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在侦查审讯中的应用_李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前沿2014年第3期

一、微表情的产生及研究

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 5秒因此,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它是一种自发性的表情动作,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当人受到某种刺激,作为情绪最高调节和控制器的大脑皮层会先作出反应,再传达信息给控制面部表情的神经元,再由神经元控制面部肌肉群作出相关反应。当面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这些表情就是“微表情。

人们对于人脸表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生物学家Darwin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就对人类的面部表情与动物的面部表情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心理学家Mehrabian提出,在人们的交流中,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而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量却达到了55%。1966年,Haggard和Isaaes发现了一种快速的不易被察觉的面部表情并认为其与自我防御机制有关,这种表情往往表达了某种被压抑的情绪。1969年,Ekman和Friesen也独立发现了这种面部表情,并将其命名为微表情。

(一)微表情训练。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者们都在关注构造有效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2002年,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Ekman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该工具包含前测、训练、练习、复习与后测5个部分。其前测程序与JACBART相同,测量未受训练情况下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其训练、练习与复习三个部分构成METT的训练程序,在训练部分,Ekman用视频方式讲授识别微表情的要点;在练习部分,被试练习使用在训练部分学习到的技巧对微表情进行识别;在复习部分,被试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技巧。后测程序也与JACBART相同,但使用了与前测不同的数据集,以测量被试接受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差异,反映了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METT提供训练程序能在1.5小时的时间内提高人识别微表情的能力,后测的成绩能较前测平均提高30%-40%。由于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微表情的存在,所以微表情识别的研究都可能会出现地板效应。而METT能提高人对微表情的识别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研究中的地板效应,使各种微表情识别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二)瞬间互动研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William Condon 率先进行了针对瞬间互动的研究。在他著名的研究项目中,他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4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1/25秒。在对这段影片片段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她的肩膀。

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Gottman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

(三)测量表情研究。国际著名心理学家Paul Ekman和研究伙伴W.V.Friesen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FACS就是他们经过多年研究于1976年所创制的“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他们根据人脸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AU),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并给出了大量的照片说明。FACS该套系统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表情进行了分类,它是如今面部表情的肌肉运动的权威参照标准,也被心理学家和动画片绘画者使用。

“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S)”不能识别情绪,只是确认做某个表情时肌肉的动作。测量方法是使用“动作单元(Action UnitsAU)”,每一个AU对应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皱眉是AU 4,扬眉是AU1。AU里不包括“嗤笑”或“似笑非笑”这种表述性的语言,因为这会影响对特定表情的理解。它还能识别某个表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是自然的还是故意的。表情的强度也很重要。笑的强度(定义为AU12)可分为6种,依据是嘴角翘起的角度,同理可以衡量眼睛的收缩(AU6)。

真笑就是AU6+12在嘴唇往耳窝方向提升的同时,眼轮匝肌外圈也收缩了。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笑得眼睛都没有了”或“一笑眼睛就没了”,真笑必须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然而假笑就没有AU6的参与。所以大家可以借此理论分辨真笑与假笑。下图为笑的六种不同微表情组合(i表示强度,L表示左右)

二、微表情的基本属性

微表情的识别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技术。微表情具备的内在基本属性决定了其识别应用的科学基础。

特定的动作表达特定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属性,是微表情识别的科学依据。有研究表明人在交往中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表达着不同的含义。通过对各种文化背景下人面部表情进系统研究发现,表情是人类共有的,每一种表情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

微表情的自发性,是微表情在外在刺激和心理神经机制作用下面自然产生的属性,它是微表情识别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微表情属于生理应激反应,自然发生,不能被人所控制

微表情在侦查审讯中的应用

李念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摘要]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作为识别谎言的有效线索,微表情可应用于安全、司法、临床等领域。微表情研究是基于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在侦查活动中应用微表情,既有利于办案民警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意图,也有利于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微表情;侦查;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

03-056-2 56

2014年第3期

和隐瞒,因而也无法伪造。

微表情的反映性能够将真实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表现出来的属性,它是微表情识别的必备条件。人突然接收到一个信息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信息被接收并理解后,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必然出现不能自控的紧张、恐惧、慌乱、挣扎、抵触等心理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唤醒或心理唤起,在这种情绪反应作用下,随即产生相应表情。微表情之所以持续时间很短,往往是由于行为人刻意掩饰、隐瞒的缘故,其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实情感,更能据以判别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微表情虽难以察觉,但仍能够被感知和发现。人只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就能够直接察觉到一些微表情。经过微表情识别训练的专门人员,能够即时捕捉发现大多数微表情。使用现代视频采集设备和技术,则可以有效记录、捕捉、固定、显现微表情,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依据。下图为人类常见的7种表情及其表达的情感情绪:其他常见微表情解析:1.单肩抖动——

—不自信时候更容易单肩抖动(并不是所有的单肩抖动就是不自信);2.注视对方眼睛——

—人在准备好谎言时,更容易注视对方眼睛,已使对方相信或观察对方是否相信。(并不是注视对方眼睛就是撒谎);3.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

—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很有可能是典型谎言;4.揉鼻子——

—掩饰真相时候更容易揉摸鼻子;5.把手放在眉骨之间——

—当人感到羞愧的时候,很可能出现的动作是把手放在眉骨或者是额骨附近,用来建立一个视觉阻碍。

三、微表情的应用

(一)微表情在侦查讯问方面的应用。微表情识别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技术微表情识别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辅助手段,可以在侦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微表情识别具有可操作性在侦查工作领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微表情反映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实情感,是一种有效的非言语线索。通过微表情识别,可较为直接地了解被观察对象最真实的感受和内在的需要与渴望。在侦查中,可据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调查人的内心积极或消极的情感或情绪状态,帮助侦查人员制定和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和方式方法,这对侦查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在听到作案人会受到严重刑罚时出现了恐惧的微表情,则表明其畏罪心理重,讯问人员可结合其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讯问策略,促使其交代问题。可以扩大侦查线索,帮助判断相关证据的可靠性。

(二)微表情在巡逻盘查方面的应用。警察在对任何犯罪嫌疑人进行盘查时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危险会随时发生的,盘查过程中知觉预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盘查的工作进展,至有可能威胁到民警的人身安全。因此,在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微表情方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当民警在对嫌疑人进行盘查时,对嫌疑人问话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他的表情变化和身体的微小动作,因为嫌疑人的内心真实想法能够通过其表情和身体的微小动作表现出来。民警在盘问过程中,如果注意观察嫌疑人,并结合微表情的有关知识,就能知觉预测嫌疑人真实的感受,从而有利于辨别其真伪,使盘问过程更加翔实、准确。因为盘查极具潜在危险性,所以通过观察嫌疑人的表情变化和身体的微小动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出其是否有攻击性,做好知觉预测行为,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

(三)微表情在测谎方面的应用。在审讯中,生理指标测试法(测谎仪)在审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测谎仪能够通过皮肤电、心跳、血压、脑电波等判断被审讯人是否说话。然而,测谎仪仪器较为精密复杂,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人员才能分析使用,这必然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掌握微表情的使用势必能帮助公安机关在审讯过程更好的判断被审讯者是否说谎,更有利于审讯过程的开展。被测人所说的话是否属实,不仅可以从仪器上所显示的数据中体现出来,也可以从被测人的行为举止上有所了解。并且在“反测试”的情况下,即便仪器所显示出的数据有故意作假的成分,但是通过身体不经意间作出的席位动作进行判断,也是对于测谎技术不足之处的一种补充,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大多数情况下身体的这些细微动作往往不被本人所意识到,且身体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即不针对某一案件或某特定的人,而是针对所有人适用。

(四)微表情在安检方面的应用。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它在司法系统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安检人员需要通过与他们进行交互来判别谈话内容的真伪,以辨识出哪些人可能具有高风险性,会危害到其他人或国家的安全。将这样的工作完成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识别谎言的能力更是非常有限的,其识别率仅略高于机率水平。安检人员不可能去挡住这几乎永无止境的人流,不计代价地进行互动以保证谈话的真实性。此时对身体的非言语线索(例如,眨眼频率、手与头部的运动轨迹与频率、面部表情与温度等)进行自动检测,可以在不被当事人觉察的情况下进行自动谎言识别。基于非言语线索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可安放在各种安检场合,以较快的速度识别谎言。这样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是可以实现的,研究者们已经在此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09).

[2]陈一波,张启航.微表情识别在侦查审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4).

[3]胡明银,孟凡民.微表情识别的侦查实用性探[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5(3).

作者简介:李念,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研究方向:刑事科学技术

法制视点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