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种要药

中医各种要药
中医各种要药

各种要药

解表药

生姜呕家之圣药

风祛湿药:

独活为治风湿痹痛主药,

川乌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

秦艽治虚热要药

祛湿药:

厚朴消除胀满的要药

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海金砂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地肤子善治热淋

消食药

山楂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神曲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麦芽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

莱菔子消食兼行气消胀

泻下药

大黄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竹茹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

苦杏仁为治咳喘之要药

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之要药

肉桂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吴茱萸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活血化瘀药,

川芎妇科要药

丹参妇科调经常用药

益母草妇科要药

止血药

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

苎麻根长于治妇科出血。三七伤科之要药。

茜草为妇科调经要药

中医药方

二、治疗肾脏药方(专家处方) 1. 参芪麦味地黄汤 成份:红参15克,黄芪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熟地黄10克,山株萸10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 2. 补肾活血解毒汤 成份:桃仁克,山茱萸克,五味子克,黄芪克,地丁草克。 3. 调肾茶 成份:枸杞子,决明子,白扁豆,山药,茶叶(普洱和铁观音为宜)。 等量开水冲泡 4. 缓解夜尿多药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白果10克,益智仁10克,乌药10克,加水熬煎至100毫升。 5. 补肾泡脚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苏木30克,红花30克,制附片10克,熬后泡脚。 功效:对脚跟痛有明显效果(泡脚最佳时间17~19点) 6. 青娥丸-中成药(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补骨脂,核桃肉,杜仲炭,蒜 功效:补肾、抗衰老,提高骨密度。(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经典方)

三、治疗妇科药方(专家处方) 1. 缓解乳腺增生的秘方 成份: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6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香附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陈皮12克,青皮12克,浙贝10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对于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消除肿块有很好的疗效。 在逍遥散里面没有夏枯草。 2. 缓解更年期症状方 成份: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仙灵脾10克,炒枣仁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夜交腾30克。 四、防治感冒方 1. 治疗感冒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灸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苏叶10克。 2. 预防流感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大青叶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三次,泡水喝当茶饮。 周平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讲关于寒包火的症状 外寒:肌肉酸痛,关节痛,畏寒无汗,鼻流清涕。 内热:口干舌燥,咽痛口渴,鼻涕和痰逐渐变黄变粘,便秘尿黄。 食用三白凉菜:白萝卜(切丝)、大白菜(切丝)、圆白菜(切丝)。 五、治疗小孩夜惊不安药方(专家处方)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名词解释

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2.酸甘化阴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3.逆流挽舟 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叫“逆流挽舟”。如败毒散,原方治气虚外感,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意即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 4.通因通用 反治法之一,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如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消除治病之因。厚朴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共助大黄芒硝攻下热结。 5.培土生金 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达到治疗肺脏亏需的目的,如参苓白术散。方中使用大量健脾醒脾的药,再加“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培土生金。 6.阴中求阳 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对于阳虚证,用补阳药的同时,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如右归丸。

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对于阴虚证,用补阴药的同时,佐以补阳之品,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可借阳药之温运,制阴药之凝滞,使之滋而不滞。如左归丸:补药如枸杞,山药,山茱萸,再配龟鹿二胶,龟板胶补阴,鹿角胶补阳。 8.刚柔相济 方剂的用药配伍法。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则优势互补。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不伤阴,柔药滋阴不损阳,共同达到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目的。 9.以泻代清 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针对里热病证,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泻里热,这种治法叫“以泻代清”。如凉膈散中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清泻中上二焦实火。 10.增水行舟 增液润下法。用寒凉甘润,补阴增液,润肠通便的药组方,治疗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的大便秘结。如增液汤滋阴养液,生津润燥治疗阳明温病,津亏肠燥的便秘。

《现代中医药》杂志征稿

《现代中医药》由陕西中医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国际连续出版物。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本刊以传播中医药新理论,普及中医药新技术,遵守严谨、求实、发表职称论文咨询QQ2392300037 微信:LSN2020,欢迎咨询!!! 科学、优质的方针,体现“实用、创新、综合”的办刊特色,重点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坚持中医特色。本刊辟有专家笔谈、理论探讨、临床论著、名老中医经验介绍、临床报道、中西医结合、进修专题、验方集萃、新药推介、名师垂教、名方发挥、中药研究、典籍新悟、针推天地、文献综述、医话医案、学习之友、考试ABC、争鸣等栏目。 投稿须知 1. 文稿应具备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科学性,务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和实用价值。 2. 文稿的篇幅(含摘要、图、表、参号文献等)不超过7000字。 3. 文稿结构一般为题名、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以及上述各项的英文译文。 4. 中文题名不得超过20字,英文题名实词不得超过10个。中文摘要应在150-250字,关健词3-8个。摘要必须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以提供梗概为目的,不对文稿内容做评论,同时尽量避免特殊字符或数学表达式。 5. 请在首页页脚注明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文稿,请提供基金的标准名称和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日、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与关注方向。 6. 算符号和函数符号采用正体,变量采用斜体,矢量和矩阵采用黑斜体,集合符号采用黑正体。 7. 文稿中图表应精选。图表中字符和数据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一致。图表题和图表注释需采用中文,图形需为黑白,图中横纵坐标均需表明量和单位,计量单位务必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和规定。 8. 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请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参考文献应采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列表按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9. 文稿内容不得涉密,并请作者提供本单位保密部门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请勿一稿多投,否则责任自负。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所有。文稿一经发表,编辑部将随即赠送当期杂志。 10. 来稿请用E-mail投稿,文稿须为WORD格式;请提供作者简介和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及E-mail地址。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 [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 [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 一、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中医药方大全(免费)

中医药方大全 颈椎病方 [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 [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讲课的重点)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五十二病房》 2.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方书:《伤寒杂病论》 3.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方典:《太平圣惠方》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 6.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明·朱橚《普济方》 7.八法:汗、吐、下、和、清、温、消、补 8.消法与下法的鉴别:消法与下法均可治疗有形实邪。 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证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且可从下窍而出者;消法所治,主要是邪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痰核瘰疬等,难以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9.臣药:药力小于君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10.佐药:药力小于君臣药(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症的药物;(2)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乘作用的药物。 11.方剂的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 12.桂枝与芍药的配伍含义及比例? 1:1。桂枝辛甘温,辛可发散,甘可调和,温可祛寒,既可入气分,又可入血分;既可走表,又可入里。芍药酸苦微寒,收敛阴气,补养营阴。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散一收,散则去邪,收则和营。桂枝辛散而不伤正,白芍敛阴而不碍邪,其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13.桂枝汤的用法?

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助发汗,滋汗源;温覆取微汗;服药不可太过不及,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服药禁忌。 14.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桂枝汤麻黄汤 相同风寒表证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汗出恶风,发热, 脉浮缓)外感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恶寒 发热,脉浮紧) 病机风寒束表,营弱卫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失宣 配伍桂枝为君,芍药为臣,佐以生姜大 枣,使以炙甘草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佐以杏仁, 使以炙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发汗力弱,为 辛温解表之和剂发汗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 发汗之重剂 1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与黄芩的配伍含义? 防大队辛温燥烈之品及里热伤津;清兼证之里热。 16.银翘散中荆芥穗与淡豆豉的配伍含义? 辛温发散以助解表之力,二者在大队辛凉药的作用下,避其辛温之性, 独取其解表之功,且二者虽属辛温之品,然辛而不烈,温而不燥,属药 力缓者。 17.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银翘散桑菊饮相同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不同药物金银花、荆芥、豆豉、牛蒡 子、竹叶 桑叶、菊花、杏仁 配伍以清热解毒为君,臣以疏散风 热之品,佐以辛温解表之品 以轻宣肺络为君,臣以宣利肺气之 物,佐以疏散风热之品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学号:2010207032 姓名:王米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发展,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直接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中药现代化。同时,中医药的发展既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又要保持自身优势。今天,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中医药学的对策,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力度,另一方面中医学理论框架也应有所突破。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中医药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篇章。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依据时代的变化、世界的进步与各国的国情,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科学基础的,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革命,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的科技基础[1,2,3,4]。 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袭卷了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新工业国家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5,6,7]。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8,9,10]。现代科技革命促使科技与生产融合,科技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主体的力量与需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归宿[11,12,13]。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发展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通过对现象由表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9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32个研究方向,实施周期从2019年—2021年。 根据指南方向研究内容体量,建议支持经费总计5.3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

1.1.1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评估方法与推广应用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评价方法,建立传承机制与管理平台;以收集15种以上临床基础好、确有疗效的民间实用诊疗技术为载体,在对其名称、源流、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其中3~5种技术,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建立民间医药特色技术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相关的收集、评估、筛选、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机制。 考核指标:完成15种以上民间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收集与整理,按照名称、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等要素,形成研究报告,提供操作方法视频资料;完成其中至少3种特色诊疗技术、每种至少300例以上的临床评价,形成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报告,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编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方法与评价指南》;建立民间医药特色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可以有效运行的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评估、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2.1重大疾病中医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中医药治疗确有疗效的重大病证,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以异病同治理念为指导,通过审证求因、审证求机、—2—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医:喘证,哮证,肺胀,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

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病位存肾、肺,性质属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短气喘促,动则尤甚,呼多吸少,深吸为快,气不得以续, 汗出肢冷,兼见夜尿频数,咳甚则小便失禁,面青唇紫,舌质淡,苔 薄,脉沉细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补肾纳气。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金匮肾气丸加减:炮附片10克、肉桂末3克(冲服)、山茱萸12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沉香末5

克(冲服)、炒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而形寒肢冷者。 (2)七味都气丸:熟地黄10克、山茱萸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丹皮、泽泻各10克、五味子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气短不得以接续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喘促日久,动则尤甚,气不接续,汗出跗肿者,于方(1)中加红参10克(另炖)、蛤蚧粉12克(冲服)。若喘促面红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于用方(2)中,加西洋参10克(另炖)、麦冬12克,若汗多气逆者,再加龙骨、牡蛎各15克。若喘逆剧甚,张口抬肩,端坐喘促,或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身凉,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或模糊不清,宜急用人参、附子煎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等。 (二)外敷药物 1.三子养亲汤外熨:苏子60克、白芥子30克、莱菔子60克,将3味药炒热后烫背部肺俞穴处。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9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23个研究方向,实施周期从2019年-2021年。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 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现代传承研究 1.1.1 民间医药特色技术收集与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与评价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收集15种以上临床基础好、确有疗效的民间实用诊疗技术,对其名称、源流、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系统研究;选择其中3-5种技术,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15种以上民间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收集与整理,按照名称、操作规范、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情况等要素,形成研究报告,提供操作方法视频资料;完成其中至少3种特色诊疗技术、每项至少300例以上的临床评价,形成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报告;编制《民间医药特色技术筛选方法与评价指南》。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最新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úQián DìHuánɡSà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Ku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TiěShuāTān 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

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Sān B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各五两。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用途用量:沸汤点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ǎo LǐZhōnɡ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制法:上碎同碾,淹一宿,焙乾,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泠,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用途用量: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挝脾汤拼音:WōPíTānɡ处方:麻油四两,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制法: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用途用量:每服一钱,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大题常考方剂

方剂学细节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经》: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停)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四物汤(营血虚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郁)四逆汤(阴寒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 .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模拟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从主治病证病机的角度,不宜与四君子汤合用的方剂 A.四物汤 B.逍遥散 C.理中汤 D.大补阴丸 E.当归补血汤 2.患者,女,58岁。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苔腻微黄,脉弦,宜首选的方剂是 A.厚朴温中汤 B.半夏泻心汤 C.参苓白术散 D.健脾丸 E.枳实消痞丸 3.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黄连、人参 B.干姜、厚朴 C.白术、黄芩 D.黄芩、半夏 E.茯苓、甘草 4.白虎汤中配伍粳米、炙甘草的主要用意是 A.健脾益气 B.健脾止泻 C.益气和中 D.益胃生津 E.调和药性 5.患者,男,63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蒌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宜首选的方剂是A.归脾汤 B.理中丸 C.槐花散 D.黄土汤 E.十灰散 6.镇肝熄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用意是A.消食和中 B.疏肝和胃C.化滞健脾 D.和胃护中 E.温中下气 7.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的方剂是 A.八正散 B.五苓散 C.三仁汤 D.连朴汤 E.茵陈蒿汤 8.槐花散的功效是 A.清利下焦、收敛止血 B.清肠止血、疏散风邪 C.清肠止血、祛瘀行气 D.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E.温经散寒、祛寒止血 9.主治证候湿热下注所致,筋骨疼痛,两足痿软,足膝红肿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宜首选的方剂是 A.三仁汤 B.茵陈蒿汤 C.八正散 D.独活寄生汤 E.二妙散 10.患者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A.芍药汤 B.大承气汤 C.白头翁汤 D.黄连解毒汤 E.葛根芩连汤 11.《三因方》温胆汤的功用为 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B.清热化痰,理气和胃 C.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D.燥湿化痰,清胆和胃 E.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12.患者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中医药的现代意义

中医药的现代意义 【摘要】从文化进步的角度对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从尊重科学的角度对中医药符合保罗?萨迦德提出的多元科学划界标准;从维 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中医中药在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化领域起着重要 作用;从人道的角度:中医药提倡“仁”术,人性化治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 理由证明中医中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文化;中医药发展;中医基础 Abstract: TCM is closely related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cultural improvement; multi-science standard put forward by Polo. Sajade is defined to TCM from the angle of respecting science; TCM functions importantly to keep ecological balance and prevent land sand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preserving multi-biology; TCM sponsors “beneficiary” for humane treatment; thus we are fully convinced to prove TCM' s important so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meaning. Key words: TCM culture; TCM development; TCM basis 近日,拜读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其内容着实不 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 在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祝味菊、曹颖甫、陆渊雷等名医。1920年,主张废医的胡适被诊断为“糖尿病”,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未见起色。后由当时上海的名医陆仲安的一番诊治,竟得治愈。胡适曾在陆仲安的《秋室研经图》上题词:“……如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学药的真正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无独有偶,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曾患阴道炎症,四处医治无效后经服乌鸡白凤丸而愈。可见,中医中药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如此尔等从文化、科学、生物、人道四方面来论述中医中药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是会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1以文化进步的名义 1.1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基础 要全面、深刻认识中医学,必然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加全面 理解、透彻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疗经验、临床思维,也才能做好学术继承、 理论教学工作。中国文化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从勤劳耕作出发建立了一整套 精神原则……这是一种似浅实深、似散实精的文化遗产。如果认为割裂中国传 统文化与中医学的联系,仅仅用现代科技、现代哲学、现代思维方式认识中医, 将大大影响中医学的传承质量。因此我们也应当深刻看到,出现这种“反对中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 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2019年已围绕上述6大任务发布了三批指南。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结合专项整体实施部署情况,2020年拟在任务“中药资源保障”的“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方向部署项目,实施周期2020年—2021年。根据指南方向研究内容体量, —1—

拟支持经费约0.5亿元。 中药资源保障 1.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 1.1基于土壤特征的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及产地溯源研究 研究内容:以10种代表性常用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围绕道地药材形成过程中土壤特征与道地药材独特品质因子的形成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道地产区土壤特征的本底调查及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结合多谱学技术获取的道地药材品质因子,集成建立多元标准化的道地药材品质因子及产区土壤特征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分析提取变量特征并建模,结合全局优化的方法构建土壤与道地药材品质因子的关系图谱,揭示基于土壤特征的中药道地性形成科学内涵。同时,基于同位素分馏原理、土壤特征—药材品质转化规律和地球大数据系统等信息关联分析,建设现代技术的道地药材溯源检测技术集成,构建道地药材产地真实性溯源平台。 考核指标:挖掘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土壤特征,建立多维标准化的土壤特征可实际应用的大数据平台1个;构建示范性土壤特征与道地药材品质因子形成的关系图谱不少于10套;基于稳定同位素和元素指纹土壤特征与大数据关联分析建立道地药材产地溯源数据集不少于10种;构建道地药材产地真实性溯源平台1个,实际判别、验证准确率不低于80%。 支持年限:2020年—2021年 —2—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中医临床各科常用方剂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2.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3.二至丸(《医方集解》)4.二陈汤(《和剂局方》)5.八正散(《和剂局方》)6.八珍汤(《正体类要》) 7.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10.小蓟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11.小营煎(《景岳全书》)12.小柴胡汤(《伤寒论》)13.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14.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16.乌药汤(《兰室秘藏》)17.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1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19.六君子汤(《和剂局方》)2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21.四乌贼骨一茹丸(《素问·腹中论》)2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24.生化汤(《傅青主女科》)25.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27.归肾丸(《景岳全书》) 28.平胃散(《和剂局方》)29.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30.甘麦大枣汤(《金贵要略》)31.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32.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33.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34.左归丸(《景岳全书》)35.右归丸(《景岳全书》) 36.玉屏风散(《医方类聚》)37.三仁汤(《温病条辨》)38.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39.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40.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41.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42.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4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4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5.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4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4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8.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49.两地汤(《傅青主女科》)50.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51.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52.完带汤(《傅青主女科》)53.肾气丸(《金匮要略》)54.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5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58.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59.济生肾气丸(《济生方》)60.保阴煎(《景岳全书》)61.胎元饮(《景岳全书》)62.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63.举元煎(《景岳全书》)64.香棱丸(《济生方》)65.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66.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6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68.逍遥散(《和剂局方》)69.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70.桂枝汤(《伤寒论》)71.胶艾汤(《金匮要略》)72.桑菊饮(《温病条辨》)73.真武汤(《伤寒论》)74.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75.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76.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77.清经散(《傅青主女科》)78.银翘散(《温病条辨》)79.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80.温经汤(《金匮要略))81.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82.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8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84.毓麟珠(《景岳全书》)85.增液汤(《温病条辨》) 86.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87.四神丸《证治准绳》88.二妙散(《丹溪心法》)89.三妙丸(《医学正传》)90.四妙丸(《成方便读》)9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92.金铃子散(《素问病机宜保命集》)93.当归四逆散(《伤寒论》)94.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95.半夏厚朴汤(《金金匮要略》)96.活络笑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97.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98.桃核承气汤(《丹溪心法》)99.越鞠丸(丹溪心法》) 100.五子衍宗丸(《医宗入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