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授课《詹天佑》教学案例、詹天佑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授课《詹天佑》教学案例、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
——《詹天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字里行间渗透出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概,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学习时,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主脉,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詹天佑
1、视频《2015感动中国人物——郎平》
2、谈话:其实不仅这一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
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
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世纪人物”呢?
3、引入课题,有感情的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
1、视频:詹天佑基本简介
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自由读文,说说文章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詹天佑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三、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说说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2、学生汇报交流,结合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①从言中听出感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体会其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动)
②从思中悟出感动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③从行中看出感动
学生自读,以画图或演示的方式去理解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他为什么能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去解决的?
(体会其超群的智慧、高度的创造才能令人感动)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1、谈话:詹天佑自身的言行让我们感动,那从别人的言行中,我们又能知道詹天佑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2、学生自读着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
3、交流(用以下句式)
当读到()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4、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刻的激动自豪之情。
四、拓展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1、总结全文,说说心中的感动
2、出示感动中国人物郎平的颁奖辞,为詹天佑写颁奖辞。
3、课后看电影纪录片《詹天佑》,深入了解。
——《詹天佑》教后感
前几天应邀到解放小学讲了一节研究课,我讲了小学六年级课文《詹天佑》。
整节课在设计上以“感动”为主线,从《感动中国》片断引入到以仿写颁奖辞结束。
以品读感悟为重点渗透,让学生从关键词句中反复诵读,从而感知詹天佑让人感动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谈到这节课是一节极具有亲和力的、语文味极浓的语文课。
整节课设计固然是一方面,但所谓功夫在诗外,如何让课堂有亲和力,尤为重要。
一、蹲下身子和学生“套近乎”
到解放小学上课,我面对的是一帮素未谋面的学生。
师不知是什么样的生,生也不知什么样的师。
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起码的联系,如果这样直接去上课肯定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因此,我提前五分钟到教室。
一进教室,学生似乎有些拘谨,齐唰唰看着我这个新老师,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好奇,每一个小脑袋里似乎都装满了问号。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便是最好的“套近乎”。
“同学们,见了我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我吧?”学生看着我这样问,点了点头,但似乎又敢起来问。
大家都看着班里的一位漂亮女生,这个女生可能是班里平时发言最积极的吧,于是我也微笑的看着她。
众望所托中,这位女生站起来问我叫什么名字,我非常爽快的告诉了我的名字。
也许是我的微笑,也许是我的爽快,马上又有第二个举手了:“你多大年纪?”这是个简单的问题,我却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让同学们猜我的年龄。
这一下,同学们的兴趣可了来,都在抢着回答,在这样的猜答中,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不那么严肃了,有点意思了,学生渐渐放松了,教室里气氛也渐渐活跃了。
后面的教学也就很顺畅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由得想起了那次到余川小学上《草船借箭》一课。
因为是比赛课,头天我便到学校熟悉学生。
一进教室,我也是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开始。
学生问题各式各样,我一一作答。
不回避,坦诚的面对,更好的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第二天,九点准时开课。
可快九点时,学生才带到会场。
时间不等人,学生刚刚坐好,我便开始上课了。
我由“草船借箭的原因”开始引入课文,学生回答还中规中矩,可我却感觉到学生与昨天的表现不大一样,没有昨天交流时的那样放松与活泼。
果然,学生找到“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时,我问:“单凭这一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我看不能,我倒觉得诸葛亮或许是瞎蒙的?”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相差万里,没按我的预设进行了,第一个问题竟然纠结了这么长时间,而以前的试讲都是时间不是很够用,心中有些担心和焦急了。
什么原因呢?课后我仔细反思,这节课我心里更多的想着课如何上好,因为时间紧,就想着赶紧上课,且以为头天和学生已经熟悉了,就直接进入了课堂。
但我却忽略了换了个新的环境,台上面对的是那么多的老师,学生还没适应过来。
因此,蹲下身子看孩子,课前和学生聊聊天,拉近距离,让学生与老师、与新的环境适应,学生才会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状态。
二、变着法子给学生“戴高帽”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于永正老师说要给学生准备一百顶高帽子。
这个帽子戴好了,学
生学习兴趣就起来了。
比如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分别用了少年时詹天佑、青年时的詹天佑等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理解詹天佑工作情形的句子,让学生想像看到的画面,分别用画家、摄影师、记者、詹天佑的代言人等,给学生戴上不同身份的帽子,戴者觉得自豪,听者觉得老师有意思,兴趣也自然起来了,或许也在想着老师会给他一顶什么帽子呢。
除此之外还给学生戴上激励的帽子,学生在自学课文时,用“你最会思考”、“你有一双慧眼”、“你的字好漂亮”等。
老师嘴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夸学生,而不是损学生。
我们常听到课堂有些老师说“谁不听讲,我就点谁起来回答问题”,让学生恐惧;“有没有比他读的好的”,直接否定学生;“你发言积极但是没有认真思考”,一个“但是”让学生心冷等等。
如果适时的自然的发现学生的亮点,哪怕是一点点的亮光,给学生戴上高帽子,都会收获“美好的效果”。
三、想着心思帮学生“找梯子”
每接触一个新的知识,学生都不可能会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与思路的。
如何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打通学生旧知与新知间的联系,就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学生开始只是找到读了出来,但如何深入领会这句话的意思,我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
一次一次的读,学生充分理解了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动。
又如在居庸关和八达岭,分别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就让学生画示意图去理解;“人字形线路”则用动画演示。
这样学生就非常清楚了,也体会了詹天佑的智慧超群让人感动。
还有在学生深深为詹天佑所感动之后,我让学生为他写颁奖辞时,并不是直接让他们写,而是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郎平的颁奖辞,让学生仿写,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有话可写。
大道至简。
只有本着一颗朴素的心,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亲近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帮助他们,让课堂有亲和力,才会让课堂真正的高效。
做一个豪放、大气的语文教师
——评语文课《詹天佑》
这一节课我总的感觉是大气磅礴、酣畅淋漓。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节情商满溢的课。
语文是一门充满激情的学科,有人说:一个情商不够丰富的老师是不适合教语文的。
在吴校长的课堂上,我看出了他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教学风格等个体方面的积极因素;他饱满的精神,极具穿透力的男中音,时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听课者;他态度和蔼,时常挂在脸上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给人以亲和力,让即使课堂上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感到一种难得的鼓励。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商是极能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事,尤其是尚处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心里感受能力强,善于捕捉大人的情感,当教师给他们以积极情感引导时,他们往往能表现出非常合作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同时,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极能触动学生心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这是一节讲究阅读策略的课。
教学是要讲究策略的,尤其是语文学科,阅读课的教
学,如果采取“一讲到底”或“从头到尾”的面面俱到,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吴校长教学经验丰富,特别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及时掌控教学进度,不怕浪费时间,反复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一时“悟”不出不要紧,那就换个办法“变式读”,或辅助图片、或音像资料,在形象化、感性化的熏陶下,总能让学生读出理想的效果来。
吴校长课堂中“读”的花样繁多,指导得体,操作性强,这样长久的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精读课”上学得的方法和经验,学生会用到“略读课”的自学中,这样再延伸到“课外阅读”,一路走下来,就自然而言的构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了。
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
语文教师书读得多了,个人的涵养就深了,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自然就强了。
一个大气的语文教师,其课堂上必将和吴校长一样,收放自如,热烈奔放。
三、这是一节简洁、实用的“语文素养”养成课。
有的老师总觉得,语文难教,课堂上充满着变数,不比数学,简单、实用、好操作。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我认为:语文教学就要教实用的、简单的语文。
就“语文素养”来看,无非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外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把语文搞复杂的老师,是因为自己太复杂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吴校长选择的知识突破点不多,生字生词方面有“要挟(xié)居庸(yōnɡ)关勘(kān)测经纬(wěi)仪隧(suì)道渗(shèn)水竣(jùn)工藐(miǎo)视”……要求学生会读、会写。
句子分析方面也只有两句——“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而这两句都是集中在课文第四自然段。
其余,他都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再谈自己的感受。
在“拓展延伸”部分,吴校长布置学生仿造“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郎平的颁奖词”,给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
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已经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偏废一个。
这就牵扯到“高效课堂”的问题,“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
而吴校长这一节课的高效,实难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四、这是一节让人感动的样板课。
这节课让人感动的点很多:一是课堂结构简洁明快,吴校长以“感动”为主线,让学生从寻找20世纪“感动中国人物”为出发点,从课文中挖掘詹天佑让人感动的事迹和精神品质,这样,很好的解决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和思想内容,达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二是吴校长亲自主讲示范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
学校事务纷繁复杂,而吴校长能抽出身来,亲自站在课堂教学的最前沿,送课到兄弟学校,不仅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武穴名校,而且将这种名校效应逐渐辐射开来,这同样需要豪放和大气。
三是武师附小的团队精神让人感动。
这次吴校长还带来了附小本部和明德小学的部分优秀语文教师,一起参与到校际交流的活动中来,大家通过听课、评课,从听课和评课中吸取经验,改进做法,不断磨砺教师,不放过一切让教师提升的机会。
而参与进来的教师,个个虚心好学,这让我感觉到:这种校际交流对学校研究氛围的形成、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难怪,武师附小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正在向集团化迈进,其步伐坚定、从容,同样蕴含着一种豪迈与大气。
当然,如果在“精美”上再进一步就更完美了,我觉得,本节课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需要打磨。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授课者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逐次引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就本节课而言,我为吴校长梳理了一下,是不是采取“激情导入——整体感知(扫除阅读障碍、感知文章内容)——局部探究(重点赏析人物、词、句、段)——解答疑惑(自主、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拓展延伸——总结提升”这几步来构建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适?
不管怎么说,课堂的精彩之处,让人回味,我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实在不为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