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做空者策略解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牛做空者策略解密
不论金融工具如何发达,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发展,投资人独立调研、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态度极其重要。
在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只有懂得熟练利用金融创新的成果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避险、下注,才能获得巨大收益。
以保尔森基金和高盛为代表的“废墟”淘金者们的故事说明,不论金融工具如何发达,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发展,投资人独立调研,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态度,极其重要。
30亿~40亿美元,美国对冲基金保尔森(Paulson)基金的管理人保尔森2007年可能会得到这个数字的个人年终收入。
如果市场的这个猜测成立,那么保尔森将荣登“华尔街历史上年收入最高的投资经理”宝座。
保尔森(与美国现任财长无亲戚关系)在什么市场赚得了这么多钱?答案正是让花旗、美林、瑞银这些顶级华尔街投行巨亏的美国次贷市场。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保尔森基金,旗下的次贷专项基金在2007年扩充规模达150亿美元之多。
该基金还在2007年底聘到了退休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作顾问。
而保尔森本人还被对冲基金的教父级人物索罗斯请去吃饭,讨教其在次贷中大赚的诀窍。
同样在次贷危机中大赚的还有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
2007年全年,高盛的一个自有交易团队单是因看空次贷市场,收入就达40亿美元,冲销了其他部门在次贷证券上的相关损失10多亿美元。
在花旗、美林等同行曝出数十亿美元亏损、次贷风暴将许多金融机构推向破产边缘时,高盛去年全年创纪录地赢利116亿美元。
次贷于高盛反倒成了其可以写入华尔街证券业历史的机会之一。
一边是创纪录的巨额亏损,一边是令人瞠目的暴利,在令人恐慌的次贷危机里,高盛和保尔森基金究竟淘到了什么金子?它们是如何淘金的?
在走访了一些华尔街交易人士与观察人士后,《第一财经日报》试图还原其淘金路线,解读次贷相关衍生品中的获利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争议。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巴菲特曾经说过,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摧毁了许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同时,也成就了另外一些机构。
次贷风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标准化信贷衍生产品:ABX与CDS??两种投行与大基金私下交易的衍生产品(有关衍生产品的具体解释详见附文)。
ABX是投行交易员们自发创设的次级房屋贷款债券价格综合指数。
当次贷风险升高、证券化的次贷资产价格下跌时,ABX指标随之下滑。
CDS全名信用违约掉期,是针对公司债券和证券化了的房屋抵押相关债券的一种“保险”。
ABX作为一种标准直白的指数,从2006年1月推出后便颇受欢迎。
ABX与CDS均为“柜面交易”(o ver the c oun ter),即不通过交易所,与许多其他衍生品一样,由买卖双方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来协商价格,交易双方主要是对冲基金与投行的交易员。
他们通过敏锐的市场嗅觉,通过所交易的衍生品的供需量,来发现时刻波动的市场价值,最终的ABX指数由市场中介研究机构汇总交易价格而形成。
在一个看似繁荣的市场里,要做到能够先于市场几步大量做空,这需要敏锐的直觉、独立的研究能力以及坚持异见的勇气。
高盛的交易员、保尔森和他领导下的交易小组,以及其他成功的次贷“废墟”淘金者们,也许不是唯一看空次贷资产市场的,但他们绝对是敢于承担高风险、孤注一掷的玩家。
他们都对自己的判断极端自信,敢于在市场与自己的下注方向背道而行时,仍然坚定不移地加大赌注,继续玩下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知名对冲基金资深交易人士对本报介绍说,早在3年前的2005年,市场上不少人就已看出次贷市场的风险。
据他介绍,2005年夏天,雷曼兄弟公司的研究部门便发布了关于次贷风险的报告。
甚至早在2004年,雷曼的内部高层会议上便讨论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 ann ie M a e,又称“房利美”)出问题的可能。
房利美是将房贷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机构。
不少大投行,甚至包括次贷损失最惨重的花旗银行在内,都有部门在做空ABX 以及其他次贷资产。
“从智力角度而言,看空次贷市场还不是最难的,难的在于高超的交易技巧,以及面对暂时巨亏仍持续保持高仓位的勇气。
保尔森基金一度账面遭受巨大损失,但他们挺过来了。
至于交易技巧,大方向赌对了,小门走错,使用的工具不得当,一样白搭。
”这位对冲基金人士对记者感叹。
以保尔森基金和高盛为代表的“废墟”淘金者们的故事也说明,不论金融工具如何发达,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发展,投资人独立调研、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态度极其重要。
在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只有懂得熟练利用金融创新的成果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避险、下注,才能获得巨大收益。
华尔街史上最大单向赌注?
不少市场人士说,保尔森看空次贷所持有的次贷空头头寸,大概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单向赌注。
保尔森大获全胜,关键是相信独立分析调研,能先于市场几步看空次贷市场,在执行上的诀窍则是成功地利用了ABX与CDS这两种新生的金融衍生工具。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便在市场逆行的时候,从头到尾他都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保尔森基金的发言人阿米尔莱斯利不久前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
保尔森基金的投资人都对基金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有充分信心,而且基金有锁定期。
所以当市场逆行、账面浮亏巨大时,协议要求投资人不能施压要求撤出基金。
这位发言人进一步解释说,保尔森基金的投资人都充分信任他和他的团队。
保尔森基金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中等规模对冲基金,基金发起人保尔森在纽约皇后区长大,早年曾为华尔街传奇投资家??奥得塞公司的里恩?列维(L e on L ev y)工作,后加入贝尔斯登的并购部门。
保尔森基金原本专注于并购套利,即在并购消息出炉后,寻求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套利机会。
2005年夏天,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就像纽约夏日的空气一般发烫。
华尔街某投行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发现,次级贷款的风险溢价曲线呈逐渐走低趋势,似乎投资者们在不计风险地疯狂追逐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
基于这一发现,他写了一份研究报告。
这个微弱的质问声,轻易地被洪水般需要寻找出口的流动资金淹没,并未引起主流投资界的关注,却引起了保尔森对冲基金的注意。
“我们的观点类似。
很简单,2003年开始,银行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市场流动性太大、偏好风险,市场对于风险的定价似乎不对劲,至少高风险的次贷资产风险定价太低。
”这位后来供职于保尔森基金的研究人员向记者回忆道。
“当然,是否泡沫从来都是相对的,对于一些人是明摆的事实,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对另一些人则未必明显。
”他说。
早在3年前的2005年,保尔森本人感到,正在变得疯狂的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并没有被市场正确理解,在大量廉价资金的刺激下,偏好风险的投资者们将风险溢价压得非常低,而评级机构却没有根据利率变化及时调高风险最高的次级贷款的违约风险,一时间似乎投资风险一旦被现代金融工具“切片打包”之后就不存在了。
保尔森和合伙人决定将大笔赌注押在看空次贷市场上。
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保尔森和他的研究人员开始了独立调研,选择了成千个次贷个案,进而分析由其演化出的证券衍生产品的真实价值。
他们研究发现,美国全国范围内还不起贷款的次贷贷款人的违约行为正在增加,次贷资产的内在价值远低于市场认可的价值。
就像沙里淘金一样,当次级房屋贷款被中介机构打包证券化后,从成千的原始贷款信息库里研究分析数据,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保尔森非常重视独立研究,花了大笔资金购置先进的研究工具,和团队长时间专注研究原始数据。
“保尔森和他的团队不相信那些评级机构的某些所谓‘AAA’评级,他们没有理所当然地使用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结果。
因为他们认为,有些评级机构并没有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它们的评级。
”保尔森基金的上述发言人对记者表示。
2006年夏天,当市场仍然普遍认为有评级机构资信保证的次贷资产价格将保持稳定,持有次贷相关债券资产的投资者还觉得高枕无忧的时候,保尔森已经开始为他新成立的一只看空次贷资产的对冲基金募集资金,这只基金的名字叫做“信用机会”。
当时市场上已有的CDS,即次贷资产的避险工具,正好成为了保尔森下赌注的筹码。
而几乎同时,由一些大投行交易员发起的、信用衍生工具研究机构
M a r k it公司结算的ABX综合指数也为保尔森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下注工具。
说服投资人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做空并不容易,该基金遭遇了许多美国投资者的嘲笑,最初的1500万美元主要来自欧洲投资者。
如同许多早于市场几拍的先知曾遭遇的那样,保尔森的新基金开始也出师不利。
房贷市场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一度持续坚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投行出身、坚信投资基本面的保尔森并没有迅速斩仓离场,而是出人意料地加大了赌注。
保尔森究竟如何说服投资人以及贷款给他的银行,在陷入困境时筹措到巨额资金,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个人承受了巨大压力。
“他常在中央公园一气慢跑5英里,借以舒缓压力。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头版报道说。
保尔森获利抽身
2007年1月保尔森对冲基金成立了第二只“信用机会”基金,继续看空次级房屋贷款市场。
2007年2月,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的一份季报震惊市场,该季报显示的大量次级贷款损失令市场顿时惊慌失措。
此时的保尔森更坚信了看空市场的决心。
整个2007年前三季度,保尔森基金不断买入CDS信贷违约保险产品,做空ABX指数相关衍生产品。
许多银行因为持有大量次贷债券资产,被不断下调评级的次贷资产搞得账面损失持续增长,这些银行急需买入CDS这种“保险产品”来寻求风险保护,保尔森的生意相当红火。
回过头看,从2006年7月开始,ABX指数从100跌到2007年2月的60,到2007年秋天低达20。
伴随着ABX下跌,CDS的价格则一路攀升。
保尔森的“信用机会”基金在2006年夏天开始成立,并专业卖空ABX,买入CDS,不赚得盆满钵满才怪!
2007年一年,保尔森的第一只看空信贷市场的基金净值上升了590%,第二只则上升了350%。
2007年初,保尔森旗下基金共管理70亿美元资产,去年一年投资者蜂拥进入,到去年底,算上基金投资增值,保尔森基金共管理资产达280亿美元,迅速进入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之列。
如今的保尔森继续看淡房屋贷款市场,但从2007年底开始,保尔森逐渐淡出次贷相关的信贷衍生产品,回到其老本行,专注并购与其他公司事件推动的套利机会。
次贷市场的赢家输家游戏,却仍将继续上演。
或许就如许多观察家所言,次贷的麻烦还远远没完。
R e la te d相关
一个躲在暗处的市场:ABX、CDS来龙去脉
2005年初,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波助澜下,最高评级达“AAA”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其投资回报仅高于美国10年期国债一个百分点,拥有固定债券的银行、养老金、对冲基金不满足于如此低的回报率,四处寻求投资机会,被打包切片再包装的次贷衍生产品便成为了他们的新宠。
据彭博社报道,3年前,2005年2月的冬日里,华尔街五大投行的一些交易员以及一些律师开始自发定期举行晚餐聚会,“一边吃着中餐外卖,一边讨论计划中的新金融工具的法律相关问题”。
号称“五行小组”的中餐外卖晚餐会,直接催生了用来避险的名为ABX的一揽子次贷衍生债券综合指数。
这大大刺激了总值为450亿美元的房贷相关证券违约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对金融世界的影响可谓巨大。
ABX和CDS市场基本都是绕过交易市场的柜面交易,由于出现不久,基本属于不受市场监管的角落。
直到今日,这个市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没有足够的数据统计,也基本不受任何监管,因此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次贷的损失如此难以估量。
一向似金融圈“暗号”般在大众中默默无闻的信贷衍生物家族,在次贷风波中一夜成名。
要说清CDS和ABX这两“兄弟”究竟是什么,得从它们的一位“远亲”CD O说起。
作为华尔街金融创新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叫做CD O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买房者的房屋贷款捆绑为一种固定收益资产包,这种资产包因风险评级的不同而被切分为不同级别的资产片,最终这些资产片被中介机构包装成不同风险级别的金融产品推向市场。
由于它们前所未有地将情况千变万化的住房贷款变成了一种标准化的投资产品,“出世”时又逢全球流动性过剩,故受到了全球各类投资基金的欢迎。
CD O使得房屋贷款不再只是放贷者和贷款买房者之间的事情,在将投资者急于出手的资金和贷款者对于资金的迫切需要进行快速配对的同时,它也引入
了更多中介机构。
由于投资者购买产品时依赖专业评级机构和中介机构对于风险的定价,高度专业化的金融市场使贷款者和投资者之间隔着复杂的环节。
因此,除非像保尔森那样执着、专业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基金,普通机构难以直接做独立研究,这无形中为此后的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出于避险的需要,通过CD O投资次贷抵押债券资产的投资者,包括银行、退休基金、对冲基金,一般都会同时购买CDS保险。
这样,当房屋贷款违约风险(也就是说购房者还不起房贷)增大了CD O贬值风险时,由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m onol i n e i nsu rer)发行的CDS可给次贷抵押债券资产的持有者们一些风险补偿。
作为一种柜面交易(即不通过交易所的私下交易)的金融工具,针对次贷相关债券产品的CDS在保险商们向市场发行后,也可看做是投行与对冲基金等交易者之间互相流通的保险合同,其保险对象即次贷抵押债券本身。
如果次贷还款风险上升,次贷债券资产不值钱了,那么持有次贷资产的银行们便需要购买更多CDS对冲风险,CDS价值随之上升,其持有者便可高价抛售。
类似的,ABX指数作为次级房贷市场的“晴雨表”,其指数随次贷证券资产风险升高而下降。
银行对冲基金也直接就ABX下赌注,与ABX相关的衍生工具的交易也是在柜面私下交易的。
当次贷债券市场发生震荡时,也就是敏锐发现套利机会的对冲基金大赚一票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