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学吸入麻醉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在常温常压下是 气体——气体吸入麻醉药 挥发性液体——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血气分布系数
全麻药在血中的溶解度通常用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体中 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即血气分布系数表示。 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大,溶解量大。 因此,肺泡、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上升比较缓慢,麻醉 诱导时间长。血气分布系数小的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小, 溶解量小,在肺泡气、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能快速提高,
经膜扩散速度两侧药物的分压差,药物 在组织(包括血液)中的溶解度、扩散 面积和距离,温度以及药物的分子量等 因素的影响。扩散浓度和它们的关系可 用下式表达
对相同的病人 和药物来说, 仅分压是可变 因素
分压差×扩散面积×温度×气体溶解度 扩散速度

扩散距离×√分子量
对不同的病人来说,扩散距离和面积可不相同
各组织的麻醉药物的分布系数接近
1,只有脂肪组织大于1,因此这些组织内麻 醉药分压的上升速度就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
血流量,
组织摄取能力=组织容积×组织溶解度
麻醉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溶解度大,但血流 量少,
组织血分配系数越大,组织内分压上升 的越慢,反之 则上升快
故达到平衡的时间甚长。
2.组织血流量
血流量越大组织摄取的就越快 组织内麻醉 ,药物的分压也就 上升的越快 脑组织的血液丰富,单位重量比脂肪、肌肉高数十倍,因此麻 醉药进入脑组织非常迅速,很快与血液中的麻醉药分压达到平 衡,而肌肉、脂肪则需很长时间。故有人提出急救时先让患者 吸入一些二氧化碳。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量,脑血流量
入肺泡以补偿血液的摄取,肺泡分压上升也较明显,故增加肺泡通气量对血中溶
解度大的麻醉药影响明显。
(四)吸入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
麻醉药的吸收
概念:指麻醉药从肺泡向血液中转运。(药物的吸收即从用药部位向血液转运的过程)
摄取量=λ ×Q×(Pa-Pv)/大气压
λ :为该麻醉药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Q:为心排量 Pa:为麻醉药在肺泡中的分压 Pv:为麻醉药在静脉中的分压
心排出量对吸入麻醉药的影响与溶解度有关
心排血量对易溶性麻醉药影响明显
3、肺泡与静脉血麻醉药的分压差
麻醉药跨肺泡膜扩散的速率与肺泡和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成正比。 诱导期,静脉血(肺动脉)将大量麻醉药转运至全身组织,此时Pv远低于
PA;
随麻醉的进行,全身组织和Pv逐渐升高,摄取逐渐减少。
主动脉进入体循环 肺静脉(麻醉药入口)
⑶血/气分配系数及组织/血分配系数大的麻醉药,其肺泡内浓度下降缓
慢,清醒也慢; ⑷通气量:增加通气量可以加快吸入麻醉药从肺脏的排泄。 意义:麻醉过深时,增加通气量可以加快吸入麻醉药从肺的排泄。
全身麻醉的可能作用机制
脂容学 说
热力活性学说
临界容 积学说
相转化 学说
突触学说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一)
脂溶性学说:麻醉药首先与神经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发生物理性结合,从而干扰细胞功能 依据:1.不同的麻醉药化学结构差别很大,却有相似的药理作用,提示麻醉药可能不是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是一种物理作用 2.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其脂溶性成正比 3.脂溶性学说可以解释很多麻醉现象
恩氟烷
1.8 1.45 1.68 2.0~2.5 1.5~2.0 快 好
异氟烷
1.4 4.0 1.15 1.5~3.0 1.0~1.5 快 好
(三) 进入肺泡的速度
吸如浓度的影响:吸如浓度越高,进入肺泡越快
肺通气量的影响:通气量↑ ,动脉血麻药分压↑越快
因此麻醉开始时增加通气量可缩短诱导期
1、吸入浓度的影响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吸入麻醉药常因患者屏气而影响吸入
甲氧氟烷 在橡胶中溶解很大,麻醉机上如有橡胶螺纹管,在刚刚开始吸入时,有相当
数量的甲氧氟烷溶于橡胶,而使进入肺泡中的麻醉药量减少,从而延长诱导
期。手术结束,停止吸入甲氧氟烷时,溶于橡胶的药物再逐渐释放出来,可 使苏醒缓慢。 乙醚 易燃易爆
吸入麻醉药
谢军 xiejun59@163.com
药向肺内的输送(增量效应),因此PA也上升越快。
(2)第二气体效应(Second gas effect) 指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浓度及血中浓度 提高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气体时为快。 原因为浓缩效应和增量效应 单纯吸入1%氟烷时,肺泡内最大浓度接近1%,如吸入含有80%第一气体 (N2O), 1%第二气体氟烷及氧气的混合气体时,肺泡中氟烷的浓度可提高 到1.4%。 血中溶解度低的第二气体,其第二气体效应明显。
麻醉诱导时间短。
谢军 xiejun59@163.com
血/气分布系数大
血/气分布系数小
三、体内过程
(一)麻醉药的转运过程
麻醉药的深度取决于——脑内的浓度 麻醉药进入脑组织之前先进入——肺泡 再从肺泡进入血液——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二) 影响经膜扩散的因素
药物入脑需穿入若干生物膜, 吸入麻醉药进入脑组织—— 总是从分压高的一侧向分压低 的一侧扩散,直到两侧分压相 等为止。
静脉麻醉药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一、吸入麻醉药的理想条件
谢军 xiejun59@163.com
1.理化性质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无易燃易爆、与麻醉器械、碱石灰或其他药物接触不产生毒性物质 2.无异味,对气道无刺激性 3.血气分配系数小,在血液和组织中溶解度低,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可控性强 4.麻醉作用强,可使用低浓度,以避免缺氧 5.诱导及苏醒迅速、平稳、舒适,无后遗效应 6.有良好的镇痛、肌松、安定、遗忘作用,无术后知晓,可不用或少用辅助用药
难溶性:氧化亚氮等
指在体温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二相中达
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当吸入浓度恒定时
难溶性的麻醉药
易溶性麻醉药经肺循环迅速从肺泡移走
血中溶解度低
大量溶解在血液中 (犹如一个巨大的血库)
PA、Pa、Pbr上升快
PA上升较慢,诱导期长,清醒也较慢
诱导期短,清醒快
心排量
2、心排血量 在通气量不变的条件下, 心排血量↑→肺循环血流量↑ →血液摄取药物↑ →PA上升缓慢 休克等→心排血量↓ →血液摄取药物↓ →PA、Pa、Pbr上升快
氧化亚氮
血/气分布系数 脑/血分布系数 MAC(%) 诱导用吸入气浓 度(%) 维持用吸入气浓 度(%) 诱导期 骨骼肌松弛 0.47 1.06 100 80 50~70 快 很差
乙醚
12.1 1.14 1.92 10~30 4~5 很慢 很好
氟烷
2.3 2.3~3.5 0.75 1~4 0.5~2.0 快 差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谢军 xiejun59@163.com
第一节 概述
全麻药 (general anesthetics)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引起意识丧失、感觉(特别
是痛觉)及反射消失、骨骼肌松弛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的功能,辅助外科手术进行的药 物。可分为:
吸入性麻醉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第二气体效应示意图
混合气体
1
第二气体效应
2
混合气体
七氟烷 0% 1%
wk.baidu.com24
48
75
50
氧气 99%
氧化亚氮 七氟烷
氧气
氧化亚氮
氧气
七氟烷
2、通气量的影响
肺泡内吸入麻醉药
每分通气量↑ →浓度(PA)↑ → Pa ↑ → Pbr ↑ →诱导期缩短
由于血中溶解度大的麻醉药被血液摄取的多,增加肺泡通气量可使更多的药物进
(1)吸入浓度:系指吸入麻醉药在吸入混合气体中的浓度。 浓度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 指吸入浓度与肺泡麻醉药的浓度呈正 相关,吸入浓度越高,进入肺泡的速 度越快,肺泡麻醉药浓度上升越快, 血中麻醉药的分压上升越快。
同浓度效应还可以增加吸气量。当吸入麻醉药浓度增
大时,血液摄取增多,使肺泡产生负压,引起被动性 吸气量增加,以补充被摄取的容积,从而加快了麻醉
缺点:不能说明麻醉产生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机。
比如:都具有脂溶性的药物不一定都能产生麻醉作用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二)
临界容积学说:
麻醉药分子进入神经细胞膜的脂质后,引起细胞膜体积膨
涨,当超过临界溶积后,压缩镶嵌在脂质层中的蛋白质, 导致钠钾通道、乙酰胆碱和酶等发生构型和功能改变,影 响突触传递。 依据:高压可使全麻的动物复苏
七、排泄
1、部位:少量代谢产物及大部分原形药物主要经肺
排泄。也可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液排除 体外。
当停止吸入麻醉药时,静脉血不断把组织中的药物转
运至肺脏排除体外,此过程与麻醉诱导期相反。 此时,Pa下降,随后组织分压也下降,肺及血流丰富 的组织分压下降快,脂肪最慢。
2、影响因素
⑴血流量:血流丰富的组织麻醉药分压下降快; ⑵脂溶性:脂溶性高的麻醉药,其肺泡内浓度下降缓慢,清醒也慢;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六)
蛋白质学说:
麻醉药不是与膜脂质结合而是直接与神经
元膜上的蛋白质囊或裂隙结合,引起蛋白质 构象的轻度改变,从而影响膜蛋白的活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全麻原理复杂,不同的麻 醉药作用机制不同。且同一麻醉药也可能有
多个作用部位和多种作用机制
吸入性麻醉药各论
第二节 恩氟烷 enflurane
MRI:核磁共振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四)
热力学活性学说: 凡药物作用直接与其物理特性相关的,其热力学活性值偏大,属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而药物作用与化学结构直接相关的,其热力学
活性值偏小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五)
突触学说: 麻醉药作用的关键在影响突触传递。麻醉药在浓度较高时可以麻痹 所有生命细胞,但在临床麻醉浓度时却有明显的选择性,首先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对突触的影响又强于对轴突的影响。 麻醉药的作用与中枢递质和受体有密切关系;麻醉药大多促进抑制 性递质释放或抑制兴奋性递质释放;有些麻醉药可作用于特定受 体。 但是,麻醉药究竟作用于何种中枢?何种突触?影响程度如何?与 其麻醉效应是何关系?
7.能抑制异常应激反应,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8.体内代谢率低,代谢产物无明显药理作用和毒性 9.安全范围大,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而轻,尤其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对心、脑、肺、、肝、肾等 重要器官无明显毒性,无三致反应,无严重过敏反应,不污染空气,不损害手术室人员健康
10.所需设备简单、方便使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
二、理化性质与分类
谢军 xiejun59@163.com
1、理化性质 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麻醉药设计 麻醉工具
给药方法
诱导期长短 苏醒快慢 全麻深度调节 如何保证患者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谢军 xiejun59@163.com
如:
N2O 沸点是-88 ℃,室温条件下为气体,必须加压贮于钢瓶备用
理化性质
无刺激、对金属、橡胶无腐蚀、稳定 、血气分布系数1.8 体内过程 80%以上以原型经肺呼出 2~5%肝代谢后经尿液排出
enflurane
肺动脉
回到心脏
组织饱和后,摄取停止 进入组织的动脉血分压=离开组织的静脉血分压 肺泡内分压=静脉血分压 肺泡浓度≈吸入浓度
(五)吸入麻醉药进入组织的速度(分布)
影响因素 : 1.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 组织/血分配系数: 在正常体温下,组织与血 液二相中麻醉药达到动态 平衡时麻醉药浓度的比值。
组织摄取能力与 组织/血分配系数和组织容积成正比
3.动脉血-组织间麻醉药的分压差
最初 动脉血——组织之间麻醉药物的分压大
相差越来越小,直至达到平衡
因此,麻醉最初几分钟组织摄取麻醉药的速度很快,随 后组织对麻醉药的摄取逐渐减慢
六、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
吸入麻醉药大多脂溶性高, 原形很难经肾排泄,主要经肺排泄, 但各药或多或少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主要经肝脏微粒体酶转化。 其转化与静脉给药的转化一样。
影响因素
1、麻醉药在血液中的溶解度(solubility) 溶解度又称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麻醉药(蒸气或气体)在两相中达到动态平 衡时的浓度比值。 血/气分配系数:
根据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大小分
类:
易溶性:乙醚、甲氧氟烷 中等溶解度: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三)
相转化学说:
膜间镶嵌的蛋白质需要其周围脂质分子的排列保持一定的
固相凝胶状态才能完成其正常功能。麻醉药降低由胶相变 为液相的温度---相变转化温度,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粘 滞性降低,流动性增加,由固相凝胶转为液相,膜间镶嵌 的蛋白质功能发生障碍,钠通道关闭,从而干扰神经功能 依据:MRI发现麻醉药可使膜的流动性增加 缺点:没有临床证据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