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精密仪器在现代科学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我有时怀疑,人们是否容易忘记科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始终是人的头脑。

----剑桥大学病理学教授

W.I.B. Beveridge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

和疾病时的形态改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在口腔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论和

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进展有赖于实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正如显微镜的发明,导致了细胞学说的诞生,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超微结构的大门一样。目前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扩增技术、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组织病理学研究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将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口腔组织病理学科的发展。

尽管作为大学本科教学,首先应牢固地掌握形态学的结构和改变。然而对整个口腔病理学研究方法概况的了解,将会开阔大家的思路,提高大家的兴趣,并为今后进行口腔各学科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光学显微镜观察

光学显微镜是组织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定性和半定量地在数微米厚的组织切片上

对组织排列形态和相互关系,以及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从而在组织细胞水平上揭示其生长、发育和病变过程。光学显微镜可分为透射光显微镜、反射光显微镜、偏正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紫外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应其研究的目的对象不同,而可应用不同的显微镜。

(二) 电子显微镜观察

透射、扫描等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组织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可对细胞及亚细胞的结构进行形态学的研究。分析电镜等技术还可以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羟磷灰石等无机晶体的结构、成份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研究

通过应用能与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份进行

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可以有助于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核酸、糖原等各类化学成份的变化,从而可揭示其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

胞的化学成份改变。目前免疫学的发展,可以应用相应的细胞待检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和显色的

方法,来揭示细胞的组织来源及成熟程度等。这在肿瘤病理学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 流式显微荧光光度计

该方法主要借助于荧光染色的细胞在稳定的

液体中流动,并通过一约100μm的小孔,其流速可达一亿八千万个细胞/小时。依受激光照射后,发射出的荧光强度等来分类和测定细胞的某种成份的

含量,如DNA的量等,从而有助于对细胞成份的定量分析。

(五) 自动图像分析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细胞体积、面积、周长、核浆比等的定量分析变得方便起来。将组织切片(包括涂片和照片等),置于显微摄像系统中,将光信号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并在图像处理软件上进行测量、统计等处理,同时还能对细胞的染色进行灰度测定,因此可有效的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的快速、精确的半定量和定量测定。

(六) 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

包括体外与体内两种方法,即在37℃的体外环境中,将分散的小块组织或细胞置于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对其细胞生长分化、形态和功能变化进行研究;或者将组织细胞植入于动物体腔、皮下,或肌肉组织中,利用动物体内的营养进行培养,以观察培养组织的生长、分化和生物学特性。尤其在实验肿瘤病理学的研究中,细胞培养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

(七) 核酸杂交技术

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理是根据核酸互补原理,用特定已知顺序的核酸(DNA 或RNA)片段作为探针,经标记后与液相或固相中的靶核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尤其是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发

展前景。它可以在组织切片上检测靶核酸的存在,从而使我们能进行原位的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

(八) 聚合酶链反应

为80年代中叶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方法,其原理为以两段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待测的DNA为模板,经过多次循环的变性、复性、延伸等,使特定的核酸片段得以大量的复制。从而使其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组织病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有逆转录PCR、原位PCR等,尤其在检测组织细胞中病毒、细菌、遗传缺陷基因和癌基因等方面,PCR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组织病理学实验方法的度量水平

熟悉组织病理学实验中的度量水平,对于理解和分析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肿胀、萎缩等病理形态学改变有着很大的帮助。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1毫米(mm) =103微米(μm)=106纳米(nm)

三、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平面和立体的关系

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往往要在一张组织切片这一二维平面中理解其三维立体的结构改变。因此要充分理解不同结构的组织可以呈现出相同的切面,而相同结构的组织又可表现为不同的二维图像,要经常从所见的二维图像中推演出其三维立体结构。

(二)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形态是组织病理学研究的重点,然而任何形态学的结构都和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腺细胞内所含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以及其分泌颗粒,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合成和分泌功能。而功能的改变也可导致其结构的变化;如随着细胞生长到一定的体积,因其表面积对于氧气的交换已不能适应细胞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观察组织细胞形态时,应要经常将其和可能的功能

改变相联系。

(三) 静态和动态的关系

生命是以运动为基础的,我们所观察到的瞬间图像是其动态改变中的一个阶段。如观察到骨的存在,它可以是新形成的骨组织,也可以是原来的骨组织被破坏以后残留的部分。因此我们要结合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布等情况综合分析,要有一个动态的观念理解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

总之,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好口腔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将会使有志于从事口腔医学事业的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发育

目的要求

1. 掌握面部、腭的发育过程。

2. 熟悉舌的发育过程。

实验内容

一、面部发育模型

1. 胚胎第四周:额鼻突、上颌突、口咽膜(穿孔) 。

2. 胚胎第五周:侧鼻突、中鼻突、上颌突、下颌突。

3. 胚胎五周半:中鼻突进一步分化。

4. 胚胎第六周:各突起进一步发育。

5. 胚胎第七周:各突起初步联合。

6. 胚胎第八周:各突起联合,面部初具人形。

二、腭的发育模型 1. 前腭突:由中鼻突、侧鼻突、和上颌突联合形成。

2. 侧腭突:由上颌突向内侧生长形成。

3. 前腭突和侧腭突的联合。

三、舌的发育模型

1. 胚胎第四周:在第一鳃弓内侧面左右成对的两个大突起为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之间的小突起为奇结节。由第二、三、四对鳃弓联合形成的一个突起为联合突。

2. 胚胎第8周:各突起联合,左右侧舌隆突联合形成舌体;联合突形

成舌根,舌体与舌根相联合于人字形界沟处。

实验二牙齿发育(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牙齿发育早期组织学。

2. 掌握帽状期牙胚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

一、牙胚胎(蕾状期) 切片

首先用肉眼或低倍镜辨认舌、上颌、下颌的位置,接着仔细观察下列各项(图8-1)。

1. 唇板:与口腔上皮相连,位于牙板唇侧,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