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分布地区及原生态环境

兰花分布地区及原生态环境
兰花分布地区及原生态环境

兰花分布地区及原生态环境

兰花的分布地区和原生境:

春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湾、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北部、河南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多生于海拔1200~2550m的多石山坡,或开旷林中。

莲瓣兰: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松杉、栎类的次生林下,海拔1600~2000m的

山间峡谷的半山腰疏林之中或林缘。

春剑: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多生于海拔1000~2500m杂木丛生的山坡多石处。

蕙兰: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多生于海拔700~3300m的林中湿润且开旷、排水良好的地方,或怪石嶙

峋的杂木林下。

建兰: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多生于海拔600~1800m疏生乔木、灌木,或杂草多石多腐殖质的山坡上。

寒兰: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多生于海拔400~ 2400m的林中,或沿溪谷稍沙质的湿润且多石土壤上。

墨兰: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多生于海拔300~2000m的林下,或灌丛中隐蔽、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或岩缝中,或沿溪谷旁。

你如果是产兰区的兰友不妨去山上看看兰的原生境,去感受一下。我地不产兰这样的机会可就不多了。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 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 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 源较少。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 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C 5.A 6.A 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第5题,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第6题,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市应利用技术优势延长工业链,发展相关石油装备等制造业;并且利用其广阔的地理区域,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2018·江西五校联考)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重难点】 重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世界屋脊】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着特征。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空气,日照,太阳辐射。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车别很大,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拉萨位于海拔高。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但日较差,藏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

原始的生态, 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是 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它的毛皮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身,可以载负重物。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7。牧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主要的牲畜有、、,他们都能适应、、等特殊高原环境。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谷地,东部的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酒,民居多为。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 【课堂检测】 10。“高原之舟”是对()的爱称。 A。藏绵羊B。骆驼C。伊梨马D。牦牛 1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环境管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003年6月2日“自然环境演变”课题组 从自然历史角度看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干旱化的问题,干旱化历史也反映了水资源的演化历史,研究西北地区古气候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干旱化的强度、分布、转化和演变特征。 一、古气候演变 (一)第三纪(距今7000万~300万年)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地理与气候格局 远古时期的喜马拉雅地质运动对我国地质构造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古地中海消失、青藏高原升起,塑造了我国的现代地势格局。 1.西北地理格局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在我国西部表现为受印度板块向北移动的影响,以挤压、褶皱和隆起为主,形成山系与盆地相间排列,奠定了“三山两盆”的地貌形态。早第三纪(距今7000万~2500万年),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生海侵,形成与古特提斯海相连的喀什海湾,而其他地区均已成陆,其中包括准噶尔、柴达木、藏北盆地和内蒙古一带的戈壁盆地等陆相盆地区,以及古天山、古祁连山和晋陕高地等山区。 到早第三纪晚期的渐新世(距今4000万~2500万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碰撞拼合,西部海湾消失,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分离,形成统一的内陆盆地。 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300万年),在印度板块向北的强烈挤压下,青藏高原急剧隆升。西北地区因此受到强烈的南北向挤压,盆地急剧下沉,天山、昆仑山快速隆升,并向盆地挤压逆冲,形成了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在东部甘陕一带,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在地块边缘受力区形成了六盘山脉,而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北和东南两侧分别形成了类似“压力影”的拉张盆地,即银川、河套与汾渭盆地。 进入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后,青藏高原以及各盆地周围的山脉强烈隆升,在塔里木盆地山前堆积了3000多m的西域砾岩,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柴达木盆地早期为一巨大的淡水湖泊,晚期湖面减小变咸。在准噶尔盆地,早期的艾比湖和玛纳斯湖为淡水湖泊,南部山前为西域砾石,盆地中部开始出现沙漠,晚期湖泊变咸,沙漠扩大。而在东部,气候干旱化加剧,内蒙古的戈壁和沙漠大面积形成,并在其南侧地区因风力作用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0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图,能够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通过读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能够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并能分析本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3.通过读西北地区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能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和牧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2.西北地区农业和牧业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学生回答。找学生上前指出并说明界限。 2、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 [师] 非常好,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你们猜猜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里的景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们学过哪些古诗也曾描述过西北地区 的这些景观? 学生: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学习本区的方法与南、北方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二)新授 1、自然环境 [师]学习区域地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了解其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把书翻到P73页读图8.3或者看大屏幕上的图,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包括位于哪一级阶梯及包含的省份)。 2.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什么?指出主要地形区。 学生上台指图展示,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补充,教师小结。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2)气候 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图、降水线图、干湿地区图、和气候类型图 [师] 同学们看这四幅图,分析讨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找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线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线不足200毫米,甚至有的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所以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大)。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结合多媒体提供的地图,学生到屏幕前指图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总结: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气候干旱。 3)河流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北方地区 1、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2、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二、南方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4、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三、西北地区 5、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的__________ ,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牛马羊等,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 四、青藏地区 6、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地势高,以高寒畜牧业为主。青藏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高寒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渐渐形成了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答案:1、季风区平原高原2、地势平坦3、丘陵山地 4、较大 5、非季风区高原盆地 6、高原山地 互动课堂 名师精讲 例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差异B降水差异 C地形差异D气候差异 解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答案:D 温馨提示: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年平均气温高;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较低。在气候的影响下就有了明显的差异。例2、华北平原适宜发展()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D以青稞、豌豆为主的高寒农业 解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是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答案:C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4.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3)单位产值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渣: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沉淀净化。 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3.开发注意: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歌曲视频引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找出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的界限,并找出学生代表上台画出界限,掌握相关的地理事物。了解青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是世界海拨最高的高原(海拨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一、世界屋脊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以及气候类型。

【2021高考地理最新习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解析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1·福建泉州质检)钾盐是农业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和重要化工原料。老挝拥有大型内陆埋藏型钾盐矿。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建设的某钾盐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动的矿产资源项目。该项目突破了矿石开采、选矿加工、井下回填、尾矿利用等技术难关,实现了采矿、选矿、充填一体化生产。下图示意该项目矿区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老挝未能独自实现钾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小 B. 科技水平低 C. 交通条件差 D. 劳动力不足 2.该项目实现一体化生产对当地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A.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B. 避免矿区环境污染 C. 加强企业分工协作 D.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021·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亚马尔半岛及其近海是俄罗斯极地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目前中国参建的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成为该地最重要的能源开发项目。下图为我国该能源项目LNG运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亚马尔半岛周边海域海底地形() A.以海沟为主B.以大陆架为主C.以海岭为主D.以洋盆为主 4.当地油气资源开采最佳时段在冬季,主要是因为该地此时段() A.气温低,有利于天然气液化B.能耗少,节约开采成本 C.冻土稳定,有利于户外作业D.风速小,开采安全性高

5.我国LNG运输船回国,航线选择及其理由应是() A.夏季甲航线,便于补给B.冬季甲航线,节约航程 C.夏季乙航线,节约航程D.冬季乙航线,便于补给 (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2020 年5月,海港城市哥德堡郊外竖立了一座30 米高的瑞典首座木制风力发电塔,具有"与钢一样坚固"的结构。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在胶合木工厂内完成加工,然后通过公共道路轻松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读哥德堡位置示意图,回答6~8 题。 6.哥德堡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得益于() A.极地东风 B.盛行西风 C. 东南信风 D.西北季风 7.木制风力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成本() A.减少生产成本 B.方便回收利用 C.增强塔体坚固 D. 降低运输限制 (2021·浙江北斗星盟联考)良诸古城位于杭州市北部山麓的低洼平原上,考古人员在其外围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水利系统遗址,其核心工程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梯级水坝,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下图为良诸古城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8~9题。 8. 此水利系统中高、低两级梯级水坝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 分蓄山洪,防治水患 B. 增加落差,利用水能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

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反馈、巩固提升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难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美食,展示我国各地美食图片:东坡肘子、水煮肉片、姜葱炒蟹、龙井虾仁、碳烤松茸、昆虫菜等,让学生认识美食,猜猜是哪些地方的特色菜。 新课: 活动二:探究美食 南方地区美食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 1、出示南方地区景观图:江南水乡、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南风 光、四川民居等,引导学生概括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湿热 2、自主学习:根据“成都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认识南方地区的“湿 热”程度(气候) (1)、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和。 (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为_㎜。

(3)、以成都为例,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成都气温最高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气温最低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月,该月降水约_㎜。 (4)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是和,气候特征是:_ 4、学生展示反馈,纠错 过渡: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分析) (二)位置和范围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在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中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的位置,并总结南方地区的位置特点 2、展示反馈 (三)地形地势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以下内容: 1、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出南方主要地形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的位置 2、比较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结合地形图和46页阅读材料回答) 3、读图分析南方地区地势特点 4、总结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 5、巩固提升: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东却受寒潮影响 6、教师点拨总结 (四)湿热的自然环境对土壤的影响——红壤 认识红壤并分析其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活动三:创意美食(认识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小组合作讨论: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_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乳山市畅园学校于少伟 【一、根据课标解读确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图,能够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通过读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能够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本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3.通过读西北地区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能够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2.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三、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自主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地形图,指图交流展示完成目标1。 2.通过自主读图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图等地图,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活动完成目标2和3 。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三大地形区景观图 [师]通过看视频,你知道视频中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来说西北地区 [师]其实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西北地区与我们学习过的南北方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状况。 学习本区的方法与南、北方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出示三大地形区的景观图带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那空旷、苍凉、落后的大西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2.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找一位同学来读学习目标,强调出本节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3.自然环境 [师]学习区域地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才能了解其内部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自主学习:自主读图8.3完成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及问题: 1.读图8.3,用笔在图中标记出能表示西北地区位置的地理事物,描述其地理位置。 2.读图,说明西北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 3.读图8.3指出西北地区大体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上台指图利用白板笔圈画展示,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补充,师小结。 2)地形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自主读图找出主要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学生上台指图说出,其他同学补充评价,师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学过“四大地理区域”,所以对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概况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读图归纳能力。 过渡:在西北广阔的高原和盆地间又呈现出怎样的自然景观呢? 3)自然景观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 思考: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什么?为什么? 荒漠和草原,与本区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又时怎样的呢? 4)气候、景观变化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图,我国气候类型图、乌鲁木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自主读图评价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同桌相互交流。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帮助学生认识到本区气温年较差大,突出气候的大陆性。本区气温不仅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很大,本区有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总体来看本区气候干旱,为什么那么干旱呢? 小组探究讨论: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 修3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 A.区域发展就是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 B.区域发展就是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C.区域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 D.区域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 2.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潮汐能等 D.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3.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 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 4.山西省素有“煤海”之称,有关山西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0亿吨 B.按xx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560年 C.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9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D.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5.山西省煤炭品种和煤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种齐全,世界上所有的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B.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C.大同煤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D.河东煤田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6.山西省煤田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有利于开采

B.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煤层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D.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7.今后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 A.需求会继续增加,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B.需求会继续减少,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C.需求会继续增加,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D.需求会继续减少,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8.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B.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C.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D.山西省交通便利,在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 9.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B.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D.山西省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10.在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 B.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财政收入的98%来自农业 C.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很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煤炭 D.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很大,煤炭工业所占产值很小 11.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煤—电—铝 B.煤—电—铜 C.煤—焦—化 D.煤—铁—钢 12.有关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汽车、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C.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纺织、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D.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机械、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13.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煤矿开采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 B.露天煤矿才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 C.燃煤发电极易造成大气污染,而洗煤、炼焦对环境污染则很小 D.燃煤发电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对大气污染则较小,洗煤、炼焦对对大气污染很大 14.有关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9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3.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干旱环境下的农业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西北地区景观图片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草原和荒漠(自然特征)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形特征: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在400㎜以下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多内流河植被变化:西部荒漠、中部荒漠草原、东部草原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畜牧业 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多戈壁、沙漠,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种植业: 由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种植业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P73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景观变化 2.变化原因: 海陆因素: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因素:重重山脉阻挡水汽输送 P76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看右图)坎儿井在哪儿?在图片中能获得哪些自然环境信息? 坎儿井在图中表现为圆形土堆。 自然环境信息:气候干旱(沙地广布);位于山脚 (远处有山);有绿洲分布(远处有村庄、林木、田地) 2.坎儿井开凿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为什么修暗渠不修明渠? 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暗渠可以减少蒸发。 3.围绕坎儿井的创举说感想。 “坎儿井”的开凿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新疆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克服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的不利因素,修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工程,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归纳小结】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具体课标的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三个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各章节中的第一节设计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本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分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大板块。教材的第一个标题为“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高寒。第二个标题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比较发达。 三、学情分析

本节所教为初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较为快速,对新鲜地理风俗事物的兴趣浓厚。且学生已经学习完前三章节内容,学习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铺垫作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但不足的是,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应特别注意将所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理清相关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脑海中有着学习区域地理的框架图,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分析,也为将来的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有关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北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谢平)期末考试答案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期末作业 第一章 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与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2)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3)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2.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些山区滥伐滥垦,削弱了水源涵养作用,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草地超载过牧,滥垦滥采,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内陆河流上中游大量用水,造成下游河湖萎缩,植被衰亡,天然绿洲大量退化以至消亡;灌区内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河流的水质污染已开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将严重威胁居民健康。 第二章 1.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其它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着重于社会属性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着重于经济属性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着重于科技属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2)和谐社会含义:人类共同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造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北地区水源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温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