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

本文来至小高:https://www.360docs.net/doc/b01798093.html,

1自我意识情绪的理论观点

1.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

Darwin早在1872年《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中指出:“儿童在三岁左右就会出现自我意识,害羞、内疚和羞耻等情绪伴随着意识的出现而产生。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类情绪的反应,更是对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自身这个问题的一种反应。”Lewis(1997;2003)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近年来情绪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它与基本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对自我逐渐产生认识,并通过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而产生的情感,它在情绪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Tracy和Robins(2004)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guilt)、羞耻(shame)、尴尬(embarrassment)、妒忌(jealousy)、自豪(pride)等。总之,自我意识情绪是由自我(self)参与的一种更高级的情绪,这些情绪关系到对自我意识的伤害或增强,因此统称为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自我意识情绪与基本情绪的关系

基本情绪有比较确定的面部表情表达方式,而自我意识情绪缺乏确定的面部表情表达方式,并有更加复杂的情绪识别系统。Ekman等人指出对于快乐、恐惧、悲伤、生气、厌恶、吃惊这6种基本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就可以被识别出来,但对于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仅通过面部表情未必都能识别出来,它需要一些非面部表达成分的参与。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不仅含有面部的情绪信息,还要有身体的动作、头部的运动、胳膊的姿势等等。Tracy 和Robins等人研究表明单独呈现出自豪的面部表情的图片,被试分辨不出来是哪种情感,只有在展示出完整的上半身图片,包括向上伸展的胳膊的姿势,微微扬起的额头,面部微笑的表情,综合这些信息自豪感才能被识别出来。

基本情绪与自我意识情绪在情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不同。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基本情绪。研究表明婴儿在生命最初的9个月里,已经可以表达出大多数的基本情绪。而自我意识情绪直到18~24个月时才会产生,更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自豪,大约要在3岁末时才会出现,比如在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后,儿童会表现出自豪的情感。为什么自我意识情绪发展会晚于基本情绪呢?一种解释是自我意识情绪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和稳定的自我表征的形成,而自我觉察要到18~24个月时才会逐渐的发展出来,自我意识情绪才会随之发展;另一种解释是儿童必须首先明白和理解社会的规则和要求,从而决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适应性行为,并且明白要遵守这些标准和规则,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他人的评价。当儿童开始发展出精细的心理理论,他们知道自己身边的重要他人(通常是指父母或抚养者),会从外在的评价角度来观察他们。当儿童发展出了自我觉察能力时,外部的评价(如我把牛奶弄洒了,妈妈很不高兴)就会被内化,转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如我把牛奶弄洒了,我很不开心),这样的转化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对外部的标准依靠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我内化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如当年龄较小的儿童谈论他们羞耻和内疚的体验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人的反应(如我担心人们可能会不再喜欢我);而大一点的儿童则会用自己的标准对事件做出评价(如我是愚蠢的)。

自我意识情绪比基本情绪有更加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些情绪要求形成稳定的自我表征、自我觉察、用社会的标准评估自我的能力,并能对情绪做出归因。关于是自我对结果负责,还是他人对结果负责,自我觉察的一个主要的标志是镜像自我认知(mirror self-recognition)。Lewis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认知能力至少要到婴儿18个月时,才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而更复杂的自我理解、自我归因要到2.5~3岁时才会出现。

同时,语言学家Bretherton和Beeghly分析得出,在儿童言语发展方面,儿童对自我意识情绪词汇的获得要晚于对基本情绪词汇的获得,儿童开始谈论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话题要比谈论基本情绪的时间晚。

另外,二者在研究方法上要求不同,在实验环境下自我意识情绪比基本情绪更难引发。被用来引发基本情绪研究的实验手段,如单一的面部表情照片,不能够完全准确的捕捉到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需要更加复杂的方法。

1.3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条件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最重要条件是要有自我表征(self-presentation)、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和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如一个人中了彩票大奖或赢得了运动比赛的冠军,他都会感到快乐。但前者不会引发自我评价的过程,而后者将会引发自我评价的过程(如我所取得的运动成就,是对我的能力水平的一种认可)。那么,后一事件即在运动方面的成功,将会使人产生自我意识情绪,如产生自豪感。因此,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情绪的自我归因(self-attribution)。自我表征被激活后,引起了自我的关注,接下来就要对情绪进行归因,判断被引发的情绪是受个体内部,还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当情绪事件被个体归因为内部因素,即指向自我时,自我意识情绪就产生了。Heider、Peterson和Weiner等人研究已证明自我归因在人际交往、成就领域中对人类行为、认知和情绪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归因和自我评价相互作用,自我归因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Kemeny和他的同事认为只有当观众(他人)在场,个体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接受(social acceptance)受到威胁时,自我意识情绪才会被引发。Tracy和Robins等人则认为,即使没有公众的威胁,自我意识情绪也是能够发生的。事实上,目前研究证明当个体独自一人时,自我意识情绪是能够发生的。Leary指出在这种情景下,因为假想观众(imagined audience)的存在,引发了自我意识情绪,如某人考试得了较低的分数,即使没有他人在场,但因为假想观众的存在,也会使他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到羞耻。

1.4自我意识情绪的功能

自我意识情绪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功能。个体在进行社会行为时,自我意识情绪能够帮助个体识别和改正他们的错误。当个体内在的特定目标、期望或标准违背了社会的规则时,自我意识情绪就会提供反馈信息,社会规则的违背可能就会导致内疚、羞愧、尴尬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9,10]。同时,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外在表达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自我意识情绪的外在表达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social signals),它对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危机起着调节的作用。另外,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可以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补充的作用,从而减少社会侵犯行为的发生。Beer和Heerey(2003)等人的研究已证明了自我意识情绪所具有的调节功能[11]。

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主要是服务于个体的社会需要。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自豪,驱动着人们在成就领域和任务领域中努力地工作,使人们以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适应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从而与他人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同时自我意识情绪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生存,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被他人接受,这是人类能够生存和繁衍的关键。正因为自我意识情绪的存在,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个体能够拥有“自我”“同一性”等。同

时,自我意识情绪能帮助个体增强和保护这种同一性[12,13]。正如Kemeny指出:“羞耻、自豪,这样的自我意识情绪,可能是个体感受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除了服务于人际交往的需要外,它的产生也可能来自服务个体心理内部的需要。自我意识情绪通过驱使人们去做有社会价值的事来指导个体的行为。为获得成功,成为一位“很好的人”,我们努力奋斗或者很好地对待他人,因为这样做,使我们对自己感到自豪;反之没有这样做,我们内心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或羞愧。简而言之,社会告诉我们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人们通过自我表征的形式内化这些观点,含有自我表征的自我意识情绪激发行为活动,促使我们完成目标任务。所以,通过加强亲社会的行为,鼓舞人们进行利他的行为活动,促进社会接受,自我意识情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interpersonal reciprocity)[14]。

2自我意识情绪的实证研究

2.1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自我意识情绪一般在出生后的第2年末或第3年开始出现。Lewis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18~24个月的婴儿会表现出垂下头、双手捂脸、难为情、尴尬的情绪。尴尬情绪研究表明婴儿是在自我认知出现后,对尴尬的认知才建立起来。Tracy和Robins (2005)等人最新的研究发现儿童在3岁到7岁这一阶段,对自豪感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3岁儿童能够通过识别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识别出自豪感。3岁儿童对自豪感的正确识别在30%左右,4岁儿童对自豪感的识别已超过60%,并能够理解自豪所表达的含义。同时,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情绪最初萌芽发展阶段,必须要有他人在场,到7岁左右时,自我意识情绪才开始与内心的正确的行为标准整合起来[15]。

最近,Davidson(2006)首次基于对情绪的两种分类——自我意识情绪和基本情绪,对6岁、8岁、10岁儿童进行了情绪的记忆和理解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6岁儿童比8岁、10岁的儿童更愿意通过运用基本情绪的标签回忆自我意识情绪,借助基本情绪来解释自我意识情绪。较大一点的儿童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理解更好。在不考虑情绪的类型时,负性情绪(如狂怒、内疚)比正性情绪(如快乐、自豪)更容易被回忆出来。同时,研究还发现在情绪的记忆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尤其当亲身体验某种特定的情绪时,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记住情绪[16]。这一研究结论还有待验证。

2.2自我意识情绪与归因、成就动机

研究证明对事件进行内部归因会引发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研究中发现,对失败做出内部归因趋向引发内疚和羞耻,对成功做出内部归因趋向引发自豪。最近Tracy(2006)等人有关羞耻和内疚的研究证明,内部归因同羞耻和内疚有正相关,羞耻与对失败做出的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有正相关,而内疚与对失败做出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有正相关[17]。自豪的研究证明自豪的两个结构,即可信的自豪(authentic pride)和自大的自豪(hurbistic pride)分别有不同的归因方式。努力和能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归因的两个重要方面。努力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归因;能力被认为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归因。研究得出可信的自豪是来自对事件做出的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的归因,即归为努力归因;自大的自豪来自对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即归为能力归因[18]。

新近研究已证明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可以由不同的成就目标预测出来。最近,Pekrun(2006)等人对德国和美国的大学生关于学业成就目标和情绪的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和表现趋近目标对自豪感有正向的预测,掌握目标对厌恶、生气的情绪有负向的预测;表现回避目标对焦虑、羞耻有正向的预测。研究表明成就目标与情绪有着重要的关联,同时Pekrun 的研究指出动机和情绪整合的研究将是一个前景较为宽广的研究领域[19]。

2.3自我意识情绪的跨文化差异

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情绪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差异性。Stipek对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关于引发自豪、羞耻和内疚的情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假设在考试中因为作弊被抓到,中美两国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兄弟在考试中被抓,会感到更加内疚、羞耻,但在羞耻和内疚的程度上,中国的大学生要比美国的大学生感受的程度低一些。另一个实验启发的情绪情境是如果他们的子女被著名大学录取了,相比如果是他们自己被录取,在这两种情况下,感到自豪的程度如何。中国大学生会对前者,即自己的子女被录取,感到更多的自豪,而美国大学生对这两种情境下产生的自豪感程度是相当的[20]。

对于自豪这种情绪的表达,中美两国大学生也存在着差异。在个人成就方面,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倾向于用积极的态度来表达自豪的情绪,而中国人更喜欢强调体验到成就,并且这种成就有益于他人时,才会产生自豪感。这一研究结论与Markus和Kitayama关于文化和自我的观点相吻合,他们认为西方人以独立型自我(independent self)为主,东方人以互倚型自我(interindependent self)为主,前者强调的是个人主义的自我,而后者是强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的自我[21]。正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使得个体拥有不同的自我概念,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自我意识情绪,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认为在情绪的表达上,自我意识情绪可能既具有特定文化的特征,又具有人类普遍性的特征,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探讨。

3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方法

羞耻、内疚、尴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方法目前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自我报告测量(self-report scales)、非言语行为编码(coding of nonverbal behavior)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verbal reports and behavioral measures)相结合的编码技术,以及脑神经成像(如PET、fMRI)技术。

3.1自我报告测量

自我报告可以分三方面:有关特质或气质性的情绪自我报告测量;有关状态或暂时性的情绪自我报告测量;有关状态或特质情绪结构的测量。目前对羞耻和内疚的自我报告测量远远多于自豪和尴尬的研究。具体的自我报告情绪测量有下列4种:

第一种情境情绪测量(situation-based scales)。被试阅读一段情境描述,通过假定情境引发一种特定的情绪,然后被试对这种情绪进行评定。如假设你在乘坐一辆有较多乘客的公共汽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请你对“尴尬”这种情绪进行等级评定。

第二种情节情绪测量(scenario-based scales)。这种方法不同于情境情绪测量。主试设置特定的情节,同时提供多个供选择的答案,这些供选择的答案指向被试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如被试阅读下面的情节描述:“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而你的同事却因此而受到责备”,请被试从所提供的多项供选答案中,对此情节做出选择:(1)你可能会认为公司老板不喜欢你的同事;(2)你可能认为生活是不公平的;(3)你会保持沉默,回避你的同事;(4)你感觉不快乐,想纠正这种情形。

第三种陈述评定(statement-based scales)。被试对列出的描述他们曾经历的情感、相关行为的句子或短语进行评定。如一项关于尴尬的研究,请被试对下面的陈述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我真想找个地板缝钻进去,马上消失。”

第四种形容词评定量表(adjective-based scales)。被试评定他们体验的不同情绪的程度,如内疚、害羞等。多数的形容词评定量表是用来评定特质或状态性的情绪。要测量的情绪是特质的,还是状态的,实验的指导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请指出通常情况下(或总的来说),你有这种感觉(如害羞)的程度有多大?”或“请指出目前你对这种情绪(如内疚)感受的程度有多大?”采用等级评定,前者是指向特质的情绪,后者是指向状态的情绪。

3.2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

对于基本情绪,如生气、恐惧、快乐、悲伤、惊讶,它们具有明显的、普遍性的表情识

别系统,而对于自我意识情绪,研究者也试图去发现其是否有明显的、非言语的情绪表达系统。研究发现,参与自我意识情绪表达的肌肉活动单元(action unit)不仅仅局限在面部,还包括身体姿势、手臂的活动等。现有的针对测量基本情绪的面部肌肉活动编码系统(FACES)仅包括头部的情绪运动,所以目前的情绪图式方案不能完全捕捉到自我意识情绪。为此,Izard、Keltner、Tracy和Robins等研究者对尴尬、自豪和羞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与每种情绪活动相关的肌肉活动单元。结果表明尴尬、自豪和羞耻具有非言语的情绪表达的活动单元,除了面部肌肉的活动外,还包括身体的活动,头部的运动,胳膊的姿势等,综合这些非言语的行为信息,情绪表达得以识别。但到目前为止,内疚的情绪研究还没有发现一个可靠的、稳定的、能够被识别的非言语的情绪表达系统[22]。

3.3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的编码技术

Barett和他的同事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发现,8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很好的报告自己所感受到的自我意识情绪[23]。Lewis等研究者采用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verbal reports and behavioral measures)相结合的编码技术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游戏情境引发儿童的情绪,并对儿童在游戏过程表现出的言语和行为进行编码,如对羞愧的行为编码为嘴角向下撇,或嘴唇收缩,眼睛向下看或斜视,不关注游戏任务,同时伴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如“我不擅长玩这个游戏”。对自豪的行为编码为昂首挺胸,微笑或双唇紧闭,目光直视他人,同时伴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如“太棒了,我做到了!”这种方法的编码来源主要是被试的面部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报告[24]。

3.4脑神经成像技术

近年来,随着脑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神经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已有研究通过让被试看图片、短片或阅读语句来诱发情绪,进行神经成像的研究。Shin(2000)等人通过让被试回忆内疚的情绪体验,阅读与自己相关的情绪经历,使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来研究内疚发生时脑部神经的变化[25]。Berthozd(2002)等人首先利用磁共振(fMRI)功能成像技术的对尴尬进行了研究[26]。最近,Takahashi(2004)对内疚和尴尬这两种情绪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二者除了同时激活相应的脑部活动区域外,激活的程度存在差异,尴尬激活的程度要高于内疚,这说明尴尬的神经机制可能要比内疚更加复杂[27]。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成熟,这方面的研究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

4国内自我意识情绪研究现状

国内仅有少数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钱铭怡等人对中国大学生的羞耻(shame)和内疚(guilt)进行了差异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公开化与私人化”在引起羞耻和内疚上有显著差异;“有他人在场”是羞耻感的易化因素,内疚感的产生基本不需要“观众”在场;“违背道德”在引发羞耻感和内疚感上是相等的,“个人无能”“伤害自我”引起更多的羞耻感,“伤害他人”引起更多的内疚感[28,29]。徐琴美等人对5岁、7岁、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部分对内疚情绪还不能很好地理解[30]。还有研究者对嫉妒和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大五人格中,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31]。桑标(2006)等人借鉴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的研究方法和汉语词汇语义记忆的实验研究,对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进行了反应时的差异研究,以此推测儿童对不同类别情绪的认知差异[32]。

以上这些仅仅是自我意识情绪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国内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不但在内容上需要丰富,而且研究的角度需要扩展,如自我意识情绪的表情识别系统、神经机制、情绪归因等都有待研究。

5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看,自我意识情绪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面介绍的自我报告法和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并不适用。一方面儿童的言语发展水平有限,能

理解的东西不一定能用恰当的言语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口头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状态?假设情境能否完全恰当地引发所要研究的目标情绪?另一方面,儿童对词汇所表达的含义未必能完全准确地理解。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未来如果能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一方面采用内隐的研究方法,同时借助用神经科学的手段,将对自我意识情绪研究具有促进意义。

第二,从自我意识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上看,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较为贫乏。尽管已有研究者运用神经成像等技术,对内疚和尴尬这两种自我意识情绪进行了研究,但这也只是初步的研究,整体上有关自我意识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地探讨和确定。

第三,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需要跨文化的研究和验证。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在不同的文化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识别方式?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下引发情绪的事件类型是否一致?情绪归因方式是否相同?所有的这些,有必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研究和验证。

第四,尽管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在内疚、羞愧、自豪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每个独立的自我意识情绪之间的关系怎样?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自我意识情绪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情绪的理论,更需要一系列的情绪理论和模型来支持每种情绪的发展变化,以便揭示他们之间的发展变化的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需要发展出完整清晰的整体理论模型来支持。

第五,根据自我意识情绪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研究者应考虑如何设计和开发出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培训方案,从而促进和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增强个体在社会和团体中的可接受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和谐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大心理学资料

电大心理学资料 重难点辅导(一)(1—4章) 重难点提示(一)(1—4章) 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认知与学习、动机与情绪、心理特性、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等。 2、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3、心理学分为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和应用领域。基础领域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邓。 4、心理学的流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访谈法。 6、心理学的功能: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2、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由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够感受到的刺激系列。感觉阈限又分为两种,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3、感觉适应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4、心理学中一般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和它所作用的感官性质,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视觉和听觉是人类的主要感觉通道。 5、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和感觉有区别也有联系。

6、知觉有两个重要的心理特征:组织性和恒常性。 7、知觉的过程就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组织性包括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 8、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9、心理学中一般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产生错觉。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1、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内外刺激的觉知及其心理状态。 2、无意识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得心理活动和过程。 3、意识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例如梦、睡眠、催眠、白日梦等。 4、睡眠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因受试者眼球在该阶段会快速跳动而叫做快速眼动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波和外部表现都不同。 5、睡眠失常现象包括失眠、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日间嗜睡。 6、梦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因人而异。 8、催眠的主要理论有意识分离观点和角色扮演观点。 9、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0、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良好的注意的品质对完成各种活动至关重要。 11、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帮助员工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是EAP的重要功能。 情绪的调控不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并不等于简单的压抑。EAP对员工的帮助更多的是建议首先了解情绪的这些特性,再有的放矢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理智分析法 1、加强自身修养 人生应该面对有价值的目标,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生活基调调定在实现远大目标的基础上,事实上就为自身的人生道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就容易克服。因而,EAP要帮助员工自觉树立有所作为的人生目标,培养自身战胜困难的精神,并学会从中体验战胜困难之后的快乐。大学生平时要注意加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当遇到挫折时,就可以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求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成为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如,不少员工把嫉妒升华为奋发努力和积极进取的行为;把单相思转化为热爱集体、珍惜友谊的高级情感,既宣泄了积储的性能量,又陶冶了情操。 2、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通过言语、形象、想象等方式进行有力、积极的叙述,从而对自己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极自我暗示则是自己对自己施加消极影响的过程,它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比如每天要大声地、响亮地、真诚地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积极自我暗示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提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言语,比如你忙碌了一天回家,不要说“我累坏了”,而是要说“忙了一天,现在真轻松”;不要说“为什么失败的是我呢?”而是说“有什么理由不是呢?”;不要说“我不会失败”,而是说“我一定能成功”;不要说“我没有病”,而应该说“我很健康”等。所以当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言语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的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而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对员工复杂的、波动的心理状况有镇定作用、集中作用和提醒作用。 3、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核心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 艾利斯的RET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如果当事人能对该事件做出理性的评价,就可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可能是正面的(如喜爱),可能是负面的(如焦虑),也可能是适当的(如当喜则喜)。

内疚和羞愧的自我意识情绪2017-1-5

内疚和羞愧的自我意识情绪 当你认为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的身体,情绪或者心理时,你也许会感到内疚。内疚让你自责,让你感觉胃里好像打了个结,或者喉咙哽咽。内疚的情绪会占据你的头脑,你可能会把当时的情形翻来覆去的回想很多遍,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或者开始厌恶自己。 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学到一些概念:关于是非、好坏,关于人们所认为的得体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标准。你发现,做正确的事情或表现得体,往往就会被爱,就会得到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人的赞许,并且整体来说,感觉自己是个不错的人。 你会从父母和其他对你来说重要的人那里,传承他们的社会标准,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是否感到内疚同你的道德标准有很大关系,它就像是住在你头脑里的一个小法官,不停地判断你的行为是否达到了那些社会标准所期望的。但你要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你会用道德标准来判断。如果你背离了自己的标准,背叛了自己,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你就会觉得内疚。如果你认为诚实很重要,撒谎是不可接受的,那么你在撒谎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内疚。 内疚是为目的服务的 道德标准为你提供指引。帮助你决定如何想、如何做才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跟你有相同的道德标准。有些人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事实上,因为做错了会感到强烈的内疚,他们会非常谨慎,希望能够一直做正确的事情。可是,永远做正确的事(一直做个好人),就跟试图忽视自己的道德标准一样,是很难的。 但是,也许你已经注意到,有些人并不会因为伤害了他人而感到内疚,或者他们根本不会理会自己的内疚。想象一下,如果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除了你)都不会感到内疚,

都体会不到这种让他们忠于自己道德标准的情绪,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很多孩子会撒谎、欺骗、偷窃,伤害他人(如果他们并不在乎卷入麻烦的话)。所以,在社会关系中,内疚其实是服务于某一个目的的,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相处。记住,他人的道德标准可能跟你的不同,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另一个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你,而不是像你对待他那样。 内疚可以保护你 如果内疚可以让你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那么这种情绪就起到了保护你的作用,不是吗?如果大脑能根据过往类似经验评估眼前的状况,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肯定的。比如说,你的确很想跟一个朋友交往,然而他却总是做一些有悖于你道德标准的事情,甚至是有可能伤害你的事情,那么,你会怎么做?幸运的是,当你做了背离自我期望的事情的时候,内疚的感觉就会袭来。而且,一旦你做了这样的事,你还得对自己撒谎,用各种站不住脚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现在你更好的了解了自己,你知道当自己处于一个有悖于自己道德标准的状况中时,内疚会及时提醒你。注意自己的情绪,公正的判断大脑是否对眼前的状况做出了正确的评估,真实的面对自己。 内疚是一种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它可以帮助指导你的言行,当你背叛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它就会像警报一样响起,提醒你。情绪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对自己或者朋友行为伤害的人承认你的内疚,如果这样做你觉得很困难,可能是因为这会让你感到羞愧,从这个角度来说,内疚和羞愧是相互关联的。 羞愧同内疚一样,跟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两者区别也很大,当你做了有悖于自己认同的社会准则的事情时,你体会到内疚。然而羞愧,是因为你辜负

Hay-的领导方法---情商决定领导力-丹尼尔戈尔曼

情商决定领导力 如果你问任何一群商务人士这样的问题:“那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在做什么?”你会听到五花八门的回答:制定战略、鼓舞士气、设定公司使命或建立企业文化。但如果你问他们:“领导者应该做什么?”只要对方略有些职场经验,你就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领导人惟一的工作是为企业带来业绩。 领导者如何才能带来理想的业绩?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激发出下属的最佳表现?这是长期困扰领导者的谜题。它催生出一个五脏俱全的小产业:数以千计的“领导力专家”以企业高管测试和培训为生。这都是为了培养出能将雄心勃勃的商业目标变成现实的商业领袖,无论这些目标是战略方面的、财务方面的、组织结构方面的,还是三者综合的。 合益集团(Hay)进行了一次研究,从全球范围的2万名高管中随机选出3871位作为样本。这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领导力谜题。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高管的领导风格主要有六种,每种都源于不同的情商成分。每一种领导风格都会对团队、部门甚至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产生独特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最重要的是,研究显示那些最优秀的高管并不依赖单一的领导风格。在为期一周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面对不同情况时,他们分别采取了三种以上的领导风格,并且他们能不留痕迹地进行风格转换。你可以将不同的领导风格想象成高尔夫球手球包中不同的球杆。在一场比赛中,高尔夫选手会根据击球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球杆。有时他们也会深思熟虑,但大多数时候,这种选择自然顺畅。高手能预料到即将到来的挑战,迅速选用正确的球杆,并将其优雅地应用到比赛中。这与那些成功商业领袖的工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六种风格是:指令型领导者要求下属立即服从;愿景型领导者强调愿景,带领下属为之而奋斗;亲和型领导者与下属建立情感纽带以及和谐的关系;民主型领导者鼓励员工参与,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过程 : (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 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 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 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三)排解不良情绪 (情景):小明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版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小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小明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小明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小明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小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总结: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讨论:小学生情绪的特点会对我们产生那些不良影响? 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这不仅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影响人际交往。甚至有些小学生不能摆脱情绪的干扰,凭着一时的冲动,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情绪进行调节。 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请举例说明. 活动:1、烦恼大本营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 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 4、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 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 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 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 2.活动名称:烦恼大拍卖 师: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对情绪的认识和感想

对情绪的认识和感想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存在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这一心理现象包含了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识等复杂成分。 情绪具有两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快感度方面来说,有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也有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从紧张度来看,情绪有轻松和紧张之分;从强度来说,人的任何情绪在强度上都有着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从激动水平来说,情绪有激动和平静之分。情绪的两级一般是对立排的,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换. 情绪的功能:情绪对环境具有适应功能,对其它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调节功能,对社会 交往活动有协调功能;情绪还与个体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情绪的表现形式分为两大类,即表情和状态.表情是情绪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高 兴时哈哈大笑,悲伤时痛哭流涕,害羞里脸色通红等等.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情绪的表现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信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度和紧张度,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弥散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即平时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常是由一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并且把这种情绪带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影响人的感知、思维和记忆。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活跃;而不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维麻木。(2)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激情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当场发作,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牵涉面不广。激情通过激烈的言语爆发出来,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宣,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但过激的情绪也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失的。(3)应激。应激是个体在出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对人的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它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例如:在心理上,思维混乱、知觉和记忆错误等。但是,中等程度的应激状态对人的行为产生有积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思维清晰、灵敏、精确,反应能力增强。 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每个人情绪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表少年表达情绪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生气、烦恼、嫉妒、羡慕、情爱、愉快、好奇等。青少年要培养良好的情绪,首先要了解自我,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缺陷,积极现实地看待自我。其次要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要懂得自我激励,此外要加强人际交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克服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吧! 第一,要找出原因,懂得宣泄。当我们不开心时,要去找原因“是什么影响了我的情绪”。把自己内心的焦虑与烦恼向朋友说出来,就会发现什么忧虑和烦恼都没有了。第二,要懂得自我安慰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要学会找出合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要自我暗示

领导者,智商比情商重要

领导者,智商比情商重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t+- 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实质有二:第一,快;第二,平等.以往的口碑传播很慢,如今的口碑,无论好坏,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以往店 大可以欺客,现在一个屌丝的逆袭就可以搞得大商家声名狼藉.你惶 恐了吧?感觉智商情商不够用了吧?别怕,在这个时代,各种智商情 商自有各自的活路. 智商太重要了! 如果智商的权重在过去是算术级数,那么网络时代智商的权重就是几何级数,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早在20年前(1994年),52位智力研究权威联名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主流科学之智力观》(mainstreamscienceonintelligence),共计25条观点.这些观点 到现在为止基本没有过时.52位学者如此定义智力:“智力是一种通用的心理能力,包括推理、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考、领会复杂思想、快速学习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智力不只是体现在书本学习或单一学术技能、考试能力,而是更多体现为对于我们所处环境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看明白事情、想清楚行动的能力.” 我对其中6条逐一先述后评: 1.智商与许多重要的教育、职业、经济和社会指标高度相关,其程度可能超过其他任一可度量的人类特征.无论智商测验测的是什么,其实用意义和社会意义重大.

风里评论:智商对一个人的影响,比其他个体差异要大,所谓其他个体差异,包括态度、价值观、性格等. 2.高智商是一个优势,因为实际上所有活动都需要一些推理和决策. 风里评论:对于创业、守业以及无处不在的领导过程尤其如此. 3.高智商的实用性优势随着生活场景的复杂性而增加. 风里评论:经营管理应该属于最复杂的人类活动之一.越复杂的情境下,智商的优势越明显!我理解,政治比经济复杂,经营比学术复杂. 4.智力差异当然不是影响教育培训效果和复杂工作业绩的唯一因素……但智力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 风里评论:同意.心理学家比一般人更倾向于用智力差异解释成就,因而认为选才事半功倍,育才事倍功半. 5.某些个性特征、特殊天赋对于很多工作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没有智力那样跨越不同任务和场景的通用性. 风里评论:有些工作需要某种情商,有些工作不需要某种情商,但所有工作都需要智商,智商比情商更加通用.想一想那些伟大的领导人,丘吉尔、林肯、毛泽东……你一定会感到困惑:他们情商都有致 命缺陷,智商却一律超出常人. 6.遗传的作用在40%到80%之间……这说明遗传对智商差异的影响大于环境. 风里评论: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其实已有定论.我认同这样的看法:遗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上下限,环境决定了智力发展到上下限 之间的哪个点.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商(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更学术的名称是emotionalintelligence,情感智力)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儿.这要归功于两个心理学大腕儿:一个是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他撰

领导情商之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组织中很多上下级间的人际矛盾,往往是领导者自己犯了错误,却固执已见,死不认错,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要正确处理和化解人际矛盾,身为领导者,就要勇于改错的胸襟和风格。 一些领导者在犯了错时,心里总是不知所措,盘算着应否把事实隐瞒。其实,发错也是领导者的工作经验,勇于承认,更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鞭策自己的正确态度。 每个领导者都有犯错的时候,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不对,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的领导者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也许领导者承认了错误后会有人提出批评意见,这时要乐于接受。即使同事的表达方式可能不是领导者想象中的那样,但也不要暴跳如雷。这样做并不意味着领导者的软弱,然而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承认自己错了,往往还能够带来让反对的一方闭嘴的好处。 像罗斯福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从来不怕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他还在纽约警备团第18中队当队长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这种高贵的品性。 曾经和他在同一个队里待过的一个中尉说:“当罗斯福带队练操的时候,他经常会在中途这样喊一声:‘停一下’!他边喊,边从裤袋里拿出一本教练手册来,当着全队所有人的面,翻到某一页,找出他所要找的内容来,认真读了一遍,然后对我们说:‘刚才我做错了一点,本来应当时这样做的。’像他这样极端诚恳的人实在不多。有时候,对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常常忍不住要笑出声来。”在他当纽

约市市长的时候,在一次更为严重的情形中,他也显示除了这种特性。经过他提议和努力的一个议案在国会通过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能够勇敢而主动地承认自己的失误。“我感到很惭愧,”他当着国会议员的面承认说,“当我极力赞成这项议案的时候,我当初确实是有一些隐衷的,我不应当这样做。而我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我的报答之心,部分是依从纽约人民的意愿。”从这里我们看出,寻找托辞为自己开脱,并不是罗斯福的习惯。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量去纠正它。像他这样异常坦白的人,是令人钦佩的。 化解人际矛盾,需要有人来指出错在何方。如果一定要有人来指出领导者的错误,那么最好的人选是领导者自己,这永远比让别人来传播领导者的坏话好得多。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道理凡是领导者都懂。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才会帮助领导者在成功路上有所收获。不管领导者是否承认,当一个人极力掩饰错误时,往往要比承认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要知道,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领导者容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敢于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的犯错,这是化解矛盾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1、理性情绪疗法 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与赞许; 二、每个人都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有成就,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三、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性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四、假如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或期待的,那么它是糟糕、很可怕的,事情应该是自己喜欢与期待的那样。 五、人的不快乐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忧伤和烦闷。 六、一个人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考虑到它可能发生。 七、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 八、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九、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曾影响一个人,它会继续,甚至永远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 十、一个人碰到种种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妥当及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解决方法,那将是糟糕的事。 2、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3、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4、适度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采取的形式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到空旷的山林原野,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骂,发泄胸中怨气。

培养良好自我意识_探究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有效方法结题

《培养良好自我意识,探究初中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有效方法》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培养良好自我意识,探究初中学生健康人格有效方法》 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10月 关键词:良好自我意识健康人格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培养“断奶期”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亟待要做的事,与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吻合,是顺应新世纪中国教育 改革的发展方向的需要,是培养心理健康人才的需要。 2.“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关键在于是否 有一个健康的自我意识。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自我发现”的关键时 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迅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这一阶段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甚至影响着他们 在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只有当人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时,才能自觉地 渴求对外界的知识,才能调节认识活动,使之趋向于某种预定的认识 外界事物的目标。 3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成熟是 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 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 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 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在学习活动 中,这种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修正的元认知 实质上是一种反馈活动,它对个体的学习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 自己的人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改变自我。 4.近年来,我校领导、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聘请水晶石心理工作室的专业心理咨询 师,进班做“阳光心理活动”,为此课题研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领导应具备情绪智力方面的能力

领导应具备情绪智力方面的能力 1.领导者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调控是对感情和情绪的自我调控和控制,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领导者要做到情绪调控,前提是必须准确准确地实现自己的情绪,具备较高的情绪认知能力,首先要认清影响自己情绪的各种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意外因素等诸因素中找出自己情绪的主要诱因,这样才可能“对症下药” ,有效地调控情绪。其次是要了解,识别自己的情绪感觉,只有掌握了自己的真实感觉,才有驽驰自己情绪的可能性,最后一点是领导者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包括眼神,表情,语言和姿态对下属的感染性和影响力。 2.领导者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人的情绪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者的自我激励主要反映在自信心和热忱,领导者也和普通人一样,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情绪产生影响,积极的心境是领导者精神优势,它的渲染性和扩散性特点可以使领导者保持极大的自信和高度的热忱,激情和应激对于领导者来说尽管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如果具有较强的自我激励能力,在理智和意志力的控制、调节下也可以使领导者调动全身心的潜力,激发超乎平常的巨大动力。 3.领导斱情绪促进能力 情绪促进能力主要是情绪对思维的引导能力,情绪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情绪状态中解决特定问题的

促进能力、情绪状态中解决特定问题的促进能力以及情绪的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人都有情感和情绪,领导都也同普通人一样,一切行为包括智力状态、思维过程总会被情绪所笼罩。但是作为领导者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智力思维和行为不受其支配,并反控制使其转化为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的一种创造力。情绪智力理论反映并谁了这种由情感和情绪引起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说明了情感、情绪与理性认识行为的协调联结,这种联结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也可是相互促进的,领导者情绪促进能力主要的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如何调动创新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乐观、稳定的情绪下,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灵感容易产生,思维特别敏捷。领导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对遇到的新问题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可以给自己选择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促进思维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思想尽可能适应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以产生相应的更具有建设性的处理方法。二是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如何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动力。一般来讲,情绪促进能力强的领导者既可以用积极情绪调动创新能力,也可以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动力,即使是悲痛、愤怒、紧迫的情感,也可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动力,这种行为动力可以 推进领导者尽快地从单纯的情感体验中走出来,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一种行动,在工作实践发挥出效能。四、领导者的“情感移入”能力“情感移入”亦称“移情”或“同理性” ,是情绪智力中一种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感的能力。这种觉察,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感

情绪的自我调节解读

情绪的自我调节 [作者:孙欲晓] 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和态度的一种反映。研究表明,情绪对人体的机能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呼吸、节律、肠胃蠕动、血管舒缩、汗腺分泌、皮肤电阻的变化等。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负性情绪则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以羊羔和狼为伍的古老实验为例,若将同时出生体质健康的羊羔,一头与其它羊群为伍喂养,另一头则与圈在笼中的狼为伍喂养,久之前一头羊羔活泼健壮,后一头羊羔体弱消瘦。 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令人烦恼、愤恨甚至悲伤的事情。因此产生色性情绪,最终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此时你应该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试试: 意识调节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和强度,一般来说,思想修养水平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善于明理与宽容。 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如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的例证; 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劝告那些刚愎自用、喜欢争吵的人:在发言之前,应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些劝导,对于缓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行动转移此法是把情绪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即把怒气转变为从事科学、文化、学习、工作、艺术、体育的力量。 释放法让愤怒者把有意见的、不公平的、义愤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以消怒气,或者面对着沙包、人头面像猛击几拳,可达到松弛神经功能的目的。 自我控制人们还可以用自我调控法控制情绪。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以解除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详案) 一只小黑虫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控制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氛围中、情绪中认识、体会、一些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等。 2、并学会初步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与掌握情绪的定义有很大的难度。 教具学具:黑板、粉笔、一些小道具如:棉团或者橡皮檫。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嫉妒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引发学生思考: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2、板书内容: (1)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简单的一些表情符号,增加学生对表情的视觉效果) (2)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3)排解不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①转移注意法 ②理智控制法 ③情感宣泄法法 3、师生对话: (1)(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师:同学们好!我是赖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给你们上课。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当我们生日的时候,好朋友送来了很珍贵、漂亮的礼物,我们会非常的开心,相反要是好朋友要是忘记我们的生日没有送来礼物,我们可能就因此感到失望;当我们关心的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当他病愈的话,我们就会开心起来;当我们要是在路上遇见老鼠的,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有人会觉得它很恶心……等等如是情况。)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好奇、害怕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那么我们的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

情绪智力论文情绪升华论文:提高情绪智力增强领导有效性

情绪智力论文情绪升华论文:提高情绪智力增强领导有效 性 摘要:情绪智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有效性。领导者应通过提高识别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来努力提高自身情绪智力,从而增强领导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智力情绪升华正向情绪负向情绪 美国管理层流行这样的观点:“智商使人被录用,情绪智力使人得以晋升”。研究者以情绪智力为标准,对美国历史上诸位总统进行分析后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二流智商、一流情绪智力的政治家,但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卓越领导人;而尼克松总统拥有一流智商,可情绪智力一团糟,故而黯然下台。研究结果显示,在决定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中,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情绪智力的作用则占到80%。 情绪智力高的领导者,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好,领导行为有效性也较高;反过来,情绪智力低的个体则常会陷入大悲大喜之中,人际关系容易紧张,领导有效性低。情绪智力不是天生注定,而是一种后天行为。作为领导者来说,很有必要将情绪智力引入领导行为以提高领导有效性。 一、情绪智力的含义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首先提出,

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情绪识别能力、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情绪识别能力是指准确地感知、识别、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准确进行表达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运用不同情绪产生不同观点及运用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指能理解情绪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并正确做出情绪的推理假设。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接受自身各种情绪及有效调节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二、情绪智力对领导活动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领导者提出集体认同的目标 领导者需要对长期面临的不确定信息进行加工,为组织提供发展方向。在该过程中,情绪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提出有吸引力的目标需要创造性和灵活性,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具有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便能充分运用积极情绪的这种功能。 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识别情绪和理解情绪的能力,了解员工的情绪状态,并知道怎样去激发员工的情绪,让下属接受并认同组织的愿景,支持组织目标的完成,产生对愿景的认同感。 (二)有效地进行计划和决策

自我调节情绪方法

自我调节情绪方法 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电影、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呢?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六是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 七是宣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八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九是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心,只可以碎一次,以后也许会有痛的时候,但那痛永远不及碎掉的感觉。而心碎后的痛也都不那么难以抹去了。至少痛的感觉会比碎的感觉好很多。

情绪的基础知识

儿童情绪的培养何教育 导入:讲课前先转达一个通知,你们班主任王老师要我转达一个通知:湖南经视天天向上,录制一期讨论教育的节目教育需要一些教师观众,正好我们在座的老师都符合条件,同时,因为考虑到大家长时间学习,会产生疲劳效应,安排大家明日休息一天,带大家到湖南经视参加现场录播。所以下课后,请老师们不要急着离开,有相关事务需要交代。还有一个通知要宣布:刚才李老师说转达的通知纯属娱乐,明日大家该干嘛干嘛。看见有些人的脸从宁静的夏天变成灿烂的春天,再变成凝固的冬天,最后成了沉甸甸往下垂的秋天,就知道大家内心风雨变幻,感受了一把情绪波动的过山车。刚刚大家体验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情绪。 朱丹老师给我的题目是中小学生情绪的教育和培养,介于还有幼教老师,所以我们将从幼儿到小学、中学整个广义的儿童阶段的情绪发展及问题都放在这次课堂上。题目变为:儿童情绪的培养和教育。 一情绪的基础知识,什么情绪,情绪的特征、表达等。 了解了情绪的基本知识,我们回头来看看身边的孩子们,你会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先来看看几个案例: 二、用案例带动情绪的发展 案例:比如,一个筹备已久的周末外出野餐计划因下雨而取消了,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不同: 表现之一: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 表现之二:引起愤怒的原因。 表现之三:表达心情的方式。 幼儿园孩子的情绪反应,愤怒、,哭闹,纠缠父母,解说无效 小学生的反应愤怒、纠缠时间减少,可以通过说理解除 中学生的反应失望,沮丧,自己筹划更改计划。 大家从情绪内容上、时间上、控制上、理解上思考儿童情绪的变化。 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情绪反应更平稳、归因更深刻,从原因判断,不只从结果判断,这是思维深刻性发展的表现。表达心情的方式也变得恰当些。

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自信,做事有效率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此外,在掌控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应学会调适他人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会在轻松中完成任务,在快乐中创造和谐。 一.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高声训斥,还是巧做欢颜…… 还有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室里闹哄哄的,几次严厉警告后,学生依然不能安静,似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一般的老师对以上这种情况都很恼火,甚至暴跳如雷…… 一位英语老师因一名女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像你这样的姑娘不学习,没文化,长大了嫁都嫁不出去。听到老师这样说,她羞愧极了,一下课就趴到桌子上哭起来…… 遇到上述行为,如果你暴跳如雷、高声训斥、言语粗鲁,会产生许多害处。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板着脸,气急败坏的拍桌子,瞪眼睛,甚至还歇斯底里地狂吼,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紧张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负作用,学生可能会把这个老师看作神经病,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的情绪甚至行为,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教师上课时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影响正常授课,工作也无法投入热情。而且人在气头上往往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如果是碰上个子较高又特别倔强的男生,可能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互相推搡,甚至动手打起来,到这个时候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倡导者,如果用粗暴的方式来维护个人的尊严肯定是不可取的,虽然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发火发威。课堂的气氛常常受教师的情绪所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_特征与模型

Lewis等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情绪。初级情绪包括喜悦、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惊奇,这些情绪出现在婴儿早期阶段。随着婴儿的发展,对自我的理解出现,次级情绪随之产生。这些次级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内疚、羞愧、自豪和嫉妒,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自我参照性行为—— —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1]。这种次级情绪就是自我意识情绪。相对于初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除了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外,神经成像技术和反应时法也是自我意识情绪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概述了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情绪的特征,并重点介绍自我意识情绪的两个重要模型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特征 Lewi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次级情绪)与基本情绪(初级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以自我参照行为的出现为前提,并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它在我们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2,3]。Tracy和Robin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自我意识情绪同基本情绪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和自我表征(self-Representations)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自我包括活动中的自我觉察的我(I)和作为客体表征的我(me)。这两种复杂的自我过程共同作用使自我评价成为可能,自我意识情绪得以发生。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因此,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基本情绪。研究表明,婴儿在生命最初的九个月里,已经可以表达出大多数的基本情绪,而对自我意识比较宽泛的感觉(如尴尬的早期阶段),直到18~24个月时才会产生。更为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自豪,大约要在三岁末时才会出现[2]。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晚于基本情绪,有一种解释是自我意识情绪要求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和稳定的自我表征的形成。而自我觉察确实是在18~24个月时才会逐渐发展出来的,这也正是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支持了该解释;此外,Kochanska、Gross、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 李湘兰陈传锋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次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有两个重要的模型, 一般发展模型和加工模型。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认为,初级情绪最先产生,而后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级自 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对标准和规则的认知能力出现后,才能产生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自豪、羞愧和内疚。自 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生存目标关联性的评估,自我关注和自我表征形成,身份目标关联性 的评估,身份目标一致性的判断,场所归因和整体性、稳定性归因的判断等过程。目前自我意识情绪模型还停留在假设阶段,需要 进一步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加工模型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3(2):27-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课题批准号:BHA090029)资助 通讯作者:陈传锋,男,教授,博士。Email:chencfsf@https://www.360docs.net/doc/b01798093.html,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