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酸的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乙酸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
2. 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质;
3. 能够根据性质判断乙酸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乙酸的化学式和结构;
2. 乙酸的物理性质;
3. 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乙酸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法;
2. 实验检测法;
3. 分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物品:乙酸、乙醇、蓝色底物溶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乙酸的性质;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乙酸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乙酸的性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并探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馈:
1. 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
2. 讨论乙酸的作用和应用。
课堂拓展:
1. 探究乙酸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2. 探讨乙酸在生活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方法和讨论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乙酸的性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在夏天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吃一些冰镇的饮料和食物呢?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大家在食用这些冰镇饮料和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呢?学生:有,好像是酸酸的。
教师:没错,那就是乙酸的味道。
那么,什么是乙酸?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乙酸的性质1.乙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的沸点是117.9摄氏度,熔点是16.6摄氏度。
相比其他常见的有机物,乙酸的熔点和沸点都不算高。
2.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教师: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学生: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教师:非常好,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性质推测出乙酸的一些化学反应呢?学生:应该可以吧。
教师:那么,我们来做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推测。
首先是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紫色的石蕊试液和一个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几滴乙酸,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教师:非常好,这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乙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这里有一个试管,里面装有一些镁条和几滴乙酸,如果我们把试管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教师:对,这就是乙酸与镁条的反应。
生成的气体就是氢气。
现在我们来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那么接下来呢?学生:乙酸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2.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乙酸、乙醇、硫酸、硫酸钠等;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对乙酸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酸的性质:1. 结构和物理性质:介绍乙酸的化学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讲解乙酸的酸碱性质和氧化性质,以及其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
三、乙酸的制备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乙酸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乙酸的制备原理;2. 反应机理:讲解乙酸的合成反应机理,并对反应条件进行讨论。
四、乙酸的应用:1. 工业应用:介绍乙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2. 生活应用:讲解乙酸在食品保鲜、清洁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乙酸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深入学习乙酸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乙酸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在现代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乙酸教学设计课程时长:1小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性质、特点以及用途;2.学习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能够进行乙酸的化学反应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乙酸酐、氧化铜、试管、醋酸纸、试纸、试剂瓶等;2.实验仪器:滴定管、比色皿、酒精灯等;3.实验装置:酸碱中和器、导热设备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乙酸的概念(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酸和碱的知识,了解酸的定义和一些常见的酸;第二步:乙酸的制备方法(15分钟)1.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乙醇酸化法、乙烯氧化法等;2.详细描述乙醇酸化法的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乙醇和硫酸;b.将乙醇和硫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反应;c.过滤产物,并对所得白色结晶进行干燥;d.结晶后得到酸酐,用水稀释,并加入铜粉进行酸化反应;e.过滤并蒸馏得到乙酸。
第三步:乙酸的性质和特点(20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乙酸的酸碱性质、饱和度和挥发性;2.学生观察并描述乙酸的酸碱性质:用醋酸纸测试乙酸的酸性;3.学生进行试验并观察乙酸的饱和度:加入少量溴酸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白色结晶;4.学生进行试验并观察乙酸的挥发性:加热乙酸盐在试管内,然后用试纸测试气体的酸性。
第四步:乙酸的反应实验(30分钟)1.学生进行乙酸的各种化学反应实验:a.学生将乙酸与稀硫酸进行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b.学生将乙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观察生成的产物;c.学生将乙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观察产生的气味。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乙酸的性质和特点,并解答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疑问;2.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乙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乙酸的其他用途和相关的化学反应;2.学生可以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3.学生可以研究乙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例如酱油、醋等的制备过程。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3.课后作业:布置乙酸相关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乙酸知识的掌握程度。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3.运用乙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乙酸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金属和碱的反应;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醋酸、锌片、氢氧化钠溶液(1mol/L)、试管、酒精灯、称量瓶、滤纸、量筒、试剂台等;2.实验药品:醋酸乙酯、氧化钠等;3.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过乙酸吗?”2.引导学生讨论,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乙酸的常见用途和性质。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介绍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命名方法。
2.介绍乙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溶解度等。
3.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然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25分钟)1.实验一:乙酸与锌的反应步骤:(1)将一块锌片切成小块,称取0.1g放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加入5mL乙酸;(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用氢氧化钠溶液测试气体。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2.实验二:乙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慢慢加入乙酸,并观察反应产物变化;(3)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的现象。
2.引导学生讨论乙酸与金属、碱反应的规律和机理。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引导学生回答课堂中提到的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
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乙酸与金属及碱的反应,理解其反应机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乙酸的教案
乙酸的教案教案主题:醋的特性及应用——乙酸的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取方法;3. 了解乙酸的主要用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出示乙酸和醋的图片或样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
2. 提问:你们平时都在哪些食物或药品中发现过醋?二、乙酸的性质及制取方法(15分钟)1. 介绍乙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乙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 介绍乙酸的制取方法:乙酸的制取方法有发酵法、合成法等,其中,以酒精的自然发酵产生的醋酸含量最高。
三、乙酸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介绍乙酸的主要用途:乙酸广泛应用于食品、涂料、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
例如,食品中的醋用于调味、腌制和防腐;乙酸酐在涂料中具有增稠、增亮和抗氧化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乙酸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进行乙酸的简单制取实验:将适量的醋饼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轻轻搅拌,观察生成的气体和液体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结论,分析产生气体的物质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5分钟)根据实验观察和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乙酸的特性及应用领域,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回答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制取乙酸,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查找乙酸的更多应用领域,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七、课堂检测与评价(5分钟)布置乙酸相关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乙酸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乙酸,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对乙酸的特性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乙酸相关实验的数量和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乙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理解乙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原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乙酸的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实验3. 乙酸的应用四、教学重点1. 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乙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五、教学难点1. 乙酸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乙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原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乙酸的化学性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乙酸的应用价值。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含有乙酸?”引发学生对乙酸的思考。
2. 引入乙酸的概念,介绍乙酸的化学性质。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2. 介绍乙酸的制备方法,如乙醇氧化法、乙烯水化法等。
3. 讲解乙酸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医药、化工等领域。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一:乙酸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
- 实验步骤: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
-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产生刺激性气味。
-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乙酸制备的结论。
2. 实验二:乙酸与金属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乙酸与金属的反应。
- 实验步骤:将乙酸滴加到金属片上。
- 实验现象:金属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乙酸与金属反应的结论。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为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乙酸,本教学设计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乙酸的性质、乙酸的制备、乙酸的用途以及乙酸的风险与安全。
一、乙酸的性质
乙酸,化学式为C2H4O2,是一种有机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酸味和刺激性。
它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可以形成乙酸和水的混合物。
乙酸可以形成酯,如乙酸乙酯,以及盐,如乙酸钠。
乙酸为轻质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协溶性和挥发性。
二、乙酸的制备
1、干醋酸法制备乙酸
干醋酸法是将乙醇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而制备乙酸的方法。
其反应式为:
C2H5OH+O2→CH3COOH+H2O
以上两种方法制备出的乙酸都需要进一步提纯才可使用。
三、乙酸的用途
1、用于食品加工
2、用于医药生产
乙酸常常作为医药制品的原料或添加剂。
3、用于化学制品生产
四、乙酸的风险与安全
1、乙酸具有较强的臭味和刺激性,有刺激皮肤、口腔、眼睛等的作用。
如果针对这
种情况出现,应将涉及到的部位用清水彻底清洗,如果依然存在不适,需要寻求专业医疗
团队的帮助。
2、乙酸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呼吸过多的乙酸蒸气会导致头痛、恶心等不适。
因此,
在使用乙酸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环境通风,防止蒸气积聚。
3、乙酸需要储存于避光、低温、干燥的地方,避免与氧气、强碱溶液等反应。
使用
时应采取适当的操作手段,避免因不当的操作而引发的危险。
高一必修二《乙酸性质》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二《乙酸性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
根据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改为主动探究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我在讲乙酸的酸性时只提供试剂,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我也行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试图体现教改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写出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能说出羧基的结构特点;2.能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质,说出乙酸又称为冰醋酸的原由;3.能写出乙酸具有酸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能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4.能写出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能说出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能描述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碎瓷片以及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的原因,能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
5.能够初步熟悉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高中人教版化学乙酸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乙酸教案
主题:乙酸
目标:了解乙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一、引入:
1. 引入问题:你知道乙酸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 目标思考:学生思考乙酸是什么化合物,能否说出它的性质和用途。
二、乙酸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的酸味,易挥发。
2. 化学性质:具有弱酸性,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被还原剂还原为乙醇。
三、乙酸的用途:
1. 工业上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如制备乙烯酮、乙基乙酸等。
2. 在医药领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3.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醋的原料。
四、乙酸的制备方法:
1. 乙酸的制备可以通过氧化乙醇或氧化乙烯得到。
2. 以氧化乙醇为例,可通过加热乙醇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
五、实验操作:
1. 实验目的:观察乙酸的物理性质。
2.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乙酸放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气味和挥发性。
3.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六、总结与拓展:
1. 总结乙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拓展讨论乙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涂料等。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乙酸的知识。
2. 完成乙酸相关实验报告。
八、评价反馗:
1. 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有关乙酸的知识。
以上便是本次关于乙酸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题】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乙酸的结构式,推导乙酸的化学性质。
通过乙酸的化学性质,了解乙酸的用途、制备。
2、了解酯化反应,掌握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机理。
3、了解羧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分类。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酯化反应的机理。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分析】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能初步掌握由物质结构推导出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有一定的演译、归纳能力。
【知识技能】乙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制备【能力培养】1、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描述的能力。
2、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的能力。
3、理论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总结概括同类相关知识的思维能力。
4、化学用语的口头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问题→假说→实验→结论→应用(辩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科学品质】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
(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归纳→理论知识总结)【新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跟踪法(示踪原子法)【教学过程】〖板书〗§.5-4-3 乙酸的化学性质〖复习〗乙酸是常见的有机酸,是其中一种烃的衍生物,属于羧酸类。
〖副板书〗羧酸的定义;R -,- COOH乙酸的结构:甲基+羧基〖板书〗 OCH 3 — C ⑵-- O ⑴-- H 〖投影〗 O CH 3 — CH 2 — O — H CH 3 —— H〖讲述〗羧基是复合官能团,由羰基和羟基构成,化学变化主要发生 在C — H 、C — O 键上。
〖实验探索(分组)〗⑴证明乙酸确有酸性。
⑵检验乙酸酸性最简便的方法。
〖讲述〗确定乙酸酸性最简便的方法:用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板书〗一、酸性〖讲述〗乙酸有酸性,但还需要验证是否具有酸的通性,才能确定乙 酸是酸。
〖实验探索(分组)〗乙酸酸的通性实验 〖投影〗确定乙酸酸的通性的实验。
〖提问〗乙酸酸的通性检验的不同方法,实验现象。
《乙酸的性质教案》课件
《乙酸的性质教案》PPT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研究乙酸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
2. 乙酸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3. 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聚合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和氧化性。
2. 教学难点:乙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乙酸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乙酸的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理解乙酸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乙酸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和药品,引起学生对乙酸性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乙酸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乙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酸性、氧化性、还原性、聚合性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乙酸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乙酸酯的制备和应用,让学生理解乙酸性质的实际意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乙酸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乙酸性质的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拓展与延伸:1. 乙酸的衍生物:介绍乙酸的衍生物,如乙酸酯、乙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应用。
乙酸优秀教学设计
乙酸优秀教学设计引言乙酸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酸,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因此,对于乙酸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乙酸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种优秀的乙酸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乙酸以及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能够在实验室中制备乙酸。
3.掌握乙酸的应用领域,了解其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1 乙酸的基本性质1.1.1 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乙酸有较高的沸点和闪点,可溶于水。
1.1.2 化学性质:乙酸是一种弱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乙酸可被氧化剂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2 乙酸的制备方法1.2.1 乙醇氧化法:将乙醇与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
1.2.2 乙烯加水法:将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酸。
1.3 乙酸的应用领域1.3.1 化学实验:乙酸常用于酸碱中和实验以及酯类反应实验中。
1.3.2 工业生产:乙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染料等行业。
2.教学步骤2.1 引入乙酸的概念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乙酸教学内容的兴趣。
2.2 介绍乙酸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其物理性质。
2.3 讲解乙酸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乙醇氧化法和乙烯加水法,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2.4 引导学生进行乙醇氧化法和乙烯加水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制备乙酸的方法。
2.5 结合化学实验案例和工业应用案例,讨论乙酸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乙酸的进一步思考。
2.6 设计乙酸相关的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实验和酯类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1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乙酸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乙酸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乙酸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厦大附中刘凌燕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必修教材中已对乙酸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乙酸的弱酸性及酯化反应。
所以在实际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与拓展,乙酸与其他有机物之间的联系、乙酸的官能团羧基的主要性质;另一方面要对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机理作详细的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形象直观的食醋引入新课,学习乙酸的物理性质;复习乙酸的结构,从结构上分析其官能团,以“官能团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
在实验探究中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弱酸性、巩固必修所学知识;比较与苯酚的酸性强弱对比不同有机物中羟基的活泼性、认识到有机物中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制取乙酸乙酯分析酯化反应的机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写出乙酸的结构及官能团,掌握乙酸的酸性及酯化反应的原理。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通过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重点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分析和推理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历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全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具准备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酒精灯、火柴、小试管、药匙、滴管、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粉末、亚硫酸钠粉末、苯酚水溶液、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醋酸溶液、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展示】一瓶白醋和陈醋【引入】食醋有哪些用途?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冰状冰醋酸【讲解】乙酸的熔点为16.6℃,在16.6℃下会凝结成冰样晶体,所以又叫冰醋酸。
《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乙酸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2.掌握乙酸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碳酸盐的反应;3.理解乙酸的酸性,乙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
二、教学内容:1.乙酸的化学性质;2.乙酸与金属的反应;3.乙酸与碱的反应;4.乙酸与碳酸盐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如:你知道乙酸是什么吗?乙酸有什么特点?乙酸的化学性质你了解吗?步骤二:乙酸的化学性质(15分钟)1.介绍乙酸的化学性质,包括常见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2.解释乙酸的酸性,以及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原因。
步骤三:乙酸与金属的反应(15分钟)1.示范将乙酸倒入试管中,然后将锌片放入试管中。
2.观察锌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的现象和气体的性质。
3.解释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以及反应过程。
步骤四:乙酸与碱的反应(20分钟)1.示范将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3.解释乙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及产生的产物。
步骤五:乙酸与碳酸盐的反应(20分钟)1.示范将乙酸倒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碳酸钠颗粒。
2.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3.解释乙酸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及产生的产物。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5分钟)1.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乙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原理。
3.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乙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在讨论和实验中,进行适时的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考察学生对乙酸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乙酸的化学性质1.乙酸与金属的反应2.乙酸与碱的反应3.乙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六、拓展活动: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乙酸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让他们进一步探索乙酸的化学性质。
2.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或展示,总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结果,并发表推论和意见。
乙酸的教案
乙酸的教案教案:乙酸及其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理解乙酸的应用领域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酸的合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乙酸的化学性质2. 乙酸的物理性质3. 乙酸的应用领域4. 乙酸的合成方法三、教学重点乙酸的性质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介绍乙酸的性质与应用。
2. 实验演示法:进行乙酸的合成实验,直观展示合成过程。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1. 乙酸的化学性质a. 乙酸的结构式和分子式。
b. 乙酸与碱的反应:C2H5COOH + NaOH → C2H5COONa + H2O。
c. 乙酸的酸性:酸性反应及其表现。
2. 乙酸的物理性质a. 外观、气味和溶解性。
b. 密度、沸点和熔点。
3. 乙酸的应用领域a. 食品行业:乙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
b. 化学品行业:乙酸用作溶剂和催化剂的应用。
c. 医药行业:乙酸作为药物合成的原料和溶剂的应用。
4. 乙酸的合成方法a. 乙醇的氧化:C2H5OH + O2 → CH3COO H + H2O。
b. 乙醛的氧化:CH3CHO + O2 → CH3COOH。
c. 乙烯的氧化:CH2=CH2 + O2 → CH3COOH。
六、实验操作设计1. 实验目的:合成乙酸。
2. 实验原理:乙醇的氧化反应。
3. 实验步骤:a. 取一烧瓶,加入适量乙醇。
b. 加入适量硫酸催化剂。
c. 进行反应。
d. 过滤得到乙酸溶液。
e. 蒸馏得到纯净乙酸。
4. 实验结果:得到纯净乙酸。
5. 实验注意事项:a.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乙酸接触皮肤和眼睛。
b. 进行反应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
七、教学评价1. 检测学生对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乙酸应用领域和合成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乙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乙酸教学设计范文
乙酸教学设计范文课时:1节课(40分钟)年级:初中生科目: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性质和用途;2.学习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4.了解乙酸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乙酸、醋酸,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问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醋、果酱等食物,其中有一种重要的成分就是乙酸。
你们了解乙酸吗?它有哪些应用呢?2.学生回答。
二、乙酸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乙酸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它的酸性、挥发性、可燃性等性质,并且讲解乙酸的主要应用领域,如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领域等。
三、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1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乙酸的结构式和命名方法,讲解乙酸分子中乙基根与羧基的连接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乙酸的命名方法。
四、乙酸的制备方法(10分钟)1.向学生讲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乙酸的发酵法和化学法。
2.通过实验展示乙酸的制备过程,并向学生解释操作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制备乙酸的实验条件和注意事项。
五、乙酸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5分钟)1.向学生介绍乙酸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伤害和环境污染等。
2.强调乙酸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小结,提问学生乙酸的结构和命名方法等关键内容。
2.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解答学生对乙酸相关内容的疑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乙酸的了解。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乙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PPT介绍了乙酸的性质、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对乙酸的危害的阐述,加强了学生对乙酸安全使用的意识和防范措施的认知。
通过小结和作业的形式,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酸性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
根据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式改为主动探究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我在讲乙酸的酸性时只提供试剂,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互相探究,互相合作,在应用旧知识探讨新问题中感受到我也行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试图体现教改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写出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能说出羧基的结构特点;2.能描述乙酸的物理性质,说出乙酸又称为冰醋酸的原由;3.能写出乙酸具有酸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能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4.能写出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能说出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能描述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碎瓷片以及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的原因,能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
5.能够初步熟悉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4). 教学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的分析、推理又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历程(5).情感目标1.通过家庭实验,能够认识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够了解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基本思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协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6)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合作交流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等氛围,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方法获取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分析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在课堂教学构成的诸多要素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是决定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
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2.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家庭实验、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酒精灯、火柴、小试管、药匙、滴管、石蕊试液、镁条、氧化铜粉末、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粉末、亚硫酸氢钠粉末、苯酚钠溶液、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醋酸钠溶液、PH试纸。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家庭实验——课前完成,通过身边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为课堂学习作铺垫。
学生实验——对乙酸的性质作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演示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使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家庭实验、动画模拟——理论联系实际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预习阶段让学生查阅资料、家庭实验等,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实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课后进行市场调查等形式对本节课加以巩固。
5.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新课引入[问]我们已学过醇、醛等物质的重要性质,请同学们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板书] CH3CH2OH CH3CHOCH3COOH[讲述] 乙醛的氧化产物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它。
[展示] 食用醋样品,让学生闻气味。
[讲述] 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这节课就来研究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 课题思考,动手写出关系式。
倾听。
观察。
整理相关旧知识,构筑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以此引出新课题,并为总结本节课时完成知识网络做铺垫。
分子结构[问] 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实质是什么?[板书] 一、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CH3COOH结构简式_______最简式_________电子式__[展示]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讲述] —COOH叫羧基,乙酸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
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组成,这两个基团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单独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整体。
羧基是乙酸的官能团。
学生思考,回答“得氧”,展示预习结果学生观察。
体会乙酸的分子结构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实质是:醛基中的C—H键断裂,加入一个氧原子,由此自然得出乙酸的分子结构。
培养自学能力。
让学生从多种直观教具的使用中自然得出结论物理性质[实验探究一] 让学生打开无水乙酸的试剂瓶瓶塞,闻气味,观察其颜色状态。
展示冰醋酸的晶体实验:乙酸溶于水、乙酸溶于酒精[板书]二、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沸点:117.9℃熔点:16.6℃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3.易溶于水和乙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学生小结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实验自我探究获取新知。
化学性质[家庭实验汇报]1.食醋浸泡鸡蛋2.铜在火焰上灼烧,深入食醋中。
3.将碱面和面起子加入食醋中[设问] 通过实验说明乙酸具有什么性质?[实验探究二] (1)还可通过哪些实验证明乙酸有酸性?(2)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相对强弱。
1. 乙酸溶液2mL+石蕊试液1~2滴2. 乙酸溶液2mL+镁条3.CuSO4溶液2mL+NaOH溶液4~5滴+乙酸溶液约0.5mL4.乙酸溶液2mL+CuO共热[设问] 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顺序(3)证明乙酸是弱酸1.醋酸钠溶液+酚酞2.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设问] 乙酸是强酸还是弱酸?[板书] 二、化学性质1.酸性CH3COOH CH3COO-+H+H2CO3<CH3COOH[板演] 实验2、3、4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 方案甲:在试管中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不加浓硫酸,也不进行加热。
其余操作同方案甲。
方案乙:在试管中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不加浓硫酸,加热。
方案丙:在试管中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慢慢加入40滴浓硫酸,加入少许碎瓷片,按课本图5—6装置好。
其余操作同课本汇报家庭实验结果学生回答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各组学生按规定动手操作,分别观察各自实验的现象。
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自我探究获取新知。
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化学就在我身边。
学生通过实验自我探究获取新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盐类的水解体现无机和有机的结合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使学生明确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化学性质[提问]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设问] 将甲、乙、丙三个方案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引导问题顺序:乙酸与乙醇能否反应?反应需要怎样的条件?浓硫酸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讲述] 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可以反应,反应条件是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
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即酯类。
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投影板书] 2. 酯化反应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设问] 乙酸与乙醇反应时可能的脱水方式有几种?[投影板书] 可能的脱水方式:方式一方式二[讲述] 关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即酯化反应的实质问题,化学史上科学家们确实有上述两种不同的看法,后来有科学家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用18O做标记,即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结果测得乙酸乙酯中含有18O,从而揭示了酯化反应的实质。
学生回答。
讨论,发表见解。
倾听记忆。
讨论,发表见解。
倾听思考。
继续讨论。
倾听体验。
通过酯化反应可能的脱水方式的讨论,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利用课堂有限的时空模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感知科学发现的先进方法。
在问题设计与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化学性质[设问] 根据刚才提供的材料和实验事实,你能否推断确定酯化反应的实质?[投影板书] 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讨论]1实验中为何要加入碎瓷片?2.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3.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观看动画模拟,获得酯化反应的脱水原理,验证自己的猜想。
根据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途用[指导阅读] 课本149~150页乙酸用途部分。
阅读了解小结。
培养阅读能力课堂小结[设问]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乙酸的主要断键方式有几种?[投影板书][板演] 让学生在黑板右上角的有机物的相互关系中添上与酯的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