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论文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学生姓名:
2017年11月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摘要:概述了厌氧消化阶段理论与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史;并对几种典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折板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和内循环式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构造、技术特点、运行机制及其应用情况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厌氧反应器今后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量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常用的有好氧法和厌氧法两种,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曝气需要大量的能耗,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相对而言能耗则低的多,并且能够产生沼气达到资源再利用,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及其相关工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 厌氧消化阶段理论
厌氧消化,是指在严格厌氧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厌氧或兼性菌)的共同作用,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大量的CH4和CO2等沼气能源的复杂过程[1]。厌氧消化阶段理论先后经历了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到四菌群学说,其中三阶段理论和四菌群学说描述较为全面和准确,是目前在业内相对得到公认的主流理论,占主导地位。
1.1 三阶段理论
M.P.Bryant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于 1979 年,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2]。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成三个阶段,即水解和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1.2 四菌群理论
1979 年,J.G. Zeikus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菌群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厌氧消化菌,除了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菌种群[3]。这类菌可将中间代谢物的H2和CO2转化成乙酸。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类群菌的有效代谢均相互密切连贯,处于平衡状态,不能单独分开,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过程。
2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主要影响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同时温度突变对厌氧菌影响大。厌氧消化分为常温、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4]。
(2)pH 值。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 pH 有密切的关系,pH 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 pH 值,其中产甲烷菌对 pH 值尤其敏感,其最佳生存pH 值范围为 6.5~7.2。
(3)搅拌。搅拌可使消化物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增
加产气量。但搅拌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搅拌过快则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实际操作上要选择最适宜的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
(4)营养物。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碳和氮两种,二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C/N 比太高,细菌氮量不足,消化液缓冲能力降低,造成 pH 值上升,铵盐累积;而 C/N 比过低,氮含量过高,则会抑制消化的进行。
(5)氨氮。氨氮对厌氧消化过程有较强的毒性或抑制性,其中NH3比NH4+对产甲烷菌的活性有更强的抑制能力。
(6)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对甲烷菌生长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值与毒阈浓度值的比较。低于毒阈浓度,对甲烷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产生抑制作用。
3 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历史
第1代厌氧生物反应器,诞生于18世纪末,主要是普通厌氧消化池,属于低负荷消化系统。此池型很难分离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通常初级的厌氧处理 HRT 为 20 ~ 30 d ,出水水质差。Schroepter于1955年开发厌氧接触法,采用了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使得消化池中的生物量浓度提高,污泥龄延长,停留时间缩短,处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5]。
第2代厌氧生物反应器,诞生于19世纪中期,比较典型有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AF)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厌氧折板反应器(Anaerobic Buffed Reactor, ABR)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 Attached Film Expanded Bed , AAFEB) 和厌氧流化床 (Anaerobic Fluidized Bed,AFB) 等[5,6]。第2代厌氧反应器实现了固体的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其固体停留时间可以达到上百天,废水停留时间可缩短到数小时。第2代厌氧反应器具有高浓度的生物量、较高的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反应器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投资少,高经济回报等优点。
第3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以升流式厌氧流化床(Upflow Fluided Bed,UFB)、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 (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EGSB)和内循环式反应器( Internal Cyclic Reactor,IC) 为代表。第3代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是,在设计上注重布水均匀,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短流和死角等现象的发生[6]。
4 典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介绍
4.1 UASB 反应器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如图 3 所示。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由于沼气的搅动,在污泥床上部会形成一个较低浓度的泥水混区域,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由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