼以讽喻社会,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 《促织》是蒲松龄最优秀的笔记小说之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 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 2.名词用作状语 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 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 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 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 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 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 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 2.形容词用作意动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 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 安贫乐道重理轻文

促织赏析

促织赏析 故事梗概: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 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儿惧”,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行文至此,着意写出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虑。“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写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它动作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

蒲松龄《促织》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促织》原文及翻译 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

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完整版)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

促织 ●从容说课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由于清初文网严密,作者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段来反映现实社会;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随着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情节的展开,矛盾不断发展,趋向激化,从而写尽了成名经济上、肉体上,特别是精神上所受的摧残,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文中写的由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魂化促织而轻捷善斗两个片断,是作者幻想的,用以推动故事由悲向喜的发展。故事的结局,悲剧变成喜剧,并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因为尽人皆知,魂化促织是不可能的,这个喜剧的结局蕴含着深沉的悲哀。同时,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客观上也暴露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即成名的入邑庠,官员们的得到奖赏和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仍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谴责和讽刺。 小说思想深刻,艺术性强。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捕捉和进献促织而展开情节,其主线是征虫——缴虫——卜虫——得虫——失虫——复得虫——斗虫——献虫。随着虫的得失优劣,主人公的命运也在升沉变化;人物心理,也倏忽骤变,细致传神。阅读时应抓住波澜起伏的情节,分析主人公悲惨的遭遇和复杂的心理,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残酷统治给人民造成的沉重苦难。此外,小说的语言生动细腻,曲尽其妙,值得反复玩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尚、售、冀、会、败、发、济、款、顷、展、益、索、顿等词的意义。 2.积累:少间、食顷、斯须、俄等时间副词的用法。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赏析其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 2.赏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本文的思想内容。 德育目标 文中荒诞离奇的“偶然”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封建统治的谴责,从而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敢于同现实丑恶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文章的情节、描写特色及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感情。 2.提问法。对较容易的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重视。 3.点拨法。对文中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4.讨论法。对文中的关键内容应展开讨论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

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促织 蒲松林 宣德间,宫中尚.(崇尚、喜好)促织之戏.(游戏),岁.(每年,名作 状)征.(征收)民间。此物故.(通固,本来)非.(不是)西.(陕西)产;有华阴令欲媚.(讨好)上官,以.(把)一头进.(进奉),试使斗而才.(有才 能),因.(于是)责常供。令以.(把)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 ...(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得佳者笼.(用笼子,名作状)养之,昂.(使……高)其直.(通值), 居.(储存)为奇货。(奸诈),假.(凭借)此(摊派,搜刮)丁口 ..(泛指人口),每责.(索取,摊派)一头,辄.(就)倾.(使……倾尽)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从事)业,久不售.(达到)。为人迂讷 ..(拘谨不善言谈),遂.(于是)为.(被)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累. (受牵累)尽。会.(正好,恰巧)征促织,成不敢敛.(征收)户口 ..(老百姓),而.(但是)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益处)不如自行搜觅,冀.(希望)有万一之得。”成然.(认为正确)之。早.(在早上)出暮.(在晚上)归,提竹筒丝笼,于.(在)败堵丛草处,探穴,靡.(无)计不施,迄.(至,到)无济.(帮助)。即.(即使)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合乎)于款.(规格)。宰(迫征),旬.(十天)余,杖至百,两股.(大腿)间 脓血流离 ..(淋漓),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辗转反侧)床头,惟.(只)思自尽。 时.(当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凭借)神卜。成妻具.(准备)资诣.(到)问。见,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点燃)香,再拜(拜两次)。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合)辟.(开),不知何

《促织》文言知识归纳

《促织》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手裁.举通“才” (2)昂其直./而高其直.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5)翼.日进宰通“翌”,次于当天、当年 (6)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口 二、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追比:宰严限追比(追比,旧时地方官严逼限期交税、交差或交代问题,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叫“追比”。)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止)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使)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命名(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 ..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12)仙.及鸡犬成仙 (三)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四)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3)益奇.之认为…奇特 (五)其它。 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尽近.抚之形作动,靠近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儿惧,啼.告母动词作状语,哭着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 促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蒲松龄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怀和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揭露。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

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作者介绍】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是清代康熙年间人,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写有一副“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志异》介绍】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聚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共8卷,491篇,约40万余字。“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目的是“讽刺现实,寄托孤愤”。郭沫若称赞它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作背景介绍】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事情,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

促织文言知识点整理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9、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藳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