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绪言

1、课程设计目的或意义:

1、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

此次设计的结构是桥梁结构,在生活中桥梁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架在江湖、峡谷之间的桥梁起着连接两地的纽带作用。桥梁之上可以过行人、汽车、火车。极大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方便又快捷。

3、课程设计的主要容:

一:了解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查找工程实际中的桥梁结构

二:参考实际结构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

三:估计轴力,初步选择桥梁的钢材。

四:做出力图。

五:校核,再择钢材。

六:总结优化。

二、结构设计与荷载简化

1、结构简介

此结构形状主要由三角形组成的的下承式组合结构

2、结构参数:

本次设计的桥梁结构跨度为四十米,高二十米。结构中杆件间主要以铰接连接。根据桥梁及承载要求,材料为Q235刚,极限压应力为300MPa,E=210GPa 选择20b号工字型刚,截面面积为46.5平方厘米

3、荷载简化与分析:

设计的结构为火车通道,主要承受火车的质量。将火车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所受均布荷载为50KN/m

三、结构力和变形分析

1、结构计算简图

2、力分析

结构轴力图

结构剪力图

1

11

结构结弯矩图

力计算

单位:力(默认),力矩(默认)

杆端力值 ( 乘子 = 1)

杆端 1 杆端 2

单元码 轴力 剪力 弯矩 轴力 剪力 弯矩

-----------------------------------------------------------------------------------------------

1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2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3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4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8.83883476 -0.00000000 0.00000000

5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6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7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8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9 6.25000000 1.25000000 -0.00000000 6.25000000 0.25000000 0.75000000

10 6.25000000 0.25000000 0.75000000 6.25000000 -0.75000000 0.50000000

1

11

11 6.25000000 -0.75000000 0.50000000 6.25000000 -1.75000000 -0.75000000

12 6.25000000 -1.75000000 -0.75000000 6.25000000 -2.75000000 -3.00000000

13 -0.00000000 3.50000000 -3.00000000 -0.00000000

2.50000000 -0.00000000

14 -0.00000000 2.5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15 -0.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0.00000000 0.50000000 3.00000000

16 -0.00000000 0.50000000 3.00000000 -0.00000000 -0.50000000 3.00000000

17 0.00000000 -0.50000000 3.00000000 0.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18 0.00000000 -2.5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19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2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21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22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23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24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3、强度校核

极限压应力为300MPa ,选用 1.5st n =所以[]200st MPa n σσ=

=

当选用22b 工字型刚时

66346120032510M N MP W cm -?10=>? 所以不符合强度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 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 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 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对图示两类桁架进行分析 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比较各类桁架的受力特点; 讨论各种杆件(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杆)内力随 随高跨比变化的规律; 若增加杆件使其成为超静定桁架,内力有何变化。 (2).两种结构在静力等效荷载作用下,内力有哪些不同? 平行弦桁架 1/2 1 1 1 1 1 1/2 三角桁1/2 1 1 1 1 1 1/2

(3)、用求解器自动求解功能求a=2和a=1.0时的各杆内力。比较两种情况内力分布,试用试算法调整a 的大小,确定使弯矩变号的临界点a 0,当a=a 0时结构是否处于无弯矩状态? (4) 、图示为一个两跨连续梁,两跨有关参数相同(l =6m ,E =1.5*106kPa ,截面0.5*0.6m 2,线膨胀系数1.0*10-5)。第一跨底部温度升高60oC ,分析变形和内力图的特点。 (4) 、计算下支撑式五角形组合屋架的内力,并分析随跨高 比变化内力变化规律。当高度确定后内力随f 1,f 2的比例不同的变化规律(四个以上算例)。 1/4 11×(1/2) 1/4 1/2 1 1 1 1 1 1/2 a a a a 3 6m 6m

一. 课程设计的数据 1. 第(1)题数据 1) 平行弦桁架 a) 高跨比1:4(每小格比例2:3) 输出图形: 输出内力值: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 乘子 = 1) ----------------------------------------------------------------------------------------------- 3m 3m 3m 3m f 2 f 1 f =1.2m q =1kN/m

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示例

结构力学(二)上机试验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 上机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三、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1.实验任务 (1)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D M 的影响线 观览器:QD F 的影响线 D |F=1 3 365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3,0 结点,3,6,0 结点,4,12,0 结点,6,6,1 结点,5,17,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0 单元,3,6,1,1,0,1,1,0 单元,6,5,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4,1,0,0 结点支承,5,3,0,0,0 影响线参数,-2,1,1,3 影响线参数,-2,1,1,2 End

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 D M 的影响线 QD F 的影响线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4,0 结点,4,6,0 结点,5,8,0 结点,6,0,1 结点,7,8,1 结点,8,2,1 结点,9,4,1 结点,10,6,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4,5,1,1,1,1,1,0 单元,1,6,1,1,1,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7,1,1,0,1,1,0 单元,7,5,1,1,0,1,1,0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模板1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12土木2班 姓名 学号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如何在求解器中输入结构体系 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 3、建立任意体系的计算模型并做几何组成分析; 4、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 三实验步骤 图2-4-3 是刚结点的连接示例,其中图2-4-3a 中定义了一个虚拟刚结点和杆端的连接码;各个杆端与虚拟刚结点连接后成为图2-4-3b 的形式,去除虚拟刚结点后的效果为图2-4-3c 所示的刚结点;求解器中显示的是最后的图2-4-3c。图2-4-4 是组合结点的连接示例,同理,无需重复。铰结点是最常见的结点之一,其连接示例在图2-4-5 中给出。这里,共有四种连接方式,都等效于图2-4-5e 中的铰结点,通常采用图2-4-5a 所示方式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三个杆件固定住,图2-4-5b~d 中的虚拟刚结点也随之被固定不动,而图2-4-5a 中的虚拟刚结点仍然存在一个转动自由度,可以绕结点自由转动。这是一种结点转动机构,在求解器中会自动将其排除不计①。结点机构实际上也潜存于经典的结构力学之中,如将一个集中力矩加在铰结点上,便可以理解为加在了结点机构上(犹如加在可自由转动的销钉上),是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求解器中单元对话框中的“连接方式”是指各杆端与虚拟刚结点的连接方式,而不是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各杆件通过虚拟刚结点这一中介再和其他杆件间接地连接。这种处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结点的重复编码(如本书中矩阵位移法中所介绍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构造各种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题目 一)矩阵方程 1. 利用全选主元的高斯约当(Gauss-Joadan )消去法求解如下方程组,并给出详细的程序注解和说明: ??? ?????? ? ????????=?????????????????????? ???????? ?? ???1536353424543214019753910862781071567554321x x x x x 2. 利用追赶法求解如下方程组,并给出详细的程序注解和说明。 ?? ? ?? ?? ?? ? ????????-=???????????????????????????????????862031234567891011121354321x x x x x 3. 利用全选主元的高斯约当(Gauss-Joadan )消去法如下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大型方程 组,并给出详细注解及说明。 ???? ?? ??????? ?????????????----=????????????????????????????? ??? ?????????????????????4292728642-0 1 -0 1 00001-0402003-0001050006000102-00034-000200000 6-00060020001-0087654321x x x x x x x x 二) 结构力学 1. 试求解图示平面桁架各杆之轴力图,已知各材料性能及截面面积相同, 27.90,210cm A Gpa E ==。(注:在有限元分析中,桁架杆的模拟只能选择Ansys 的Link 单元)。 2. 试求解图示平面刚架内力图(轴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已知各材料性能及截面面

结构力学求解器学习报告

结构力学求解器学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结构力学上机实习使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杆系结构的分析计算,进一步掌握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有关程序设计框图,编写、调试结构力学程序,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大三上学期第19周星期一至星期五。 三、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以自学为主,学习如何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结构力学问题的求解,包括:二维平面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静定、超静定、位移、内力、影响线、自由振动、弹性稳定、极限荷载等。对所有这些问题,求解器全部采用精确算法给出精确解答。 四、心得体会 第一天上机时,张老师对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就是学生自己自学的时间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应的题目要完成,在完成这些题目的同时,我也逐渐对结构力学求解器的运用更加自如。 从刚开始的生疏到最后的熟练运用,我遇到了不少问题:①第一次使用在有些问题上拿不定注意,例如,在材料性质那一栏,我不知

道是EA和EI的取值②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题目条件的输入顺序也很模糊。③经常会忘记添加荷载的单位,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问题。④对于有些命令不能很明确的知道其用法,致使在使用时经常出错。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一般都会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直到最终将问题解决。 通过这几天的上机实习,不仅让我进一步掌握了结构力学的知识,同时,还使我对结构力学求解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结构力学求解器首先是一个计算求解的强有效的工具。对于任意平面的结构,只要将参数输进求解器,就可以得到变形图和内力图,甚至还可以求得临界荷载等问题。 2.即便是结构力学的初学者,只要会用求解器,也可以用求解器来方便地求解许多结构的各类问题,以增强对结构受力特性的直观感受和切实体验。 3.书本中的方法并非所有类型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例如,不规则分布的荷载以及超静定结构用传统方法比较困难,但用求解器就较为简单。而且,用求解器求解问题时可以不忽略轴向变形等书本中忽略的条件,与实际更加相符。 4.求解器可以用静态图形显示结构简图、变形图、内力图,还可以用动画显示机构模态、振型等动态图形。利用复制到剪贴板的功能,可以将结构简图、变形图、内力图以点阵图或矢量图的形式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可以方便地进行再编辑。

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实验目的:(1)分析构件刚度与外界温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因数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 实验设计1: 计算图示刚架当梁柱刚度12I I 分别为15、11、15、1 10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 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 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向变形)。 数据文件: (1)变量定义,EI1=1,EI2=0.2(1,5,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2)变量定义,EI1=5(1,0.2,0.1),EI2=1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word)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5年7月5日

目录 前言 (1) 问题一: (3) 问题描述: (3) 程序说明: (3) 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 (3) 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的程序及注解如下: (4) 运行结果: (6) 问题二: (6) 问题描述: (6) 方法一:追赶法 (7) 程序说明: (7) 追赶法带型的计算程序及注解: (7) 运行结果: (9) 总结与思考: (9) 方法二:列选主元高斯消去法算带型问题 (10) 程序说明: (10) 列选主元高斯消去法算带型计算程序及注解: (10) 运行结果: (12) 反思与对比(收获): (12) 问题三: (13) 问题描述: (13) 程序框图: (14) 程序特点: (14) 1.主要变量: (15) 2.子例行子程序哑元信息: (15) 3.文件管理: (16) 4.数据文件格式: (16) 源程序: (17) 输入数据如下(input.txt): (23) 输出数据如下(output.txt): (23) 程序运行后输出数据结果如下(需要手动打开output.txt文件): (24) 总结与收获: (25) 参考文献: (26)

前言: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与积累,对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有所收获,结构力学这门课程对我们学习飞行器设计与专业的学生来说,那就是手足的关系,因为我感觉任何航空、航天器都离不开结构的设计,只要有结构就牵涉到结构力学的分析与计算,因为航空器在空中飞行要遇到很多“挫折”,结构力学就是来分析这些个“挫折”下,看航空器能不能经受得了。结构力学课程从内容上讲,主要涉及机构的几何组成分析,求解静定、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虚功原理。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包括力法、位移法等。但对于复杂结构来讲,简单的手算的方法过于繁琐。因此,由于课程设计偏重于利用Fortran 语言编写有限元子程序来完成复杂结构的内力计算,我就恶补了好几天的与Fortran有关的知识,下面就现学现卖的计算了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肯定有不妥之处,希望读者纠错。

结构力学实验

结构力学 桁架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报告 学号:1153377 姓名:周璇 专业:土木工程 实验时间:2016年05月04日周三,中午12:30-13:30 实验指导教师:陈涛 理论课任课教师:陈涛

一、实验目的 (1)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 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进行静定、超静定结构受力的测定和影响线的绘制。 二、结构实验 (一)空间桁架受力性能概述 桁架在受结点荷载时,两边支座处产生反力,桁架中各杆件产生轴力,如图1.1为在抛物线桁架结点分别加载时结构示意图。用Q235钢材,桁架跨度6?260=1560mm ,最大高度260mm 。杆件之间为铰接相连。杆件直径为8mm 。 图1.1 (二)实验装置 图1.2为框架结构侧向受力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25kg 挂钩和25kg 砝码。采用单结点集中力加载,由砝码、挂钩施加拉力,应变片测算待测杆件应变。结构尺寸如图1.2所示。 图1.2 (三)加载方式 简单多次加载,将挂钩和砝码依次施加在各个结点,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卸下重物,等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再向下一节点施加荷载,重复采集操作。 (四)量测内容 需要量测桁架待测杆件的应变值在前后四对桁架杆布置单向应变片,具体布置位置如图 1.2 所示,即加粗杆件上黏贴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 对桁架上的5个位置分别施加相同荷载,记录不同条件下各杆件的应变值。 由公式 2 4 F A E d A σσεπ? ?=? =???=?

可以得到 24 d E F πε = 其中: F ——杆件轴力 E ——Q235钢弹性模量 d ——杆件直径 ε ——杆件应变值 σ ——杆件应力 A ——杆件横截面积 因而可以求得各杆件轴力,进而得到不同杆件的轴力影响线。 四、实验步骤 (1)将载荷挂在加载位置1,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采集相应应变数据。 (2)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重复(1)中操作,将荷载分别挂在加载位置2,3,4,5,分别采集记录各自对应的各杆件应变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整理 将对应位置杆件应变值取平均值,得到所示一榀桁架四根杆件的应变值如表2.2所示。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原理,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PT8A2621)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驱动继电器,制成红外热释电感应开关。本开关能探测来自移动人体的红外辐射,只要人体进入探测区域,开关会自动开启。该设计可作为企业、宾馆、商场及住宅的走廊、楼梯、电梯间、卫生间、库房等处的自动开关,起到“人来灯自亮,人走灯自灭”的作用,既新颖方便,又节约用电,在某些场所还能起到威慑盗窃活动的防范作用。本设计结构简单,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价格低廉,隐蔽性好,应用范围广,所以可以通过扩展而达到实际的应用。 关键词:红外线感应开关红外辐射探测区域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概要 (1) 1.1意义及研究现状 (1) 1.2设计思路 (2) 第2章:设计方案各部分介绍 (3) 2.1热电是传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2.2低通滤波器 (4) 2.3信号放大器 (6) 第3章:仿真电路的建立与分析 (8) 3.1仿真电路建立 (8) 3.2仿真结果的分析 (8) 第4章:设计体会 (10) 参考文献 (10)

第1章:总体方案概要 1.1 意义及研究现状 电力作为一种洁净方便的能源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方面,因此电能的节能尤为重要,要节能首先就要做到节约能源,其次再通过科学研究发明更加人性化和节能的用电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或动物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早在1938年,有人提出过利用热释电效应探测红外辐射,但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六十年代,随着激光、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又推动了对热释电效应的研究和对热释电晶体的应用。热释电晶体已广泛用于红外光谱仪、红外遥感以及热辐射探测器,它可以作为红外激光的一种较理想的探测器。它目标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自动化控制装置中。 (1)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照明缺乏独创产品,模仿产品居多,基础加工落后,只顾外表,轻视功能,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性能差。尤其是在“智能”照明方面,缺乏创新,与国外智能灯具在技术研究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照明系统一般采用主电源经配电箱分成多路配电输出线,提供照明灯回路用电,由串接在照明灯回路中的开关面板直接接通或断开供电线来实现对灯的控制,灯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无逻辑时序及亮、暗调光控制,因而无法形成各种灯光亮度组合的场景及系统控制。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节能和环保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年照明电能消耗约占全部电能消耗的12%~15%,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必须尽快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光源的节能环保光源。LED以其较之于传统照明光源所没有的优势,诸如较低的功率需求、较快的响应速度、绿色环保以及不断快速提高的发光效率等,成为目前我国今后照明系统发展的方向。基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能源紧缺,智能照明必是以后照明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将会使人们利用起来更加便利,改善家庭环境,不仅为建筑照明提供多种的艺术效果,而且使灯具控制和维护变得更为简单,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安装布线容易。 (2)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的优点: 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技术,涵盖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到安全防范系统以及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但是长期以来,智能照明在国内一直被忽视,大多数建筑物仍然沿用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部分智能大厦采用楼宇自控(BA)系统来监控照明,但也只能实现简单的区域照明和定时开关功能。相比之下,智能照明系统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它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照明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结构力学钢结构课程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课程设计 任务书及计划书 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 环节名称:结构力学与钢结构课程设计学生专业班级:2009059——2009063 指导老师:高勇伟王利英 院系:机械学院 教研室:工程机械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

课程设计计划书 注: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期间每天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 教学院长、教学主任: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主任: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2012 年12月20日

结构力学与钢结构课程设计 钢吊车梁设计分组及设计参数 2、吊车采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DSQD系列产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课程设计 指导书 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 环节名称:结构力学与钢结构课程设计学生专业班级:2009059——2009063 指导老师:高勇伟王利英 院系:机械学院 教研室:工程机械

结构力学与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钢吊车梁设计概述 一、吊车梁所承受的载荷 吊车在吊车梁上运动产生三个方向的动力荷载:竖向荷载和沿吊车梁纵向的水平荷载。如图1所示。 图1 吊车梁承受荷载 纵向水平荷载是指吊车刹车力,其沿轨道方向由吊车梁传给柱间支撑,计算吊车梁截面时不予考虑。吊车梁的竖向荷载标准值应采用吊车最大轮压或最小轮压。 吊车沿轨道运行、起吊、卸载、以及工件翻转时将引起吊车梁振动。特别是当吊车越过轨道接头处的空隙时还将发生撞击。因此在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强度时吊车竖向荷载应诚意动力系数。对悬挂吊车(包裹电动葫芦)及工作级别A1--A5的软钩吊车,动力系数可取1.05:对工作级别A6--A8的软钩吊车、硬钩吊车和其他种吊车,动力系数可取1.1。 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由小车横行引起,其标准值赢取横行小车重量与额定起重之和的下列百分数,并乘以重力加速度: (1)软钩吊车:当额定起重量不大于10吨时,应取12%;当额定起重量为16--50吨时,应取10%;当额定起重量不小于75吨时,应取8%。

结构力学个人总结

结构力学个人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结构力学个人总结》的详细文章,。篇一:结构力学心得体会 结构力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结构力学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主要是三部分内容,即渐近法、矩阵位移法和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的程序设计。通过为期八周的理论课学习和六次的上机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 而对结构力学半年的学习,也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认识。结构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许多工程实践都离不开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又和其它一些后绪课程及实习课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工程力学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 首先,渐近法的核心是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刚架,不论采用力法或位移法,都要组成和验算典型方程,当未知量较多时,解算联立方程比较复杂,力矩分配法就是为了计算简洁而得到的捷径,它是位移法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计算方法。其物理概念生动形象,每轮计算又是按同一步骤重复进行,进而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节点位移而直接求得杆端弯矩,在结构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本章要

求我们能够熟练得运用力矩分配法对钢架结构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然后计算出杆端最后的弯矩,画出钢架弯矩图。 其次,与上一学期所学的力法和位移法那些传统的结构力学基本方法相比,本学期所学的矩阵位移法是通过与计算机相结合,解决力法和位移法不能解决的结构分析题。其核心是杆系结构的矩阵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矩阵位移法的程序简单并且通用性强,所以应用最广,范文 TOP100也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要求我们掌握单位的刚度方程并且明白单位矩阵中每一个元素的物理意义,可以熟练的进行坐标转换,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矩阵位移法进行计算。 最后,是平面钢架静力分析的程序设计。其核心是如何把矩阵分析的过程变成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计算。我们所学的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PAD软件设计方法,它的程序设计包括四步:1、把计算过程模块化,给出总体程序结构的PAD设计;2、主程序的PAD设计;3、子程序的PAD设计;4、根据主程序和子程序的PAD设计,用程序语言编写计算程序。要求我们具备结构力学、算法语言,即VB、矩阵代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上机利用VB 进行程序设计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每一道题得出最后的结果都不会那么容易轻松。第一,需要重视细节,在抄写程序代码时,需要同组人的分工合作,然后再把每一部分的代码合成一个整体然后运行,这

结构力学上机考试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结构力学A1》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2014年5月26日

一、单跨超静定梁计算(50分) 1. 计算并绘制下面单跨超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20分) q =12N/m q =8N/m q =8N/m q=?8m 1 2 3 2. 如果按照梁跨中弯矩相等的原则,将梁上的荷载换算成均布荷载,则均布荷载应为多少?(10分) 2m 1m 1m 1m 1m 1m q=? 8m 3. 如果按照梁端部弯矩相等的原则,将梁上的荷载换算成均布荷载,则均布荷载应为多少?(10分) 4. 如果按照梁端部剪力相等的原则,将梁上的荷载换算成均布荷载,则均布荷载应为多少?(10分) 二、超静定刚架计算(50分) 1.刚架各杆EI 如图所示,计算刚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30分)

2. 若EI=106 (Nm 2 ),计算刚架一层梁和二层梁的水平位移。(20分)

弯矩图: y x 12345678 ( 1 )( 2 )( 3 )( 4 )( 5 )( 6 )( 7 ) -40.96 -16.29 3.04 19.04 25.04 19.04 3.04 -16.29 -40.96 剪力图: y x 12345678 ( 1 )( 2 )( 3 )( 4 )( 5 )( 6 )( 7 ) 26.00 22.00 18.00 12.00 -12.00 -18.00 -22.00 -26.00

解:跨中弯矩M1=25.04Nm(下部受拉)均布荷载q作用在梁上时,跨中弯矩为 M2=1/24*q*(l^2)(下部受拉) ∵M1=M2, ∴q=9.39N/m 如图所示: y x 12 ( 1 ) -50.08-50.08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日期: 2013.4.19 实验地点: 综合楼503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和沉陷变形因数的影响等。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求解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计1: 别为15 、11、15、110 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 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 向变形)。 一、 数据文件: (1)TITLE, 实验一 变量定义,EI1=1 变量定义,EI2=0.2(1, 5, 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0 结点,4,6,4 单元,1,2,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2,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2,-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2,0,0,-1 END

二、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2)令I2=1时,I1=5,1,0.2,0.1 弯矩: (1) 令I1=1时,I2=0.2,1,5,10 ①梁柱刚度比I2:I1为1:5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②梁柱刚度比I2:I1为1: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③梁柱刚度比I2:I1为5: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④梁柱刚度比I2:I1为10: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课设传感器测量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信息系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1V,误差不超过±2%。 设计任务总述: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确定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然后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测量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最后电路仿真实验。 工作计划及安排: 熟悉课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甄选资料的相关内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寻找参考电路,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调试(仿真),如不成功,返回第2步整理数据;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 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2%时,放大电路能 够产生±8V 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误差不超过±5%。 一、电路结构及原理说明: 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电平转移电路。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5V 基准电压,采用5.6V 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测量电桥电路:当电桥的所有阻值都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当有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将会有电压输出。此电路可以等效为传感器测量电路,测取的温度变化量并将其转化成电压变化。 3.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将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ΔV )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动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电平转移电路: 二、测量电路和参数计算 基准电压源 测量电桥 放大电路 电平转移电路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绪言 1、课程设计目的或意义: 1、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 此次设计的结构是桥梁结构,在生活中桥梁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架在江湖、峡谷之间的桥梁起着连接两地的纽带作用。桥梁之上可以过行人、汽车、火车。极大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方便又快捷。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查找工程实际中的桥梁结构 二:参考实际结构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 三:估计轴力,初步选择桥梁的钢材。 四:做出内力图。 五:校核,再择钢材。 六:总结优化。

二、结构设计与荷载简化 1、结构简介 此结构形状主要由三角形组成的的下承式组合结构 2、结构参数: 本次设计的桥梁结构跨度为四十米,高二十米。结构中杆件间主要以铰接连接。根据桥梁及承载要求,材料为Q235刚,极限压应力为300MPa,E=210GPa 选择20b号工字型刚,截面面积为46.5平方厘米 3、荷载简化与分析: 设计的结构为火车通道,主要承受火车的质量。将火车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所受均布荷载为50KN/m

三、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1、结构计算简图 2、内力分析 结构轴力图 结构剪力图 1 11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2010年12月30日 目录 序言 (3) 方案设计及论证 (4) 部件图纸 (6) 心得体会 (6)

主要参考文献 (7) 序言 1、简介 光纤温度传感器采用一种和光纤折射率相匹配的高分子温敏材料涂覆在二根熔接在一起的光纤外面,使光能由一根光纤输入该反射面出另一根光纤输出,由于这种新型温敏材料受温度影响,折射率发生变化,因此输出的光功率与温度呈函数关系。其物理本质是利用光纤中传输的光波的特征参量,如振幅、相位、偏振态、波长和模式等,对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辐射等具有敏感特性。它属于非接触式测温。 2、特点

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它用光信号传感和传递被测量,具有动态范围大,频响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由于光纤可被拉至距测量点几十米以外,能使信号处理的电子线路远离干扰源,固而可较少受到空间电磁干扰。另外光纤传感器均为可控有源传感器,这使得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可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完成某些较复杂的功能。 3、现状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连续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温度参数测量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普遍采用的热电偶很难实现对温度快速、准确地测量。这种接触式测量也难以保证温度场的原有特征, 易引起误差。在较高温度的测量中, 价格昂贵的金属热电偶必须接触被测高温物体, 所以损坏快, 增加了成本。光纤温度检测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光纤本身具有电绝缘性好、不受电磁干扰、无火花、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使用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发展极为迅速。目前研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利用相位调制、热辐射探测、荧光衰变、半导体吸收、光纤光栅等原理。其中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作为一种强度调制的传光型光纤传感器,除了具有光纤传感器的一般优点之外,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输电设备和石油以及井下等现场的温度监测,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研究 原理分析 1、本征吸收原理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半导体材料时,主要引起的吸收是本征吸收,即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引起的吸收。对直接跃迁型材料,能够引起这种吸收的光子能量hv必须大于或等于材料的禁带宽度Eg,即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是频率。从式(1)可看出,本征吸收光谱在低频方向必然存在一个频率界限vg,当频率低于vg时不可能产生本征吸收。一定的频率vg对应一个特定的波长,λg=c/vg,称为本征吸收波长。 2、半导体测温原理 λ,半导体材料对信号光的透过率随温度变化,但对参考光的透过率不变。设信号光的透过率为()T 参考光的透过率为rλ。光纤定向耦合器的分光比为α,光纤传输损耗和探头与光纤的联接损耗为β。令

结构力学设计

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时间: 17周(6.17-6.21) 理工学科部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一)对三类桁架进行受力分析 1、平行弦桁架分析 变量定义,h=1,l=6 变量定义,c=1/6,h=c*l 结点,1,0,0 结点,2,1/6l,0 结点,3,2/6l,0 结点,4,3/6l,0 结点,5,4/6l,0 结点,6,5/6l,0 结点,7,6/6l,0 结点,8,6/6l,h 结点,9,5/6l,h 结点,10,4/6l,h 结点,11,3/6l,h 结点,12,2/6l,h 结点,13,1/6l,h 结点,14,0/6l,h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11,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12,13,1,1,0,1,1,0单元,13,14,1,1,0,1,1,0 单元,14,1,1,1,0,1,1,0 单元,14,2,1,1,0,1,1,0 单元,2,13,1,1,0,1,1,0 单元,13,3,1,1,0,1,1,0 单元,3,12,1,1,0,1,1,0单元,12,4,1,1,0,1,1,0 单元,4,11,1,1,0,1,1,0 单元,4,10,1,1,0,1,1,0 单元,10,5,1,1,0,1,1,0 单元,5,9,1,1,0,1,1,0 单元,9,6,1,1,0,1,1,0 单元,6,8,1,1,0,1,1,0结点支承,1,3,0,0,0结点支承,7,1,0,0结点荷载,14,1,0.5,-90结点荷载,13,1,1,-90结点荷载,12,1,1,-90结点荷载,11, 1,1,-90结点荷载,10,1,1,-90结点荷载,9,1,1,-90结点荷载,8,1,0.5,-9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天津商业大学自动化专业2007级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城市路灯控制系统 学号:20072737 姓名:李广砥 完成时间:至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之城市路灯灯控制系统一、题目的认识理解 光电阻作为一种传感器主要是用来实现开关功能,用于对光照强度的控制。而自然光的自动检测显示与报警系统使人们对工作场所或外部环境的光照强度的控制成为可能,尤其在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变大的背景下更有意义。而由国家电网统计的数据截止2006年我国火电比列依然超过80%,火电中绝大部分是燃煤发电。而煤炭燃烧必然带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同时也加大了环境承载能力。所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的城市和国家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题目: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设计之城市路灯控制系统 主要要求: 设计一个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实现对外界三种不同条件下光强的分档指示和报警(弱、适宜、强) 备注:报警功能选作。 1、方案的设计 1)根据题目选定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所用的光电传感器类型; 2)自己设计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电传 感器的输出; 3)传感器测量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较器完成,完成至少 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下显示报警系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4)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 图的设计; 5)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中核心芯片的选型、系 统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备注:1. 含各种元件参数的计算过程或依据 2. 选定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元件规格); 6)设计结束后,进行仿真调试。 2、仿真调试方案 1)利用Multisim或Pspice等软件仿真,得出主要信号输入输出点的波 形,根据仿真结果验证设计功能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结构力学求解器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建筑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xxx 姓名xx 20 年月日

一、用求解器进行平面体系几何构造分析 (桁架或组合结构) 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求解过程 命令文档 分析结果 命令文档: 结点,1,0,0 结点,2,0,2.4 结点,3,1,1 结点,4,2,2.4 结点,5,2.8,0 结点,6,2.8,1 结点,7,3.6,2.4 结点,8,4.6,1 结点,9,5.6,2.4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1,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4,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4,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8,9,1,1,0,1,1,0 结点,10,5.6,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8,1,1,0,1,1,0 单元,5,10,1,1,0,1,1,0 结点支承,10,1,0,0 结点支承,2,1,-90,0 结点支承,1,2,-90,0,0 分析结果:

二、用求解器确定截面单杆 插图 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求解过程 命令文档: 结点,1,0,0 结点,2,0,6 结点,3,5,6 结点,4,10,6 结点,5,10,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0 单元,3,4,1,1,0,1,1,1 单元,4,5,1,1,1,1,1,1 结点支承,1,2,-90,0,0 结点支承,5,2,0,0,0 单元荷载,3,3,1,0,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