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王淑梅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摘要】内控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控制的总称。
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必须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关键词】内部控制原则基础内容注意事项
一、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来。
现代企业拥有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整体,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的所有活动。
不仅反映在设计对象上,还牵扯到控制流程中各控制要素、控制过程的相互衔接、制约,使各个子控制系统有机构成为企业的一个大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企业控制目标。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企业的重要业务事项。
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企业的经营活动时刻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有目的的监控高风险领域,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把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水平。
3.制衡性原则。
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
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在实施制衡性的同时也要讲求协调配合,协调配合是制衡原则的深化和补充。
4.适应性原则。
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及外部环境等条件的改变,适时调整内部控制,保持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状态。
5.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
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二、企业实施内控的基础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各种组织制度、岗位责任制、报告制度组成的经营管理体系,体现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需求,发挥着改善管理、防治弊病、保障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有适宜内控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功效的基础,即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的,企业主要通过完善内控环境来提高内控效果,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进而形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在企业管理中居核心地位,按照公司法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体现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权益;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经理,由董事会聘任,
是经营者、执行者。
2.机构设置及权限分配。
企业设置组织机构是为了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工作进行分解,根据专业化分工、有效协调、精简节约的原则进行机构与部门的设计,规范企业成员的工作及其相互间联系,使企业成员在一定的组织规范内既分工又协作地实现企业目标努力。
内控权限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内控制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进行合理配置。
内部控制权限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责任明确原则,既要满足控制目标的需要,又要兼顾工作效率。
管理者通过合理授权以保证经营决策得以有效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实现权力制衡。
3.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设置了组织机构,有了权限分配,各组织机构之间如何根据权限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运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效率地运转,有成效地治理公司,就需要企业设计有效的内控流程。
企业的内控流程应该科学合理,它是由控制点组成的,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企业内控流程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促进企业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企业定期对内控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考核评价,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
企业进行绩效考评,首先要根据岗位责任规范,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
定期进行业绩考核和客观评价,发现做得好的,进行奖励。
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通过分析查找问题,进行改正,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三、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企业为了避免一个人独自完成一项业务时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实行内部牵制,在制度上要对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即授权和执行分离、执行和审核分离、执行和记录分离、保管和记录分离、保管和使用分离、执行与监督分离6类。
2.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准来进行控制。
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董事会再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
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财产保护控制。
就是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出、销售及处
置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定期盘点、限制接近和处置等控制。
实际工作中,对货币资金等特殊资产的管理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一般的实物保护可由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来控制。
5.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将企业的决策管理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
通过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预算成为是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
预算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
6.运营分析控制。
开展运营活动分析是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朝着预算既定的目标值发展。
利用日常生产经营中收集的相关信息,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采用适当的专业分析方法,定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或修正预算。
四、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的注意事项1.在内控机构的设置上,重视专职机构的建立。
企业必须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来设置,不能只为眼前利润,精简编制,节省开支,不重视专职机构的建立。
2.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只有建立健全凭证、簿记、核对、会计程序、预算、资产盘点等比较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提供他们所关注的本企业财务信息。
3.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上,重视对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
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上,要加强对经常性发生事项的控制。
通过强化责任管理、制度管理,规范控制行为,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的企业内控管理机制。
4.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重视对““内部人”的监督。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注重程序监督,轻视对““内部人”的监督。
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对“人”的控制,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杜绝一把手独断专行,胡作非为;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间相互牵制制度,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杜绝管理人员利用职务谋私利,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中华会计网校编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本书编写组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4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见》张娟娣财会月刊2003年12期.198经济论丛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