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整理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 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
• 以“语言文字学”代替“小学”之名是对的,这反映章氏 对语言和文字已有了明确的区分。但开始由于传统观念的
影响,主要是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不清,一直以文字统率语
言。所以,即便自此之后,有人在讲文字学的时候仍然讲 文字、音韵、训诂的内容。1917年,北大开文字学课,由 两个人教,一个是朱宗莱,一个是钱玄同。朱先生教“文
• 汉语文字学又称汉文字学、汉字学,是中国传统 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汉字的起源、书体、六书 结构、形音义关系、文献用字现象等问题。古代 属于“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民国初年,章炳 麟才建议把“小学”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论语言文字之学》)人们遂把汉字研究叫作 “文字学”。解放后,因为“文字学”只研究汉 族的文字,不包括国内少数兄弟民族的各种文字, 所以多把民国以来定名的“文字学”叫作“汉字 学”。
要的作用的,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 章太炎1906年发表《论语言文字之 学》,提出应当把广义的“小学”叫做 “语言文字之学”(见《国粹学报》第二卷第12、 13号,又见《国学讲演录·小学略说》),这样才名 正言顺。章氏认为:“自许叔重创作《说
文解字》,专以字形为主,而音韵、训诂 属焉。……合此三者,乃成语言文字之学。 此固非儿童占毕所能尽者,然名为‘小
•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第1版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另外,平时经常查字典,经常翻阅《中国语
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古文
字研究》、《文物》、《考古》、《考古与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杂志。

汉字学概要

汉字学概要

同源通用字:(转注字?)
第五章 汉字的规范化
5.1 汉字的正字法 5.2 国家的正字标准
第六章
汉字的规范化
基础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
6.1 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传统
6.2 我国当前的汉字教学
扫盲教育
对外教育
6.3 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
根据汉字属性来确定教学初期积累的字表 (1)简单,部件不超过2个(2)结构明细,可替换部件(3)常用 (4)自由语素,又简带繁(5)与其他教学阶段相适应(6)适当 的虚词 依据汉字构形规律,科学地讲解字理 部件正确(福是形声字),层次(温),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汉字不同的属性,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初期:传承独体字(不同时期,沟通物象) 形声字(归纳法),表音高的用韵母分类
第七章
汉字与信息处理
7.1 汉字信息处理的过程 7.2 汉字编码及其评价 7.1 汉字信息处理用汉字部件规范 7.4 汉字信息处理的未来
谢谢观看 130903104 权勇杰
《汉字学概要》
王宁 著
第一章 汉字与汉字学
文字构型:表意文字
记录职能不与构型混淆:构意文字
1.1 汉字的性质
记录语言的单位:音节—语素文字 形体特点:方块文字

音、形、义的结合体
1.2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载体 汉语第一性,汉字第二性
汉代“小学”
1.3 汉字学
隋唐:训诂,体式,音韵
现代:构形学,字源学,字体学,文化学
书写单位:笔画
构形单位:构件(部件,部首)
平面结构:解(会意字?)
3.3 汉字的结构
层次结构:澜 六书:造字和用字
第四章 汉字的构形关系与使用关系
4.1 汉字的构形关系

汉字学概要

汉字学概要

《文字学》自学指导及作业[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47 发布时间:2009-1-14 ]所用教材:《文字学概要》主编:袭锡圭商务印书馆一、课程适应专业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二、课程的性质《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起源、性质、职能、特点、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究的方法。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古代汉语的深化课程,它与古代汉语及现代文字学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文字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学术性,普及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四、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中的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努力培养在理论基础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可运用对比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注意和古代汉语有关知识及现代汉语文字学的联系,以加深对各种理论的理解。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难免枯燥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时首先要牢牢把握住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现在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关于文字的常识)的联系与区别,学会举一反三。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学到的理论分析实际的问题,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有所用,同时又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能够有新的发现有所突破更好。

六、自学内容与指导第一章绪论汉字与汉字学(一)自学内容1、汉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形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简明目录文字学目录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汉字:合体字,准合体字,独体字·字符(文字所使用的符号):1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又分形符和义符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表达意义义符:不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汉字形成的讨论(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字体简化2字形简化·字形繁化:A纯粹外形上繁化B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增加偏旁、注意符)·汉字结构上的三项变化:① 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② 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③ 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一)商代文字(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1甲骨文(甲骨卜辞)2金文(钟鼎文)(二)西周春秋文字(线条化,平直化)1金文2鸟虫书(楚,宋,蔡,吴,越)3籀文(周宣王时期的文字)4大篆(三)六国文字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A布(象铲形) B刀 C圆钱 D蚁鼻钱(象海贝形)4陶文5简帛文字·“古文”(科斗文)·小篆:A字形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B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简化(四)秦系文字1石刻文字(诅楚文)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五)隶书的形成: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一)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A敦煌汉简B居延汉简C罗布泊汉简(楼兰汉简)3帛纸文字4其他:铜器,漆器,陶瓷器,墓砖,墓壁,买地券、锁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二)汉代隶书的发展(字形构造,书体两方面)隶书:佐书史书:汉代人官方文书所用的隶书书体1汉隶(八分、分书、分隶):结体一般都是房方而规整。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有捺脚,捺脚往往略向上挑。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认为文字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文字画是作用近似文字的图画,人们用画图画和做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3.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都称之为表意字。

4.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音符),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用这种方法为词配备的字就是假借字。

5.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6.凤鸟形简化为“鸟”旁,“凡”旁又移到上方,就成了凤的繁体鳯。

特殊的形声字。

7.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定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后来人们还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的新的形声字。

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定符或音符,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的性质: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型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化变成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做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前者可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意音文字),后者可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2.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看联系的是记号。

3.随着汉字字形的变化,形声字、假借字变为记号字。

形声字偶尔也会演变成记号字,“特”的本意是公牛,所以用牛做形旁,由于本义早已不用,“牛”旁实际上已经成为记号。

4.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有很多意符音符失去了表音表意的作用,变成了记号。

5.汉字中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记号字、半记号表意字,都可以看做语素字。

语素—音节文字跟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是从不同角度给汉字起得两种名称。

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1.汉字的形成过程P22: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BC17C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1、汉字是表意文字2、汉字发展阶段、代表字、特点(1)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2)a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b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c大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只指秦国的文字。

特点: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特点:字形更均匀、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以泰山刻石为代表d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特点: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又叫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特点: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e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f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特点: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特点: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狂草:盛行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好有实用价值g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特点: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3、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4、《说文解字》是最早的字典,作者东汉许慎,采用小篆。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从玉/保负子于背)注意:字本义非词本义,字本义非字形表示义(大文字形成过程开始标志:异于图画之表意字假借字(难以表意借用某不专指人大),本义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丩相纠缭引申分化纠绳三合/卿向初文分化 ),同一表意字形不一定亲属( 月夕)。

事图形作表音符号)出现,形声字语言的符号文字:花合体字射准, 日独体字。

文字的符号字符:意符(形符日义符歪)/音符(假借/形声字单纯表音花音符兼意符饵聪/拼音文字),字形演变成记号( 日作偏旁仍表音义/ 衣毛,表/从禾千声,)半记号春,从艸日屯声)。

立/年汉字:意音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语素意符记号—音节假借声旁文形声字:最初假借字加意符或表意字加音符,后在已有表意字形声字字。

多音节语素:假借专字形声。

半坡几何大汶口象形符号/夏商际分化出:表意字加音符(鶏加音符奚,裘加又后改为求)/表意字字形部分换成音符(何从人可声/弦玄声)/已有文字加意符(为明确假借义:前17C形成变化:形体繁到简/字体古文字阶段不象形线条化隶楷阶徜徉蜈蚣/引申义:娶/本义:蛇它爿牀)/改形声字偏旁(振赈)。

简化廿皆声/ 从引起形声字变表意字(彬斌/巗岩)多声:竊从穴从米段不象形笔画化繁化:外形(上下,/结构加偏旁(徜徉蜈蚣):形声韭次皆声)多形:实际一形一声( )会意字加音符(寳从从玉从贝缶声)一形一声形声字加意符(奉从手丰声)二形形字,半记号字射从身升;意符从形符为主到义符为主(准合/(小篆)声字加意符(碧从玉石白声加石)省形:字形繁复面积太大部分(襲从衣省声/珊从玉删省声)省去声旁部分安置形旁(夜从夕亦省声/体字形符作偏旁戍从戈;形符造的表意字加音符,形符改为义符鳳;用畿从田幾省声)声旁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偏旁(齋從示齊省聲/桌从木卓省声)两可:声旁本单独成字加意符字中作偏旁(營從熒省聲)作偏旁的形符改为音符昃:人改为夨)改变形旁之分化字(赈从贝振省声)《说文》错误:错析字形(监会意字非 )一般声旁错认省略声旁(犊从牛渎省声X应卖声)甲字省声误为乙字(傷觴從省)省形:字形繁复部分(星从晶生声/ 晨从晶辰声)省去形旁部分安置声旁(考从老省丂声/耆旨声) 形声商代文字:金文正体—甲骨文俗体,字体异:圆为方填实为勾廓粗为字位置:左形(祥示羊/肌肉几)右形(欣欠斤/胡肉古)上形(芹艸斤细笔,族名金文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后期固定,商代后期自上自右/霖)下形(盂/禁)声占一角(房户方/病疒丙)形占一角(疆土彊/颖排列。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八十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倡导语素文字或表词文 字说。郑林曦先生认为汉字是记写汉语单音节的词或词 素的文字。尹斌庸先生认为“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一个 语素,从语言来说。一个汉字又代表一个音节”,从而 把汉字定名为“语素——音节文字”。高明先生认为 “汉字不仅每字各代表一个音节,而且还具备独立的词 义,所以应该区别于一般的音节文字,而称之为音节词 字”。文武先生则称称现代汉字为“语素文字”,古汉 字为“词文字”。
周大璞和崇冈先生分别撰文支持姚先生的观点。 不过,他们着眼的对象始终是假借字。假借字确是 纯粹的表音字,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假借字的使 用频率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另有百分之二十以 上的字是不容忽视的,用假借字来代表整个汉字未 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否认形声字的形符的表义作用 是不符合现实的。就是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形符 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后来,他在《中国文字学》里说:“我的文字学 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 来,实际上,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至此,训诂学 也从汉字学中独立出去,汉字学只研究汉字的形体, 不专论汉字的音与义。汉字学就成了“研究汉字的形 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求术语的准确性, 学界把中国文字学改称汉字学。如蒋善国先生、王 凤阳先生的文字学著作就名为《汉字学》,有的学 者又称之为 “汉语文字学”。
这个定义是不够严密的。其实一定的象征性符 号表示的不是整个词或词素(因为词、词素是音义 结合体),如:“日”这个字符直接记录的是“日” 这个词的义;“ (我)”这个字符记录的是“我” 这个词的音,“ ”这个字符中“ ”与“ ”
这个词的义有关,“撩”表音。
这个定义也不能解释下面的情况:一,单纯表 示语音的汉字是很多的,如假借字和记写音译词的 字(实际上也是假借字);二,汉字中有“一”、 “二”、“三”之类的记号字,特别是进入隶楷阶 段后,记号字的数目是相当大的,这类字的字符既 不直接记义也不直接记音。

汉字学概论

汉字学概论

汉字学也称为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概论》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掌握汉字的日常运用,而且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汉字学的理论和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汉字,而且有助于提高汉语古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二、学习方法与要求要求考生在阅读一定数量古代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以了解有关汉字的常识和理论,识记一定数量的相关字例,并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凡内容范围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

对于具体问题的阐述,凡参考书跟指定必读书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必读书为准;如果面授时的讲解有修正的,原则上以面授讲解为准,但答题可以按指定必读书的说法。

学习汉字学理论,必须密切结合文献用字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不宜脱离具体的文献语言而把汉字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

必须把常识、理论、例证及应用能力四者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自学和助学的依据。

三、汉语文字学的内容和思考题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汉字的起源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2.对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的认识3.对出土原始陶器符号的性质的认识4.从历史文献的产生看汉字起源的时代(二)汉字的演变1.商代文字—甲骨文、一般金文和族徽文,商代文字的特点2.西周文字—西周金文,西周文字的特点3.春秋文字—春秋金文,鸟虫书4.战国六国文字—出土文字、《说文》“古文”,战国文字的特点5.秦系文字—出土秦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秦始皇东巡刻石、《说文》“篆文”和“籀文”6.隶书文字—古隶、东汉隶书,隶变7.草书文字—章草、今草8.楷书文字—东汉魏晋行书、六朝楷书【本章思考题】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仰韶文化陶器刻符及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符是什么性质的符号?3.为什么说用于记载历史的文字大约在夏代初期已经出现了?4.甲骨文与商代一般金文的区别主要有哪些?何者更接近原始面貌?5.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6.谈谈春秋文字的美术化倾向。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一?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

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

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象物字的变例?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B?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典型例字:本、末、刃、亦??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型例字:又、矢??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5.会意字??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A.图形式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唐兰《中国文字学》一、文字形成的过程文字狭义定义: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体系: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原始文字:还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图画文字(文字画):作用近似文字的图画,而不是图画形式的文字。

文字产生条件:一定的社会条件,生产和关系。

原始记数并不能被称为文字。

发展过程:并没有直接资料准确描述这个过程,在比较中梳理。

(云南纳西图画文字)文字画(文字和图画界限不明确。

已经有抽象图形,数字,方圆;象征,成年男子表示大。

本质与图画有区别,具有符号意义。

然而还有一些原始文字图是与表示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这个就萌了,任意性,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如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的契约木刻。

不过我有质疑啊,契约,数字,本来就是抽象的东西啊。

会有少量流行符号被吸入成为文字符号。

记号字,如五六七八,没有内在联系,难以令人接受。

)→表意字和假借字(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困难,那就是使用表音的方法。

)的使用是文字和图画有明确的界限。

二者应该是同时发展的,或者时间间隔不会太长。

(是一个不断强化被认同的过程?)→但是会有新问题出现,早期表意字的原始性给阅读带来难读,被假借字在被阅读过程中难以区分其本身意还是假借意,存在表意字一字多用现象,但是语音完全不一样。

解决办法:把有些表意字或表意符号(意符)用作指示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

翼在假借表示当明天讲的翌的时候,要加注“日”。

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使它们跟所代表的词的联系更加明确。

(有时是为了区别一形多用,或因其他原因而有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形的不同用法。

)为了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形的不同用法,采用字形分化的方式。

表意字: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

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音符),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可以记录难以表意的词。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绪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绪论

三、 汉字的性质
(二)从汉字字符看汉字的性质 1.判断文字的性质必须根据文字字符来分析,而不能根据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来分析。 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 也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就这一点来说,各种成熟的文字体 系之间并没有区别。只有根据各种文字体系的字符的特点, 才能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英语的sun-{sun}-s、 u、 n。 2.文字字符、汉字字符: (1)为了使概念明确,我们称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 符。汉字所使用的符号为汉字字符。 (2) 汉字的符号包括:意符、音符和记号。 3.汉字的性质(见下表)
意符
音符 记号
象形符号(形符,日) 后起表意字(义符,歪)
假借字 形声字的声符(纯表声的音符) 原有记号(五、六、七、八) 后来转化的记号、半记号
早期汉字字符主要是意符和音符,从这个角度看, 汉字是意符音符(意音)文字。
后期汉字字符记号虽然大量增加,但一方面这些记 号都是由意符、音符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大部分 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后期 意音文字。
不同意见讨论:
王宁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一书中,详细探讨了 汉字的性质是表意字的问题。她认为讨论文字的性质 需依据三个原则: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构形一定要与语 言有一定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所以文字 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第二,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 要看这种文字的发展历史,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 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第三,文字不是孤立的字符,它的总体是成系统 的,是按一定的区别原则和组构手段结合而成的体系。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 符或某一类字符。
因此,王宁先生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吕浩《汉 字学十讲》赞同王宁先生的说法。

《汉字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字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字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授课对象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先修课程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它以汉字发展史为纲,主要讲述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汉字研究的情况,包括汉字的起源、性质、形体和结构、规律和变化,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及汉字的字量、字形、字音、字序等属性问题。

汉字学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中的文字部分抽出并扩展开的,它研究的是动态的汉字,是从符号学和认识论的角度研究汉字的一些情况,着重于研究解决文字的现实运用,解决文字运用的规范化问题。

这对以后本专业学生从事语文教学、汉字教学以及相关文职工作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为达到培养合格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学生的目的,《汉字学》要求着重阐述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汉字的起源、造字规律、形音义关系、文献用字、书体演变等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和研究汉字的能力。

2.认识汉字发展的历史和客观规律,了解汉字的发展与汉语发展的关系,理解语言与文字是如何互相影响制约的。

3.通过汉字形体的学习,理解文字的规范化标准。

4.认识汉字在汉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5.正确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能对汉字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推动汉字的健康发展。

6.通过文字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政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文字类工作如编辑、记者、文秘等铺平道路。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汉字概说【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总字数、汉字文化圈的过去和现在;(2)理解:汉字和汉文化;(3)掌握: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3学时。

【授课内容】第一节汉字的起源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汉字和汉文化第四节汉字文化圈的过去和现在【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本书采用的立场)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3.文字形成的过程前文字阶段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假借字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形声字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一表意字的定义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

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

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象物字的变例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B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典型例字:本、末、刃、亦‧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型例字:又、矢‧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5.会意字‧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A.图形式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用)──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配合表意的会意字──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起的有鸣、吠、咩)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字,如珏、林、磊、淼其中有的也同时利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册;楞=木四方(《说文》里还举出个别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F.其它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笔)6.变体字A、增减笔画丬取的是木得一半B、改变方向丬反写片字九、假借一、定义: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词。

二、本字与假借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本字:用来表示它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

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母字:把分化子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而不称本字。

1、无本字的假借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这是无本字的交接。

如古汉语虚词“其、之”以及“犹豫”就是始终用假借字的。

音译外来词有很多是始终用假借字记录的。

如沙发、尼龙、苏维埃等。

2、本字后造的假借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它早了本字。

一般称后造的本字为后起本字。

如云谓的“谓”本来借“胃”字表示,后来才加“言”旁造出本字“谓”。

有些后起本字造出来之后,使用的人不多,很早就成了死字或僻字。

3、本有本字的假借(1)(2)(3) (1)这种假借字,有一些到后来完全或基本上取代了本字。

说假借字取代本字,是指假借字在它所表示的意义的范围里取代作为它的本字的那个字。

取代的也许是它的全部职务,也许取代的是部分职务。

如“草”取代“艹”,“草”字从“艹”早声,本义是“草斗”,即栎树的果实,草斗的“草”后来变作皂。

(2)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在跟本字并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使用了。

(3)还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不但早已不再使用,而且在古书里也是偶然出现的。

有少数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后来又为它们早了后起本字。

如借为“”的“厌”,后来又为它造了后起本字“餍”。

通假:狭义的通假指假借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所以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显形。

三、已有本字的词为什么还要用假借字呢?(1)古书里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性质问现在的同音别字并无区别。

有些有分散文字职务的作用。

有些假借字是由本字的分化字充当的。

有时使用是为了简化字形。

例如以“只”代“隻”。

(2)为了使字形不易相混,有意假借笔画较多的字爱代替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3)还有些特殊原因。

有时因避讳而用假借字。

有时为了求典雅而用假借字。

一、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和效率。

这是其利。

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偏旁部首的变化:在隶变的时候,为了取得方块汉字外形的结构平衡,常常作出某些变化,如“水”这个部首,单独写成“水”,在某些字中则写成“氵”,如:江河湖海汪洋,而在有的地方则写在汉字的下方,如:泰浆荥汞泉銾淼。

(2)形体的合并与分化:隶变中,对汉字的构形作了全面的调整,最主要的是有的在篆书中原本不同的形体,在隶书中写得完全相同,有的本为相同的形体,而到了隶书中又采取了不同的写法。

如:“服、脍、朔”三个字今天看起来都有一个“月”,但实际上“服”字从舟,“脍”字从从肉,“朔”字才从月。

(3)形体的简省或讹变:为了外形的平衡或便于书写,隶变中往往采用省略的办法,一些字的形体省略了一部分,一些字则发生了讹变。

如:“雷”字和“累”字都是畾声,隶变中声符都省略成了田。

又如: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

总而言之,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形体演变中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变化。

经过隶变,汉字经历了可称为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汉字学上,一般把隶变看作分水岭,把隶变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把隶变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

隶变使汉字由繁杂变得相对简单,又书写不便变为书写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汉字由形象到符号的最后转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这次变革使汉字的边贸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汉字的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们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

隶书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革。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看到隶书破话了一部分汉字的结果,就认为由篆变隶是一件坏事,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

二、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1)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大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的小篆。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从两汉时期至今。

(2)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以及小篆。

(3)今文字阶段又称隶楷阶段的汉字,包括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4)在整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隶变,即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

隶变以前的古文字象形程度高,笔画繁复,随体颉诎;隶变以后的汉字改变了古文字的写法,通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偏旁混同等方式,使汉字演变为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体系。

(5)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主要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三、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1)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表示另一个词。

(2)二者的区别在于: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①六书中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不得已的借用。

而古音通假则是有本字不用,而借用另一个音近音同的字。

②假借是长期、稳定的借用,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而通假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借用。

名词解释:(1)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除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

齐楚燕韩赵魏,分晋、楚、齐、燕、四系。

八分:汉代成熟的隶书,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成为汉隶,也称八分。

(2)六书说:汉代学者(许慎)创造的汉字基本构造理论,把汉字分成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三书说: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立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

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4)异体字:除了分化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和母字,为同一个音义造的不同的字形,除了一开始就有分化作用的变体,以及通过书写变异,由一个字形衍生的不同形体。

(5)同形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形体相同的字。

包括由于分头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