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河村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村的土地被征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数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农田越来越少,农民的房屋也被拆迁虽说有了相应的补偿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我对我村农民的失地情况及生活现状做出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他们生活状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失地原因

失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建设需征用土地,如修建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

(二)是地方建设需征用土地,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旧城改造、小区住房等。

(三)是由于一些自然灾害而不得不进行移民等。

二、进村调查结果

(一)在被调查的100户城河村农户中,共有家庭人口436人,目前,农村劳动力260人,平均每户4.36人,劳动力2.6人。家庭原有耕地面积667亩,平均每户6.67亩,平均每人1.53亩。从2002年至今10年间,这些农户的耕地共被占用302.48亩,平均每户3.02亩,平均每人0.69亩。

(二)在这些260名劳动力中,还在家从事农业务农的145人,在本镇上做生意的63人,外出务工48人,赋闲在家4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55.77%、24.23%、18.46%和1.54%。

三、失地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从调查的情况看,失地农户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明显变化。影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进行生产的土地资源。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与途径。

(二)补偿方式单一,农民“坐吃山空”

目前,我市征用农村土地基本是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补偿方式单一。由于失地农民缺乏投资理念和理财能力,大部分人都是将原本不多的补偿款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建新房,其余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很少用于投资创业或购买养老保险;又由于缺乏劳动技能,二次就业困难重重。

(三)医疗制度不健全

现在在农村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给失地农民看病就医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较窄,大部分被调查者反映合作医疗报销上限太低,解决不了失地农民的大病问题和就医的实质问题。失地农民的就医问题也是失地农民家庭的一大难题。

(四)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在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失地农民没有丰足的积蓄,没有稳定的收入,养老体系又不健全,他们年老之后的生活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他们普遍为养老而担忧。

(五)就业困难,失业率高

有一部分失地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天天赋闲在家。有一部分虽已就业,但工作极不稳定,时常是刚就业就下岗、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原因主要是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加之过去以种地为生,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就业缺乏竞争力,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解决失地农民困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性问题,事关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充分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从政策上、

制度上予以关注解决。

(一)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一是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相平等的产权地位。

二是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动用征地权。

三是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提高补偿标准,增加补偿内容

在补偿方式上,应以一次性现金补偿为基础,以安排就业为重点,在征地搞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安置失地农民的问题。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有能力再创业、再就业,保证生活水平、生存环境能不断提高和改善。(三)完善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要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基本养老、重大疾病三大保障制度,在生活上给予失地农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劳动部门要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市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率

有关部门在安排公益岗位中,应将失地农民纳入工作范畴,努力缓解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突出矛盾。政府应该在劳动就业方面帮助他们,包括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

坚持把村和社区硬环境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从建设基础文化娱乐场所入手,配套建设各种综合文体娱乐活动室,让有充足时间的失地农民休闲有场所,活动有氛围,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休闲活动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失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失地不失落,健康愉快地生活。

五、社会实践总结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通过我们自身行动,了解到很多,虽然我生长并且成长在农村但也并未真正的去关注农民失地问题,更没有深入理解到失地的利与弊,由于近年来失地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最近我们一直在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最多的“三农”问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以及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虽然我不能很详细具体的阐明失地的根本问题,但我已经尽可能的让大家理解到民以食为天,土地乃农民生存之根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不易。想想自己的父母在家辛辛苦苦为自己付出的不容易,失地农民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应该受到社会更多地关心与帮助,认识到政府肩上的重担。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为民服务理念,按照依法依规、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失地农民,关注民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