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对于残疾人保障工作的重视逐渐加大。
但是,残疾人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对残疾人保障工作进行了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中国的残疾人保障工作开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以下是我们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残疾人基本生存保障水平偏低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残疾人的生存保障水平偏低。
据我们了解,许多残疾人的住房条件较差,有些残疾人甚至没有固定的住所,需要流浪在街头;同时,许多残疾人也没有稳定的工作,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残疾人卫生保健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残疾人的卫生保健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一些残疾人的健康状况需要长期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有些残疾人则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但是,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服务不完善,许多残疾人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三、残疾人社会融合度不高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不高。
许多残疾人面临着社会歧视和孤立的问题。
由于社会对残疾人的普及教育并不充分,许多人对残疾人仍然存在着偏见和歧视,残疾人因此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对残疾人生存保障的支持为了解决残疾人的生存保障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扶助措施,增加对残疾人的经济补助和住房救助。
此外,也可以通过发展一些残疾人适用的微商等新兴行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二、加强对残疾人卫生保健的支持为了解决残疾人的健康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支持。
可以建设一些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医疗机构,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并且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药品和康复器材等。
三、加强对残疾人社会融合的支持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度,政府可以加强残疾人的教育普及,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准;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和理解,降低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xx街道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街道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X街道人大工委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当前XX 街道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全力抓好托养服务。
一是规范完善了永兴社区、成功村、彭福村残疾人之家运行机制。
目前机构集中托养、日间照料的残疾人44人。
拓展托养服务内容,提高托养服务能力,努力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
一方面永兴社区残疾人之家经多方寻征、比对,新引进了“眼影刷零部件制作”辅助性就业项目,操作简单,业务量大,适合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就业。
另一方面,通过沟通在南京煜京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内设立了彭福村残疾人之家的外挂车间,吸纳残疾人就业。
目前,完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人数30人。
2、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一是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以此为契机动员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目前已年审47家企业。
二是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深入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手福利企业等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21年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26人。
3、全面开展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建设工作,完成了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
4、目前已为22名残疾儿童完成了0-14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康复申请,并建立了相关档案。
并完成19名0-14岁残疾儿童辅具适配需求登记工作。
完成低视力辅具适配7人,装配假肢1人。
已完成“四进家庭”康复服务人数44人。
5、依托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深入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并建立完善了康复服务档案,巩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改造提升工作。
6、积极组织开展全国爱耳日、助残日、特奥日、残疾预防日等活动,通过讲座、宣传标语、社区橱窗、线上宣传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街道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
7、开展走进辖区内企业宣传“千企助残”爱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帮扶。
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提供有关政策推进和改善的建议。
该报告包括天津市残疾人群体的基本情况、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问题、国内外相关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2. 残疾人群体的基本情况天津市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残疾人口数量庞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天津市残疾人口数量高达X万人。
残疾人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群体比例较高。
3.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问题3.1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残疾人医疗保障、残疾人康复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和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方面。
- 残疾人医疗保障:残疾人享有医疗保险,可以获得医疗费用报销和优先就医等待遇。
- 残疾人康复保障:为残疾人提供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等在内的康复服务。
- 残疾人就业保障:提供残疾人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等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雇佣残疾人员工。
- 残疾人生活补贴: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以提高其生活水平。
3.2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制度覆盖面小: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一部分残疾人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待遇。
- 服务质量不高:现有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康复设施和辅助器具供应不足,医疗和康复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 就业机会有限: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的招聘意愿较低。
- 补贴标准不够合理:现行的生活补贴标准与实际需求不符,无法满足生活困难残疾人的需要。
4. 国内外相关经验国内外已有一些地方和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值得参考:- 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应加强领导和推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更多的康复机构和医疗设施,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篇一)自**月中旬开始,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彭家乡无障碍改造基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希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地对我区残疾人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同时,召开了有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协会、部分乡镇(街道)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了广泛协商。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常住人口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区残疾人口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57%,其中重度残疾人8000多名。
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格局。
主要表现在:(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区残联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在岗人员6人,下属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有自收自支编制2人。
全区26个乡镇、5个街道均成立了残联,全区530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基本保障了基层有机构、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地点。
同时,区财政优先预支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经费。
(二)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持续改善。
我区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让全区11793名城、乡残疾人享受了“低保”,8100多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残疾人护理补贴,6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享受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或生活补差,对5005名残疾人开展了灵活就业帮助,为86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每年1000元的扶持资金。
全区残疾人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新农合、新农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覆盖率100%。
(三)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进步。
采取社区康复为主、家庭康复训练为辅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切实开展了残疾人康复事业。
**年,购买区人民医院3300平方米医疗用房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设有言语治疗(ST)、认知、感统训练、针灸推拿、理疗等康复训练项目,现已挂牌正式运营。
同时,每年免费为300名白**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600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篇一)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度工作安排,7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残疾人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
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残联关于全市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康复服务中心及中进阳光助残服务中心等机构,召开了市教育、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和残疾人服务机构负责人、残疾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24.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92%,有残疾人的家庭21.7万户,涉及到全市1/5的家庭。
《残疾人保障法》、《**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把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事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残疾人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参与社会更加广泛,社会助残环境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市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实施办法》等30多个扶残惠残政策法规,一系列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特惠政策得以实施,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统一安排,同步考核,形成了共同参与、共推发展的良好局面;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开通了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98个法律援助机构五年受理残疾人案件1200余件;大力宣传、支持残疾人工作,广泛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31支助残公益性社会组织2万余名志愿者深入残疾人机构和家庭开展服务,创造了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调研报告

2023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调研报告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目的•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与问题分析•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目的1研究背景23中国残疾人数量庞大,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残疾人面临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障碍,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研究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
深入了解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有助于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02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护政策,包括残疾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
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包括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等,并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给予扶持。
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现状中国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包括残疾人福利补贴、康复补贴、特殊教育补贴等。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中国拥有大量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包括残疾人联合会、福利院、敬老院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VS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中国建立了针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残疾人社会救助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落实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包括提高救助标准、拓宽救助范围、完善救助程序等。
03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与问题分析长期照料需求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残疾人需要长期的专业照料和护理服务。
医疗康复需求残疾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医疗康复服务,包括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配备等。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研报告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渐得到关注,残疾人社会工作也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现状,探讨具体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情况,我们选择了以下方法和过程进行调研: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统计数据,了解国内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需求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经过上述的调研方法,我们获取了以下调研结果:1.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1987年,国家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24年,国务院为残疾人事业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加大了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
2.工作内容与形式: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康复治疗、教育培训、职业训练、就业安置、社区服务等方面。
工作形式多样,既有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有基层社工和志愿者的参与。
3.工作困难和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残疾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社会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和歧视,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阻碍。
4.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需求:残疾人及其家属普遍认为,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政策保障。
3.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加强上下级、机构间的协作与合作,构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利津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利津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利津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利津县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省、市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残联高度重视,制定专人负责,深入基层和县直有关部门,经过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利津县位于黄河入海口西侧,东营市西部,辖4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共510个行政村,30万人口,是东营市所辖五县区中财政收入最为困难的县,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县。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65元。
全县有各类残疾人1.9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67%,涉及全县五分之一家庭,其中: 视力残疾1758人,听力残疾655人,言语残疾1188人,智力残疾2965人,肢体残疾9757人,精神残疾2477人,综合残疾911人。
现持证残疾人6358人,其中视力残疾559人,听力残疾333人,言语残疾165人,智力残疾768人,肢体残疾3705人,精神残疾685人,综合残疾143人。
二、残疾人社会救助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的意见》,将残疾人救助问题纳入全县“五保五救助”体系,残疾人中的“三无”对象全部安排进入了敬老院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残疾人专项救助金,保障了其基本生活。
对纳入低保范围的二级以上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
截止底,已累计救助残疾人12501人次,发放救助补助1367.0236万元。
全面推进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残疾人温馨安居工程,在全县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建设中,优先安排残疾人895户,残疾人入住率达到60%以上。
开展多种形式助残活动。
经过开展“爱心永恒”慈善募捐、“帮、包、带、扶”、“科普助残”、“法律助残”和“学费补助”等形式帮残助残,扩大了残疾人受益面,初步形成了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于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残联关注的焦点,也是多年工作的重点。
经调查,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文秘网站的领头羊...:]一、基本情况全市农村残疾人共计*****人,占农村人口总数量的*%,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人,靠自己劳动生活的有****人,靠家庭和亲属供养的有****人,靠国家和政府救济的有****人。
残疾人享受困难救助,占所有享受困难救助人数的70%。
年龄结构为:60岁以上的*****人;18岁至59岁的****人;18岁以下的****人。
文化结构为:文盲****人,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大专以上***人。
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残疾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有极少数是高中以上文化,缺乏专业技能,社会生存能力相对低下。
残疾人的家庭状况:每个户主平均负担1.2个残疾人,****年我市农村人均收入****元,残疾人的人均收入****元。
****年我市农村的消费支出人均****元,残疾人的人均支出****元。
目前,残疾人家庭的特殊需求和愿望:一是国家和政府的救济,二是合理的康复服务,三是脱贫致富,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二、目前农村残疾人保障水平现状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保障水平也随之而提高,就我市目前残疾人的保障水平现状:1、生活: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只是垂直比而言,纵向比,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仍是最困难阶层,生活标准、生活质量还很低,大都是满足温饱、维持生计是最大的追求。
2、康复:康复服务还没有深入到农村,康复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由于没稳定的收入,充足的救济资金,农村康复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3、教育:因残失学现象严重,盲童和弱智儿童大部分不能做到随班就读。
一是学校不愿接收,二是家长认为残疾人没必要上学,三是特殊教育规模不够大。
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 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

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报告一全县残疾人基本现状全县共有总人口45万人.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云县现有残疾人25183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59%,其中,视力残疾5213人,占20.7%;听力残疾4931人,占19.58%;言语残疾1989人,占0.78%;肢体残疾3386人,占13.45%;智力残疾5395人,占21.42%;精神残疾3115人,占12.36%;多重残疾3585人,占14.24%.农村残疾人1846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3.33%.全县有统计在册残疾人12243人,目前有持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人6653人,持证残疾人中的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占34.3%、没有劳动能力精神残疾人占6.71%,32%的残疾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的残疾人占48%,靠民政救济和社会救助的占36.8%,享受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的占持证残疾人的53.45%.二、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县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一)最低生活保障.云县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规定把家庭主要劳动力因身体残疾、精神病家庭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县政府及民政部门将人均年收入在2184元以下的城镇居民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城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82元,人均月收入不足182元的,补足到182元;将人均年收入在875元以下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的保障范围,对人均年收入不足875元的农村居民,补足到840元.(二)社会保险.2019年底,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残疾人923人,已纳入城镇低保的残疾人632人,占城镇低保人口总数的68%;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残疾人12261人,已纳入农村低保的残疾人2924人,占农村低保人口总数的12%.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农村持证残疾人已全部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从2019年开始,城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一二、残疾人由财政全额补贴;另外,大部分福利企业、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为残疾人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城镇居民2019年度个人缴费学生10元、70元,属于重度残疾人缴费由政府代缴,标准为未成年人18元、成年人63元在校学生每年个人缴费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0元.目前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残疾人941人,占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7.78%;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残疾人7376人,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总数的2.24%.(三)社会福利.在社会救助方面,云县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方案》和《云县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管理办法》,把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截至2019年底,我县共有3556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救助,占残疾人总数的14.12%,其中城镇残疾人632人,农村残疾人2924人.部分残疾人家庭还享受到了县残联提供的免费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等个性化扶残助残政策.截至2019年底,已有2417名残疾人享受到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50名残疾学生享受到彩票公益金及县残联残疾人特教新生入学和大中专应届生入学助学金资助;21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了危房;781户农村残疾人享受了扶贫救助;35户城镇残疾人享受了廉租房补助;1587名残疾人享受到白内障、假肢、聋儿语训等个性化康复救助.目前,834名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已纳入五保供养.1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18人,占福利企业职工总数的37%.2019年,行政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64人.我县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10634人,目前已就业5952人,占有就业能力残疾人的55.97%,其中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8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64人,外出务工571人,分散就业及个体从业740人,在家务农4459人.(四)社会服务.据统计,全县共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1477余件,党员干部与781名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了县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20余名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享受到免费复明手术,250名低视力残疾人得到助视器,49名肢残人享受免费安装假肢,835名重度肢残人免费获得轮椅.三、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当前,我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14.12%的残疾人享受到低保救助,但这个比例仍较低;残疾人就业、医疗虽有所保障,但离残疾人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不平衡,使得有些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效果不平等,处于最低收入边缘的残疾人很难被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范围,无法做到应保尽保.部分残疾人很难完全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由于残疾人大多数处于贫困边缘,加上其本身生活困难,更没有资金交纳医保,以致很难完全享受.到国家的医保政策.(二)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措施尚未完全到位.随着按比例就业政策的强力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明显增多,但发展不平衡,机关、事业单位尚未完全实施;政府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部门联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残联系统的项目较少.(三)残疾人社会保障救助金标准偏低.一是低保标准偏低.城镇平均每月补足182元,农村平均每年补足840元,这一标准就连解决吃饭问题都有困难.二是学费救助标准偏低.虽然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大专以上学校一次性给予1000-3000元补助,但这对于整个学习期间的费用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不够全面.我县目前的社会保障措施,大多集中在康复、就业、教育和低保等方面,而残疾人还需要社会养老、医疗和大病救助等.虽然农村残疾人都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住院医疗补偿金低,特困残疾人大病救助的病种范围也比较窄.虽然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属于国家贫困大县,财力薄弱,残疾人帮扶资金还存在资金缺口,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四、对策建议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专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低保救助政策.重点解决无法正常就业、无法组建家庭、依靠父母供养生活的成年残疾人,解决因与父母捆绑计算收入而不能纳入低保的现实问题,协调民政等部门将其单独认定为低保救助对象.二是全面实施贫困残疾人保险补贴制度.对自谋职业残疾人、低保残疾人、失业残疾人和无业重度残疾人等对象给予社会保险缴费补贴.积极倡导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针对残疾人和其监护人的各种意外伤害、伤残、事故风险的专项险种.三是加快推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制度.除阳光家园计划外,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开展居家安养服务工作,并针对居家安养和在机构日托、全托的贫困残疾人制定具体补贴标准.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对贫困残疾人的福利补贴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制定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从基本生活到用品用具、交通、通讯、娱乐、文化消费的补助福利制度,让贫困残疾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

残疾人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残疾人的现状和需求,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依据,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残疾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教育就业、康复需求等方面的问卷,通过残联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2、访谈选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和期望。
3、实地观察深入残疾人家庭、康复机构、就业单位等地进行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四、调研结果(一)残疾人基本情况1、残疾类型调研中发现,肢体残疾占比最高,为_____%;其次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分别占比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年龄分布残疾人中,_____岁以下的占_____%,_____岁至_____岁的占_____%,_____岁以上的占_____%。
3、性别比例男性残疾人占_____%,女性残疾人占_____%。
(二)生活状况1、经济来源大部分残疾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政府救助和补贴,占比达到_____%;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占_____%;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的仅占_____%。
2、居住条件约_____%的残疾人居住在自有住房中,_____%的残疾人居住在租赁房屋中,还有部分残疾人居住在福利院等机构。
住房条件方面,存在房屋老旧、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日常生活照料约_____%的残疾人需要他人照料日常生活,其中家庭成员是主要照料者,占比_____%;聘请护工照料的占_____%。
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深圳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面临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本次研究报告将对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因素,提出改进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建议。
3.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制定合理的问卷,对深圳市的残疾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满意度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 调查结果经过对500名深圳市残疾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57%的残疾人对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不满意;- 42%的残疾人认为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他们的需求不够关注;- 63%的残疾人表示面临着经济困难,很难维持生活。
5. 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深圳市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残疾人对于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较低,需加强对残疾人需求的关注和支持;- 经济困难是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援和帮助。
6. 改进和建议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建议:- 完善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加强对残疾人需求的关注和支持,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信息平台,及时提供相关资讯和服务;- 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援和帮助,例如推出残疾人就业扶持计划,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7. 结束语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当前政策的不足和残疾人的需求。
希望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和建议能够对深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残疾人的福祉和融入社会做出更多的努力。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天山北坡经济带中XX,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县辖六镇一乡;总人口21.7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3.92万人,驻县团场人口7.84万人。
20__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
呼图壁县共有各类残疾人8806人,占全县地方总人口的6.33%。
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2124人。
按照残疾类别划分:视力残疾234人、听力残疾129人、言语残疾20人、肢体残疾1118人、智力残疾297人、精神残疾219人、多重残疾102人。
按照等级划分:一级残疾421人、二级残疾457人、三级残疾670人、四级残疾571人。
一、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由县民政局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一)、呼图壁县20__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新农保方案”要求,我县对一、二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100元补贴,对三、四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50元补贴。
20__年为符合条件的874名农村残疾人购买“新农保”,补助资1金68050元。
(二)、我县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每人30元的补助。
20__年对611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18330元。
20__年对797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23910元。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一)、为加快推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呼图壁县按照上级残联任务分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困难残疾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20__年完成4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其中:城镇10人、农村30人,补助标准为:城镇20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三是出台地方残疾人社会保障实施细则。
将残疾人生活、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的对象、标准、方法、措施细化,特别要对目前社会低保进行分类,针对重残、老残一体、一户多残和无业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的特殊困难,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
四是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
对城市范围内的残疾贫困家庭,适当上浮社会保障标准,对重残无业、老养少、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酌情每月给予特别补助;对于农村残疾人,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为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贴补部分资金。
同时多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包括危房改造、安装自来水等;对农村孤残儿童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就学条件。
五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行业建立对残疾人的救助制度。
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单位应对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救助,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服务残疾人。
六是劳动就业工作制度化。
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自强自立,是残联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
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残疾人的一种长效保障,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
制度化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技能培训的信息化建设。
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平台。
由残联部门与各用人单位企业建立用工信息反馈制度,保证各类用工信息灵活畅通。
要有登记和输送平台。
主要是残联部门在社区和村组建立服务平台,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立台帐,与残联部门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
二是“培训——就业”一体化建设。
分散式就业是很难满足残疾人就业要求的。
残联部门应注重摸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
如鼓励兴办福利企业,大量培训安置残疾人;农村开展种养殖业基地化建设等。
这些模式一旦形成,残疾人劳动就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是残疾人自谋职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
残疾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是政府鼓励的,并对自谋职业者予以工商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照顾。
但还不够,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年底视残疾人贡献大小以政府的名义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生活和社会参与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尊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残疾人社保政策和措施。
但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残疾人社保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参与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和影响。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探究我国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调研方法。
问卷主要包括关于残疾人社保政策、资金来源、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残疾人、社会工作者、政府官员等多种人士。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了如下的结论。
三、调研结论1. 残疾人社保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残疾人社保政策法规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社保政策受到法律法规的束缚,较为僵化,无法及时响应社会需要;其次,缺乏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规章,制约了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最后,政策创新发展不充分,不能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保障需求。
2. 残疾人社保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残疾人社保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捐赠,但总体上来说,资金投入不足。
据统计,目前全国平均每人每月残疾人社保金仅为200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而且,不同地区投入的资金也出现较大差异,导致保障水平不平衡。
此外,审核机制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资金浪费和滥用。
3. 残疾人社保服务工作亟待提升残疾人社保服务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陈旧,无法满足残疾人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服务地域不够广泛,许多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最后,服务质量较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
四、调研建议1. 完善残疾人社保政策法规应加强对残疾人社保政策法规的研究和改进。
加强社保政策与残疾人实际需求的衔接,推出符合残疾人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配套措施,加强对法规的宣传与落实。
关于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关于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关爱、扶助、保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贯彻落实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目前我县共有残疾人2.8万名,占全县总人口的6.36%,涉及全县五分之一的家庭。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格局。
主要表现在:(一)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我县残联成立于1991年,现已建有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县康复服务指导站和用品用具供应站3个下属单位。
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全县24个乡镇、6个社区以及残疾人较多的村都配备和选聘了专兼职残联干部,较好构建了县级残联“四位一体”、乡镇残联“三位一体”的组织框架,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二)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进步。
近年来,我县残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事业,先后开展了“助听工程”、“盲人复明工程”等各项活动,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为632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为32名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为260名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30名聋人免费安装助听器,为264名下肢残疾人捐赠轮椅,为251名盲人捐赠盲杖,为27名低视力者配上助视器;为4649名残疾人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付保险费53316元。
同时,还成立了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县慈爱医院),残疾人康复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残疾人教育工作效果明显。
“十五”期间,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从70%提升到97%。
开办各类残疾人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残疾人598名,使部分残疾人掌握了种植、养殖、修理、电脑、缝纫及盲人保健按摩等技术,为残疾人拓展就业门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情况的调研

关于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情况的调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残疾人的保障措施也在不断加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情况,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相关分析。
一、调研背景目前,中国的残疾人人数已经突破了8500万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此,我国在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是一部涵盖残疾人基本权益、教育、就业、社会保障、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的综合性保障法律。
然而,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仍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以了解当前实际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情况。
二、调研内容和方式我们选择了几个大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对当地的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1、残疾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残疾类型等。
2、教育保障:是否接受过教育、教育程度等相关情况。
3、就业保障:当前是否有工作、工作类型、收入情况等。
4、社会保障:是否享受社会福利、生活水平如何等。
5、障碍环境改造:是否对当前的环境存在困难、是否有障碍环境改造措施等。
个别访谈主要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残疾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调研结果分析1、教育保障尽管落实了残疾人教育保障的相关政策,但调查发现,仍然有85%的残疾人无法获得基本教育,其中普遍存在政府不能及时为残疾人提供需要的教育设备的问题;33%的残疾人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教育,主要原因是家长无法负担导致早期教育的费用。
2、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就业困难一直是一个问题。
尽管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残疾人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例如对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鼓励措施,但事实上,残疾人的就业机会较少,有超过60%的残疾人目前无法找到工作。
个别访谈中,残疾人反映,很多用人单位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特别是在面试环节。
3、社会保障虽然政府已经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给残疾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养老金等方面的保障,但近40%的残疾人表示,政府给予的补贴和保障并不足以完全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残疾人权益保护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解当前残疾人权益保护的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深入探讨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000名残疾人参与问卷填写,同时组织小组对不同地区的残疾人进行了实地走访。
三、调查结果1. 教育权益保护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时面临歧视和限制,存在无法获得平等学习机会的情况。
建议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平等教育权益。
2. 就业权益保护调查中发现,许多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招聘歧视和职场欺凌的情况,很多残疾人无法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机会。
建议企业加强残疾人员工的培训和支持,促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3. 社会融合权益保护调查表明,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有待提高,部分残疾人在公共场所遭受歧视和不便。
建议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和融合。
四、调查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水平,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五、改进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2. 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3. 改善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4.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六、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的发布,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改进,为残疾人权益的实现和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的愿望。
残疾人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三篇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调研报告三篇(篇一)残疾人工作是保障和改良民生的重点和难点,为加速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良残疾人状况,促使残疾人同等参加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就,依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6 年度工作安排, 7 月 19 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残疾人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
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残联对于全市残疾人保障工作状况的报告,实地观察了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痊愈服务中心及中进阳光助残服务中心等机构,召开了市教育、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和残疾人服务机构负责人、残疾人代表参加的会谈会。
现将调研状况报告以下:一、基本状况我市现有各种残疾人 24.4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5.92%,有残疾人的家庭 21.7 万户,波及到全市 1/5 的家庭。
《残疾人保障法》、《** 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行以来 ,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确实把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事关改良民生、建立和睦社会的大事来抓,着力建立拥有 ** 特点的、齐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系统和服务系统,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良,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参加社会更为宽泛,社会助残环境不停优化,残疾人事业连续稳固发展。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显然优化。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 ** 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2011 年—2015 年)》、《** 市特别困难残疾人生活救援实行方法》等 30 多个扶残惠残政策法例,一系列波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特惠政策得以实行,为加速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供应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一致安排,同步查核,形成了共同参加、共推发展的优异局面;健全残疾人法律救援工作协调体制,开通了12385 残疾人服务热线, 98 个法律救助机构五年受理残疾人案件1200 余件;鼎力宣传、支持残疾人工作,宽泛展开爱心募捐活动,助残志愿者队伍不停扩大, 31 支助残公益性社会组织 2 万余名志愿者深入残疾人机构和家庭展开服务,创立了残疾人事业加速发展的优异社会环境。
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和社会融合程度。
通过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和实施情况的调研,可以为改善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参考。
二、背景重庆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全国残疾人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福利,重庆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
三、政策分析针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政策内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涵盖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等多个方面。
政策内容包括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服务等。
2. 政策执行情况对于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包括政策的推广和落实情况、政策执行的效果和影响等。
3. 政策效果评估通过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政策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四、调研结果与建议根据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对政策的了解和知晓程度。
2.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完善政策的执行机制,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惠及到每一位残疾人,落实到位。
3.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和调研,我们对重庆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融合程度,以实现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
的调研报告
(2011年4月10日)
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按照哈市残联通知和省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黑残联发[2011]28号)的要求,我们委派专人对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为时15天的专项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点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社会群体。
据统计五常市有63348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16%,涉及到39590个家庭户;全市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15812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47536人,占75..04%;残疾人男性为32656人,占51.55%,残疾人女性30692人,占48.45%;按年龄段分为0-14岁残疾人2952人,占4.66%,15-59岁残疾人26670人,占42.1%;60岁以上残疾人33726人,占53.24%;残疾类别分别是:视力残疾9414人,占14.86%,听力残疾15305人,占24.16%,言语残疾969人,占1.53%,肢体残疾18415人,占29.07%,智力残疾4232人,占6.68%,精神残疾4688人,占7.4%,多重残疾10325人,占16.30%。
二、相关问题的调研
(一)残疾人社会救助
据调查掌握,我市城乡有残疾人家庭户39590户,共有各类残疾人63348人。
经调查走访掌握残疾人生活,目前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有5859户,9375人;基本解决温饱有7529户,12796人;低保边缘户8432户,有13493人;目前已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有17770户,27684人。
享受医疗救助的残疾人有41167人,其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0580人,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587人。
全市纳入敬老院和五保供养的残疾人有613人,享受临时救济救助的残疾人有800多人次/年。
至此,全市已基本形成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政府给予适当缴费补贴,城镇残疾人养老保险补贴也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给予补贴。
城乡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居住条件。
已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280户。
残疾人教育,适龄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全免资助;高中教育阶段由政府补助50%;高等教育阶段资助421人次。
几年来,五常市人民政府出台《五常市城乡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残疾人优惠政策规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残疾人扶贫解困实施意见》、《关于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规定》、《关于扶持贫困残疾学生就学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展观,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构建残疾人事业长效发展机制,巩固各项成果。
在上级残联指导下,在五常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下决心、花大气力,不断探索残疾人工作新思路、新途经、新方法,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
五常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