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人教第八章版西北地区学习笔记

八年级地理人教第八章版西北地区学习笔记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草原和荒漠1、位置: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干旱的原因: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导致气候干旱。

4、河流: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5、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

4、灌溉农业区: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

5、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

巧学妙记:西北地区农业区分布及农产品优良的原因河西走廊高山麓,宁夏河套内蒙古。

夏季差大瓜果甜,温高照足长绒棉。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2、面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3、干旱的原因: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4.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1、地位: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

2、西气东输的意义: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而且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3、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河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共5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共50张PPT)
第八章 西北地域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域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 尔金山以北,主要涉及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旳 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地形、地势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广阔坦荡 旳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河流
因为气候干旱,这里旳河流稀少,多 为内流河、湖,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塔里木河、艾丁湖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旳内流河)
西北地域旳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 尔草原夏季牧草茂 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域旳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域荒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旳沙漠)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山脉对湿润气流旳阻隔
来自海洋旳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域距海较远,而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
难以到达,所以,这里旳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域年
降水量在400毫米下列,超出二分之一旳地域年降水
400mm
B比喻地域
C青藏地域
D西北地域
2.西北地域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3.我国最大旳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B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西北地域旳耕地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 浇灌条件很好旳绿洲、河谷地域旳主导原 因是(B )
A地形原因 B气候原因
黄河水
浇灌农业
A B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精品PPT(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精品PPT(共29张PPT)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高寒农业
感谢指导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火焰山
塔里木河
雅丹地貌
西北地区
喀左第三初级中学 刘志新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记住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 地区,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3 、通过了解西北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之 间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 地协调观。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人教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课程推进课前播放视频资料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吧?那你知道具体的意思吗?生: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师:政治素养很不错。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中的哪一区域,向西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生:西北地区师:这条路线,它不仅记录了千年之前,驼铃阵阵的传奇;它更见证了今日蓬勃发展的辉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神奇美丽的西北地区。

导入2:两千多年前,张骞首次开拓了驼铃阵阵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繁荣、衰落,仿佛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一带一路再次将这里点亮,又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了解他的传奇与魅力。

推入新课(一)探路西北西北在哪里?它又是什么样的?首先通过活动探路西北,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38页第一题,完成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以及地形特点,时间三分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A
1.根据照片 反映的地理环 境,按照从湿 润到干旱的顺 序,将A、B、 C三幅照片进 行排列。
B
C
从湿地到干旱的顺序是 B A C
15
活动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某摄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区 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和同 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奥秘
2.摄影家忘
了告诉大家这
三幅照片的具 体拍摄地点,
A
请你来猜一猜
这三幅照片的
拍摄地,将照
片与图中的拍
摄地点(甲、
乙、丙)连线

B
C
16
活动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某摄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区 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和同 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奥秘
3.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再加上受 到地形的阻隔,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 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景观也由草原 逐渐过渡为荒漠。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
草原和荒漠
2
西北印象
驼铃声声
天山草场
3
西北印象
贺兰山下的西夏陵
黄河岸边的城镇与荒漠
4
5
草原和荒漠
思考:西北地区为什么主要是草原和荒漠景观呢? 6
西北地区的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的北部。面积 约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温带草原,植被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7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8
思考
•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形成了什么样的农业呢? • 这两种农业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气候、水源)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
2)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国内外,这与气候条件是分不开 的,请你谈谈它生长的气候条件?
活动
一、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 位于第二级阶梯。
二、自然地理特征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 •西部是“三山夹两盆”,高山和盆地相间分 布。
80°E
90°E
100°E
110°E
120°E
练习: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分别确定其大 致经纬度位置。
45°N
准噶尔盆地
40°N
塔里木盆地
80°E
42.5°N 90°E
西北地区降水特点
1.西北大部 分地区降水 在400mm以下;
2.自东向西 由400mm左右 减少到50mm 以下。
对河流影响: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 河的主要分布区。
连线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西部
荒漠
荒漠草原
东部
草原
3、气候:
1)特点:气候____、降水____,年降水量在____毫米 以下,是我国____面积最广的地区。
2)原因:____较远,且被____重重阻隔,____气流 难以达到。
3)类型:__________。
4、河流:
1)河流特点: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___,且 多为___性河流,是我国___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河流:____。
5、植被: 1)特点:___和___广布。 2)景观变化:由东向西变化为___、 ___和___。 3)原因:自东向西降水_____。小结海陆位置:深Fra bibliotek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山脉盆地相间分布,阻隔 湿润气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察并计算以及汇报计算结果。
师生小结:通过计算以及观察了解到西北地区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因此西北地区的降水会比较少,所以环境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结合教材图分析西北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以及西北地区的地势如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答案:D A C C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节西北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的录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与灌溉农业(板书)。
板书: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提问: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分布在哪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74—75文字以及观察教材图,找出图中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多媒体展示图)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说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西部有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到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西北地区高山重重,阻挡水汽的进入,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板书)。
学生:列举葡萄、哈密瓜、棉花等。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吗?由于西北地区的干旱,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强所以利于部分蔬果着色,所以番茄颜色特别鲜艳;因此西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外。
※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请分享你今天的课堂收获。
学生:阅读、观察并积极上讲台在屏幕上把牧区位置指出。
教师讲述:(结合西北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东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多个大型的优质草场,草场草质较好;以西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较少,草原产草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地带,为高山草场(板书)。不同的草场,畜种也不完全相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不仅知道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明显差异,而且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板书:
距离海洋近
高山阻挡
(高原、盆地地形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过渡提问: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这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小结:展示坎儿井示意图并讲解: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为了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开凿了坎儿井,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过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以及其分布,还有坎儿井的作用,那么西北究竟有什么农产品呢?
提问: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分享小组成果。
师生小结:整理西北主要时令河的名称,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活动:河流与降水是关系密切的,简单了解西北地区河流状况后,我们一起通过活动来了解西北地区的降水情况,降水属于气候内容,活动期间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点毫米的地区分布在哪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学生:分享收获。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B.湖水C.地下水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学生:分享自主观察得出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完成ABC与甲乙丙的的关系分析。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小结: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离海洋原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有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板书)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河套平原)、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板书)
板书:
过渡:西北的绿洲农业发展还依赖着西北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下面请小组内完成教材76页第1、第2题,了解坎儿井。
学生:发表小组见解。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但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水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西北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板书)
板书:
种植业为辅
活动:对照教材图,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一、草原和荒漠
距离海洋近
高山阻挡
(高原、盆地地形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为辅
板书:
畜牧业为主
阅读:了解了西北畜牧业,不得不了解西北的“可移动的房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5页“阅读材料”,认识蒙古包。
学生:阅读理解
转折提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和图,通过图片来认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
[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通过录像的播放,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生活,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了解影响西北自然环境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阅读:阅读图 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西北地区的经度跨度有多少?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