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书目

合集下载

《古典文献学》部分书籍简介

《古典文献学》部分书籍简介

1.总集介绍:(一)选集举要1.《昭明文选》: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兰陵人。

梁武帝长子,卒后谥昭明,故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约800年间130位知名作者或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多篇,分为38类,大致为赋、诗、文三部分。

诗歌类四百三十余篇,辞赋类九十九篇,杂文类二百一十九篇。

始于先秦,终于萧梁。

(选入篇数最多的是陆机113篇。

谢灵运41篇,江淹38篇,曹植32篇。

)《文选》最有名的注本:李善注本:唐李善为《文选》作注。

五臣注本:唐开元年间,相继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等五人为《文选》作注。

六臣注本:后来把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是为《六臣注文选》。

2.《玉台新咏》编者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陈时人。

初仕梁,历任东宫学士、尚书吏部郎、秘书监等职。

后入陈。

后主时官至左光禄大夫、录太子少傅。

内容:《玉台新咏》十卷。

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六百六十余首。

卷一至卷八大体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来编排,都是五言诗。

卷九收杂言诗,卷十收五言短诗。

多为艳歌。

注本:清吴兆宜注本。

3.《文苑英华》一千卷,宋太平兴国七年李昉等奉敕编4.《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铉编。

5.《乐府诗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

6.《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金元好问编。

7.《列朝诗集》八十一卷,清钱谦益编。

(此仿金元好问《中州集》而作,收明人诗集2000余家,分甲、乙、丙、丁四集。

)8.《元曲选》,明臧懋循编。

此集共收元杂剧十集100种。

9.《元曲选补编》,隋树森编。

(隋氏此集收《元曲选》未收杂剧62种)10.《六十种曲》,明毛晋辑。

(本集除一种元杂剧《西厢记》外,均明代传奇。

明崇祯间至清初毛氏汲古阁刊,分六帙,每帙十种。

为历史上最早、最丰富的传奇剧本总集。

)(二)全集举要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代严可均编。

2.《全唐诗》此集据季振宜《全唐诗》、胡震亨《唐音统签》重编增辑而成,所以仅用一年半即刻成。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1.《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献集成,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共存书七百二十四种八万六千卷。

2.《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共收录二万四千余种,八万一千余卷。

3.《古文观止》:清代文学家孔颖达编选的一部文言文选集,收录了从古代先秦时期到明朝中期的各类文言文佳作。

4.《文心雕龙》: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5.《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所著的一部中国历史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

6.《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兵法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兵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7.《道德经》: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8.《周易》:中国古代六经之一,是一部卜筮经典,包含了六十四卦
和爻辞等内容。

9.《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0.《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只是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古籍书目未被列举出来。

这些古籍书目不仅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目
(清)顾太清撰
金启孮、金适校笺
140.洪亮吉集
(清)洪亮吉著
刘德权点校
141.船山诗草
(清)张问陶著
142.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清)龚自珍著
刘逸生撰
143.吴敬梓集系年校注
(清)吴敬梓著
李涵秋、项东升校注
119.元好问诗编年校注
(金)元好问著
狄宝心校注
120.元好问文编年校注
(金)元好问著
狄宝心校注
121.中州集校注
(金)元好问编
张静校注
122.彚校详注关汉卿集
(元)关汉卿著
蓝立萱校注
123.袁桷集校注
(元)袁桷著
杨亮校注
124.王恽全集汇校
(元)王恽著
杨亮,钟彦飞校订
125.唐伯虎集笺注
(明)唐寅撰
64.元稹集
(唐)元稹著
冀勤点校
65.张籍集系年校注
(唐)张籍著
徐礼节、余恕诚校注
66.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
(唐)李贺著
吴企明笺注
67.李贺歌诗笺注
(唐)李贺撰
(宋)吴正子笺注、(宋)刘辰翁评点
刘朝飞点校
68.李商隐诗歌集解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集解
69.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校注
(东晋)陶渊明著
袁行霈笺注
21.世说新语笺注
(南朝·宋)刘义庆著
徐震堮校笺
22.世说新语校笺
(南朝·宋)刘义庆著
(南朝·梁)刘孝标注
杨勇校笺
23.鲍照集校注
(南朝·宋)鲍照著
丁福林、丛玲玲校注
24.谢朓集校注
(南朝·齐)谢朓撰
曹融南校注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古代,它被视为权威的文献之一,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尚书》的成书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内容主要是关于"堯舜禹湯文武天下官功德"的记述。

《尚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大传、小传以及书序。

大传又分为五个部分,又称五经,包括:《诗》、《书》、《礼》、《乐》、《易》。

其中,《诗》主要记录了古代的文化和教育,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主要纪录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治国策略和方法,是古代政治研究的重要来源;《礼》主要是关于周朝官方制定的礼仪制度,对于了解古代礼仪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乐》主要介绍了古代的音乐和舞蹈,对于研究古代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易》主要探讨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道家和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小传部分则记录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德行能力,主要涉及古代统治者的品行和政绩。

书序部分则是关于《尚书》的内容和成书过程的介绍,对于理解《尚书》的文献背景具有重要的帮助。

《尚书》不仅是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古代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研读《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周朝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官员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尚书》中也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军事战略和经济状况等信息,这些都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在古典文献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者们通过对其文献文化的研究,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历史,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研究《尚书》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演变过程,对于我们继承和传承优秀的古代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尚书》作为古代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古典文献学(1)

中国古典文献学(1)

中国古典文献学(1)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一、写出书名或作者(20/70)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

艺文志》郦道元《水经注》;葛洪《抱朴子》;颜之推《颜氏家训》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陈振孙《直摘书录解题》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张英等编《渊鉴类函》张廷玉等遍《骈字类编》;张玉书等遍《佩文韵府》洪迈《容斋随笔》;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溥《唐会要》;刘向《列女传》虞经、虞鼎孙《儒学警悟》;罗振玉《鸣沙石室遗书》左圭《百川学海》;陶宗仪《说郛》阮元《宛委别藏》;张海鹏《墨海金壶》高似孙《子略》;周中孚《正堂读书记》王昶《金石萃编》;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孙星衍《戴南阁丛书》;卢文弨《抱经堂丛书》黎庶昌《古逸丛书》;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班固等《白虎通义》;孙诒让《契文举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徐松《宋会要辑稿》;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阮元《经籍纂诂》;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皕bi四声)王少曾《山东文献书目》;王尧臣《崇文总目》杨士奇《文渊阁书目》;朱彝尊《经义考》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钱曾《读书敏求记》鲁迅《古小说钩沉》;张心澂《伪书通考》(澂cheng2声)章学诚《校雠通义》;王引之《经传释词》荀勖《中经新簿》;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崔述《考信录》梁启超《古今真伪及其年代》;孙殿起《贩书偶记》扬雄《方言》;阮孝绪《七录》王俭《七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法》;李贤《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陈梦雷、蒋廷锡等编《古今图书集成》;董仲舒《春秋繁露》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二、名词解释(5/50)1.甲骨四堂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研究家:罗振玉,字展堂。

王国维,字观堂。

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

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王锷编、方向东补经部:1、《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下册,中华书局出版。

2、《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潘雨廷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4、《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高亨,中华书局1987年3月出版。

5、《周易大传今注》,高亨,齐鲁书社2002年4月出版。

6、《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7、《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陈抗、盛冬铃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8、《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盛冬铃、陈抗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9、《尚书综述》,蒋善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10、《尚书通论》,陈梦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1、《尚书学史》(订补本),刘起釪,中华书局1996年8月出版。

12、《尚书源流及其传本考》,刘起釪,辽宁大学1997年3月出版。

13、《今古文尚书全译》,江灏、钱宗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14、《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陈金生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2月出版。

15、《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中华书局1999年10月出版。

16、《诗经学史》,洪湛侯,中华书局2002年5月出版。

17、《诗经词典》(修订本),向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18、《诗经译注》,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

19、《周礼正义》,清孙诒让,王文锦、陈玉霞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

20、《周礼译注》,杨天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1、《仪礼正义》,清胡培翚,段熙仲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22、《仪礼译注》,杨天宇,上海古籍出版1994年7月出版。

23、《礼记集解》,清孙希旦,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

24、《礼记训纂》清朱彬,饶钦农点校,中华书局 1996年9月出版。

中国古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

中国古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

中国古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
先秦时期
1.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反映社会
风貌和道德观念的作品,是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材料。

2. 《楚辞》:楚国文学的代表作,以其情感独特、艺术表现力
强而著称,其中《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史记》: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
和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而闻名。

2. 《论语》:列子的弟子整理的孔子语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之一。

唐宋元明清时期
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
的巅峰之作,通过对富贵人家的衰落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缺陷。

2. 《水浒传》:元代施耐庵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以梁山泊起
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英勇善战、正直豪爽的人物形象。

3. 《西游记》:元代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为
主角,记录了他与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历险。

4. 《红罗羹》:南宋皇帝赵明诚所著的一部古代妇女教育小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主义著作之一。

近现代文学
1. 《围城》:周作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上海社会的描写,
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心态。

2. 《茶馆》:为老舍的经典剧作,以一个茶馆为背景,展现了
晚清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3. 《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贫苦人物的
命运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份书目清单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冰山一角,希望读者能从
中找到感兴趣的作品,并进一步探索和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诗经今注》高亨注2、《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3、《司马相如集校注》〔西汉〕司马相如著金国永校注4、《扬雄集校注》〔汉〕扬雄著张震泽校注5、《阮籍集》〔魏〕阮籍著李志钧等校点6、《陶渊明集校笺》〔晋〕陶潜著龚斌校笺7、《谢宣城集校注》〔南朝齐〕谢朓著曹融南校注集说8、《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9、《文心雕龙义证(全三册)》〔南朝宋〕刘勰著詹锳义证10、《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11、《文选(全六册)》〔梁〕萧统编〔唐〕李善注12、《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13、《王子安集注》〔唐〕王勃著〔清〕蒋清翊注14、《骆临海集笺注》〔唐〕骆宾王著〔清〕陈熙晋笺注15、《卢照邻集笺注》〔唐〕卢照邻著祝尚书笺注16、《孟浩然诗集笺注》〔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17、《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18、《李白集校注》〔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19、《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20、《钱注杜诗》 [唐]杜甫著[清]钱谦益笺注21、《高适集校注》〔唐〕高适著孙钦善校注22、《岑参集校注》〔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23、《韦应物集校注》〔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24、《权德舆诗文集》 [唐]权德舆著郭广伟校点25、《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全二册)》〔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26、《韩昌黎文集校注》〔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27、《柳宗元诗笺释》〔唐〕柳宗元著王国安笺释28、《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著 [宋]韩醇诂训29、《刘禹锡集笺证(全三册)》〔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30、《白居易集笺校(全六册)》〔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31、《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唐〕李贺著〔清〕王琦等评注32、《长江集新校》〔唐〕贾岛著李嘉言新校33、《樊川文集》〔唐〕杜牧著陈允吉校点34、《樊川诗集注》〔唐〕杜牧著〔清〕冯集梧注35、《玉溪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蒋凡校点36、《樊南文集(全二册)》〔唐〕李商隐撰〔清〕冯浩详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37、《温飞卿诗集笺注》〔唐〕温庭筠著〔清〕曾益等笺注38、《皮子文薮》〔唐〕皮日休著萧涤非、郑庆笃整理39、《韦庄集笺注》〔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40、《二晏词笺注》 [宋]晏殊、晏几道著张草纫笺注41、《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全三册)》〔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42、《苏舜钦集》〔宋〕苏舜钦著沈文倬校点43、《清真集笺注》 [宋]周邦彦著罗忼烈笺注44、《嘉佑集笺注》〔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45、《苏轼诗集合注(全三册)》〔宋〕苏轼著〔清〕冯应榴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46、《栾城集(全三册)》〔宋〕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校点47、《山谷诗集注(全二册)》〔宋〕黄庭坚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48、《淮海集笺注(全三册)》〔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49、《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50、《李清照集笺注》〔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51、《陈与义集校笺》〔宋〕陈与义著白敦仁校笺52、《剑南诗稿校注(全八册)》〔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53、《放翁词编年笺注》〔宋〕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54、《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标校55、《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56、《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笺校57、《揭傒斯全集》〔元〕揭傒斯著李梦生标校58、《雁门集》〔元〕萨都拉著殷孟伦、朱广祁校点59、《高青丘集(全二册)》〔明〕高启著〔清〕金檀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60、《沧溟先生集》〔明〕李攀龙著包敬第点校61、《震川先生集(全二册)》〔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62、《海浮山堂词稿》〔明〕冯惟敏著凌景埏、谢伯阳标校63、《汤显祖诗文集(全二册)》〔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64、《汤显祖戏曲集(全二册)》〔明〕汤显祖著钱南扬校点65、《白苏斋类集》 [明]袁宗道著钱伯城校点66、《珂雪斋集(全三册)》 [明]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67、《袁宏道集笺校》〔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68、《沈璟集》〔明〕沈璟著徐朔方辑校69、《隐秀轩集》〔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70、《谭元春集》〔明〕谭元春著陈杏珍标校71、《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著施蛰存、马祖熙标校72、《牧斋杂著(全二册)》 [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校标73、《牧斋初学集(全三册)》〔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74、《牧斋有学集(全三册)》〔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75、《安雅堂全集》 [清]宋琬著李学颖集评校注76、《吴梅村全集(全三册)》〔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77、《顾亭林诗集汇注(全二册)》〔清〕顾炎武著王蘧常辑注吴丕绩标校78、《吴嘉纪诗笺校》〔清〕吴嘉纪著杨积庆笺校79、《秋笳集》 [清]吴兆骞著麻守中校点80、《敬业堂诗集(全三册)》〔清〕查慎行著周劭标点81、《渔洋精华录集释(全三册)》〔清〕王士禛著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82、《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83、《方苞集(全二册)》〔清〕方苞著日刘季高校点84、《刘大櫆集》〔清〕刘大櫆著吴孟复标点85、《茗柯文编》〔清〕张惠言著黄立新校点86、《纳兰词笺注》〔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87、《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88、《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89、《樊榭山房集(全三册)》〔清〕厉鹗著〔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90、《忠雅堂集校笺(全四册)》〔清〕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笺91、《李玉戏曲集(全三册)》〔清〕李玉著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92、《两当轩集》〔清〕黄景仁著李国章校点93、《瓯北集(全二册)》〔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94、《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点95、《岭云海日楼诗钞》〔清〕丘逢甲著丘铸昌标点96、《人境庐诗草笺注(全二册)》〔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97、《张衡诗文集校注》[东汉]张衡著张震泽校注98、《欧阳修诗文集笺校》 [宋]欧阳修著洪本健笺校99、《于湖居士文集》 [宋]张孝祥著徐鹏校点100、《瓶水斋诗集》(全二册)[清]舒位著曹光甫点校101、《东坡乐府校笺》 [宋]苏轼著龙榆生校笺102、《郑谷诗集笺注》(唐)郑谷著严寿澂黄明赵昌平笺注103、《归庄集》(清)归庄著104、《戴叔伦诗集校注》(唐)戴叔伦著蒋寅校注105、《梁辰鱼集》(明)梁辰鱼著吴书荫校注106、《王梵志诗校注》(增订本)(全二册)(唐)王梵志著项楚校注107、《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清)吴敬梓著李汉秋辑校108、《芦川词笺注》(宋)张元干著白敦仁校笺109、《樵歌校注》(宋)朱敦儒著邓子勉校注。

2021东师大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东师大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东师大考研宝典——中国古典文献学写在最前……去年的考研已经落幕半年,但是每当想起考研之前的各种痛苦以及考完以后我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发下来有一些日子了,可是每当我再次拿起它时内心还是激动不已,深深的为自己能够考上东师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还是以最理想的结果报答了我。

我本科学校双非,生物化学本科生,一直以来985院校就是我的一个梦,经过高考失利,与985高校绝缘,但是考研是让我再次向梦想前进的通道,我怎么可以错过它,但是现实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985高校,尤其是像我一样基础薄弱的本科学校根本不占优势的考生。

我从大二就开始选择,有老师和学长告诉我,选择学校真的很重要,学校选对了,就成功一半了。

我花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其实选择这个学校也不出所料,我本科是在辽宁读的,也是属于东三省,我喜欢东北人的豪爽,喜欢他们的生活氛围,东北师范大学也是东北有名的985高校,所以选择它也算是情理之中。

其实我也有一直犹豫,考虑应不应该考东师大,因为本科院校是普通二本,东师大是985高校。

一直在问自己,我有这个能力吗?我可以吗?到时候考的分数差太多怎么办?我看了很多考研帮帖子,我发现,有人谨小慎微,也有人孤注一掷。

索性我也就让自己放手一搏,想想自己大步迈入东师大的校门,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情景,我就告诉自己:此时不博,更待何时!选择考研,我不知道你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逃避工作,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科研,抑或是觉得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实在是有必要读研,比别人拥有更好的平台机会。

我当时是觉得,如果不考研的话,我很可能毕了业之后就会从事一个跟我本科的方向:生物化学,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那我的大学学习生活就完全没有了意义。

我希望在这个环境工程专业的领域,继续深造下去,成为一个环境方面的人才,为培养我的社会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而且我确确实实想实现我的985高校梦。

不管你选择考研的理由是什么,都希望你好好的考虑清楚,然后下定决心,坚持到顺利考上你理想中大学的那一刻。

中国人一生必读的100本古典书籍,你读过几本?

中国人一生必读的100本古典书籍,你读过几本?

中国人一生必读的100本古典书籍,你读过几本?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

“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

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广大网友朋友们挑选出来了100本古典书籍,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宝典,希望更多的人传承下去!《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孟子》《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 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古籍遗产。

善本是指保存较为完整、质量较高的古籍原装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对于研究历史、文化、文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籍善本的书目,包括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文学名著等。

2.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道德经:为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

道德经以其简约而深邃的语言风格,阐述了道家的思想理论。

•春秋左传:为战国时期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情况,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韩非子: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重要文献,主张通过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史记:为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分为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载。

•汉书:为西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所著,以刘邦为起点,到王莽为终点,通过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西汉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荀子: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性著作,通过论述政治、伦理、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资治通鉴: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统编中国历史的大型纪实著作,以年代为序,详细记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庄子: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所著,以寓言和讽喻的方式,表达了道家关于自由、无为等哲学思想。

•诗经: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战国时期以前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5. 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唐诗三百首:为唐代文学家杜甫所选的唐诗经典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之作,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书五经:为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国学经典文献

国学经典文献

国学经典文献国学经典文献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国别体史书——《国语》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古代占筮典籍——《周易》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儒家主要经典——《大学》儒家主要经典——《中庸》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医家之宗——《黄帝内经》两汉时期史家之绝唱——《史记》“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记述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巨著——《三国志》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广雅》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乐府诗集》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论诗的名著——《诗品》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文选》我国第一部记载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书——《水经注》涉及佛事,考证地理——《洛阳伽蓝记》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述神仙方药,言人间得失——《抱朴子》笔记小说之先河——《世说新语》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神灭论》讲解天文,兼述历法——《大明历》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著作——《颜氏家训》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一部极有影响的志怪小说集——《博物志》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玉篇》举各种阶层,论世事风情——《语林》系统阐述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肇论》流传千百年的蒙学教科书——《千字文》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瑰宝——《法显传》中国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儒事百发,沉雄慷慨——《曹操集》咏物抒情,气调谐婉——《魏文帝集》词采华茂,高峻雄深——《曹子建集》质朴之中含风韵——《陶渊明集》凌云健笔意纵横——《庾子山集》唐代最完整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议》译述西域各国的地理名著——《大唐西域记》独具特色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通典》兼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于一体——《反经》中国禅宗的代表作——《坛经》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选集——《花间集》似幻似真,离魂相合——《离魂记》以爱情悲剧,抨门阀制度——《霍小玉传》明乎所业,探于史传——《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颇具豪侠之风的唐代传奇——《虬髯客传》以诗才入小说——《秦梦记》不染神怪色彩,表现悲欢离合——《柳氏传》汪洋恣肆,激情豪放——《李太白集》尽得古今之体势——《杜少陵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文章合为时而著——《白氏长庆集》文以明道,词必己出——《韩昌黎集》遍悟文体,雄健深沉——《河东先生集》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集》独爱诗篇超物象——《李长吉诗歌》神韵疏朗情豪迈——《樊川文集》宋代宋朝四部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广韵》宋代传奇——《李师师外传》宋代传奇小说的翘楚之作——《洛阳缙绅旧闻记》一部系统完备的历史资料书——《资治通鉴》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变迁——《皇极经世》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之典籍——《梦溪笔谈》集诸儒之大成,授百代之精深——《四书集注》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论宇宙本原,讲五常之本——《太极图说》《通书》包罗各代典章制度的史书——《通志》典雅清俊,搜罗广泛——《花庵词选》述南宋年间遗闻轶事——《吹剑录》诠释名物习俗方言的名著——《侯鲭录》历代启蒙教育之书——《三字经》宋代笔记体著作的佼佼者——《容斋随笔》宋代传奇——《梅妃传》我国传世最早的钱币字之书——《泉志》曲折委婉,足冠群流——《乐章集》系统的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专著——《沧浪诗话》以杨妃谴玄宗——《杨太真外传》抒亡国忧思——《伯牙琴》博辩宏伟,古朴简劲——《嘉祜集》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元丰类稿》汪洋淡泊,深醇温粹——《栾城集》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文忠集》兼收并蓄,浑然天成——《东坡全集》春风又绿江南岸——《临川集》气骨不衰,淡雅有致——《淮海居士长短句》格意高远,化腐朽为神奇—一《山谷集》清新明丽,婉约正宗——《激玉词》雄深雅健,激昂排宕——《稼轩词》一扫纤艳,不事斧凿——《剑南诗稿》《放翁词》元代中国的“莎士比亚”——《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愿天下姻缘皆完美——《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意境含蓄,笔墨酣畅——《墙头马上》《梧桐雨》挥洒淋漓,曲词老健——《汉宫秋》《青衫泪》一部影响最大的南戏——《琵琶记》成就独特的爱情剧——《倩女离魂》凸显道德与人格的力量——《赵氏孤儿》神秘幻化,瑰丽雄奇——《柳毅传书》《三夺槊》中国古代月令类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得罪权贵,李白被贬——《贬夜郎》广搜博采,拾遗补阙——《文献通考》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学巨著——《王祯农书》事俱而文深——《娇红记》充满喜剧色调——《秋胡戏妻》侈谈神异,陈述罪福——《佛祖通载》才子佳人小说——《春梦录》明代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蒙古族第一部历史巨著——《蒙古秘史》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水浒传》展现战争风云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传不习乎——《传习录》《文录》志怪传奇——《庚巳编》漫记西湖名胜及传说——《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幽怪录》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抨击庸俗的世风——《小窗幽记》警世劝戒之书——“三言”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二拍”抒明亡之痛,发故国恋情——《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媛文集》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神奇秘谱》治理水患的名著——《治水筌蹄》专辑人名的类书——《万姓统谱》焚而不灭——《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著作——《农政全书》记述史实,兼杂遗闻轶事——《谷山笔麈》影响深远的四部传奇剧本——“临川四梦”我国药物学史上的巨著——《本草纲目》醉心侠骨——《禅真逸史》《禅真后史》一部总结修身养性智慧的奇书——《菜根谭》书画收藏与鉴赏宝典——《清河书画舫》《南阳名画表》《南阳法书表》融汇中西知识的学术书——《物理小识》史料精详的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研讨帝王用兵的名著——《乾坤大略》详述典章制度——《典古纪闻》著名的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记朝野典章,论军事文史——《辍耕录》清代开清代朴学之先河——《日知录》一部广有影响的理学学术史——《理学宗传》清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散文选本——《古文观止》阐述政治主张,提出改革措施——《明夷待访录》铁肩担道义——《读通鉴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一部诗话著作——《带经堂诗话》谈狐说鬼的空前绝后之作——《聊斋志异》奉敕主编的文字学巨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笔锋指向科举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朽巨著——《红楼梦》除暴安良,寄身立志——《野叟曝言》爱古不薄今——《瓯北诗话》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专著——《十七史商榷》性灵诗学——《随园诗话》发人间之幽微——《阅微草堂笔记》基于文史渊流,探究古今学术——《文史通义》以小说见才学——《镜花缘》清代笔记小说——《夜谭随录》探求古音古字的训诂学名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金一代文史大观——《金文最》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史料——《品花宝鉴》康熙年间演义小说——僦岳全传》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侠客义士,诛强灭暴——《三侠五义》唐诗入门读物的不二首选——《唐诗三百首》纵论诗文,精简切实——《艺概》一部极有影响的弹词作品——《笔生花》中国所见的弹词及古代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书——《榴花梦》宣扬桐城派的主张——《古文辞类纂》全面阐述汉字构造原则的宝典——《说文解字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以爱情的主线,述盛衰的历史——《长生殿》汇集民间传说,演述隋唐历史——《隋唐演义》别具风格的文言小说集——《香饮楼宾谈》革时弊以策富强——《花柳深情传》六朝时期的骈文汇编——《六朝文絮》介绍世界各国风情的巨著——《海国图志》清官尤可恨——《老残游记》教人立身处世的箴言集——《曾国藩家书》蒙古族长篇小说姊妹篇——《一层楼》《泣红亭》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书——《清史稿》记述“败子回头”的白话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国训诂学名著——《广雅疏证》清代中叶一部重要的神怪小说——《绿野仙踪》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全集》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目答问》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名著——《女才子书》匠心独运的文言小说集——《仕隐斋涉笔》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侠义小说——《绿牡丹》一部《对红楼》梦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敲响反帝爱国的警世之钟——《警世钟》揭露官场腐败弊恶——《官场现形记》呈现“业态众生相”的长卷——仁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幼余灰》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小说——《孽海花》近现代议论时务的文章辑集——《盛世危言》提倡西学,反映进化论的著作——《天演论》痛斥不平,向往理想——《大同书》《诸元之中》以新意境论诗——《饮冰室诗话》阐发境界学说——《人间词话》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论著——《诸子学略说》内蕴丰富,气高意深——《鲁迅全集》中国现代诗歌第一部全新开拓的诗集——《女神》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尝试集》。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

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1.刘知幾《史通》2.郑樵《通志》之《总序》3.章学诚《文史通义》4.《汉书》之《艺文志》,特别是总序和各小序5.《隋书》之《经籍志》,特别是总序和各小序6.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重点阅读其中总序和各小序7.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0.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1.顾颉刚《古史辨》七册(翻阅)12.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13.张舜徽《中国史学名著解题》14.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15.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16.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17.张舜徽《史学三书平议》18.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19.张君和选编《张舜徽学术论著选》20.陈垣《校勘学释例》21.陈垣《史讳举例》21.张家璠、黄宝权《中国历史文献学》22.倪其心《校勘学大纲》23.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24.王国维《观堂集林》(翻阅)2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7.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28.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29.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30.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31.晁公武《郡斋读书志》3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33.张之洞《书目答问》、范希增补正34.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35.俞樾《诸子平议》历史文献学推荐书目36.皮锡瑞《经学历史》37.皮锡瑞《经学通论》38.王念孙《读书杂志》3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40.钱穆《国史大纲》4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42.蒙文通《蒙文通文集》(翻阅)4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4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翻阅)45.《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翻阅)46.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47.余嘉锡《目录学发微》48.余嘉锡《古书通例》49.王力《古代汉语》(翻阅)50.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51.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5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5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54.孙钦善《古文献学史简编》55.肖东发《中国编纂出版史》56.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57.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解题部分)58.谢玉杰、王继光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59.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之《版本编》、《校勘篇》6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61.王宇信《甲骨学通论》62.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63.郑樵《通志》之《二十略》(翻阅,特别是《校雠略》)63.马端临《文献通考》(翻阅)64.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65.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

古典文献学资料

古典文献学资料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名词解释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枚《宋诗钞》练习题2(1)书目、索引书目:刘向、刘歆《别录》、《七略》;索引:《杜诗引得》(2)字典、词典字典:《说文解字》、《尔雅》;词典:《辞海》(3)类书、政书1.类书——《皇览》,魏文帝曹丕时编的最早的类书;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百氏六帖》;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2.政书——“三通”:唐人杜佑《通典》、宋人郑樵《通志》1.甲骨文集合:甲骨文合集(P42):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所编的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共13册,该书选存了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虽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的甲骨41956片,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

3.熹平石经:从东汉末年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矫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4.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按古文,篆文,隶书三种文字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

5.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6.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7.丛书:丛书(P60):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集的书名,用同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8.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9.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10.干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练习题1总集的种类:(1)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萧统《文选》、《古文辞类纂》;(2)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如宋姚铉编集的《唐文粹》;(3)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清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4)断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清董诰《全唐文》。

古典文献——精选推荐

古典文献——精选推荐

1、文献: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信息。

也可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2、文献学: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和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和用途、文献的检索等。

3、熹平石经:从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字体方正平直,中规入矩,极为有名。

4、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刻顾问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二体列于古文之下以诠释之,世谓之“正始三体石经”。

5、汲冢竹书:在古典文献史上,时常有简牍出土的记载。

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是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年,凡书75篇,10万余言。

史称“”6、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是清严可均编辑的《》746卷。

此书共搜集先秦至隋作者3497人,分代编次为15卷。

这部书最大的长处是“全”,它网络了先秦至唐以前所有现存的单篇文章(当然难免有疏漏),每一作者前面都有小传,每一篇文章后面有出处。

这部书为人们阅读先秦至隋的单篇文章提供了最为全面的文献基础。

7、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文集。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地方志也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9、丛书: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书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

专门型两类。

1、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使用一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何新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二) 一位北大硕士生的介绍: 我们专业在不了解或是不喜欢的人看来很枯燥,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专业中许多老师研究的学问都很有意思,比的中国方术研究。退一步说了,一门学问,只要你能真正静下心来,肯定能从其中发现乐趣,找到安慰的,不如说我们专业的裘锡圭和李家浩两位老师,一生浸淫其中。这些都不用说了,老师的情况可以去chinese.pku.edu.cn教授及以上的,基本上都可以带硕士研究生。 我们本科的专业课很多,大致也说一下吧。 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很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洪诚《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我们专业课的大致情况,如果有什么补充,我再告诉你。有的书名可能不太对,但大致没有什么差别。考就真不太清楚了,除了公共课以外,还要考古文献学、古文献学专业基础 (包括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综合考试较难,包括中文系所有本科专业的内容,完全是知识面的考察,其中文学占绝大部分,如果没有平时的考前突击,很难有效果。另外,我觉得公共课是关键,一定要考高分才行。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大祝学习顺利!

一位北大博士生的介绍: 参考书目: 一、目录学: 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说》 王重民 《中国目录学史》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答问补正》 二、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同名参考书一本,上海书店出版社刚出新版

三、古代文化史 是重头戏,有北大版《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不过跟老师上课的讲义还是有较大差距

四、文学、史学、哲学要籍解题 《历代诗文要籍解题》 金开诚、葛兆光 北京出版社1988 《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张舜徽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传玺 哲学的好像没有的说,看看辞海分册和大百科全书吧

五、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0 1998重印 上课主要用这本 《古籍版本签定丛谈》 78年版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 详 《书林清话》 叶德辉

六、校勘学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 《校勘学释例》

王念孙 《读书杂志》 俞樾 《群经平义》、《诸子平义》

七、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代末刚重印过 八、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记记上古三十韵部就差不多了 九、训诂学 好像参考书很多,就看看董洪利的《古籍的阐释》吧 十、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1994 这个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看啊,有厚厚两册那,不过只记大东西就可以 (编者按:这本书很难买到,高教出版了《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可能好找些。)

其实只要记最重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尤其是跟名词解释有关的,所以其实看看《辞海》相关的分册或者中国大百或者任何一本有关古籍整理的工具书,就差不多了。哪个老师出题就重点看哪个老师搞的东西就可以。祝备考顺

(三) 北师大的老师们的建议如是: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适用对象 备注 01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 博士、硕 必读 02 古典文献学 罗孟祯 博士、硕士 必读 03 中国古文献史 孙钦善 博士、硕士 必读 04 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博士、硕士 必读 05 汉语现象论从 启功 博士、硕士 必读 06 管锥编 钱钟书 博士、硕士 选读 07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朱维铮校注 博士、硕士 选读 08 十三经注疏 阮元编 博士、硕士 选读 09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中华书局 博士、硕士 选读 10 文献学论著辑要 张舜徽 硕士 必读 11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博士、硕士 选读 12 古书通例 余嘉锡 硕士 选读 13 中国目录学史论从 王重民 博士、硕士 选读 14 书林清话 叶德辉 硕士 选读 15 目录学发微 俞嘉锡 硕士 必读 16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博士、硕士 选读 17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博士、硕士 选读 18 中国古籍印刷史 魏隐儒 硕士 选读 19 校勘学释例 陈垣 硕士 选读 20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博士、硕士 选读 21 中国文学史料学 潘树广主编 硕士 必读 2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谢思炜、尚学峰、于翠玲 博士、硕士 必读 23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王瑶 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4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聂石樵 博士、硕士 选读 25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博士、硕士 选读 26 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7 古本戏剧剧目提要 李修生主编 硕士 选读 28 元杂剧史 李修生 硕士 选读 29 中国文化导论 钱穆 硕士 选读 30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韩伟民 硕士 选读 31 中国编纂出版史 肖东发 硕士 选读 32 中国图书文化导论 程焕发 硕士 选读 33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 张静庐 硕士 选读 34 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 钱剑夫 硕士 选读 3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博士、硕士 必读 36 中国古代的类书 胡道静 博士、硕士 必读 37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硕士 必读 38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39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40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硕士 必读 41 文献 北京图书馆 博士、硕士 必读 42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43 Journal of Central Asian 博士、硕士 选读 44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另: 蒋寅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中国诗学专业和唐宋文学两个专业研究生开的必读书目是一样的, 博士生书目是在读过硕士生书目的基础上开出。

中国诗学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老子校释(朱谦之,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诗集传(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 楚辞补注(洪兴祖,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笺注(余嘉锡,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渊明集(王瑶,人民文学出版社) 庾子山集注(倪璠,中华书局) 诗品注(陈延杰,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选(李善注,中华书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