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配置师资力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是保障所有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

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师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县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县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

1.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县。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县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

(1)大批农村中小学生不断涌入县城,出现了许多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进入重点或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县城中小学不断壮大、扩招,部分学校班额达50人以上,但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又造成了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生源紧缺,今年我县200人以下的学校有所,不足100人学校达所。

凸显这些学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师资力量缺乏,形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农村学校,尤其是距县城较近的学校,生源的不稳定,导致经费更加短缺,办学条件愈加落后,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家长越发不放心,更多学生流失。造成不少教师情绪低落,上课没激情,教学质量提不高,学生留不住,教师队伍也不稳定。

(3)近三年来,我县教师、校长校际间交流情况: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选调156人,校际之间正常调动350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动了教师队伍;二是校长交流达60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少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优化配置义务教育师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在教育硬件设施普遍优化的条件下,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更显重要。

(一)加大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与统筹力度

切实把推进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作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调配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说: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1.严把教师入口关。一是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二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招聘新教师。统筹考虑县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 及时补充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改善教师年龄、性别、专业结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教师公开招聘,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新招聘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年,作为一种机制,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理解与支持,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1)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要求,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彻底解决部分小规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偏紧的问题。对农村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给予倾斜, 对200人及以下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

(2)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和调整各校人员编制,每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按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并通过建立核增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优先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3)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职工实名制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对不能胜任教师岗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