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战略目标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东北亚经济环境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的两大潮流,谋求和平、稳定和发展是国

际社会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

结束,世界生产力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迅速发展,进一步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以经

济全球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步形成,世界

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技术突

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经济形式的激

烈变化,亚洲太平洋地区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增

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市场

发展前景。在缓和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和

相邻地区的范围内正逐步形成东北亚经济圈、伊斯

兰经济圈、南亚经济圈等若干联系密切的经济圈。

我国加快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已经使对外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的单国单向开放变为多边多向开放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加上美国西海

岸、欧洲以及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东移趋势,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的积极介入,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经济圈”的迅速发

展,使东北亚有可能成为与北美、欧洲并驾齐驱的全球

重要的经济——文化圈。

从“东北亚”内部来看,尚存许多制约因素,如东

北亚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经济合作处于较低水

平,区域内地缘政治较为复杂,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

定影响,区域内缺乏多边合作协调机制。尽管存在许多

不利因素,但东北亚区域合作还是不断发展,因为区域

内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技术、劳动力、资本、市场等

生产要素上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因而东北亚的区域合作

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地处东北亚内陆中心地带,是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国内地铁路网络的联结点上,是我国各省区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面临东北亚地区的“窗口”。目前看,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中经济相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比较落后,参与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但哈尔滨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其在区位上的优势决定了未来哈尔滨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

二、国内环境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从全国来看,形成了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等几个发展较快的经济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同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从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上看,不如东部沿海地区。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开放程度的提高,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加强,将为下一步的经济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家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这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哈尔滨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指数测算结果,通过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指标综合评定,综合排序名列第10位,在东北10个大中城市比较中,综合排序名列第3位。(表2-1、2-2、2-3)

表2-1 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指数测算结果(2003年)

表2-2 城市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

表2-3 哈尔滨各项指标在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中的地位(2002年)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

三、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东北部,纬度最高,与俄罗斯

相接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老工业基地。2003年

底,全省总人口381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430亿元,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11615元,三次产业比例为::,农业总产值

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

在300亿公斤以上,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出现恢

复性增长,重型机械设备、特种钢、子午胎、机制纸、亚

麻、建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汽车、石化、食品、

医药等产业发展迅速。煤炭、制糖、纺织等产业的过剩生产能

力得到压缩。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

提高。非国有经济成份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

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76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亿美

元。已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市在省内各城市中的首要地位十分明

显,哈尔滨市区GDP占全省比重为%、人口占%。哈尔滨在省

内除人均GDP指标排在大庆之后外,其余指标均位于全省之

首(详见下表2-4)。

表2-4 黑龙江省内城市各指标比较(2002)

城市年末市区

总人口

(万人)

市区非

农业人口

(万人)

建成区

面积

(km2)

市区人口

密度

(人/km2)

GDP

(亿

元)

固定资

产投资

总额

(亿

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

总额

(亿元)

地方财政

预算内收

(万元)

城乡居民

人均年末

储蓄余额

(亿元)

外商实际投

资额

(万美元)

哈尔滨214 1878 294 405 529486 926 20225

哈尔滨位次 1 1 1 1 2 1 1 1 1 1

齐齐哈尔103 330 42 86 80099 156 1390 鸡西73 399 16 31 23454 84 0 鹤岗58 152 18 19 21336 57 192 双鸭山59 287 10 15 13943 38 29 大庆144 225 192 81 256257 349 1607 伊春157 43 14 20 16847 85 152 佳木斯55 439 16 47 29743 111 35 七台河67 277 19 17 17353 44 863 牡丹江59 595 31 51 46788 122 532 黑河17 13 13 6 8938 25 84 绥化23 314 3 15 9934 42 39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

在省内已初步形成哈大齐城市带,这一地带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是以我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城市哈尔滨为核心,以横贯我国最大平原——松嫩平原的滨洲铁路为纽带,连同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重要的机械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和新兴的中小城市绥化、安达、肇东、双城、阿城等组合而成。这一地带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和重要机械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内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地带。哈尔滨在这一地带的城市首位度为,拥有44%的城市人口、44%的工业企业、41%的工业产值、73%的高等学院、58%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哈尔滨的发展变化对这一地带乃至全省将产生重大而深运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