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7)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 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 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分析 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8)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 宣传。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3.流行病学调查
(3)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
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调查疫区内 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 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4.媒介伊蚊的控制
(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隔周喷药,共喷药三次。
一、流行病Biblioteka Baidu概况
(二)、流行特征 1、流行形式 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东南 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 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我国目前多为输入 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 2、季节性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生长有关,多发生在高温多 雨季节。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一)组织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3、卫生行政部门:
指定救治医院,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 隔离治疗病人,减少死亡病例。培训医务人员。 疫情监测与应急监测。 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媒介控制、宣传教育、 监督检查
分析疫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向政府或公众提出预警报告 医务人员培训
(4)采样送检
(5)确定病例定义 (6)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
(7)流行因素调查
(8)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 (9)媒介状况快速评估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1)核实疫情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烧”, 肌肉骨关节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报告登革热疑似病例 作出初诊意见 现场核实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判定情况和严重程度
4、输入性 凡伊蚊的自然分布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且自然条件 (如气温、雨量等)合适时,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引起登 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
一、流行病学概况
(三)、传播方式
登革热传播过程流程图 登革热病毒,只能存于人、猴及病媒蚊体内。 ↓ 登革热病媒蚊为埃及班蚊和白线斑蚊。 ↓ 病毒必须借由病媒蚊叮呅才能传给人 。 ↓ 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从开始发烧的前一天直到退烧都具有传 染力)8至15天后,则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 ↓ 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健康人,病毒在病媒蚊体内经过8至12天的成 长后,便可以传给他人,期间可能长达数个月,依此循环,直到这只 蚊子死掉。
“输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外地感染或发病后来到某地,对于 该地来说,也是输入病例。
4.本地感染病例:
病人发病前15d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 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
表示病家、工作或活动地点附近已有带病毒之成蚊存在。
一、流行病学概况
(四)相关定义
5.暴发: 一个最长潜伏期(15d)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 (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 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登革热 首次发现病例 县区内,年度内首例 1周内,1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
①指挥领导:组织队伍,深入疫区,制造声势; ②要求当地抓卫生的行政领导参加现场会议,通报疫情,
要求当地各级政府要正视疫情,明白登革热传播和控制 途径,要充分理解控制疫情的各项具体措施;
③当好领导参谋,做好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宣传资料。
三、现场处理及技术措施
(一)现场处理
(2) 广泛深入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 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 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
(2)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 工作。 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更大 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二)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 疫情时
一)组织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1、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
门控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成立登 革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障。 2、领导小组在当地(疫情所在县和市)政府的 直接领导下,由卫生、爱卫、宣传、教育、城建、 交通、财政等部门组成。
登革热疫情 现场调查与控制技术
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邱德志
2015年8月22日
主要内容
一、流行病学概况
二、现场调查与控制 三、现场处理及控制技术
一、流行病学概况
(一)、定义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 主要传染源。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 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主要症状: 发热,皮疹
(9)媒介状况快速评估及监测
调查疫点内50~100户布雷图指数、容器指 数、房屋指数 蚊媒应急监测 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 捕捉伊蚊成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三)控制措施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
(1)严格管理传染源 (2)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采样:
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分离血清送检。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3.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 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2)病例搜索:
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②若发现病例在本地活动期间处于病毒血症期,需明确患者在本 地的活动地点,根据病例停留日期和外潜伏期,开展病例搜索。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2.病例管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2.病例管理 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 杀虫剂浸泡蚊帐;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 生地。
2010年登革热发病地区分布
223例 本地113 输入110 6起暴发
中国白蚊伊蚊地理分布
风险预测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
库蚊
二、现场调查与控制
登革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
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
我国登革热防控目标和原则
防控目标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 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 危害。
防控原则
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 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参与。
(一)发生输入性疫情调查及控制
一)疫情控制
发生输入性疫情
防控重点
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 落实清除孳生地 蚊媒密度调查 卫生宣教 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 做好传播风险评估
紧急灭蚊和开展以防治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 各类交通工具进行预防性灭蚊。 (3)保护易感人群
三)控制措施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4)应急监测
病人 隐性感 染者
100m 隐性感 染者
400m 隐性感 染者
3000m 隐性感 染者
警戒区
健康教育
一)组织控制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4、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负责爱国卫生的发动工作、灭蚊技术指导工作 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伊蚊幼虫孳生 地 组织人员分片指导灭蚊工作,检查灭蚊措施落 实情况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1)初步核实疫情
(2)调查准备 (3)个案调查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6)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
①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医学观 察15天 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社区门诊、卫生站、医 院等)搜索可疑病例。
③追踪可能的传染源。
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发病前25天内
④必要时在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以判定可能 感染的范围或隐性感染的情况。
蚊媒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外潜伏期 8~12 日
新个案+ 蚊媒 白纹伊蚊 新个案 埃及伊蚊
3~15 日
健康的人 健康的人
3~15 日
健康的人 健康的人 新个案 新个案
有效预防时间
一代病例
二代病例
一、流行病学概况
(四)相关定义
1.疫点:
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伊 蚊活动距离,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 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之内的空间范围。
一、流行病学概况
(二)、流行特征
3、地区性 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时侵入温带地 区引起流行。由于白纹伊蚊在我国广泛分布,凡存在伊蚊分布的地区, 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历史上曾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长江流域,一旦病毒 输入,条件合适时就可能出现登革热流行。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和福建等省区紧邻东南亚地区,传入并引起流行或形成地方性流行的 可能性较大。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1.组织协调与沟通 2.病例管理 3.流行病学调查 4.媒介伊蚊的控制
二)控制与现场调查
发生输入性疫情
1.组织协调与沟通
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办事 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
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组织相 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
开展宣传教育。
隐性感 染者
监测区
隐性感 染者
三)控制措施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5)调查报告与疫情分析。
每宗疫情应有初始报告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基本情况 疫情概况 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 流行特征 临床特征 流行原因及传播途径 流行趋势分析 病原学检测结果 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三、现场处理及技术措施
(二)技术措施-疫情报告
2.疫区:
当发生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范围 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区域。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组,或以乡、镇划为疫区。 在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 或者根据地理区域划定。
一、流行病学概况
(四)相关定义
3.输入性病例:
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 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传染过程时间图
传染期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8-12 日 (发病前 1 天及后 5 天) 后再传染给健康的人
-1
5
7
17
-1 0
5
10
20
30
指示病例发病日
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
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
31 二代病例发病日(潜伏期 3-15 日)
登革热流行过程时间图
内潜伏期 时间 境外输入个案+ 8~12 日
(2)调查准备
人员、表格、采样器材、个人防护与蚊媒控制物(用)品。 (3)个案调查
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活动情况、被蚊 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
二)现场调查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4)采样送检 疑似病人采集双相血清
捕捉伊蚊(成蚊)
(5)确定病例定义 根据诊断标准 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范围内相应病例
三)控制措施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1)严格管理传染源
①救治病人 ②病例救治与管理 ③防蚊隔离室要求 ④采样。 ⑤暴发疫情防蚊工作。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 机会,降低病死率,病例较多时,应就地设置临时隔 离治疗点,做好灭蚊。
三)控制措施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2)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
四)评估与总结
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流 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
伊蚊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可作为登革 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
当该指数超过20时,判定为危险——如控制措施不 落实更大风险 低于5时,流行将停息。
三、现场处理及控制技术
一)现场处理 (1)引起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