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62ad2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74.png)
名词解释1.纹孔:初生壁完整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地区。
2.初生纹孔场:细胞形成初生壁时,某些较薄的凹洼地区。
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间原生质丝经过纹孔,这些穿过细胞壁交流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丝叫胞间连丝。
是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互换的桥梁。
4.细胞器:是细胞质中拥有必定构造和功能的微构造。
5.组织:拥有同样根源的同一种类或不一样种类的细胞群构成的构造和功能单位。
6.皮孔:木栓形成层形成大批薄壁细胞增补在气孔地点上,形成小崛起。
细胞空隙大,以利于气体互换。
7.芽孢:某些杆菌在不良环境下,细胞失水浓缩,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内生孢子。
8.生活史:在整个发育阶段中,有 1 个或几个同形或不一样形的个体前后接踵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
9.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10.菌物:细胞具真核、有细胞壁、往常不含叶绿体的异养生物。
包含黏菌门、真菌门和地衣门。
11.地衣:某些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的拥有高度遗传稳固性的特别植物体。
12. 苔藓植物:一类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的高等植物。
孢子体(2N)、配子体( N)13.器官:拥有必定形态构造,负担必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依据必定的摆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构成单位。
14.凯氏带:内皮层细胞 2 个径向壁和 2 个横向壁栓质化加厚形成的带状构造。
15.根瘤: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毛区,与豆科植物共生,致使形成根毛区上的瘤状崛起。
16.菌根:土壤中的真菌和种子植物的根形成的共生体。
17.芽: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条、花序或生长锥。
(叶原基、幼叶、叶芽原基构成)18.年轮:树木木质部横切面上往常有很多齐心圆环,经常每年一轮,即为年轮。
它是昨年的晚材和今年的早材之间形成的。
19.叶镶嵌:枝条上部叶柄短,下部叶柄长;叶片摆列角度不一样,调理同一枝条上的叶片互相不重叠而成镶嵌状摆列的现象。
20.异形叶性:因为不一样的生境和发育年纪致使同一植株上有不一样形状的叶子生长的现象。
21.同源器官:根源同样,为了适应不一样的环境致使外形和功能不一样的器官。
植物学 名词解释
![植物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8fe32fa76e58fafab003ad.png)
(一)名词解释1.?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珠鳞与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
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孑遗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原叶体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
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
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
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柔荑花序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
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
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
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
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
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
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蔷薇果蔷薇属植物的果,为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3abf4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5.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植物学(Botany):一门研究植物的学科,涵盖植物起源、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植物(Plant):指地球上的绿色生物,在太阳光合作用下能自主合成有机物质的多细胞有机体。
3. 种群(Population):相同物种的植物个体集合,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存在并能够相互繁殖。
4. 根(Root):植物的一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固定植物体在土壤中。
5. 茎(Stem):植物的一部分,连接根和叶,支撑植物体并向上传导水分和养分。
6. 叶(Leaf):植物的一部分,通常具有薄而扁平的结构,主要负责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7. 花(Flower):植物生殖器官之一,负责有性繁殖,包括雄蕊、雌蕊和花被等部分。
8. 果实(Fruit):植物结实后形成的器官,内含种子,用于种子传播和保护。
9. 种子(Seed):植物繁殖的单位,包含胚珠和营养物质,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发芽生长的能力。
10. 蛋白质(Protein):植物体内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等。
11.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12. 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pigment):植物细胞中负责吸收太阳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13. 细胞膜(Cell Membrane):植物细胞外层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
14. 线粒体(Mitochondria):植物细胞内的器官,负责产生能量。
15. 基因(Gene):植物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决定了植物的遗传特性。
16. 染色体(Chromosome):植物细胞核内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7.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植物种群中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使得适应性更强的特征逐渐累积。
植物学常考名词解释
![植物学常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41ff3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4.png)
植物学常考名词解释1.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子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3.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有一些位置上面不沉积次生的壁物质,而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4.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5.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大多数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又单个细胞经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
6.组织: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7.机械组织:是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主要特征为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包括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8.复合组织:指由发育上来源相同,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几种组织复合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结构。
如:周皮,树皮,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和分泌结构。
9.维管组织:以输导组织为主的,由输导,薄壁,机械等几种组织组成的复合组织。
10.定根:发育于主根和侧根发生位置固定的根。
11.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
12.直根系:主根发达的根系。
13.须根系:无明显主根,有大小相近的侧根和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14.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15.凯氏带:皮层最内一层细胞,较整齐排列成一环,其细胞在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称凯氏带。
16.根瘤:固氮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常见的为豆科植物的根与根瘤细菌共生而形成的瘤状结构。
17.菌根: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某些真菌共生而形成的共生体。
18.内始式:植物初生维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由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发育成熟。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4a43fa9e31433239689342.png)
1. ABC模型:指被子植物花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基因类别决定不同的花器官。
决定被子植物花各个器官发育的基因共分为A、B、C三类。
A类基因决定花的萼片和花瓣;B类基因决定花的花瓣和雄蕊;C类基因决定花的雄蕊和雌蕊。
2. B染色体:亦称多余染色体,是被称为A染色体的常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3. C3植物:光合作用中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的植物4. C4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不是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而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
又称C4植物。
如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
5. KoK钟:水氧化钟( water oxidizing clock):是Kok 等根据一系列瞬间闪光处理叶绿体与放O2 的关系提出的解释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
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推动氧化钟前进一步。
6. Nectary:植物花内分泌蜜汁的外分泌腺组织。
蜜腺一般位于花瓣、花萼、子房或花柱地基部。
蜜汁有引诱昆虫传粉的作用。
7. Z链(Z chain):光合电子传递链,简称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主要指以植物为代表的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序地排列着电子传递体,两个光系统串联在其中。
8. 埃默森效应(Emerson 效应):在波长大于685nm的远红光条件下,再补加波长约为650nm 的短波红光,这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大大增加(大于单独照射的总和)光合效率的现象称(Emerson效应)9. 白色体(leucoplast):存在于植物的贮藏细胞中,不含色素,具有贮藏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的作用10. 伴胞:是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细胞的相伴而生并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类细胞器,与筛管分子相邻的壁上有稠密的筛域。
伴胞可帮助没有细胞核和正常细胞器的筛管分子生活。
11. 孢蒴:是苔藓植物孢子体的重要组成,是产生孢子的结构。
孢朔内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
12. 孢子: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植物学名词解释[专题]
![植物学名词解释[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9a74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9.png)
一.名词解释1.种脐: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2.种孔: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
3.种阜:在蓖麻种子的一端有个海绵状的突起称为种阜。
它是由外种皮延生而成,具有吸收作用。
4.种脊:有些种子的种皮上可见长条状的突起,称为种脊。
它是倒生或横生胚珠的珠柄和珠被愈合处,在种子形成后留于种皮上的痕迹。
5.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
例如蓖麻、茄子、小麦、玉米等。
6.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和胚,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
例如豆类植物。
7.种子萌发:解除休眠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的过程。
8.温度三基点:即种子萌发时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9.子叶出土幼苗: 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人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
例如大豆、棉花、油菜等。
10.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至养料耗尽死亡。
例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11.后熟作用:有些植物的种子离开母体时,形态上已成熟,生理上尚未成熟,或者胚没有成熟,要经过休眠期中的继续变化才能达到完熟的程度,这个过程称为后熟作用。
12.细胞学说:19世纪前期,由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提出。
其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13.原生质: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
即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
14.原核细胞: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及由其组成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内的某一部位,外部没有细胞膜包被。
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简化。
15.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较丰富。
16.细胞壁:植物细胞的构成部分,位于细胞最外部,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之一。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ec42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一.种子和幼苗1.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2.种子休眠:有些种子成熟后,即使满足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及时萌发,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种子这一特性称种子休眠3.种子后熟作用:有些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尚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育完全,此种现象叫种子后熟现象二.植物细胞1.细胞: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3.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4.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细胞经历的全过程,叫做细胞周期5.后含物:在细胞中产生的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统称为后含物6.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壁物质,产生一些间隙。
这种在次生壁层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三.植物组织1.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一生中持续地保持强力的分裂能力,这种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2.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执行同一功能的细胞组合,叫组织四.植物根1.定根和不定根:从植物体固定部位长出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发生位置不固定,统称为不定根2.直根系和须根系:凡是主根发达,能明显区分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大豆、白菜、油菜等的根系。
凡是主根不发达或停止早期生长,有茎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呈须状,称须根系,如稻、麦的根系3.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上下横向壁上常有木栓质加厚带,这一带状结构称为凯氏带,具有控制水分和无机盐定向运输的作用4.外始式:由外向内分化成熟的方式称为外始式,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五.植物茎1.叶痕:叶痕是指叶子脱落后在纸条上留下的痕迹2.分蘖: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3.内始式:某一结构成熟的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他为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4.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
植物学考研名词解释
![植物学考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cb57de5f61fb7360b4c6587.png)
1.细胞学说——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提出的学说。
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由原生质所构成,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4.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
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5.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6.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原生质细丝通过初生壁上的小孔而彼此相联系。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纹孔——植物细胞在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8.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
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组织系统——指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11.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12.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进步的表现。
13.穿孔——是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
这也是导管分子和管胞的主要区别。
14.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
果实小,一般被误认为是种子。
颖果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特有果实类型。
15.休眠——一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的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休眠的种子是处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而近于不活动的状态。
植物学考研精心整理--包含几乎所有知识点
![植物学考研精心整理--包含几乎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5bca733968011ca30091a9.png)
植物学考研一、名词解释1、种子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2、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3、下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4、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
例如:蓖麻、小麦等。
5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
例如:豆类植物。
6、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
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7、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
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8、细胞器: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9、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0、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11、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12、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13、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14、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be5f30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3.png)
名词解释1.细胞: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4.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内质网、线立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5.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境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是指一团相当一致的分生型细胞,在其成熟过程中出现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上两方面的分化。
7.染色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内的DNA、组蛋白、非组蛋倍以及少量的RNA组成的复合体,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9.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体,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
10.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质膜由三层结构构成,两侧两个暗带,中间夹一个明带,这种“三合板”的膜结构称为单位膜。
11.后含物: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后,由于子新陈代谢活动而产生的一些废物和贮藏物。
12.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组成。
13.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
14.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
15.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呈束状存在,他们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维管束。
16.植物器官:由多种不同的植物组织,有序结合,形成行使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17.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0987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e.png)
一、植物细胞、组织细胞:是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大部分构成的。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殊形态及功能的结构。
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体组成的物质称为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形成的结构,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原生质: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称为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生活物质的总称,即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
是由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以及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组成的。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原生质体表面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在其上的蛋白质构成,具有保护、选择透性、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几乎全部存在于核内,它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的生长、发育,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组成。
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于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及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基质:是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可进行胞质运动,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质体:是植物所独有的一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成熟的质体具有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功能。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将其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叶绿体: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膜,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外形呈扁平囊状或管状,具有合成、包装、运输代谢产物等功能。
根据其上有无核糖体的附着,将其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由一叠扁平的囊组成,具有合成与分泌多糖等物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等功能。
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外形呈颗粒状,其内含60多种水解酶,具有异体吞噬、自体吞噬和自溶作用。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1021b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2.png)
名词解释第一部分生物学物种:生物学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即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
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其微小,结构十分简单,能侵染特定活细胞的遗传因子。
溶菌性噬菌体:也称毒性噬菌体,能在寄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使细菌破裂死亡。
溶原性噬菌体:参加到寄主D NA中的噬菌体DNA称为原病毒。
溶原性病毒有时也能脱离寄主DNA而进入溶菌周期。
质粒:是较核质体小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互补的超螺旋结构的D NA。
能独立复制,也能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从中脱出。
也可携带外源D NA片段共同复制。
藻殖段:藻类分裂繁殖时由异形胞、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分离而成的生殖段。
核质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核仁,不与组蛋白结合,无定形,大型闭合环状,超螺旋的双链D NA分子。
植物体结构比较简单,为单细胞或者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原植体植物:叶的分化,称为原植体。
低等植物也叫做原植体植物。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为原丝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叫原叶体,有假根,其贴地一面生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相互更替的现象。
考研复习必备-植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考研复习必备-植物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f32ab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4.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统称为原生质体,即细胞壁以内的原生质。
后含物:细胞中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物,或废物。
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凹陷的较薄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主要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等。
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1838~1839年,施莱登、施旺(Schleisden,Schwann)提出的。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在壁上留下的空隙。
单纹孔:次生壁不向腔内拱出。
具缘纹孔:次生壁向腔内拱出。
有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的一种分裂方式。
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母细胞进行两次与有丝分裂相似的细胞分裂,结果是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比母细胞的减少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间通过壁上小孔的原生质丝,是植物细胞特有的通讯连接。
无丝分裂:是指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
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直接分裂。
组织分化: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组织:是指植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形态结构相似并担负同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经过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成为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分裂的细胞。
按照来源分为: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位于根茎端较前的部分。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位于顶端稍下的部分,是边分裂边分化,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类型。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10f41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4.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说明:本部分共收入《植物学》上下册中出现的专用名词386个,分别参照教材和有关资料,拟出了参考答案。
拟考卷时,可根据本部分题目所占的比例,从其中随机抽取若干小题。
(一)上册1.植物学: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理、生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答案: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
11.被子植物:答案: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答案: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答案: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答案: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花是虫媒花。
15.边缘胎座: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答案: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组成的式子,称为花公式。
17.种子:答案: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
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9be2a743c1ec5da50e270d3.png)
第一章原生质体(protoplast):由生命物质-- 原生质(protoplasm) 所构成,(protoplasm)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细胞核:呈一个折光较强.粘滞性较大的球体。
核膜:生活细胞的细胞核外与细胞质分开的一层薄膜。
核质:膜内充满的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核仁:核质中一到几个折光强的球状小体。
染色质: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
核液: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浅色的部分叫做核液。
细胞质:原生质体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余部分。
质膜: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
细胞器: 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只存在于绿色的细胞中,每个细胞可以有几颗道几十颗。
基粒(granum):叶绿体内部有膜形成的许多圆盘状的类囊体相互重叠, 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
线粒体:指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直径为0.5--1um,长度是1-2u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
内质网:分布于细胞质中由一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高尔基体:由一叠扁平的囊(也称为泡囊或槽库)所组成的结构,每个囊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直径约 0.5-1um,中央似盘底,边缘或多或少出现穿孔。
核糖核蛋白体:简称为核糖体,是直径为 17-23nm 的小椭圆形颗粒。
液泡:被一层液泡膜(tonoplast)包被,膜内充满细胞液.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复杂的水溶液。
溶酶体:由单层膜包围的多形小泡,一般直径为 0.25--0.3um.内部主要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能分解所有的生物大分子。
圆球体: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小体,直径为0.1--1um,染色体反应似脂肪, 用锇酸固定后成为或多或少深色的球体。
植物学考研名词解释
![植物学考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22da0bf46527d3250ce048.png)
植物学1.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的作用更强。
2.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不同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表型上的相似性。
也指不同起源的蛋白质或核酸分子出现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3.光反应(light reaction):只发生在光照下,由光引起的反应。
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4.自疏(self-thinning):指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程。
5.无融合生殖(apomixis):被子植物未经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一种代替有性生殖的不发生核的融合的过程。
6.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7.凯氏带(Casparian strip):皮层最内一层细胞为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是在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称凯氏带。
8.有限维管束(closed vascular bundle):是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中,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没有形成层,不能增生长大,这种维管束称为有限维管束。
9.周皮(periderm):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是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茎及根加粗生长时形成的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的一种次生保护组织。
10.完全叶(complete leaf):具有叶片、叶柄和叶托三部分的叶。
11.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指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构成的方法。
12.异形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两个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称为世代交替。
植物学考研名词总汇
![植物学考研名词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ee0b2c17fc4ffe473368ab6c.png)
原生质: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包括由原生质组成在形态构造上进一步分化为细胞质、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微丝等各部分。
细胞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在质膜和中央液泡间,按一个方向作定向的流动。
(黑藻、苦草叶)细胞质循环式运动:有些植物的细胞中,有很多细胞质线穿过中央液泡,将核悬在中央,细胞质沿着质膜和穿过中央液泡的细胞质线流动,因此,在一个细胞内,细胞质分成许多小流,各小流的方向不一,相邻两小流可以同向,也可以异向,速度也不一致。
(黄瓜嫩茎上的表皮毛)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类,以酸性磷酸酶为特有的酶,具有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呈囊泡状结构的细胞器,由一单层膜组成。
细胞内含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和组蛋白等组成的细丝状结构。
染色体:指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折叠缩短变粗的结构。
细胞生长:指在分裂形成子细胞后紧跟着发生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指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在一个有机体内每一个生活细胞均具有同样的或基本相同的成套的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所必须的全部基因。
蜕分化:在已分化的细胞中,已激活的一些基因也可经诱导从激活状态变为非激活状态,即从“开放”基因变为“关闭”基因而达到脱分化,重新恢复到胚性细胞。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
分生组织:(形成组织)在植物胚胎发育早期,所有胚性细胞均进行分裂,但当胚进一步生长发育时,细胞分裂逐渐局限于植物体的特定部分,直到成熟植物体中,这些特定部分保持胚性细胞的特点,统称为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遍布植物体的各处而与其它组织结合在一起,成为植物体的基本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生质体(protoplast):由生命物质-- 原生质(protoplasm) 所构成,(protoplasm)所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细胞核:呈一个折光较强.粘滞性较大的球体。
核膜:生活细胞的细胞核外与细胞质分开的一层薄膜。
核质:膜内充满的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核仁:核质中一到几个折光强的球状小体。
染色质: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
核液: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浅色的部分叫做核液。
细胞质:原生质体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余部分。
质膜: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
细胞器: 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只存在于绿色的细胞中,每个细胞可以有几颗道几十颗。
基粒(granum):叶绿体内部有膜形成的许多圆盘状的类囊体相互重叠, 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
线粒体:指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直径为0.5--1um,长度是1-2u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
内质网:分布于细胞质中由一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高尔基体:由一叠扁平的囊(也称为泡囊或槽库)所组成的结构,每个囊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直径约 0.5-1um,中央似盘底,边缘或多或少出现穿孔。
核糖核蛋白体:简称为核糖体,是直径为 17-23nm 的小椭圆形颗粒。
液泡:被一层液泡膜(tonoplast)包被,膜内充满细胞液.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复杂的水溶液。
溶酶体:由单层膜包围的多形小泡,一般直径为 0.25--0.3um.内部主要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能分解所有的生物大分子。
圆球体: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小体,直径为0.1--1um,染色体反应似脂肪, 用锇酸固定后成为或多或少深色的球体。
微体:一些由单层膜包围的小体,直径约0.5um,大小.形状与溶酶体相似,但含有不同的酶。
微管:在电子显微镜下是中空而直的细管,长约数微米,直径约 25nm, 其中管壁 4---5nm,中心是电子透明的空腔。
微丝:比微管更细的纤丝,直径只有 5--8nm。
胞基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细胞壁: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胞间层: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
初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
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具有的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的一些中断的部分,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
纹孔腔:次生壁围成的腔,开口(纹孔口)朝向细胞腔。
纹孔膜:腔底底初生壁和胞间层部分。
纹孔塞:某些裸子植物管胞的壁上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具缘纹孔,它们的纹孔膜中央部位有一个圆盘状的增厚区域。
真核细胞:细胞的原生质体都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有各类被膜包被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一类结构上缺少分化的简单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散于细胞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区域。
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步骤。
核分裂:从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开始,经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分裂成二个子核(daughter nucleus)为止的一个连续的分裂过程。
间期: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分裂前的准备时期。
胞质分裂:在二个新的子核之间形成新细胞壁,把一个母细胞(mother cell)分隔成二个子细胞(daughter cell)的过程。
无丝分裂:又称为直接分裂或非有丝分裂,分裂过程较简单,分裂时, 核内不出现染色体,不发生像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使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 4 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的分裂过程。
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组织(tissue):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
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
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 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的一生中持续的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一方面不断增加新细胞到植物体中,另一方面自己继续"永存"下去,这种具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有时也称为永久组织(permanent tissue)。
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它的作用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表皮:又称表皮层,是幼嫩的根和茎.叶.花.果实等的表面层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层。
周皮: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 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
薄壁组织: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储藏作用及各类代谢物的合成和转化都主要由它进行。
同化组织:营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
储藏组织:贮藏大量营养物资的薄壁组织。
储水组织:贮藏有丰富水分的细胞。
通气组织: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
传递细胞:一类与物资迅速地传递密切相关的薄壁细胞,也称转输细胞或转移细胞。
机械组织: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
厚角组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
厚壁组织: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的组织。
石细胞:多为等径或略为伸长的细胞,有些具不规则的分枝成星芒状, 也有的较细长。
纤维:二端尖细成梭状的细长细胞,长度一般比宽度大许多倍。
输导组织:植物体中担负物资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
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组成包含管细(tracheid)和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或 vessel member).纤维. 薄壁细胞.纤维等。
韧皮部: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的一种复合组织。
筛管:在植物体中纵向连接,形成长的细胞行列,称为筛管。
分泌现象:某些植物细胞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并把它们排出体外.细胞外或积累于细胞内的现象。
腺表皮:植物体某些部位为腺性,具有分泌的功能的表皮细胞。
腺毛: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具分泌功能的表皮毛状附属物。
排水器:植物将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体表的结构。
蜜腺:存在于许多虫媒花植物的花部的一种分泌糖液的外分泌结构。
分泌细胞:可以是生活细胞或非生活细胞,但在细胞腔内都积聚由特殊的分泌物。
乳汁管:分泌乳汁的管状细胞。
第二章休眠: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
种子萌发: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胚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的过程.第三章器官:植物体上,特别匙成年植物的植物体上由多种组织组成,在外形上具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
营养器官:担负着植物体营养生长的一类器官,如根.茎.叶。
主根(main root):由胚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是植物体上最早出现的根,有时也称直根(tap root)或初生根(primary root)。
侧根(lateral root):主根生长达到一定长度,在一定部位上侧向地从内部生出的许多支根。
一级侧根:从主根上生出侧根,可称为一级侧根(或枝根)或次生根(secondary)。
二级侧根: 一级侧根上生出的侧根, 为二级侧根或三生根(tertiary root)。
不定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统称不定根。
根系: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
直根系(tap root system):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松,柏等。
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的,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
根尖: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根冠:根冠位于根的先端,是根特有的一种组织,一般成圆椎形,由许多排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它像一顶帽子套在分生区的外方,所以称它为根冠。
分生区(meristematic):位于根冠的内方的顶端分生组织。
伸长区(elongation zone):位于分生区的稍后方的部分,细胞分裂已逐渐停止,体积扩大,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因此,称为伸长区。
成熟区(maturation zone):成熟区的内根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并且多已分化成熟,因此,称为成熟区,成熟区紧接伸长区,表皮常产生根毛,因此,也称为根毛区(root hair zone)。
切向分裂(弦向分裂,tangential division):是细胞分裂一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平行,也称平周分裂(periclinal division)。
径向分裂(radial division):细胞分裂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垂直。
横向分裂(transverse division):细胞分裂与根轴的横切面相平行。
根的初生生长: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成熟的根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过程。
根的初生组织(primary tissue):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
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组织共同组成根的结构,也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皮层: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它在表皮的内方占着相当大的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着显著的细胞间隔隙外皮层(exodermis):皮层的最外一层细胞,即紧接表皮的一层细胞,往往排列紧密,无间隙,成为连续的一层,称为外皮层(exodermis)。
内皮层(endodermis):皮层最内的一层,常由一层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无胞间隙,称为内皮层。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本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部分,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部分。
中柱鞘: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内皮层。
外始式:(exarch):由于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分化过程中,是由外方开始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