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合集下载

(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

(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

创建一个足够宽广的主题以涵盖组织所希望从事的各种 可能性活动;

形成一个明确的足以对组织的项目、服务和行动选择给 予具体指导的主题。
主题的内容必须简单精练,并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参与。



国际红十字会:帮助人们避免、预防和处理紧急事件;
世界心理卫生联盟:改善及促进人类心理健康;
我国残疾人联合会: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 保障残疾人的人权,是残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均等的 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为NPO工作的人大多是志
愿者,如果NPO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到高素 质的志愿者,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无论是对捐助者还是对志愿者来说,NPO必
须具备最好的管理,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NPO的交易模式
非营利领域与公私领域的交易模式比较
股东 投资 企业 产品 和服 务 顾客 营利领域 购 买 费 用 服务 利润 选票 选民 义务 政府机构 费用 服务对象 公共领域 捐赠 NPO 产品与服务 服务对象 非营利领域 资金提供者
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它是一 个讲求效率、关注协调的行动过程。

(1)明确实际目标与进展的指标;
(2)进行有效的资源配臵;
(3)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组织机构与战略相 匹配; (4)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5)促进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 (6)通过社会及政府营销,促进战略实施。
(3)协调志愿者与全职有薪雇员之间的关系; (4)即时处理阻碍志愿者的障碍;
(5)承认参与的价值;
(7)公开可能发生的变革。 德鲁克——新型职业志愿者的三个条件: 清晰的组织宗旨、培训和个人职责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背景分析:(案例)中国扶贫基金会2002年实现扶贫项目九大类45项,项目总投资5132.28万元,项目受益农户9万余户,40多万人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2004年,扶贫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共筹募善款善物1.12亿元人民币,完成项目投入1.16亿元人民币,约有45.85万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组织的治理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有效运作的首要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非营利组织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机构治理结构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那么,在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方面,就要明确,清晰一下几个问题了。

一是,治理是什么?二是,非营利组织治理含义的界定;三是,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及延伸;四是,非营利组织治理需要怎样的框架来规范组织?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治理一次来源于拉丁文,愿意为控制、引导、操纵,一直以来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

现在,治理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强调政府与共鸣、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第二个层次是,包括营利组织治理和非营利组织治理,其实质是组织利害相关者对组织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定义可从几个方面来说。

从机制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治理就是如何用完善合理的结构来约束规范组织的发展;从内部治理来看,治理一般是指理事会成员和执行官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域,他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从外部治理来看,社会公众在非营利组织决策过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从决策与治理者角度说,非营利组织需要法律环境的存在来规范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问题剖析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除了与发达国家治理有同样的利用公共权力,服务信息不对称、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还有几大突出性的问题。

1、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

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大多学者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050第五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治理]

050第五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治理]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治理本章咱们来学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治理。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志愿者治理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若是说人力资源治理表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在人的治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治理那么鲜明地表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治理。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精神之所在。

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治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愈来愈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志愿者效劳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进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全然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本章以志愿者为主题,分九个方面全面论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治理的大体知识。

第1节概述志愿精神、志愿效劳与志愿者;第2节介绍有关志愿活动的争辩;第3节说明志愿者的类型与职责;第4节论述志愿者治理的假设干原那么;第5节讨论招募志愿者前的设计与计划问题;第6节介绍志愿者招募;第7节分析志愿者的日常治理;第8节说明如何留住志愿者;第9节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志愿效劳的意义及其计量。

志愿精神、志愿效劳与志愿者志愿精神(volunteerism)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集体,依其自由意志与爱好,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Ellis,.& Noyes,., the People:A History of Americans as Francisco, Califomia: Jossey-Bass Publishers.],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加赞扬和提倡,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志愿精神是人类的本性。

能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明志愿精神的源泉。

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传统的说明是包括生理的、平安的、社会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五个大体需要层次,1969年马氏又提出需要第六层次,即所谓“心灵的需要”(如图5—1所示)。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一,历史原因;二,市场失灵;三,政府失灵;四,社会的多元需求;五,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2) 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3)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4)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1 捐赠互助型;2 捐赠创业型;3商业互助型;4 商业创业型。

5.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提供最好的服务;第二,尊重个人隐私权;第三,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第四,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避免竞争。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目标衡量问题;二,组织权责问题;三,成本控制问题;四,财政短缺问题;五,职员激励问题;六,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①非营利组织科缩减市场竞争的风险;②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③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①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②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四,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因此,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严格地说并不构成与国家体系、市场体系相对应的第三体系,它们只是对应于政府、企业这两种基本的社会组织而言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

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一,创新的优势;二,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三,承受风险的优势;四,社会沟通的优势;五,灵活调整的优势。

1.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面①培育民主价值观,提高公民参与水平;②制约政府权力;③克服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制度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制度

03
非营利组织治理制度的构成要素
组织结构与设计
01
组织结构的设计
• 确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 • 设计职能划分和层级关系 • 确保权责明确和协调一致
02
组织结构的优化
• 调整职能重叠和低效环节 • 提高信息传递和决策效率 • 保障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决策机制与程序
决策机制的建立
• 设定决策权限和责任 • 制定决策流程和规则 • 确保决策科学和公正
应对措施
• 加强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调 • 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 • 完善治理制度和执行力
05
非营利组织外部治理的实践与挑战
Hale Waihona Puke 外部治理环境的构建与优化外部治理环境的建设
• 建立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 提高社会监督和评估能力 • 保障组织行为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化
• 优化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 提高社会监督和评估效果 • 保障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制度
01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 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的组织 •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 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基金会等 • 社会服务机构:如志愿者组织、社区服务等 • 教育科研机构:如非营利大学、研究机构等 • 文化体育组织: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俱乐部等
外部治理制度的实施与执行
01
外部治理制度的制定
• 设定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 • 制定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 • 确保组织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精选文档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精选文档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
1,信息生成制度 2,信息复核制度 3,信息公开制度 4,信息使用制度 5,违章惩罚制度
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二、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各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美国奉行的“公开原则”(disclosure rule)
各类独立外部审计机构 (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 行为准则和自律证书 非营利组织公约
出资人
受益人
媒体与公众
图5-1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对非营利组织的意义: 1,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削 弱了内部人的信息优势,也使得监管者处于更有利的地 位,并使监督从事后性向事前性转变。 2,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 础。 3,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资金供给尤为 重要。 4,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搭建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大众沟通 合作的桥梁,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
所有者缺位 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 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 治理环境千差万别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
协调机制:非营利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中的诸多结点存在着协同作用,无 法依赖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实现各类资源的供给,网络化程度更高。 决策机制:所有者缺位现象凸显出理事会决策机制的重要意义 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利害相关者针对组织经营结果、行为或者决策 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和督导的行为 激励机制:薪酬激励作用的弱化是非营利组织成员激励机制设计中必须 面对的客观现实和困境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
决策机制的空洞化与失衡性 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虚化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王智慧)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王智慧)
导下,自然之友还对组织发展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在对机构未 来发展方向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员工共同制定在14大类的148个指标,然 后对这些指标逐一打分,最终汇成清晰的、有共识的评价结果。
22
2020/2/10
3.确定会员是服务对象,还是可动员资源 自然之友除了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环保机构之外,它与其他环保NGO的一个最 大的区别就是它还是“一个以会员为基础的环保组织”。
2. 通过战略管理,界定组织的任务,使所有成员明白要干什么和为什么人服 务,使整个组织找到落实其宗旨的任务定位。
3. 通过战略管理,树立组织的愿景,使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并分享,唤起成员 的奉献精神,并充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组织充满 活力。
4. 通过战略管理,明确组织发展的优先目标,分清轻重缓急,舍弃那些无效 或无关紧要的工作,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组织发展最紧迫的事情。
16
2020/2/10
3.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是战略管理的核心。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召开战略管
理委员会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会议,讨论和制定组织未来三年至五年的战 略计划。
战略规划会议的主要议题活程序包括:关于组织的宗旨、任务和愿景的 讨论→关于组织发展的中期目标的讨论→关于组织策略与行动方案的讨 论→完成组织战略规划书。
划。
1.战略规划的缘起 2007年8月,自然之友重新改选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决定,自然之 友要做战略规划,其目的就是要重新找到自然之友的定位和工作目标。在可供选
择的三家战略规划服务的机构名单中,自然之友选择了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 (倍能中心)。该机构的前身是美国Pact在华代表处,后注册成专门为推动本土 NGO 能力建设的非营利机构。NGO组织能力建设专业机构倍能中心的加入,更凸 显自然之友对这次战略规划的重视。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汇报人:日期:•引言•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目录•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的关系•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01引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点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公益目的而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且所得收益不得分配给成员的组织。

特点非营利组织具有独立性、志愿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它们通常不受政府或私人企业的控制,依靠志愿者和捐赠者的支持来开展活动,服务于社会公众和弱势群体。

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能够确保非营利组织始终以实现公益目标为宗旨,避免偏离初心和使命。

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合理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提高组织效率健全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能够树立非营利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吸引更多的捐赠和支持。

增强组织公信力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有助于预防内部风险、应对外部挑战,确保非营利组织的稳健发展。

保障组织稳健发展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02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由全体会员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等。

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监督执行机构等。

会员大会与理事会理事会会员大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对理事会和执行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组织依法依规运作,防止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执行机构负责具体执行理事会的决策,管理组织的日常事务,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强化理事会职能提高理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效率,确保组织战略与实际行动的一致性。

加强监事会作用加大对理事会和执行机构的监督力度,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公信力。

提高会员参与度鼓励会员积极参与治理,增强组织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促进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治理结构的优化方向03020103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下层员工缺乏参与和决策的机会。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第一章定义与分类1.术语:非营利组织: 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同时有非政府性。

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社会: 从社会关系上指称非营利组织。

第三部门2.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有哪些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和互益性3.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的本职区别分别是什么非营利性是与企业的根本区别, 非政府性是与政府的根本区别。

4.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那些方面为什么慈善救助、环境保护、公益服务、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发展、行业协会5.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被称为第三部门这种看法有什么缺点针对政府和市场而言的。

但非营利组织整个体系仍不能构成一个整体, 太分散。

其所包含的社会资源的规模上、构成上还有能量上都远不及国家和市场的力量大, 同时没有相对平等的关系。

6.分类会员制组织: 公益型组织(面等级公益型社会团体、一般公益型社会团体)互益型组织(互益型社会团体、经济团体、行业协会)非会员制组织: 基金型组织(慈善募款协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实体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1.: 境外的非营利组织2.术语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 17实际开始出现的非盈利组织和资本注意的民主、资质、慈善等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精神有关, 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19实际以来非盈利组织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影响增大, 战后非营利组织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 80年代蓬勃发展, 在全球各国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非营利组织。

3.什么事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决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与联合国体系有关, 在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 并通过会议机制等决策机制参与影响国际决策。

第三章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术语: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双重管理: 国家队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以及日常管理, 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

《非营利组织治理》课件

《非营利组织治理》课件
和可行性。
透明度
决策过程和结果应公开 透明,接受外部监督。
监督机制
01
02
03
04
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组 织运营进行日常监督。
外部监督
接受政府、社会和利益相关方 的监督,定期公开财务和运营
信息。
透明度
提高监督活动的透明度,确保 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问责机制
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 问责,并采取整改措施。
分析评价结果
制定改进措施
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得出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 监督其实施。
非营利组织治理案
05
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红十字会的治理结构与机制
总结词
透明度高、决策效率高
详细描述
红十字会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组织之一,其治理结构与机制备受关注。该组织建立了完善的理事会制度,理事 会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时,红十字会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确保了公众对其活动的监督。 这种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透明度,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
促进组织持续改进
02
治理评价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
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升组织的整体表现。
强化组织问责和责任意识
03
治理评价要求非营利组织对其行为和决策负责,有助于强化其
问责和责任意识。
治理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财务状况评价
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包括资金来源 、使用、财务报告等方面。
特点
非营利组织治理具有公益性、多元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强调组织的使命和公共 利益,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同时需要建立自主的治理结构和机制。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
31
执行决策层—秘书处
• 职责:
• 执行理事会决议,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基金会的各项工 作;
• 负责起草基金会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 负责制定运营团队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评估激励、岗
位职责 • 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起草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 • 负责运营部门的协调和管理。
32
(四)监督机构
• 深圳壹基金理事会由11人组成(李连杰、周其仁、 王石、马云、马蔚华、马化腾、冯仑、柳传志、 牛根生、周惟彦、杨鹏)
• 监事:马宏(深圳社团局局长)
26
独立理事和非独立理事
• 非独立理事:在组织内部还有其他任职, 与组织或管理者有重要业务联系的理事
• 独立理事:如社会知名人士、专业人士、 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与责任的归属,目的是维持正常的秩序, 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组织秩序。
4
•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内容表现为内部的结构性治理 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其中,结构性治理主要研 究组织治理的内部结构与机制,如决策、人事等; 功能性治理主要研究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 通过环境输入与输出对组织产生的制约,属于外 部性治理。
5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
• 社会利益导向性 • 广泛性 • 权力制约性 • 强制性 • 协同性 • 动态性
6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
出资人和捐赠者
环境 政府
社区
问责
受益人

行业协会

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
独立审计 机构
传媒 信息披露
使命
理事会




管理层




员工和志愿者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五章⾮营利组织治理第五章⾮营利组织治理第⼀节⾮营利组织治理机制⼀、⾮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包括两个⽅⾯:制度规定和组织实体。

治理机构的⼀般形态是:⼤会构成最⾼权⼒机构,理事会构成最⾼领导机构,秘书处构成核⼼办事机构,理事长或会长、秘书长构成领导核⼼,专门职员构成组织运转的⽇常部件,会员是⾮营利组织的基础⼒量。

(⼆)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宗旨和使命的确定,调整和变化2、选择和评估执⾏主席(会长):评估,更换,薪酬3、决定战略规划:长期发展战略,重⼤决策4、审核和监督:内部审核,重⼤筹款、财务、资产经营、服务,⽇常运营监督。

5、筹集资⾦:制定筹资战略、指导开展筹资计划、反馈筹资结果⼀直到对战略进⾏调整。

6、协调公众关系: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双赢。

7、⾃我评估:对理事会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理事个⼈的评估考核,理事会成员的培训。

(三)理事会类型1.权威型理事会:制定战略,授权,监督⼲预,决策。

(掌控组织重⼤决策权并对组织发展负有不可推卸责任)2.咨询型理事会:规模增⼤和运营复杂性的提⾼,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顾问和⼈员来协助其制定和执⾏战略并进⾏相应的监督。

(不拥有组织重⼤决策权,只在决策时提供相应参考意见)3.管理型理事会:类似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合⼀。

决策与执⾏机构的重叠,适合中⼩型的(理事会成员中⼤多数也承担组织的⽇常运营⼯作)4.橡⽪章型理事会:(依法律要求⽽设,具有⼀定程度上的象征意义)名义上的权利都归属于⾮营利组织的发起⼈或执⾏机构,成员绝⼤多数属于社会知名⼈⼠等外部理事,没有⾜够的时间和精⼒投⼊组织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具有⼀定的象征意义。

(四)次级委员会的设置1、执⾏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衔接理事会和管理层的衔接和纽带作⽤,理事会定期开或者⼀年⼀次,作为其特设机构,负责理事会闭会期间的重⼤决策2、审计委员会帮助理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与会计审核相关的诸多事项。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NPO治理过程中产生很多弊病,其根源之一就在于利害相关者对 NPO运营状况的信息无法充分了解,形成了被此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的格局,部分主体利用信息优势来侵犯其他主体的合理权益,由此 形成了NPO治理的失衡和失效的局面。因此,NPO信息披露制度的构 建与完善对其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披露机制的涵义
一个动态过程,可以发生在各种社会层次上:如当地 的或一国范围的各种组织机构,也可以是国际的或全 球的组织机构。可以行使治理的组织有政府,企业和 非营利组织等。
如:政府治理、环境治理、黄河治理、企业治理等等
国家治理 十八大报告: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
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四、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运作要素
• 理事会的规模(大小会影响到会议和决策结果的质量) • 理事会会议(理基事金会会会议管就理是条理例事们发挥作用的平台) •第监二督十一职条能(基理金事会基会设的金理监会督事管职会理能,条是理例治事理中为决5人策至机制25的人制,衡
第理作二事用十任最一 期为条 由有章利理的程事体规会现定)每,年但至每少届召任开期2不次得会超议过。5理年事。会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主讲教师:张江龙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发展历 程,掌握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点,通过案 例分析等手段使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理论联系实际去策划和实施非营利组 织营销。
重点:理事会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难点: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差异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治理
非营利组织不能仅仅将决策权放在总裁或者执行长上, 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形成权衡力量,理事会应在组 织的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及财务预算方而发挥指导作用, 理事会应该成为决策机制的核心主体。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

维护社会稳定
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社 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缓解社会矛盾。
02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
董事会与监事会
董事会
负责决策和监督非营利组织的战略方 向、运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监事会
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决策和执行,确保 组织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
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责
董事会的职责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监督组织的运 营状况、审批重大投资和财务报告等 。
• 制定战略计划:为实现组织目标,制定具体的战略计划, 包括发展策略、行动计划和资源分配等。
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01
战略规划的实施
02
组织变革:根据战略规划,对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进行变革,以适 应新的发展方向。
03
资源保障:合理分配和调整组织资源,确保战略计划的实施。
04
监控与评估:对战略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调整。
平衡计分卡(BSC):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 维度,全面衡量员工或部门的绩效表现。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与评估
01 02 03 04
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估
客观性:评价指标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和 执行。
相关性:评价指标应与组织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紧密相关,能够反映 员工或部门对组织的贡献。
管理模式的选择
根据组织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管理模式
小型非营利组织通常采用扁平化、集中决策的管理模式,而大型复杂组织则倾向于采用层级化、分权决策的管理 模式。
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类型选择管理模式
以服务为主的非营利组织通常采用以服务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而以倡导和宣传为主的非营利组织则更注 重公共关系和媒体管理。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剖析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剖析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主讲教师:张江龙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学习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发展 历程,掌握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点,通过 案例分析等手段使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去策划和实施非营利 组织营销。 重点:理事会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难点: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差异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

• 日本:政府主导型;法律法规限制多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模式
中国—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
1、双重管理体制
2、内部治理能力较差(内部结构及决策机制)
– 出资人、债权人、理事会、管理层、组织员工、受益者、供 应商、行业协会、政府和社区等。
• 治理环境千差万别
– 难于集中管理和法律规制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机制
• 协调机制
– 非营利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中的诸多结点存在着协同作用,无法 依赖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实现各类资源的供给,网络化程度更高
十八大报告: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 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家治理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定义
几种关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机制角度:设定长期方向并维持组织整合的机制。 ●外部治理角度:社会公众扮演重要角色,治理是自下而上的 决策参与过程。 ●内部治理角度:理事会成员和执行官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 域,它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 ●治理者行为角度:治理包括大量责任和判断,治理者对组织 负责,保证组织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决策角度:为组织提供战略领导的过程,它包括决定方向、制 定政策和战略抉择、监督和控制组织绩效、确保整体问责制度有 效等一系列职能。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题要点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题要点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题要点导论1.简述世界范围内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非营利组织在西方社会的存在源远流长。

17世纪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先后出现了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以及主要开展慈善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和平、安全与其他影响全球稳定发展的议题愈发重视,非营利组织也因此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甚至是联合国的支持。

冷战结束,全球化效应开始真正扩散后,非营利组织才开始活动于国际舞台。

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是在20世纪后期得以快速发展,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缺陷。

到九十年代时,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开始走出国界,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形成〃全球公民社会〃。

2.什么是公民社会?如何衡量一个公民社会的形成?公民社会,英文称为civil society。

什么是公民社会?学术界对此并无一致的认识和表述。

现代以来,戈登・怀特认为,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和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罗伯特・普特南提出衡量公民社会发展程度的四个方面: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参选的积极性;依附投票程度。

3.简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契约失灵。

市场失灵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外部性、垄断等,公共产品的存在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主要形式。

政府便是市场失灵时公共产品的重要的供给主体,市场失灵本身就证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很难满足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所谓契约失灵(contract failure),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契约失灵理论,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互为补充。

非营利组织管理(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管理(第五章)
目 退 录 出
二、非营利组织的 行政管理体制分析
(一)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非营利组织管理
的建立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行政
管理体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目 退 录 出
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的建立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1、公共事务管理权利义务的分担 2、公共事务的利益共享 3、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 非营利组织管理 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政府在非营 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的分析我国 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 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控的重要性,同时掌握 科学的非营利组织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内 容和重点。
目 退 录 出
非营利组织管理
自治管理 多元分化与整合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合法性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监督
目 退 录 出
1、政府必须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扶植和培育。
2、必须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 3、努力建立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竞 争——合作关系。
构建这种“伙伴关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 “公办,商、民共助”;二是 “商办,公、民共 助”;三是 “民办,公、商共助”;四是 “官、商、 民共办”。
目 退 录 出
录 出
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我国治理模式的变化 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我们在强调多元竞争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元合作, 这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的转型有 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历史和传统因素,合作对于当代中 国政治社会发展更有解释力。
其次,以多元合作作为制度安排的价值理念, 有助于中国治理模式的平稳转型。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 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二、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制度规定和组织实体。

治理机构的一般形态是:大会构成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构成最高领导机构,秘书处构成核心办事机构,理事长或会长、秘书长构成领导核心,专门职员构成组织运转的日常部件,会员是非营利组织的基础力量。

(二)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宗旨和使命的确定,调整和变化2、选择和评估执行主席(会长):评估,更换,薪酬3、决定战略规划:长期发展战略,重大决策4、审核和监督:内部审核,重大筹款、财务、资产经营、服务,日常运营监督。

5、筹集资金:制定筹资战略、指导开展筹资计划、反馈筹资结果一直到对战略进行调整。

6、协调公众关系: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双赢。

7、自我评估:对理事会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理事个人的评估考核,理事会成员的培训。

(三)理事会类型1.权威型理事会:制定战略,授权,监督干预,决策。

(掌控组织重大决策权并对组织发展负有不可推卸责任)2.咨询型理事会:规模增大和运营复杂性的提高,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顾问和人员来协助其制定和执行战略并进行相应的监督。

(不拥有组织重大决策权,只在决策时提供相应参考意见)3.管理型理事会:类似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合一。

决策与执行机构的重叠,适合中小型的(理事会成员中大多数也承担组织的日常运营工作)4.橡皮章型理事会:(依法律要求而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象征意义)名义上的权利都归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发起人或执行机构,成员绝大多数属于社会知名人士等外部理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组织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四)次级委员会的设置1、执行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衔接理事会和管理层的衔接和纽带作用,理事会定期开或者一年一次,作为其特设机构,负责理事会闭会期间的重大决策2、审计委员会帮助理事会非审计委员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与会计审核相关的诸多事项。

3、提名委员会提供理事任职资格条件,符合组织要求的理事人选,理事人选议案,对理事构成、机构设置提供参考意见,对历史个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考察4、筹资委员会特有机构,负责制定组织筹资战略、监督筹资活动计划的拟定和执行、对筹资职能进行评估和反思。

5、财务与投资委员会支持理事会完成其资产投资责任,整体投资政策,进行监控,防止投资收益与组织个人收益发生不当关联。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特点治理,实质是指组织的厉害相关者对组织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功能是配置责权利,通过一定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来协调非营利组织与所有厉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目的是实现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和各类主体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特点有:1、所有者缺位许多非营利组织,当其发起人或者捐赠人完成捐款行为后,即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脱离了所有权关系,导致无法找到明确的人格化所有者。

2、出资和受益角色的分离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公益性非会员制,出资人(捐赠人)与受益人的角色是分离的,一旦完成捐赠行为即丧失其控制权。

所有权、决策权、控制权、经营权“四权分离”。

3、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与营利组织一样,也包括出资人、债权人、理事会、管理层、组织员工、受益者、供应商、行业协会、政府与社区,但其目标、宗旨、使命更具社会意义,更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更为泛化的公众服务对象,利害相关者更多。

四、非营利组织治理基本机制1.协调机制:非营利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中的诸多结点存在着协同作用,无法依赖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实现各类资源的供给,网络化程度更高。

2.决策机制:指决策权在非营利组织利害相关者之间的配置方式。

所有者缺位现象凸显出理事会决策机制的重要意义。

3.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利害相关者针对组织经营结果、行为或者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和督导的行为。

内部监督:基于组织章程等规章制度的监事会监督、理事会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有政府监督、独立第三方监督、行业监督、媒体监督、捐赠人监督、公众监督。

4.激励机制:为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

即委托人如何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

薪酬激励作用的弱化是非营利组织成员激励机制设计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和困境。

五、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问题(非营利组织失灵)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所出现的突出治理问题包括广为诟病的商业化倾向、利用公共权力、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难以衡量、服务的间接性导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缺位等。

中国NPO治理过程中主要问题有:1、决策机制的空洞化与失衡性绝大多数理事会只扮演花瓶的角色,几乎不参与重大决策制定过程,真正决策权力落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是业务主管机构任命的行政指派人员、政府退休官员或者非营利组织的发起人。

2、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虚化大多非营利组织拒绝社会公众检查其财务状况,导致对其不信任和不了解。

同时民政部门的年检、审计部门的审计、央行对基金会的核查等外部监督很多流于形式,存在暗箱操作的共谋局面。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即组织的领导人或实际运营者对内形成权力垄断,在重大决策上独断专行,对外逃避捐赠者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实行高工资、在职消费甚至侵占组织财产等行为。

3、低效率非营利组织自身工作人员老化、素质不高,尤其受政府的高度干预,演变成退休人员尤其是退休官员的养老之地。

此外,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运作成本不断加大,以至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甚至出现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小于在募捐和管理上的花费的状况。

4、地区垄断和限制特征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成立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不允许进入其他行政地域设立分支结构,妨碍了竞争的出现。

5、营利化倾向与官僚化倾向第一,营利化倾向。

非营利组织将愈来愈多的精力投放于销售、投资等营利性活动之中以扩充资金来源和赚取更多的利润。

不断增加的收费性项目成为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内部领薪职员的比例也逐渐扩张。

大量营利性手段的运用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公益目标面临被遗忘的危险。

第二,官僚化倾向。

这主要指的是政府力量对非营利组织独立性的侵蚀。

一方面,政府通过资金和人事的控制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和活动,使其成为自己履行职能的工具;另一方面,长期依赖政府资源使得非营利组织产生惰性,作风越来越官僚化。

6、身份与角色的错位第一,许多非营利性组织以非营利组织名义进行注册,是位了逃避相应的税收和法律责任。

第二,许多非营利组织却选择在工商部门以企业身份进行注册,来争取摆脱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过度选择干预的羁绊,身份和角色的错位。

六、非营利性组织治理问题的基本原因1、利益的驱动“经济人”假设认为,驱使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有成员进行一切活动的动机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其行动的逻辑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将“经济人”假设引人非营利界,就会看到非营利的医疗、教育、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福利等部门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其组织成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为满足自身享受、名誉、发展的需要,势必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各种各样的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自我和外部约束软化,他们很可能偏离甚至背离非营利组织的宗旨,这样势必导致非营利性组织的失灵。

2、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萨拉蒙将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缺口的现象,称为慈善不足。

如中国的教育经费不足,很多“有头脑”、“有胆量”的学校以“赞助费”、“择校费”、“扩招费”等各种名义大肆收费,非营利性组织成了敛财的“钱庄”。

再如,国家对国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人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医院、卫生院甚至卫生防疫站为了工资、奖金,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谋求营利,于是激化了医患矛盾,导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背离了原来的目标,背离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3、道德的失控“非营利性组织是改造人、点化人的组织,其产品是治好的病人、乐于进取的孩子、年轻男女成长为具有自尊的成人,总之,一个改变了的新的生命。

”因此,“公益人”或“公仆人”假设是非营利性组织运行的人性基础,“以志愿求公益”是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功能。

当非营利性组织的愿景化作组织成员的内心信念时,当社会使命变成组织成员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时,人们就会自觉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但是也必须看到,当我们对人的道德进行过高的期望和假设时,也无法排除人的自利性行为动机。

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会影响到非营利界,使少部分人道德迷失,忘记作为一个科学家、教师、医生、艺术家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从而造成此类非营利性组织“以志愿求公益”的内在动力机制失灵。

4、不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的催化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不断注入,而注入的这些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的,只有使稀缺的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用,非营利性组织才能够生存、发展、壮大。

所以,加强对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不要忘记非营利性组织的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它与营利性组织追求物质利益不同。

因此,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考评不能仅仅以利润、效益为指标。

而时下许多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考评制度往往以功利、效率为主要考核指标。

国有医院院长们攀比的是业务收人、利润增长,科室主任担忧的是利润指标是否能如期完成;困扰高校教师的是学校规定的每学年至少要在某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

第二节欧美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美国非营利组织治理与政府、企业三足鼎立、合作关系,注册分为联邦和州两个层次。

程序非常简单,提交一份组织章程、写清组织名称、使命和宗旨等,由州内政司审批,并依据此来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理事会较高的独立性,主要依靠自身提名委员会等次级委员会独立做出。

管理层的人员多属于热心于公益事业,有丰富非营利组织运行经验的人才。

行业协会是由业内组织资源和自发而组成的。

二、英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分为注册登记和未登记。

登记占一半,英国的慈善组织事务委员会是管制机构,负责登记、例行管理工作、审核监督等。

经过英国国税局审核通过的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

一半未注册,一般只进行短期活动后解散,资金来源较为有限,成员数目少,无需向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信息披露,随时可成立和解散。

三、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治理最大特征是其与政府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合作。

通过招标竞争的方式获取政府资金,所有组织公平竞争,中标后一定法规框架下将部门任务转包出去,寻求组织间的优势互补。

州和地方政府的司法部,注册10万,未注册30万,澳大利亚国家产业委员会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方面的培训,费用由政府出。

四、日本非营利组织治理大部分是由各级政府举办的:公益法人、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医疗法人、公益信托基金、使命社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