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饮湖上初晴后雨》(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如何用巧妙的比喻描绘西湖的美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字词、句意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湖美景之中,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西湖的景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不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意思。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潋滟”一词,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空蒙”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4、感受意境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晴天和雨天看到的西湖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云雾迷蒙,也别有一番韵味。
提问:诗人为什么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显得十分适宜,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特别是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主题和意境。
2.学习赏析这首诗,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主题和意境。
2.学习赏析这首诗,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复习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唐代文学的兴盛和特点。
2.引入《饮湖上初晴后雨》,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赏析诗歌1.分发《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文字意义。
3.学生小组讨论,合作阅读和理解这首诗,然后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步:课文解读1.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格律、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第四步:创作实践1.按照上面的学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绪来表达自己在初晴后雨中的感受和思考。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诗、写散文、绘画等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自由交流和评论,互相学习和启发。
第五步: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和感受,老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诗歌结构主题和意境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主题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增强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通过诗歌来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来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了解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欣赏一幅描绘湖光山色的画作,引发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理解。
3. 意象与意境分析:(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4. 生僻字词讲解:(1)讲解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断生僻字词的含义。
5. 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来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和评价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完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诵。
2. 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幅自然景观的画作,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语文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刻含义。
2.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简介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
3. 解析诗句: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朗诵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诵和背诵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拓展任务。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深入了解苏轼的其他诗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诗句背诵情况,了解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苏轼的生平介绍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以便进行诗歌朗诵和展示相关图片。
3. 准备课文解析的相关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解析。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风光的观察和写作,将所学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词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句式和意象。
(2)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词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比较教学法:将《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其他苏轼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苏轼文学成就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时代背景。
2. 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分析诗词: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意境。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总结诗词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结合课后注释,翻译诗词。
4. 推荐一首苏轼的其他诗词,简要介绍其内容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沟通交流和分享心得等方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第五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赞美西湖美景的古诗,也是众多描写西湖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古诗。
【设计理念】第六组课文21课有两首古诗,分别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同写山水,但却一刚一柔各有特色。
在教学上,充分引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美。
风格上两诗有着明显的不同,《望》为唐诗,直抒胸臆,《饮》为宋诗,含蓄清丽。
一直一含,让学生在朗读对比中感受,在山水画面的对比中感受,在音乐节奏的对比中感受。
从这种种的对比中,感知西湖美的神韵,感知大诗人苏轼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通过反复品读“潋滟”、“空蒙”、“淡妆浓抹”、“总相宜“等重点词,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提纲,内容主要是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题,生动激趣导入。
1.联系生活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东莞有一个很出名的“湖”,你知道是什么湖吗?对,就是和我们临近的“松山湖”,相信很多同学都和父母一起到游玩过。
谁能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地方。
生:大、美、幽静、瑰丽无比等。
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游览另一个美丽的湖。
(出示课件西湖图,板书)师:有同学去过西湖吗?(如有的就请学生介绍,没有的就让学生通过看图来谈)你对西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美吗?不仅你们觉得美,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就只用了短短的四句话,就把西湖的美烘托的淋漓尽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0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0篇)引导语: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其中的知识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
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
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2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2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读百遍,意自现。
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诗,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口诵心为。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诗画相融。
能端正抄写诗歌,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教学重点:紧扣“总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通过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韵。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课前准备:将两诗以墨迹形式呈现于课堂上。
《望天门山》书以魏碑风格,线条遒劲刚硬;《饮湖上初晴后雨》则书以禇体,风格清丽,线条柔美。
精装裱,悬于黑板前。
教学流程:一、承接中引发期待1、师:《望天门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险峻,水的湍急汹涌,更让我们感受到25岁的李白那血气方刚的满腔豪情。
谁愿意为大家再现一番。
指名读。
全班读。
2、师引:我们姑且告别这雄壮的天门,随着宋朝诗人苏轼去领略杭州西湖的景致。
二、初读中略有所感1、自由读。
特别注意“潋滟”“空蒙”两词的发音。
2、指名反馈读。
指导断题。
3、齐读师:感觉这山、水和天门山一带一样吗?【设计意图】〔“怎样的山,怎样的水?”这一问题贯穿课堂始终。
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逐渐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卷。
此处一问不要求做具体回答。
〕4、再读这又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呢?我们继续感受诗句。
自个儿含在嘴里轻轻地多念几次,想象着那山,那水……【设计意图】〔“含在嘴里轻声地念”,此举旨在让学生潜心会诗,潜心首先需要静场。
〕三、细品中清晰画面1、看具象画打开书,看着插图,再将诗句读几次,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设计意图】〔诗句传递的画面是万千的,插图只是其中一幅。
在插图和注释的辅助下读诗,能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由具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近诗句意景,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
〕2、听音乐(平湖秋月)闭上眼睛。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通用1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 1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特别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1《饮湖上初晴雨后》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共10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材分析诗的第一、第二句中的“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不仅和题目中的“初晴”“后雨”前呼,而且和第四句中的“淡妆”“浓抹”后应。
诗人用一个“方”字不仅暗含西湖在晴天很美,美的恰到好处,于是发出“晴方好”的感叹,而且为下句“亦”字的出现做铺垫。
“亦”字则表明雨天的西湖同样具有美的价值。
西湖里湖水满溢,波光荡漾,亮丽极了。
不料又洒起了霏霏细雨来,湖山的山色朦胧迷茫,若隐若现,显得无比神奇。
山、湖都沐浴在细雨中,在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忽明忽暗。
诗人用空蒙将雨中的山色,雨中的林木,雨中的水活托了出来。
远远望去,西湖附近的山形飘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仙境般神奇美妙。
两句诗,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的,一幅是淡墨,互相衬映,把西湖水光山色,晴雨变幻的美,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在诗人眼里,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晴方好”、“雨亦奇”,是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评价,正好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上两句诗写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但从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看,他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雨和晴,山与水,西湖还有许多的景物能勾起诗人的情思。
但是,他并未紧承前两句去写,而是敞开想象,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显然,这是才思敏捷的诗人触景生情,巧手偶得的妙喻,贴切地比出了西湖的美丽。
西湖和西施都姓西,更重要的事,都具有天生丽质的自然美。
于是西湖的晴天和雨天被诗人巧妙地比喻西施的浓妆和淡妆。
西施不管怎样打扮,淡妆也好,浓妆也好,总是恰到好处,惹人怜爱。
而西湖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总是风情旖旎,令人迷醉。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世人皆知其美,但又无人有幸见识其美,这就营造了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你可以任意想象西施的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肤如凝脂···你尽可把万千好词佳句加于西施一身。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案设计教学教案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词人晏殊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词的背景和篇章结构。
2.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学习词中的重要词语及词语搭配,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欣赏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词中的重要词语及词语搭配,提高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呈现《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标题和注解,让学生预测词的主题和意境。
2.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15分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词中描绘的景色和词人内心的感受进行理解和感受。
听读并欣赏原文并注重理解。
指导问题:(1)词中描绘了哪些景色?(2)词人过雨之后内心有何感受?3.分析词中的词语(30分钟)解释词中的重要词语及词语搭配。
教师进行词语解析并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解词中的含义,并学习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指导问题:(1)词中的“初晴”、“后雨”分别代表什么?(2)“湖光”、“水色”等词语有哪些情感寓意?4.欣赏其他词作(20分钟)播放其他与词中意境相近的词曲作品,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等,鼓励学生对于古典词曲产生更多的兴趣。
5.文学创作(30分钟)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词语和词句,创作一首词或篇章,表达自己对于早春时节的感受。
提示:(1)可以选择“初暖”的景色描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要注意用词的韵律和搭配。
6.课堂总结(5分钟)对刚刚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四、教学资源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材料2.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3.其他与课题相关的古典词曲音乐、画作等五、教学评估与反馈方法1.课堂听读测试:测试学生对于词中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2.学生文学创作评分:对学生文学创作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于词语运用的掌握情况。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小组或个人整理和复习所学内容,进行课后复习。
语文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鉴赏方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2)自主学习,查找相关的资料和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复习相关的鉴赏方法。
(2)介绍苏轼及其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鉴赏方法,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讲解:(1)教师针对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2)举例说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诗中的景色,感受诗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鼓励课后自主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结合课内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学习一首古代诗歌,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感悟或鉴赏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下方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同看看吧!【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捉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先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方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先生分析】三年级的先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必然难度,但他们有了必然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儿童独有的表现愿望、探求需求、被认可的需求,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先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先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的理论。
尊重先生主体地位,激发先生自主的潜能。
捉住儿童心思,发展先生个性,注重引导先生在言语理论中感悟、体验、积累。
浸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理论,激发求知愿望,培养先生对祖国传统文明的热爱,进而进步先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本人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加强竞争认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先生对祖国传统文明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说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古诗从与先生初次见面实践出发,发掘先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先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先生爱玩的心思特点,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建筑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完成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议,激发动机,浸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求深化发掘先生学诗经验,帮助先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建筑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先生学习的热情。
极大限制地突出先生的主体地位,方法本人定,小组本人组,任务本人分,为先生的自主探求提供工夫和空间的保障。
2024年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学生能通过意境去感悟诗歌。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重点。
2、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古诗;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读题释题1、师:第六单元我们要一起领略祖国美丽的风光,今天这一站我们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而在杭州城的西边,有一个很美的地方就是-----西湖。
来,一起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出示图片),师描述:那里有杨柳依依的苏堤,有水间嬉戏的鲤鱼,有清香逸人的荷塘,有夕阳辉映的雷峰塔。
看到这样的美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惊叹不已,在诗人杨万里的眼里六月的西湖最美,(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配乐朗诵)西湖六月的荷塘在杨万里先生的眼中是那样迷人,而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更是美的独特。
2、简介苏轼: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论诗歌,他是宋代诗写得最好的;论书法,宋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四个,他排名第一;他还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和画家了。
3、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板书),学生看老师写课题,指名读,齐读。
4、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饮:饮酒湖上:西湖初晴:起初晴天后雨:后来下起了雨)是啊,诗人和友人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开始晴空万里,后来细雨蒙蒙,多美的画面啊,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诗题。
(齐读诗题)二、借助拼音,正确朗读1、过渡:美景看不够,好诗读不够,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读这首诗了,打开书本85面,借助文中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生自由读古诗。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诗文,并对诗文进行逐句翻译,理解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3 诗文解析对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以苏轼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4.2 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诗文,并对诗文进行逐句翻译,理解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3 解析诗文对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文解析的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和相关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阅读材料。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6.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如苏轼的生平和作品介绍,以及其他关于诗文的分析和评论,以拓宽视野。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感,提高其鉴赏古诗的能力。
3.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其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语言特点和诗歌结构。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雨、湖、云等自然元素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搜寻《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中出现的自然元素,如湖、山、云、雨等。
2. 学习(25分钟)1.阅读和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2.围绕古诗中出现的自然元素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了解湖、山、云、雨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3.给学生讲解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3. 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
2.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词,进行拼音和笔画练习。
3.让学生模仿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句式,写出自己的古诗。
4. 总结(5分钟)老师让学生围绕古诗中所出现的自然元素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阅读和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根据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中所出现的自然元素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阅读和欣赏名家古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和兴趣。
2.引导学生到户外体验自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描绘的西湖景色之美。
领悟诗歌中比喻手法的生动形象,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西湖。
(播放西湖的风景视频或图片)西湖的景色美不胜收,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关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2、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这句诗是说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
这句诗是说雨天的西湖,山峦在细雨中显得迷蒙缥缈,也是一番奇特的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指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饮湖上初晴后雨》(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单元主题: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和富饶
课型:精读课(以文带文)
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周丽霞新郑市薛店镇大吴庄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
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
地方提出疑问。
5.诵读优秀古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
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朗读评价的
总要求,三年级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音、语气的培养。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考察学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
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这样,既能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
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
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3.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第二次学诗歌,已经掌握了学诗歌的方法,他们会结合注释来理解诗句,领会感情,自主学习诗歌。
学习目标
1.课前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会认“亦、妆”这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背诵这首诗。
3.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能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
4. 师生交流,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认“亦、妆”2个生字。
任务二: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任务三:学习借助注释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歌所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并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任务四:学习古诗后能产生继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附1: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雨亦奇总相宜
喜爱赞美
附2:
(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二)《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
【译文】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