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挤压模具钢热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热挤压模具用钢选用
选用
四、热挤压模具钢的热处理技术
4 Cr5 Mo s iv l模具钢
预热 淬火
模具有效厚度45 m m , 于高温盐浴炉 中加热。淬火加热 温度采用1 0 5 0 士 10 ℃ 。保温时间 为1 8 m in (0.4 m i 可m m )。为了提 高冷却能力, 油淬 后, 作强烈充分搅 动。
预热温度采用5 20 士10 ℃ , 保 持时间: 1.5 小 时。
四、热挤压模具钢的热处理技术
结果与产生使用效果
淬火后, 洛氏硬度计 第一次回火后 第二次回火后 软氮化后
HR C5 0一54 H R C5 0 一2 H R C51 一2 H R C51 一2
采用上述热处理工艺, 模具交付使用后, 反应良好。由于热处理原因 造成的挤压脆裂现象迄今没有。模具使用寿命大为提高, 使用管材挤 压模, 挤压铝材生产量可达2.IT 以上。铝管材表面光洁度表现优良。
二次硬化热处理工艺原理及分析
添加标题
2) 二次回火硬化的影响
a 二次弥散硬化原理
4 CrMosivl 钢模具之所以有良好的耐磨性、强韧性配合和热稳定 性, 其中合金元素的弥散回火硬化效应所起作用是非常大的, 不容忽视。 弥散硬化的产生, 必须有Cr、M。、V 等合金元素及其所形成的弥散形碳 化物CrZC3 、MO、V。合金钢中, 随着Cr 含量增加,形成的碳化类型不同, 不同类型的碳化物稳定性不同。
二次硬化热处理工艺原理及分析
b 二次回火硬化热处理原理
添加标题
含V、Mo 、C r 强C 化合物合金元素一定数量的4 Cr5 Mos ivl 热作模具钢经较高淬火温度淬火后, 获得M 组织, 从而使M 组织中 拥有较高C 含量和较多数量的V、MO 、Cr。由于这些合金元素的 存在, 即使回火温度较高时,M 中C 含量也降低甚微, 从而提高了钢 的回火稳定性。同时, 在520 士10 ℃ 高温回火过程中, 从M 中析出 弥散细小的再生V C、MC 及Cr 7 C 3 。等高硬度的弥散的强化相, 使钢在回火过程中, 不但韧性提高, 而且硬度,强度也得以提高。另 外, 如此两次回火后, 还会使淬火后未能转变成M 的残留奥氏体,在 回火冷却过程中(到Ms 点以下), 继续转变成M , 起到二次淬火的作 用。
小小的便签 不一样的感觉
热挤压模具钢 热处理技术
小组成员
第22组
目录
热挤压模具钢的选用
热挤压模具钢的热处理技术
概念
一、概念
定义:适宜制作热挤压模具的具有较高热强性、韧性、抗 热疲劳性的热作模具钢。 组成:热挤压模具主要由挤压筒、压头、挤压顶头、垫块、 凹磨和心棒(用于挤压管材)等主要部件组成。
小小的便签 不一样的感觉
谢谢
特点
二、热挤压模具钢的特点
1 锻造工艺
热挤压模用钢多为高合金钢,所以模坯需经良好的锻造,尤其是 含钼的热作模具钢,要注意锻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控制,以 避免严重脱碳导致模具早期失效.
2 预先热处理
(1)退火 (2)正火 (3)双重热处理
3 淬火及回火 4 化学热处理工艺
为提高模具耐磨性,热挤压模具常用化学热处理渗硼、渗氮、氮 碳共渗、渗金属及多元共渗等工艺。
两次回火
回火温度5 2 0 士10 ℃ , 保 温时间为9 0 士15 m in 。第 一次回火后, 冷至室温, 再作 第二次回火。共回火两次。 为避免回火过程中二类回火 脆性的产生, 减少实际工作时 间拖延过长, 第一次回火可选 用油冷(亦可空冷)。第二次 回火则采用空冷(或打开炉盖 炉冷)。二次回火后, 投人使 用阶段间, 可进行软氮。
二次硬化热处理工艺原理及分析 1) 4Cr5M0sivl淬火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
添加标题
4 Cr5Mosivl模具选用适宜的淬火温度为1 0 80 ℃ , 如果淬火温度过低或偏 低, 对于合金元素的发挥模具的淬硬性等诸方面, 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合金钢, 尤其要求热硬性高的4 Cr5 Mos ivl 钢模具加热时一般要求奥氏体 尽可能的均匀化, 要求有足够数量的碳化物溶解到奥氏体中以保证钢的基体 中有足够数量的合金度,并要求碳及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比较均匀。强碳化 物形成元素W、V、Mo , 全部集中在碳化物, 中强碳化物元素cr 在铁素体和 碳化物中分配大体相同, 且合金元素比C 的扩散更困难, C 比合金元素在奥 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大1 0 0 倍至1 万倍。 但是, 事物有其相反性。所以,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 淬火奥氏体化温度要 适当,不能太高。如果淬火加热温度太高, 保温时间过长, 在奥氏体中碳含量 过高, 淬火后脆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