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通过宣誓主权、军事占领、实际控制等方式,强占我国南海岛礁和海域。
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加之区域外大国力量的介入,使这一争端日益复杂化、国际化。
对此,国内学者大量著述,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许多的建议和参考方案。
本文通过对这些建议和参考方案进行总结,以期使现阶段南海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更加全面和清晰的呈现,并为最终解决争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海问题解决方案国际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089—02
一、南海问题研究
南海,国际上一般称为南中国海,北靠中国大陆,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周边共有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泰国9个国家。
南海诸岛由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海域的生物、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南海在海上交通和战略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南海巨大油气资源的探明以及在国际海运中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强占我国南海岛屿,域外势力出于各种意图,也急于插手南海事务。
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以及相关规定,发现和占领是取得领土的有效方式之一。
南海诸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管辖的海岛,这构成了法理上的有效占有,因而中国当然地拥有南海诸岛及其特定海域的主权。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有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可资佐证的,已故的南海问题专家韩振华先生的著作《南海诸岛史地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等编辑的《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论著资料索引》,收录了从清朝末年到1991年国内(包括台港澳地区)报刊、论文集中的有关海南及南海诸岛史地方面的论文、资料和译文的索引,并收录了少量日文、英文等外文论著篇目目录,为南海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资料整理。
二、解决方案研究
1、法律手段
首先,中国应该坚持南海问题在相关国家之间协商谈判解决的方式,反对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院。
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院,弊端有二:一是一旦提交国际法院,中国将丧失对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而且,国际法院的判决必然考虑其他当事国的要求,这将是对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届时,对国际法院判决结果是否承认,将会使我国陷入两难境地。
二是国际法院处理国家间海洋划界争端的主要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公约》本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南海各方在解读和适用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各种分歧和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其次,在正式公开的文件中明确“九段线”的地位。
周宇在《谁为中国划出南海九段线?》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九段线的由来,指出中国对段线内岛、礁、沙、洲拥有的是历史性所有权,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在国内立法中也对这一权利做出了保留声明。
南海周边国家依据《公约》提出的领海、专属经济区的主张,不能否定中国对九段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
在正式公开的文件中明确“九段线”的地位,有利于获得国际上对我国南海主权的认可与支持。
同时,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一国的领土面积应当包括领陆、领海,我国各种教科书关于中国领土面积的描述都是 960 万平方公里,没有将我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计算在内,这种表述是与国际法的规定不相符合的,并且间接地导致了中国人民的海洋权益观念淡薄。
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国际法,明确中国的领土面积。
只有国民的海洋主权意识觉醒了,我们才能在南海问题上更有作为。
再次,要加强国内海洋立法。
建国以来,我国共出台了八十多部涉及海洋的立法,但这些法律法规无法完全涵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内容,使我国国内立法无法完全与相关国际规定衔接。
而且,国内立法对涉海部门的授权需进一步明确,这样,海洋权益一旦受到侵犯,我国能更准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海洋法学家薛桂芳认为,目前国内立法的难点在于部门之间权利和义务分配协调上。
2011 年的两会期间,在解放军代表团第六组的讨论会上,海军原副参谋长张德顺带去了《关于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
的议案》,积极推动国内立法发展。
2、经济手段
首先,在经济上,应该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双方经贸关系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富邻的外交政策,近年来对南海邻国提供了大量经济上、技术上的援助,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援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南海问题关乎中国核心利益,一旦触及中国底线,恶化双边关系,南海相关国家将不能再从中国获取这些利益,这对他们的经济发展将极为不利。
综上,随着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加深,南海问题相关国家从南海争夺中获取的利益与正常情况下从中国获取的利益相比,将会越来越微不足道,届时,南海问题和平友好解决将是必然。
其次,继续贯彻“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交时,邓小平在同对方领导人会谈中提出的处理南沙群岛争议的合理主张。
在现阶段,这一原则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价值。
首先,共同开发可以将南海问题局限在区域内,防止区域问题复杂化、国际化;其次,共同开发过程中,无论资金还是技术,中国都占有绝对优势,共同开发必然在中国主导下进行,这将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利益;再次,南海国家从共同开发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后,可以使南海问题降温,从而为我国发展经济和必要的军事力量争取宝贵的时
间。
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
李国强在《对解决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的几个方案的解析》一文指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缓和南沙的紧张局势、解决南沙争议的最佳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在《南海争端:历史成因与解困之道》一文中指出,中国可以在承认各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油气资源共享的南海能源共同体,并根据投入多少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
只有建立起持续的共同开发格局,让各国都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做到搁置争议,并将经济层面的合作拓展至政治、安全领域。
3、军事手段
首先,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尤其应尽快加强海军力量建设,增强远洋作战能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
随着海外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中国应该努力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努力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对其他国家形成威慑,使其不致采取过激行动。
而且,一旦发生战事,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将坚决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随着我国第一艘航母试航,中国正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不断增强的国力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
长期以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通过和平友好地协商谈判来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沙群岛争端,防止冲
突升级,避免使用武力,维护地区稳定,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一贯坚持的原则。
但是,在南海问题上,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依据《联合国宪章》第 51 条“联合国任何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在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前,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的规定,倘若有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中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而且这种武力的使用是自卫性质,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和精神。
海军少将张召忠指出,中国应立足军事解决南海问题。
他建议,如果谈判之后还拒不归还,就必须武力收复。
此外,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中国国防大学博士生田承基分别认为,中国应该在南海设立机场港口,建立海岸警卫队以增强对南海的控制力。
在加快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继续加强在南海常规力量的存在,保护好和充分利用好目前实际控制的岛礁。
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强对九段线内海域的巡航和保卫力度,正如学者指出,南海划界最终将以实际控制线为准。
三、其他因素分析
1、美国方面
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正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最大的掣肘因素也来自美国。
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一是确保其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二是从战略上防范和遏制中国。
对此,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呢?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韩凝博士在
《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指出,中国需要将应对南海问题的相关政策纳入到中美关系的战略大背景下
进行谋划。
一方面,通过业已形成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新开通的亚太事务磋商等机制来促进中美之间的良性互动,以降低美国对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掣肘。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增强在南海地区的海空军远程战略投送与部署能力。
只有当中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反对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军事能力时,美国才会减少对于这一问题的干预,周边有关国家才不会自恃有美国的撑腰而继续扩大对中国在南海地区权益的侵犯。
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在《六招应对美国战略东移》一文中表示,中国应加紧软实力建设,以强势话语和政治软实力回击美国的挑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民在《南海僵局中的美国因素》指出,如果中国展示出维护主权的强大政治意志,美国就会认真考虑其介入的成本与收益。
2、台湾方面
台湾是南海问题六国七方中的特殊一方,占据着南海最大的岛屿太平岛。
在南海问题上,峡两岸有携手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现实基础。
近年来,两岸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交流互动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王公龙在《美国南海政策调整与两岸南海合作的空间》一文中指出,两岸可以借助民间渠道,各自委托有代表性的民间组织、机构或经济实体,探讨共同开发相关海域的有效合作的运作模式,并就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维护航运安全、开展海上搜救等事务性问题建立初步的合作机制。
中国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教师王娜在《“南海困局”何去何从》中认为,海峡两岸可以加强军队的联系与沟通,共同协调防卫南海。
待时机成熟以后,可以尝试在南海搞联合巡逻、联合打击海上犯罪,甚至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四、结论
当前国际关系仍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领土主权之争,更是一场国际政治与军事力量的较量,南海争端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地。
国内学者从法律、经济、军事、政治等不同的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解决南海争端中中国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等。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南海争端更是敏感,形势与对策的研究仍需跟进。
参考文献:
[1]王娜.“南海困局”何去何从[j].国际视野,2011,(9).
[2]鞠海龙.论当前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j].东南亚研究,2011,(4).
[3]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北京[j].海洋出版社,2004年。
[4]杨翠柏.时际国际法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1).
[5]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5).
[6]周意岷.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分析[j].国际资料信息,2011,
(7).
[7] 李金明.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j].厦门大学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