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野生动物的伦理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养野生动物的伦理争议
——从动物园的存在价值谈起
彭仁隆
台湾大学兽医学博士班生,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硕士,
台北市立动物园动物行为小组
摘要:
动物园存在于历史已经超过200年,圈养及利用野生动物的历史则更久。除了娱乐功能之外,保育、教育以及研究的功能是动物园最常拿来当作自我存在合理化的理由。然而在上述功能被实际检视之前,目前动物园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圈养野生动物福祉普遍低落,及仍需不断从野外捕捉动物以维持展示质量的保育矛盾。本文试图以自然科学的观点探讨动物园在圈养野生动物经营管理的瓶颈,并逐步针对动物园的几项功能作检视。对于动物园的存在能否被合理化,除非圈养环境及条件等同野外,否则在道德上的结论没有成立的可能。若从环境伦理的观点辩护,则动物园存在的唯一理由必须透过动物园教育以提高保育成果与民众意识。
关键词:动物园、保育、教育、道德、环境伦理
The Moral Issues of Zoo Existence
Peng, Shawn
Doctoral Candidate, Veterinarian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Zoos have been existed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utilization of captive wildlife history however was much longer. Except recreation enjoyment,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unction are mostly use as existential defense by zoos. Before our further examination toward those so called “zoo functions”, modern zoos are now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of low standard animal welfare internationally and conservation debate of taking animals from wil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exhibition. This essay aim using varies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zoos are defensible. Results from survey of zoo management bottleneck indicate unless equally captive environment could be managed the same with wild habitat for animals in the future, zoos are not morally defensible. While if we tend to approach this question from environmental ethics point of view, that the only reason to allowed having zoo is to enhance conservation efforts through public education.
Key Words: zoo, conservation, education, moral, environmental ethics
圈养野生动物可以被合理化嘛?如果可以,又该是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动物园真的是21世纪下,一个保存生物多样性的庇护所吗?
晴朗炎热的假日,父母亲带着小朋友前往动物园,为了一睹明星动物的丰采,
一家大小颊汗排队等候;在动物园的另一端,公灰狼与母灰狼在早上9点左右刚被放出室内隔离场,箭步趋向不算小的户外展示场,场内有充足的树荫、源源不绝干净的饮水、还有可以泡澡游泳的池子,以及园方专业人员为他们特别设计环境丰富化的洞穴与高地。这两只灰狼平时吃得很好,至少比他们在野外的同伴来的营养而且规律;没有天敌;受到定期专业的兽医医疗照顾,而且,他们不需要运用大脑和肢体去搜寻及掠取食物,唯一要付出的只是──自由。
动物园的历史
什么是动物园──Zoo?根据世界动物园保育策略WZCS(The World Zoo Conver-sation Strategy, 1993年9月出版)的定义,动物园系指任何圈养或管理一种或多种野生动物之处,其目的为展示或研究之用,并在一年内至少有部份时间让民众参观。动物园目前已经是全球圈养野生动物数量及种类最庞大的商业及教育机构,WZCS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0个动物园;2002年I.S.I.S (International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 1970年建立)的统计指出:全球目前约有超过1万种的野生动物、至少165万个个体,完全在动物园相关机构,人为的干预之下生存。
搜集野生动物必须溯及公元前1940年的古埃及时代,当时这些少见的野生动物多半被视为一种“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到罗马时代,动物只能算是像石头或植物一样,属于人类所统驭的万物之一,在罗马的法律之下,动物没有所谓的权利可言。之后,十三世纪第一头大象浩浩荡荡被引进英国,野生动物仍然是以私人搜藏的名义,或是国家与政治赠与的角色存在人类社会。真正形成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动物园”形象,大约是在十九世纪时,动物园逐渐开始变成一般大众所能参观的机构。
虽然在1826年成立的伦敦动物学会(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声称,动物园的动物搜集,主要目的是为了振兴“动物科学与哲学”的研究,但是1950年代开始,因为动物园可以娱乐大众的庞大潜在财源,导致动物园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的设立,包括都柏林、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柏林等各国首都,皆陆续设立了城市动物园。尔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亦强化了人类认为能够掌控一切,甚至包括操纵自然的错觉。此时,为了“振兴动物科学”而成立动物园的原始动机,远被众人所遗忘了。
大战后,首次成立的动物研究院(Institute of Zoology)与伦敦动物园关系密切,并因为结合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流学界资源,自此开启了野生动物繁殖生理、行为研究也可以在动物园内进行的风气,动物学家们不得不承认,在笼子前面观察动物,要比顶着烈日,在丛林里追踪野兽来的轻松许多。
二十世纪开始,除了因为生物学、生态学、兽医学、动物营养学的知识进展,而使得动物园的管理方式逐渐改善外,动物园的展示方式也有了极大的转变:遮蔽式、监牢式意像的动物展示空间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围篱、自然化的动物展场,当然这也所费不赀。一九○七年德国汉堡的动物商Hangenbeck首先利用壕沟、假山及步道等,创造出第一座无栅栏式的动物园,让参观的民众有着与动物完全没有阻隔的视觉感受,Hangenbeck也是第一位放弃以分类方式展示动物,转而以“生物地理学”(注[1])的方式来展示动物的经营者。这种“自然化”的展示方式在一九六○年左右吹到了美洲大陆。一九九四年二月号的博物馆新讯(Museum News)上,国家动物园园长Robinson宣称宽敞的展示场、自然的围篱将是未来的趋势,于是我们看到纽约布朗动物园中开发将近七英亩,几可乱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