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水肿

水肿
病例分析及归纳总结
教案末页
小结
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有2方面。一般来说,全身性水肿的发生首先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钠、水储留,而后通过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储留的钠水从血管外转移至组织间隙。局部性水肿往往仅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有关。
复习思考题
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发生机制有哪些?
3、试分析右心衰引起水肿的机制。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障碍都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情况下,一方面动脉血压下降,反射性的兴奋交感神经;另一方面由于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酮固酮系统,进一步收缩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性渗出物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这些因素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流重新分布、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3、水肿的特点:10分钟。
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5分钟
10留作同学提问,或归纳总结。
讲授新
进展内容
临床上各种水肿的鉴别。
课后总结
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有2方面。一般来说,全身性水肿的发生首先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钠、水储留,而后通过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储留的钠水从血管外转移至组织间隙。局部性水肿往往仅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有关。
剩余的组织间液须经淋巴回流。
2、如果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即使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⑴毛细血管血压血高
全身或局部的静脉压升高是毛细血管血压开高的主要原因。升高的静脉压逆向传递到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端,使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有效流体静压随之升高,血浆滤出增多,且阻止静脉端回流,组织间液增多。如右心衰竭上、下腔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水肿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水肿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授课专课程名称年级内科业授课方教师职称大课示教学时 1 式题目章节第一篇第四章第三节水肿教材名称《诊断学》作者汤美安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第七版教学目掌握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掌握各类水肿的临床表现的要求教学 1、水肿分类2、水肿发生机制难点教学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及表现重点外语要求教学方法大课手段《实用内科学》参考资料教研同意室意见教学组长:教研室主任:陈建斌 2009 年 9 月 2 日 1 制表时间:2009年9月辅助手段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水肿(edema) 2 min 一、水肿的定义人体组织间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不包括内脏器官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5min 二、水肿分类水肿分类1 •水肿按分布范围分类:①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

②局部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

③体腔积液:液体积聚在体腔。

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水肿分类II •水肿根据压之有无明显凹陷分类:凹陷性水肿:常为全身性的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由于组织液蛋白质量较高所致,多为局部性水肿。

全身性水肿按病因分类•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肾源性水肿(renal edema) •肝源性水肿(hepatic edema) •营养不良性水肿(nutritional edema) •粘液性水肿(myxedema)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pharmaco edema) •特发性水肿(idiopathic edema) •其他:妊娠中毒症、硬皮病、血清病、间脑综合征、血管神经性水肿、老年性水肿。

4min 三、水肿发生机制•正常人体中,血管内体液不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两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体液积聚。

2 制表时间:2009年9月四、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1 6min 1 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病因:主要是右心衰。

中医水肿教案讲稿

中医水肿教案讲稿

水肿(3课时)【目的要求】1、掌握水肿病的概念。

2、熟悉水肿病的发病因素及肺、脾、肾在水肿病机中的作用。

3、掌握水肿病的辨证论治。

4、明确水肿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及治疗以发汗、利水、攻逐、健脾、温肾等为大法,但对攻逐法应慎用、少用。

5、了解水肿病出现水毒潴留危重证候的预后险恶。

【教学难点与重点】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病因病机及肺、脾、肾三脏在水肿病中的作用。

3、阴水阳水的鉴别及其相互转化的机理。

4、临床分型论治。

5、不同治法在水肿病中的应用。

【教学互动】1、正常水液代谢的途径。

2、如何理解“去竟陈至”。

3、如何理解“血不利则为水”。

4、病案提问:诊断、辨证、治则、方药(详见后篇).一、【概述】1、定义水肿是外感、内伤等因素,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证,严重者,甚则可伴胸水、腹水等症状。

重点讲述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提示:水不自行,赖气以动。

水肿发生的本质是气化功能失调,其中肾的气化是关键。

2、沿革1、《内经》称“水”或“水胀”,奠定了理论基础。

水肿病名出自《素问・水热穴论》等篇。

《灵枢・水胀》篇简称“水二《素问・评热病论》则称“水病”。

《灵枢・五嘘津液别》篇谓“水溢则为水胀”。

2.《金匮要略》设有“水气”专篇,为分型论治树立了规范。

水肿在《金匮要略》中则称为“水气”,这是根据《内经》的病证名沿革而来。

《金匮》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属表)、“正水”、“石水”、“黄汗”(属里)等五种类型。

3.元代以后,分为阴水、阳水,对水肿的认识趋于完善。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7K肿》篇,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

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清,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这一分类方法至今对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

3、范围本篇论及的水肿主要以肾性水肿为主及部分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2024年第5章水肿病理学基础课件

2024年第5章水肿病理学基础课件

2024年第5章水肿病理学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肿的概念、分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2. 掌握常见水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临床水肿病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不同类型水肿的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水肿的概念、分类、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临床水肿病例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水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理论讲解:(1)水肿的概念与分类;(2)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3)常见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典型水肿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4.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肿的鉴别诊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水肿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机制;2. 常见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3. 水肿的鉴别诊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肿的概念、分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2)列举三种常见水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理解程度较高,但鉴别诊断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水肿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2. 常见水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3. 水肿的鉴别诊断;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

一、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1.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由于血管内外液体平衡失调,导致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使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引起水肿。

3. 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管阻塞或损伤,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组织液体积聚,形成水肿。

水肿教案模板范文教学设计

水肿教案模板范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水肿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 掌握水肿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肿的临床表现。

2. 水肿的诊断要点。

教学难点:1. 水肿的鉴别诊断。

2. 水肿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水肿的临床表现,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什么是水肿?水肿有哪些分类?3. 导入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讲授1. 水肿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定义: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 病因: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内分泌性等。

-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2. 水肿的临床表现- 皮肤肿胀、弹性降低。

- 按压后凹陷,即凹陷性水肿。

- 体重增加。

- 腹部、胸部、下肢等部位出现明显肿胀。

3. 水肿的诊断要点-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等。

- 体检:观察患者的皮肤、体重、腹围、下肢等部位的变化。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

-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

4. 水肿的鉴别诊断- 淋巴水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皮肤硬结,有疼痛感。

- 肿瘤性水肿:表现为局部肿胀,伴有疼痛、肿块等。

- 脂肪性水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皮肤柔软,有弹性。

三、巩固1. 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水肿是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等疾病引起的。

B. 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检。

C. 水肿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2. 主题升华: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掌握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2.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肿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水肿教学课件

水肿教学课件

水肿教学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章节:第9单元第3课时水肿现象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理解水肿现象的概念,学会用图形表示水肿现象,并能够解决与水肿现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肿现象的概念,掌握水肿现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肿现象的概念,学会用图形表示水肿现象。

重点:掌握水肿现象的特点,解决与水肿现象相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尺子、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水肿现象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水肿现象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详细讲解水肿现象的定义、特点和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水肿现象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肿现象,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水肿现象问题的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水肿现象1. 定义: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物体体积增大,出现胀大的现象。

2. 特点:局部胀大、形状变化、质地变软。

3. 成因:液体渗出、气体积聚、物质沉积。

4. 表示方法:图形表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图形表示下列水肿现象案例:案例一:某水果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过多,导致果肉胀大。

案例二:某工厂车间内,由于气体泄漏,导致车间内部分设备胀大。

2. 请分析下列水肿现象的原因:案例一:某人体部位在长时间浸泡水中后,出现胀大现象。

案例二:某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下沉,导致墙体胀大。

“水肿”的说课设计初探

“水肿”的说课设计初探

“水肿”的说课设计初探摘要“水肿”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探讨提高其教学水平,从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程序设计和教学反思等6个方面阐述了“水肿”说课设计,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肿说课设计说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重点考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课是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人员进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教研活动。

近日,参加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年会中举办的基础课说课比赛,收获颇多,现将执教的《病理学》中“水肿”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同仁探讨。

说教学内容说教材:主要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杨红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教材。

经部分章节内容的筛选与调整很适合于3年制护理大专学生使用。

说内容:“水肿”属于教材中病理生理学中的内容,与前节课的“脱水”同属于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中的共同规律,掌握水肿的本质,为日后在临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水肿的概念、机制及常见水肿的特点;熟悉原因和分类;了解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护理措施。

②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机制。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患者的病痛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说重、难点: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重点为概念、机制;难点是机制。

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篇》教学方案初探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篇》教学方案初探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篇》教学方案初探通过分层阐述中医类别高校五年制《中医内科学·水肿病篇》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目前水肿病教学过程中教学准备、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与类证鉴别、辨证论治的教学现状;丰富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提出教學思路与创新方法;补充中医水液代谢的生理机制,扩展当代名医的临证经验,形成实用性强、中医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更加紧密结合经典理论,并与临床实践相呼应,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临床人才,实现中医内科学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hierarchically describes the teaching content,train of method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five-year system of “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 edema disease”,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preparation,conception,etiology,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ccording to the syllabus,the teaching contents,emphasizing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and putting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were expanded,to complement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water metabolism,expand contemporary medical clinical experience,form a strong practical,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closely combine with classical theory and echo with clinical practice,which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contribute to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practical talent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Edema disease;Teaching plan近年來,随着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以下简称“我教研室”)对五年制《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教学大纲的教学探索与改革,教学内容虽然突破了以往西化、模糊、晦涩的瓶颈,力求回归中医特色,层次分明,实用性强;但是目前教学方案的弊端是理论与临床无法契合,使学生们难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从经典学习顺利过渡到临床实践;“水肿病篇”为肾系病证重点章节,学时最长,现就本篇的教学方案、思路、尝试、体会,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
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
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1)、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书面板书、图表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

课下则还有思考题、临床带教交流等教学策略。

(2)、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PPT方式,按照水肿的发病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联系原有的知识,结合新知识,分析问题。

将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

注意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例如水肿阴水、阳水的区别;水湿浸渍证与脾阳虚衰证的区别。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教学时间较紧凑,暂时不板书。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①借助多媒体图片,通过PPT配合讲解水肿的概念。

②通过多媒体展示,将水肿的病因病机逐步展现和说明,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便于理解。

③通过图表的方式对阴水与阳水,水肿、支饮、溢饮的鉴别诊断进行讲解与说明,
启迪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④对水肿的主症、治法及方药进行重点详细讲述,根据临床变化,增减用药,注意用药剂量。

⑤结合临床经验,讲解水肿的生活调护及注意事项。

⑥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自测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1、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本章内容,引课。

2、给出文献内容,指导学生复习《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医书籍中关于水肿的相关理论知识。

3、提供临床病例,分析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及用药。

课下互动:
1、课下自测:水肿的定义、病因病机、病位是什么?
水肿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水肿的治疗原则及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方药是什么?
2.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提高临床技能。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一)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二)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