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水的色彩美 )。
课堂小练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 辞方法是( 比喻 ) 2.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3.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课后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 句话写下来。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 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 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湖光、秋月。
那是怎样的景象?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
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 月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二句。 思考: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 围中,诗人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 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
相对而出,随着船行放佛 扑面而来,在这铺满红光 的江面上,一只小船,从 天边悠悠地驶来。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理解题目的含义。 思考: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 一座怎样的山?
怎样看才叫“望”?
高大、雄伟。
向远处看就是望。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 哪些景物?
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
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堂小练
《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 “白银盘”指的是( 洞庭湖的湖面 ),“青螺”指的是 ( 洞庭湖中的君山)。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亦 抹 宜
我会写
饮(冷饮)
奇(奇怪)
初(初晴) 蒙(空蒙)
妆(化妆) 浓(浓烟)
我会写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多 姿的美。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引入新课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
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
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 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 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 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准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高高的天门山被汹涌澎湃 的长江水从中间断开,分为东 西两座山,碧绿的江水滚滚东 流到此,激起回旋,波涛起伏。
两岸青山夹江对峙,
山水相映
山出帆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动写静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 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期
越国的美女。 西湖与西施都十分美丽,把西湖比 喻成西施。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后两句。 思考: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 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呢? 作者写西施的用意是什么?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赞美西湖,表明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
“总相宜”表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 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
诗人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模 糊、朦胧的感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 见了什么景色呢?这 景 色 有 什 么 特 点 ?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
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 和谐之美。
课文讲解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文讲解
要求:自读诗歌,理解题目的含义。
作者在西湖上畅饮
时,起初阳光明媚,后 来就下起了雨。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 大意。
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
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雾,雨中 景致也很奇妙。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晴天时西湖就如“淡妆”的
孤(孤单)
楚(清楚) 至(至此)
帆(帆船)
我会写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 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 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回:回漩,回转。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
“潋滟”一词用的美。 想到了波光粼粼,湖水荡漾,浮 光跃金……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前两句。
思考: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
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你想用 什么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作者描绘这景象用的 词语是?
朦朦胧胧
山色空蒙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后两句。 思考:诗人由西湖想到了谁? 诗人为什么想到了她?
西施,雨天时西湖就像“浓
抹”的西湖,无论哪种姿态, 都是同样的美丽。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前两句。 思考:哪句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 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前两句。
思考:“水光潋滟晴方好”中,哪个词
用得很美?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秋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洞庭山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谐宁静
(比喻:把无风的湖面比作 未磨的镜子)
山水相衬
(比喻:把洞庭湖水面比作 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归纳总结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 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 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 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引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 美丽景色,历来为许多文人墨客所喜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杭州西湖,去欣赏
诗人苏轼笔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我会认


课堂小练
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 山 江 和________ ________ 。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 出 出”,一个“_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天门山夹江对峙, 动 而且由两岸伸出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_”态美的 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的情 景。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
一座山!一起来学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 的诗歌——《望天门山》。
引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
我会写
断(断开)
来 远 望,一个“________” 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________
课堂小练
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群山巍峨的句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碧水东流至此回
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望 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 之广陵》这些诗,读一读。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
孤帆、日。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天门山的气势?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
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
极具表现力? “出”字极具表现力。“出” 字表现了舟行过程中诗人看到的天 门山特有的姿态,包含了诗人的喜 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
以看到诗人李白的开阔的 胸襟与豪放不羁的精神。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
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 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 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 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
孤帆日边驶来。诗歌不仅表达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现了李 白宽阔的胸襟。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山险水涌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都适合西湖。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 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本诗通过作者对西湖晴天 和雨天不同景色的描写,以及 以西湖比西子,形象地表现了 西湖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
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湖光山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引入新课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
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有《陋室铭》《竹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我会认
tíng
wèi

pán
庭 未 磨

我会写



(磨刀)
(推磨)


(和平)
huó (和面)
镜(镜子)
未(未曾) 磨(磨平)
遥(遥望) 银(银光) 盘(盘子)
借景抒情喻贴切
课堂小练
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 你读懂了什么? 天气——初晴后雨 地点——湖上舟中
事件——饮酒聊天
课堂小练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 西湖晴天的波光 ,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 西湖雨天的山色 ,若隐若现,
非常奇妙。
课堂小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
来客的欢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哪个字最传神?
“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 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
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
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
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可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遥望:远远望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准节奏。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清澈,明净的湖水与秋夜 皎洁的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
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没有 一丝波纹。 在皓月银辉之下,远远望 去,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
水愈显清澈,如同一个银白
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 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