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菲律宾是农产品短缺国家,对外贸易对菲律宾国内农产品供求平衡意义重大。菲律宾进口农产品种类很多,但以粮食、奶类、饲料、肉、蔬菜水果为主,进口额占60%以上;出口农产品以椰子类、水果类、水产品类为主,出口额占70%。中国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额和比重都还较小,但双方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调整本国农产品供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本国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动力,菲律宾政府积极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近年来,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在49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对外贸易总额的7-8%。进口29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总进口额的9%;出口20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总出口额的5%;逆差9亿美元左右(6.7-11.1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农产品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况,从1997年的54.4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48.4亿美元,降低了11%。

菲律宾是一个农产品较短缺的国家,许多重要的食物和农业生产资料靠进口满足国内供给平衡,进口的品种类型很多,主要的有粮食、奶制品、畜禽饲料、烟草、蔬菜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棉花、大豆及农用化肥、农业机械等。从1997-2001年资料看,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食物类进口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的主体。食物类包括鲜活动物、肉、奶制品、水产品、粮食、蔬菜水果、食糖、咖啡、饮料、畜牧饲料等,1997-2001年平均年进口额19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4%。化肥进口额1.8亿美元左右,占6.1%;烟草进口额1.3亿美元,占4.6%。二是食物类进口中以粮食为主。粮食(包括小麦、稻米、玉米)是菲律宾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5.3%;奶制品是第二大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2.6%;畜禽饲料进口额占9.4%,蔬菜水果和肉类进口额各占4.3%,水产品占3.1%,咖啡、棉花、大豆等各占2%左右。

同时,菲律宾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椰子油、鲜香蕉、菠萝及其产品、小虾及对虾、金枪鱼、海藻及卡拉胶、椰子粉、干椰子饼粕、鲜芒果等。菲律宾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三类产品,椰子类、水果类、水产品类。从1997-2001年资料,椰子类(椰子油、干椰子粉、椰肉油饼)年均出口值6.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值的30.9%;水果类(主要是香蕉、菠萝、芒果)年均出口值4.4亿美元左右,占21.4%;水产类(虾、金枪鱼、海藻及卡拉胶)年均出口值3.5亿美元,占17.2%;三类产品合计出口14.2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值的69.5%。

二、菲律宾农产品进口

菲律宾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况,据菲律宾人口署报告目前全国人口达到8200万,人口增长率达到2.36%,人口的增长对食物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由于国内资源、技术、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靠进口来平衡国内农产品的供给。

1.谷物

粮食是菲律宾第一进口农产品,1997-2002年年均进口量达到375.4万吨,而且是增加

趋势,从1997年(1998年为特殊年,是灾年)的342.4万吨增加大2002年的430.4万吨,增长26%。进口额年均达到7.3亿美元,占农产品总进口额的四分之一。由于1997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一直下滑,进口额处于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7.7亿美元降到2002年的6.85亿美元。

(1)小麦。菲律宾本国不产小麦,小麦供给主要靠进口,是菲律宾粮食作物中进口量最大、进口额最大的产品。1998-2002年期间,年均进口小麦240.4万吨,并且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140.6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291.1万吨,2001年高达306.3万吨。进口额年均达3.67亿美元,由于进口量的大幅度增长,进口额从1998年的2.48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49亿美元。

菲律宾从90年代后期以来进口陈小麦作饲料,到2002年达到52.9万吨,占小麦进口量的18%。

菲律宾小麦进口的来源国很多,但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1998-2002年菲律宾进口小麦的68%来自美国,17%来自加拿大,6%来自澳大利亚。近两年印度、法国、新西兰等国也向菲律宾出口小麦,2002年菲律宾小麦市场,美国占55%,加拿大占17.8%,印度占17%,法国占3%,澳大利亚占2.6%,表明小麦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尽管美国向菲律宾出口小麦的量还在增加,但市场的份额在逐步降低。中国2001年也开始向菲律宾出口小麦,2001年和2002年都出口2.1万吨左右,占菲律宾市场的份额不到1%,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稻米。菲律宾是稻米主产国家,也是稻米消费国家,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稻米产量受耕地资源、技术限制增长缓慢,近年来一直是世界稻米主要进口国。1998-2002年的五年中,菲律宾年均进口稻米110.3万吨,1998年达到217万吨,1999-2001年降至60-80万吨,2002年又增加到115.7万吨。目前菲律宾人均稻米消费量只有120公斤,在世界稻米主要消费国中是比较低的,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稻米需求量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稻米进口额年均2.48亿美元,1998年最高达到5.85亿美元。

对菲律宾稻米市场占领的竞争十分激烈,占领菲律宾稻米市场的国家近年来也一直在变化。1998年中国、越南、泰国霸占了菲律宾市场,1999年越南、中国占领了菲市场,2000年越南占菲稻米进口的85%,2001年越南、泰国、美国霸占了菲律宾市场,2002年印度、越南、泰国霸占了菲律宾稻米市场。菲律宾是一个稻米短缺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口稻米以中低质量为主,价格是占领菲律宾市场最主要的原因,谁拥有价格低廉的稻米,谁才能占领菲律宾市场。中国对菲律宾稻米出口从1998年以来一直下降,从1998年的135万吨降到2001年的100吨,2002年恢复到2.5万吨。

(3)玉米。玉米是菲律宾的重要作物,年产量450万吨左右,但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只有靠进口平衡供给。近5年平均年均进口玉米29.5万吨,但年际间波动大,1998年、2000年进口达45万吨左右,但1999年、2001年进口只有15万吨左右,主要是进口了玉米替代品如小麦等。菲律宾进口用作饲料的小麦1998年只有1.6万吨,1999年增加到5.9万吨,2000年达到14.8万吨,2001年达到32.3万吨,2002年达到52.9万吨。进口小麦作为饲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陈小麦的价格比玉米略低,二是小麦的饲料价值也不错,三是进口小麦可以保护国内玉米发展,避免导致国内玉米价格下滑,也可以避免农民的抗议,这是最主要原因。

玉米进口额年均在5000万美元左右,饲料小麦进口额迅速扩大,2000年1540万美元,2001年4850万美元。2002年饲料小麦进口额达到6770万美元,而玉米进口额只有3158万美元。

菲律宾玉米的主要供应国是美国、中国、阿根廷。供应量看,近年平均美国占菲律宾玉米市场的51%,中国占42%,阿根廷占6%。从出口值看,美国占56%,中国占39%,阿根廷占5%。

饲用小麦的主要来源是美国、印度、澳大利亚,2000年美国占67%,澳大利亚占29%;2001年美国占64%,印度占29%,中国占5%;2002年印度占90%,美国占9%。供应国年度间变化大,说明竞争也很激烈。

2.奶制品

菲律宾奶业发展较弱,奶和奶产品主要靠进口,致使菲律宾奶制品进口成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年均进口值达3.7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的12.6%。菲律宾奶产品进口以奶制品为主,粉状牛奶占总进口量的85%左右,其他为脱水牛奶、奶油、干酪、凝乳等奶产品,鲜奶进口量较少。

菲律宾奶制品进口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新加坡、荷兰、法国、爱尔兰等,其中澳大利亚的奶产品占菲进口量的37%左右,新西兰产品占总进口量的30%以上,美国的奶产品占8%左右,其他来自法国、荷兰、新加坡、爱尔兰等国。

3.畜牧饲料

畜牧饲料是菲律宾第三大进口农产品,除了自产玉米外,其他饲料配料主要靠进口,特别是蛋白质源大豆饼粕。近年来菲律宾年均进口饲料2.7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的9.4%。其中大豆饼粕进口1.8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值的6%左右。

大豆饼粕是饲料的重要蛋白质来源,1998-2002年菲律宾年均进口大豆饼粕100万吨,2002年进口量达到127.3万吨,比1998年增长21.5%。大豆饼粕进口值2002年达到2.29亿美元。

菲律宾大豆饼粕的来源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印度、巴西、新西兰,近五年平均,美国占70%,阿根廷占18%,印度占7%,巴西、新西兰各占2%。中国大豆饼粕2000年有少量出口到菲律宾,2002年出口1.0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0.8%。

4.化肥

化肥是菲律宾重要进口农业生产资料,年进口额达 1.77亿美元,占农产品总进口的6.1%,是第四大进口产品。菲律宾进口的化肥主要是尿素、硫酸安、氯化钾、磷酸二铵,其中尿素为主,进口值达7800万美元,占化肥进口额的44%,硫酸安占17%、氯化钾占15%、磷酸二铵占13%。

菲律宾尿素进口的主要供应国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科威特,中国也少量出口到菲律宾。

5.烟草

菲律宾自产烟草难以满足国内加工和消费需求,每年大量进口烟草。进口产品有两类,一是加工后的雪茄和卷烟,二是烟叶,以烟叶为主。近年来菲律宾烟草进口值每年达 1.3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值的5%左右,是第五大进口农产品,其中烟叶进口值达8000万美元。

菲律宾进口烟叶主要来源国是美国、巴西、中国、津巴布韦,从进口量看,美国占14.6%、巴西占26.8%、中国占26%、津巴布韦8.6%;从进口值看,美国占30%、巴西24.5%、中国占18%、津巴布韦占8.5%。中国是菲律宾主要烟叶出口国,近年来出口量和出口值都处于下降趋势。

6.蔬菜、水果

菲律宾年均进口蔬菜水果1.26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额的4.3%,是第六大进口农产品。菲律宾自产热带水果,并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进口温带水果。中国大部分蔬菜品种没有获得菲进口许可,但中国水果是菲律宾进口水果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从进口量比较大的苹果、柑桔、橙子、梨看,中国在菲律宾市场占有比较大的份额。1998-2002年平均,菲律宾年均进口苹果5.78万吨,进口额1089万美元,中国处第一位,占菲进口量的69%,进口额的60%,第二位的美国分别占16.9%和23.9%;菲律宾年均进口柑桔2.98万吨,进口额387万美元,中国处第一位,占菲进口量的69%,进口额的71%;菲律宾年均进口橙子1.68万吨,进口额313万美元,中国处第一位,占菲进口量的41%,进口额的43%;菲律宾年均进口梨7000吨,进口额107万美元,中国处第一位,占菲进口量的90%,进口额的89.6%。

7.肉及肉配制品

肉类是菲律宾第七大进口农产品,年均进口额1.24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3%。其中主要是进口牛肉,进口额达8000万美元,占67%;其次猪肉,进口额1300万美元左右,占10.5%。进口量看,年均进口牛肉7万吨,进口猪肉1万吨左右。此外年进口鸡160万只左右。

菲律宾牛肉进口来源主要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荷兰等国,其中印度占52%,澳大利亚占26%,巴西占4.5%、新西兰占4.3%、荷兰占3%。中国每年出口20-40吨牛肉到菲律宾,占很小比重。

菲律宾猪肉进口主要是配额内进口午餐肉,1998-2002年年均进口7000吨,进口额933万美元,其中2002年进口1.34万吨,进口额1680多万美元。中国是菲律宾午餐肉的最大供应者,菲午餐肉进口量中,中国大陆占85%,中国香港占5.5%,美国占3.7%;进口额中中国大陆占80%,美国占8%,中国香港占5.9%。

8.水产类

菲律宾在大量出口水产品的同时,也进口一定量的水产品,主要进口鱼粉和鲜、冻、冷藏鱼,少量进口罐头鱼和干鱼。年均进口额9000万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1%。其中鱼粉占40%,鲜鱼、冻鱼和冷藏鱼占57%。

9.咖啡、茶、调料

菲律宾年均进口咖啡、茶、调料7000万美元左右,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4%。

10.棉花

菲律宾年均进口棉花6800万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3%。棉花主要来源是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阿根廷、象牙海岸等,其中,美国占36%,澳大利亚占21%,巴基斯坦占10%。

11.大豆

菲律宾自产少量大豆,消费主体是靠进口。1998-2002年菲律宾年均进口大豆24.6万吨,2001年达到31.5万吨。年均大豆进口额7200万美元,1999年达到1.04亿美元,2002年达到8600万美元。

菲律宾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美国占菲律宾进口大豆的80%,阿根廷占10%,加拿大占5.5%。中国也少量出口大豆到菲律宾,近年来年均出口2000吨左右,占菲律宾进口量不到1%。

三、菲律宾农产品出口

菲律宾农产品出口主要是椰子类产品、水果、水产品,椰子类产品主要是椰子油,其次是干椰子粉、椰肉油饼;水果主要是香蕉、菠萝、芒果;水产品主要是虾、金枪鱼和海藻及卡拉胶。

(一)椰子类

椰子类是菲律宾第一出口农产品,据1997-2001年统计资料,年均出口值6.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值的30.9%。椰子类出口产品很多,但主要是椰子油、干椰子粉、椰肉油饼。

1.椰子油

椰子油是菲律宾第一创汇农产品,1998-2002年年均出口101.6万吨,其中粗油出口80.7万吨,占80%;精炼油出口20.9万吨,占20%。出口额年均4.56亿美元,其中粗油出口额3.47亿美元,占76%;精炼油出口额1.09亿美元,占23%。1998年出口额高达7.05亿美元,占当年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32%。尽管近年来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量没有大的减少,但出

口额减少较大,表明椰子油的价格在逐步降低。

菲律宾椰子油的主要出口市场是荷兰、美国、马来西亚、中国、日本等,荷兰年均进口菲律宾椰子油38.3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37.7%;进口额1.69亿美元,占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额的37%。美国年均进口菲律宾椰子油38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37.4%;进口额1.8亿美元,占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额的39.6%。马来西亚年均进口菲律宾椰子油6.2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6.1%;进口额2163万美元,占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额的4.7%。中国年均进口菲律宾椰子油3.3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3.3%;进口额1340万美元,占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额的3%。日本年均进口菲律宾椰子油3.6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3.6%;进口额1830万美元,占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额的4%。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也从菲律宾少量进口椰子油。

2.干椰子粉

菲律宾1998-2002年年均出口椰子粉8.1万吨,出口额7866万美元,出口额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左右。近年来干椰子粉出口量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7.1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10.7万吨,增长51%。出口额从7276万美元增加到9479万美元,增长30%。

菲律宾干椰子粉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美国是第一大市场,年均出口美国3.4万吨,占41.7%,出口额3350万美元,占42.6%;出口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每年各在4000-6000吨,各占比例5-8%,出口额400-600万美元,也占5-8%。

3.椰子油饼

菲律宾椰子油饼年均出口量49.8万吨,出口额2670万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5%左右。椰子油饼出口不稳定,2001年达到75.3万吨,2002年又降到38.5万吨。

椰子油饼的主要出口市场是韩国、荷兰,年均出口韩国22.9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46%,出口额1200万美元,占43.5%。年均出口荷兰11.9万吨,占菲律宾出口量的23.9%,出口额640万美元,占23.3%。其他出口到新加坡占7%、德国占6.7%、英国占5%。

(二)水果类

菲律宾水果出口主要包括香蕉、菠萝、芒果及其它水果的鲜果产品及加工制品,水果出口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20%以上。根据2000-2001年资料,水果出口额中,香蕉及加工产品也是处第一,年出口额3.14亿美元,占水果出口额的47.5%;菠萝产品处第二,出口额1.58亿美元,占24%;椰子类第三,出口额7750万美元,占11.7%(此处椰子类产品主指干椰子粉,已在椰子类产品中分析);芒果处第四,出口额4290万美元,占6.5%;其它水果出口额6870万美元,占10.4%。

1.香蕉

香蕉是菲律宾第一重要出口水果,香蕉产品出口主要是鲜香蕉和香蕉片,1998-2002年

年均出口鲜香蕉164.5万吨,香蕉片2万吨。香蕉年出口额2.9亿美元左右;其中鲜香蕉出口额2.71亿美元,占香蕉产品出口额的93%;香蕉片出口额1960万美元,占香蕉产品出口额的6%。1998年以来菲律宾香蕉出口是逐年增加的,从1998年的114.7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168.5万吨,其中2000年达到247.3万吨。

菲律宾鲜香蕉出口到几十个国家,但主要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阿联酋等。从1998-2002年平均看,年均出口日本101.4万吨,占菲律宾鲜香蕉市场的61.6%;出口中国大陆22.5万吨,占13.7%;出口韩国12.3万吨,占7.5%;出口中国台湾9.7万吨,占5.9%;出口阿联酋12.6万吨,占7.7%。出口额日本占58.8%、中国大陆占14.1%、韩国占7.9%、中国台湾占7.1%、阿联酋占7.9%。

香蕉片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德国,出口量上,美国占17%、日本占8.7%、英国占11.3%、中国台湾占11.9%、中国香港占12.5%、德国占10.5%。出口额上,美国占16.5%、日本占12.8%、英国占11.5%、中国台湾占11.9%、中国香港占9.9%、德国占9.3%。

2.菠萝产品

菠萝产品出口在菲律宾水果中处第二位,1998-2002年平均年出口额1.49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总出口额的7%左右。菠萝产品出口品种包括鲜菠萝、干菠萝、精制品/蜜饯、浓缩汁、非浓缩汁,其中,以精制品/蜜饯、浓缩汁、鲜菠萝为主。精制品/蜜饯年出口额8500万美元,占57.2%;浓缩汁年出口额2787万美元,占18.8%;鲜菠萝年出口额2484万美元,占16.7%;非浓缩汁年出口额1080万美元,占7%。

菠萝精制蜜饯品年出口19万吨,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年均出口美国12.3万吨,占出口量的64%,出口额5477万美元,占出口额的64%;年均出口日本1.2万吨,占6.3%,出口额535万美元,也占6.3%;出口加拿大6800吨,出口额298万美元,占3.5%。其他出口到韩国、比利时、德国、西班牙、荷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菠萝浓缩汁年出口4万吨,出口额2787万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年出口美国2万吨,占出口量的51.5%;出口额1435万美元,占51.5%。年出口荷兰1万吨,占25.1%;出口额685万美元,占25%。还出口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黎巴嫩等国。

鲜菠萝年出口14.3万吨,出口额2484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年出口日本鲜菠萝11.6万吨,占鲜菠萝出口量的81.5%,出口额2035万美元,占82%。年出口鲜菠萝到韩国1.7万吨,占12%,出口额275万美元,占11%。其他少量出口到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菠萝非浓缩汁年出口5.5万吨,出口额1080万美元,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年出口美国4.9万吨,占菠萝非浓缩汁年出口量的88.7%,出口额926万美元,占85.8%。年出口加拿大3200吨左右,占5.7%。

3.芒果

芒果出口额在水果中处第三位,出口额4300万美元左右。芒果产品出口品种主要有鲜芒果、芒果干、芒果汁、芒果泥及其他产品,其中以鲜芒果、芒果干为主,鲜芒果出口额占芒果出口额的73%,芒果干出口额占16%;两项合计出口额占芒果出口额的90%左右。

菲律宾每年出口鲜芒果4万吨左右,出口额3270万美元。出口市场主要是中国香港、日本。据1998-2002年资料,年均出口中国香港鲜芒果3.1万吨(其中转口中国大陆一些),占菲律宾鲜芒果出口量的78%;出口额1800万美元,占55%。年出口日本鲜芒果7200吨,占18.2%,出口额1290万美元,占39.5%,向日本出口量比重低而出口额比重大,表明出口大日本的芒果都是品质好的芒果。年均出口中国大陆390吨,占1%,但2002年达到1020吨,占菲律宾芒果出口的1.5%。

但菲律宾鲜芒果出口是逐年下降的,1998年达到5.15万吨,2002年降到3.55万吨,减少了30%。向中国香港出口,出口量从1998年的4.3万吨减少到2002年的2.6万吨,减少39.5%;出口额从2745万美元减少到2002年的1112万美元,减少了60%。

(三)水产类

水产品出口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20%左右,水产品出口以虾、金枪鱼、海藻及卡拉胶为主。据1997-2001年资料,年均出口虾1.28万吨,出口额1.3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6.4%;金枪鱼出口7.38万吨,出口额1.42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6.9%;海藻及卡拉胶出口4.2万吨,出口额8021万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3.9%。

1.虾(shrimps and prawns)

虾是菲律宾重要出口水产品,1998-2002年平均年出口量1.25万吨,其中冻虾1.16万吨,占93%,鲜虾、冷藏虾870吨,占7%。年均出口额1.32亿美元,其中冻虾占96%,鲜虾占4%。2002年出口虾1.66万吨,出口额1.39亿美元。

菲律宾冻虾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年均出口日本8100多吨,占出口量的70%,出口额9325万美元,占74%。年均出口美国1532吨,占13.2%,出口额1686万美元,占13%。其次出口到西班牙、韩国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也从菲律宾进口虾,各占菲律宾出口量的1.5%左右。

菲律宾鲜虾的主要出口市场是韩国,年均出口韩国715吨,占出口量的82%;出口额470万美元,占80%。

2.金枪鱼

菲律宾年均出口金枪鱼7.4万吨左右,出口额 1.4亿美元,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额的6.9%。菲律宾金枪鱼出口市场很广,所占比重较大的有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等国。美国是第一大市场,出口量占20%;新加坡是第二大市场,出口量占16%;加拿大是第三市场,出口量占10%;出口日本占8%,出口德国占8.6%。

3.海藻及卡拉胶

菲律宾1998-2002年年均出口海藻及卡拉胶7500万美元左右,占菲律宾农产品年出口额的4%左右,海藻和卡拉胶大约各占一半。

(1)海藻(seaweed)。菲律宾是世界重要海藻出口国之一,1998-2002年平均年出口海藻3.4万吨,出口额3760万美元。菲律宾海藻主要出口到法国、中国香港、韩国、美国、中国大陆等地,从出口量看,销往法国占24.2%、中国香港占13.7%、韩国占12.2%、美国占10%、中国大陆占8.4%。出口额看,美国占13.8%、法国占12.8%、丹麦占11.3%、英国占8.8%、韩国占7.4%、中国香港占7.2%、中国大陆占6.1%。

(2)卡拉胶(carrageenan角叉(菜)胶)。1998-2002年菲律宾年均出口卡拉胶8009吨,出口额3800万美元。菲律宾卡拉胶主要出口到英国、法国、丹麦、美国、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出口量看,英国占18%、法国占14.7%、丹麦占12%、美国占10%、比利时占6.3%、德国占5.9%、澳大利亚占5.8%。出口额看丹麦占21%、法国占15.7%、英国占13.3%、美国占10.7%、荷兰占5.2%、德国占4.5%、澳大利亚占4.3%。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也从菲律宾进口少量卡拉胶,各年均进口70吨左右,所占比重不到1%。

四、结论

1.菲律宾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大,但对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内供求平衡中的意义重大。菲律宾是农产品贸易逆差国,年均逆差9亿美元左右。

2.菲律宾进口农产品以粮食、奶类、饲料、肉、蔬菜水果为主。粮食类以小麦、稻米、玉米为主,奶类以奶制品特别是奶粉为主,饲料以大豆饼粕为主,肉类以牛肉为主。

3.菲律宾主要出口椰子、水果、水产品三类农产品。椰子类包括椰子油、干椰子粉、椰肉油饼,以椰子油为主;水果类包括香蕉、菠萝、芒果等,以香蕉、菠萝为主;水产类包括虾、金枪鱼、海藻及卡拉胶,以虾、金枪鱼为主。

4.中菲农产品贸易数量小、贸易额低。中国对菲农产品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还较弱,在各方面都有所介入,但量小、贸易额小。中国和菲律宾在农产品贸易上潜力还很大,有待深入开拓。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能力_农产品安全与现代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能力_农产 品安全与现代农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也是农垦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垦工作,继续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农垦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科技进步、率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粮棉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壮大农垦主导产业和企业实力;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权益,增强农垦的凝聚力。力争实现生产总值4440亿元,增长9%以上;人均纯收入9660元,增长7.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农垦粮棉胶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农垦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规模经营,优化生产布局,提高优质粮食比重。2012年全国农垦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6700万亩以上,确保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加强垦区大型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稳定棉花生产,力争全国农垦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96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35万吨以上。加快天然橡胶更新步伐,加强胶园管理,确保天然橡胶产量7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种植业重点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生产标准化,继续开展标准园创建;抓好北方节能日光温室、南方大棚、集约化育苗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设施建设;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加强市场开发、品牌培育和产销衔接,不断提升产业素质。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继续开展好畜牧高产攻关、现代养殖示范场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等活动,培育垦区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入WTO的中国农业及农产品面临新的挑战与选择。为此,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进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进展,一定要大力进展农产品加工业。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join WTO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face new challenges and choice.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in 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our coun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e sure to develop th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ituation trend 1 前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要紧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不断增大,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原料来源;随着农村集体经济逐步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与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进入到全新阶段, 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产生了极大变化。农业发展一定要适应于当前的市场需求, 切实调整与改进生产结构, 有效优化生产力的整体布局。可以说, 进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对于我国农业所产生的冲击无法低估,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为了在国内与国际等两个市场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继续保持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其中最为根本与关键的则是要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一是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视角来观察。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都出现了快速发展之趋势, 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创造出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其中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高于出口的增长, 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则从顺差变成了逆差。虽然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增长相当快, 但是贸易额在对外贸易的总额当中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这就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以及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持续地优化升级, 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还是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二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结构来观察。亚洲依然还是中国农产品的首要出口市场, 市场的份额略有降低, 但是对于欧洲与北美洲等地的出口市场份额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国的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肉类以及水产品等出口市场大多集中于亚洲国家或者地区, 而欧洲、北美洲则为第二、三大出口市场。三是从农产品出口格局的视角来观察。就国外农产品的出口格局来考虑, 以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出口中依然保持着相当快的增长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正在持续提升, 而且在价格上具备了比较优势。其中谷物的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而进口则出现了大幅下降, 因而呈现出净出口的格局。就品种而言,小麦的进口额明显下降, 而玉米的出口额则在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食用油籽的进出口出现了双增长, 贸易逆差正在持续扩大;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额有所增长,进口额出现了下降,贸易逆差不断缩小;食糖的进出口出现了双增长, 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总的来说,以往具备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在出口价格的竞争力上有所下降; 以往出

农产品国际贸易

一 区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角度,该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叫做对外贸易。从全球或世界的角度,则把所有独立关税区之间的贸易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的含义,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1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现象。2国际贸易是商品所有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转让。3国际贸易的内涵是不断丰富扩展的。4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国内再生产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农产品分为A—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B—饮料及烟类;C—非食用农业原料;D—动植物油、油脂 国际分工的出现:国际分工是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2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领域,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而开始形成的,萌芽于十六七世纪。 一、按货物移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再出口、再进口 二、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三、按商品形式划分:有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 四、按货物运输方式划分:陆路、海路、空运和邮购贸易 五、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可以确定两

国进行交换时的相对价格和贸易量,也可能表示贸易带来的福利变动。 二 亚当·斯密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将生产过程的研究作为贸易理论的起点,以地域分工为基础提出绝对优势论。后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论。两个学说被人们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这一学说被称为是“绝对优势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衡量方法(1)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 Qj / L。高-绝对优势(2)生产成本(单位产出需要的要素投入)= L / Qj。高-绝对劣势a Lj =L/Q j 卫·李嘉图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内容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同样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三 k与要素l的比率(资本-劳动比率)大于另一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这一比率,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X资本密集型Y劳动密集型)注意:要素密

(产品管理)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产品管理)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于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于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李峰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刘合光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

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中澳农产品贸易 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446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7400万公顷)的57%。其中,种植业用地4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10%,以种植小麦、大麦、水稻、油料、棉花、甘蔗为主;畜牧业用地约39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90%,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澳大利亚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农场的平均规模约1654公顷。其中,规模在500公顷以上的农场67600个,占总数的46%,以绵羊、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为主;100~499公顷的农场约48500个,占总数的33%,除部分生产肉牛、绵羊、奶牛,其他多以谷物生产为主;规模在49公顷以下的农场约31200个,占21%,主要用于园艺产品生产及作物育种。澳大利亚53.5%农场实行专业化经营,其中,32.5%专门经营畜牧业,约21%专门经营种植业。 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小麦、大麦、棉花、糖以及大部分畜牧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每年75%左右的初级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与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进入到全新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产生了极大变化。农业发展一定要适应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切实调整与改进生产结构,有效优化生产力的整体布局。可以说,进口农产品的不断增加对于我国农业所产生的冲击无法低估,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为了在国内与国际等两个市场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保持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其中最为根本与关键的则是要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一是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视角来观察。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都出现了快速发展之趋势,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创造出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高于出口的增长,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则从顺差变成了逆差。虽然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增长相当快,但是贸易额在对外贸易的总额当中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这就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以及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持续地优化升级,与此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还是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二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结构来观察。亚洲依然还是中国农产品的首要出口市场,市场的份额略有降低,但是对于欧洲与北美洲等地的出口市场份额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国的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肉类以及水产品等出口市场大多集中于亚洲国家或者地区,而欧洲、北美洲则为第二、三大出口市场。三是从农产品出口格局的视角来观察。就国外农产品的出口格局来考虑,以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出口中依然保持着相当快的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正在持续提升,而且在价格上具备了比较优势。其中谷物的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进口则出现了大幅下降,因而呈现出净出口的格局。就品种而言,小麦的进口额明显下降,而玉米的出口额则在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食用油籽的进出口出现了双增长,贸易逆差正在持续扩大;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额有所增长,进口额出现了下降,贸易逆差不断缩小;食糖的进出口出现了双增长,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总的来说,以往

农产品行业分析

农产品行业分析 一、项目容 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为农产品买卖建立网络信息服务,意在解决我国农产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通畅而导致农产品产品交易困难的现状。通过网络技术,让农产品销售摆脱中间商盘剥与市场信息不通畅的问题。 二、项目发展前景 1、有利的外部宏观环境 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越来越深入人民生活,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改委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重视和积极扶持政策,如今农业的发展可以让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新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外力推动,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2、农产品市场的自我创新需求驱动 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交易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畅,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

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信息畅通问题,以及市场预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需要创造一个平台去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一个平台去提高信息流通率,信息匹配率,商务交易率,方便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扩大。 2、可盈利性:在二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不存在的情况下,农民,一级代理商和消费者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实惠。我们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收取一定的中间服务费。 3.农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具备人才基础 4.发行纸质农产品券或者电子券,凭券在指定地点领取新鲜农产品,降低的成本支出,如邮费等,也极大的减少了网购风险。 五、项目优势 1、建立一种交易平台。让城市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集中订购所需的农产品,农民根据城市居民的订购量直接将农产品发给城市居民。通过农户和城市居民直接交易,到达双赢的局面。 2、减去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 最大化让利农民;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农产品的保质期短造成的损失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经受了国内SARS不利影响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分别创造了历史新记录。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对外贸易初步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1%。 从主要农产品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同比增长48.3%,其中大米出口258.9万吨,同比增长31.7%;小麦出口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玉米出口1638.9万吨,同比增长40.4%。累计进口粮食208.7万吨,同比减少26.8%。大豆出口29.5万吨,同比减少3.5%;大豆进口2074.1万吨,同比增长83.3%。棉花出口11.7万吨,同比减少26.1%;棉花进口95.4万吨,同比增长3.6倍。食用植物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38.6%;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同比增长68.7%。食糖出口10.3万吨,同比减少68.3%;食糖进口77.5万吨,同比减少34.5%。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蔬菜进口9万吨,同比减少1.1%。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水果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7.8%。畜产品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加5.7%;畜产品进口额33.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水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产品进口额24.8亿美元,同比增加9.5%。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 (2)农产品进口额增加幅度较大,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幅提高。 (3)粮食出口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也创我国最高记录,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同时,我国进口大豆2074.1万吨,大豆净进口2044.6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食用植物油净进口535.8万吨;我国进口棉花95.4万吨,棉花净进口83.7万吨;2003年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2003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8.7%、33.8%和17%。 (4)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仍是亚洲,对欧美出口农产品增长较快。200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3%,仍是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农产品出口欧洲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3%,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北美洲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9%,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别进口农产品55.6亿美元、5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5%、80.9%,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4%和26.5%。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 (一)国际环境因素 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并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减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力图减少贸易逆差,以利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我国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主动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包括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

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农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农产品市场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它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产品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交换的场所。生产者出卖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消费者购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要有供他们进行交换的场所,这种交换农产品的场所就形成了农产品市场。广义的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农产品市场,还包括农产品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如商品农产品的交换原则与交换方式,人们在交换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宏观调控等。 从不同的层面划分,农产品市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农产品种类划分,可分为种植产品市场、林产品市场、畜产品市场、水产品市场;按地域空间划分,可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又可分为农村市场和城镇市场;按交易规模和类型划分,可分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城乡集贸市场;按农产品交易的交割方式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 我国农业以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础,市场集中度低,既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又存在过度竞争。农产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同的市场交易会形成不同的农产品价格。 产品集贸市场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农产品生者和消费者互通有无为目的,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对象,以零售为主要形式的现货交易。农产品集贸市场具有地方特色,进场交易者主要是当地农户和城镇居民,每笔交易成交量小,而且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交易成功后钱货两清。农产品集市价格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数量众多的农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农户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调整生产经营行为。 农产品集市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时点差价。地区差价是由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消费的普遍性和集市贸易的范围决定的:季节差价是由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常年性决定的;时点差价,即同一农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同时点的价格各不相同。农产品集市价格的变化是农产品供求矛盾对农产品集市贸易起调节作用的表现,影响着农户的决策,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市场类型,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但高效畅通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尚未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4.6%,从主要行业看,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微上升0.5%,畜牧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7.5%,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7%。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2003-3-25 一、入世一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WTO框架中,农业是最敏感最弱势的领域。中国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随着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增加,许多人担心中国农业会经不起加入WTO之后的冲击。但是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虽然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出口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显著,进口变化不大,入世冲击没有形成。 1.出口总额显著增长,进口总额微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2年10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幅达12.6%;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幅达51.4%。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17.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减不一 (1)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2002年1-10月中国粮食累计出口1098万t,同比增加400万t,增幅达57%;进口239万t,同比减少13万t,降幅达5%;粮食净出口859t,增幅达92%。 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1-10月玉米累计出口842万t,同比增加355万t,增幅达73%;小麦累计出口90万t,同比增加37万t,增幅达72%。粮食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大米和大麦进口减少。1~10月玉米累计进口0.76万t,同比下降77%;大米累计进口16.5万t,同比下降15%;大麦累计进口159万t,同比下降19%。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_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 !!!" !" 经济纵横 2013年8月(总第356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8,2013(Cumulatively,NO.356)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且持续扩大。我国农业还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绿色贸易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思路与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 的稳定与发展。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日益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贸易格局逐步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关发展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的步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二)绿色贸易理论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 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初级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平,许多国家处于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考虑便以此为借口处处设置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对的机遇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呈良性互动局面。首先,近年来我 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双增长”,2001年到2011年出 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9%,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3.0%。其次,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使我国农业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粮食连年增产,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也均居世界首位。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利用好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首先,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带来贸易转移;其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势力不强,跨国涉农产业巨头正在加紧登陆我国;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首先,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等特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发展生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其次,我国入世承诺的关税水平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有限;第三,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缺乏品牌 品牌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品牌也意味着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品牌可以带来的效应是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必争利益。 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的一些优质的产品无法在交易中获得最优的价格。 (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较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受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落后、农业经营成本的高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低下。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四)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超过出口增长,2004年仍保持逆差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张雨晨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129) 84

农产品“卖难买贵”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卖难买贵”问题实地探索 近几年,全国各地多次出现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农产品的价格一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农产品价格的一路狂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生活,更是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致力于找到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三个月的实地调查中,以成都这个大型消费者市场以及成都周边的大型生产者市场为代表进行调查。成都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在目前的建设步伐中,城市功能区定位明确,中心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资源稀缺,绿色低碳环保要求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在蔬菜质量上有所提高,而且在速度上也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成都市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的分析,得出一个适合解决全国农产品“卖难买贵”的方法。 对于消费者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有益民菜市场,冻青树菜市场,天涯菜市场等市内市场,也有犀浦菜市场,红光菜市场等郊区市场。 总所周知,采购要遵循5R原则(适时(Right time)、适质(Right

quality)、适量(Right quantity)、适价(Right price)、适地(Right place),即采购应该围绕“价”、“质”、“量”、“地”、“时”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即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价格从适当的供应商处买回所需数量商品。然而,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在采购方面我们发现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1.很多终端采购商采购批量小,从而单位成本增加,以至导致蔬菜的价格偏高 2.采购环节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 3.采购环节过多导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 4.摊位费、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过高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5.跟风生产现象较为严重 6.市场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销售难 7.种植技术较为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