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癃闭等
用于先天不足引起以上诸症 遗尿可用灸法
33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 作用:止腹痛 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
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
34
Thanks
35
肩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拿、按 次数:拿5次;按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主治与应用:感冒无汗、惊厥、上肢抬举受限等
17
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拿 次数:5~10次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与应用: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颈项
强痛等症
发汗力强,配二扇门,治外感无汗
18
囟门(囟风、囟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推、揉、摩 次数:推、揉各50~100次。摩3min 作用:镇惊安神、温阳通窍 主治与应用:头痛、惊风、预防感冒
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 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 替直推,称为“开天门”
次数: 30~50次
4
天门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 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与应用:外感。体 弱者慎用
5
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
操作: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 推,称推坎宫或分头阴阳
次数:30~50次
6
坎宫
5~10次
14
百会
作用:升阳举陷、安神镇惊 主治与应用:遗尿、脱肛、泄泻,头痛、
惊风
遗尿还可用灸法
15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推、刮 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
16
天柱骨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应用:外感、呕吐恶心、颈项僵痛
退热效果好,可与二扇门合用 治疗呕吐次数要多
推揉镇惊安神,治疗头痛、惊风 摩可以祛寒,预防治疗感冒
19
颊车
位置:耳垂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按、揉 次数:揉50次,按10次 作用:疏风、开窍、止痛 主治与应用: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牙关紧闭用按法。口眼歪斜用揉法
20
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揉 次数:50~100次 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与应用: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口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
PART ONE
前言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 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2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
背为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3
歪斜、急、慢性鼻炎。替代黄蜂入洞
21
桥弓
位置: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直线,胸锁乳 突肌处
操作:揉、抹、拿 次数:揉1~3分钟,抹20次,拿3~5次 作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 主治与应用:肌性斜颈
抹—行气活血;揉—舒筋通络;拿—软坚散结
22
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中 操作:按、揉、捏挤 次数:按5~10次;揉50~100次;捏挤至皮
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 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
9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 突后缘下凹陷中
操作:揉、掐、拿 次数: 30~50次,掐
拿10次
10
耳后高骨
作用:疏风解表,镇静 安神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 惊风烦躁
多用揉法,用于外感 掐拿用于惊风
11
四大手法
下瘀血成红紫色为止
23
天突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降逆止呕 主治与应用: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 、
咽痛
主要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痰喘,胃气上逆所致呕 吐
咽痛可用捏挤法
24
膻中 (心演)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 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揉、下推、分推 次数:50~100次
25
与膻中同揉
27
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 操作:揉、摩、推 次数:推或揉约100~300次;摩约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降逆止呕 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食积、呕吐、
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摩揉健脾消食 下推降逆止呕。(下推为补,上推为清)
28

位置:腹部 操作:分推,摩 次数:分推100~300次;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揉耳后高骨
12
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拇指甲掐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作用:开窍醒神 主治与应用:惊风、抽搐、昏厥等
13
百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 中点处
操作:按、揉、掐 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掐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 惊风目赤。
外感,四大手法合用 惊风目赤,推后加掐
7
太阳
位置: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推;揉(运),向眼运为补,向耳
运为泻 次数: 30~50次
8
百度文库 太阳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近
视。
31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揉 次数:100~300次 作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与应用:腹胀、腹痛、腹泻、痢疾、
便秘、食积不化
大肠募穴。主要针对气滞食滞引起的胃肠道症 状
32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 操作:摩、揉、灸 次数:摩3~5分钟;揉100次 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 主治与应用:腹痛、遗尿、脱肛、腹泻、
摩5分钟
29

作用:消食化滞、降逆 止呕、健脾止泻、通便
主治与应用:腹痛、腹 胀、消化不良、恶心、 呕吐、腹泻、便秘
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 和胃消食。
顺摩通便,逆摩止泻
30
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
为搓摩胁肋 次数:100~300次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
膻中 (心演)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降逆止 呕
主治与应用:所有肺疾及恶心呕吐、呃逆 气等
揉化痰,分宽胸,推降逆 常与风门对揉 上推令儿吐
26
乳旁、乳根
位置:
乳旁:乳头外侧旁开0.2寸 乳根:乳头直下0.2寸,平第五肋间隙
操作: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50~100次 作用: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胸闷、痰喘咳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