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办批复) 强夯试验段阶段性总结email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1 一、施工说明........................................................................................................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2四、施工过程........................................................................................................五、质量控制要点................................................................................................5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5 七、成果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 2。
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试验总结根据已经批准的强夯试验方案,已完成强夯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为以后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一、试验区位置说明:由于实际场地限制,原强夯试验方案中的试验区 IV115+375~115+475,先调整为以下区域:左岸:IV115+390~115+476.5右岸:IV115+407.2~115+490二、强夯机具1、起重机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一台,起重能力35t,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脱钩方式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2、夯锤夯锤选择圆形锤2个,均为铸钢材料制造,吊环为φ50mm,中心为φ300mm排气孔。
夯锤重分别为18.4t(用于2000kN·m,第一、二遍夯)和10t(用于1000 kN·m,满堂夯)。
3、自动脱钩装置自动脱钩装置:拉绳一端固定在锁柄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绳随即拉紧,同时脱钩装置开启,夯锤脱钩下落。
采用此装置可保证每次夯击落距相同。
三、试验参数1、布点形式夯点布置按照设计图纸布点方式:第一遍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满堂布置。
2、夯击能第一、二遍夯:夯击能2000kN·m,锤重18.4t,每点10击;第三遍满夯:夯击能按照强招标文件十七章地基处理加固工程中第17.2.2条“第三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按照夯击能(2000kN·m)计算,夯击能在800~1200kN·m之间,试验时采用 1000kN·m夯击能,锤重10t,每点3击,夯印重叠1/3。
3、落距:夯锤落距=夯击能/锤重。
第1、2遍夯锤落距=2000kN·m/184KN=10.9m,第3遍夯锤落距=1000kN·m/100KN=10m4、消散期按照强夯试验方案,试验区强夯消散期左岸为2周、右岸为3周。
四、试验过程1、试验流程图强夯试验施工流程图2、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腐殖土,报请监理验收。
路基试验段总结监理批复意见
路基试验段总结监理批复意见近期,本项目进行了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工作,并邀请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理单位针对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批复意见。
本文将对监理批复意见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施工工作。
监理单位对路基试验段的施工质量进行了评估。
经过实地检查和资料核实,监理单位认为整体施工质量良好,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然而,监理单位也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路基平整度不够理想、土方开挖深度不一致等。
在批复意见中,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方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路基的平整度和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单位对路基试验段的施工进度进行了评估。
根据监理单位的观察和监督,施工进度较为顺利,没有发现明显的延误情况。
然而,监理单位也提醒施工方要注意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确保按照施工计划有序进行,以避免延误工期。
监理单位还要求施工方加强施工组织和协调,确保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监理单位还对路基试验段的材料使用进行了评估。
监理单位认为施工方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
然而,监理单位也强调了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在批复意见中,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方加强对材料的检测和验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监理单位对路基试验段的安全施工提出了建议。
监理单位认为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重视安全生产,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然而,监理单位也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不完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等。
在批复意见中,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方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监理单位对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批复意见。
这些批复意见对指导后续施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方应认真对待监理单位的批复意见,加以改进和完善,以确保路基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同时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强夯试验段总结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段DK526+687.95~DK527+200路基地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9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编制依据 (1)三、适用范围 (1)四、路基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1)4.1路基工程概况 (1)4.2路基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2)4.3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2)五、强夯原理 (2)六、施工方案 (3)6.1强夯试验性施工参数确定 (3)6.2施工流程图 (5)6.3人员、机械配置 (5)6.4施工工艺 (6)6.5施工控制及检测 (8)6.6注意事项 (10)七、试验结论 (11)八、附件 (12)根据合同文件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注》的要求,我合同段自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9月20日DK526+687.95~DK527+200段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试验段全长512.05m。
通过试验段施工为下一步强夯地基处理大面积的施工,提供技术参数,现将我合同段的强夯试验总结如下:一、实验目的1、明确地基处理强夯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2、检验设计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3、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大面积施工和今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二、编制依据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TB10414-2003、J285-2004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三、适用范围本路基基底处理施工技术方案适用于中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段DK501+600~DK530+000范围内的路基基底处理。
四、路基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4.1路基工程概况试验段里程为DK526+687.95~DK527+200段,全长512.05m。
位于壶关县山前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裂构造。
无地表水,地下水埋深较深。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94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概述:我项目部在K29+350~K29+500段作强夯试验段,该处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填土高度大于4米,采用D型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能级1200kN.m,段落宽50m,原地面强夯面积为8273㎡。
二、机械配备及人员组织机械配置一览表机械名称型号数量(台)备注强夯机QUY40 2 在施工前同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夯锤及脱钩位置进行了标定。
平地机PQ190 1压路机18t 1震动压路机20t 1装载机 ZL50 2洒水车 6000L 1一个特殊路基作业队劳动力配置表序号作业班组数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1 强夯作业班组112 1 4 42 灰土作业班组33 1 2 20 10合计44 3 3 24 14三、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施工步骤总结:1、基面处理:平整施工场地并清除所有障碍物,夯点按梅花形网格排列,间距4米,订木桩且洒白灰线标注出夯点位臵。
设臵临时水准点,以便测量场地夯击前后的高程。
2、强夯施工:a、试验段强夯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臵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设备采用锤重100kN,落距12m,夯击能量为1200kN,夯锤底面积为4.9平方米,并设4个30cm通气孔。
b、恢复路基中线并用灰线撒出强夯范围,然后标出夯点的准确位臵,并测量地面高程,强夯处理宽度:填方为路基两侧边坡坡脚外1m范围内、挖方为路面宽度。
c在处理大致平整的地表处,按土质分段取样作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
d、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臵。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定点位臵的高程,如锤顶倾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开始第一遍夯实处理,每点6击,最后两击夯沉量最大为4.1cm,满足设计不大于5cm的要求,夯坑深度小于15cm,且夯坑周围地面没有发生过大的隆起,完成一个夯点夯实。
重复d~f完成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主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
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九景衢铁路JQJXZQ-5标途径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全长43.75km,其中路基10.95km,线路多穿过沟谷地带,路基多置于水田上方,地基较软,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0日,我部为全面展开路基施工,满足设计规范和图纸要求,保证路基强度及稳定性,在DK140+710~DK140+810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⑴机械设备⑵人员配置三、检验标准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四、施工方法1、施工工艺施工艺流程见: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①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表面基本密实,大面形成人字坡或单面坡,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②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调查场地上空、地下构造物、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改迁或防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③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④测量原地表高程、承载力、压缩模量。
3、强夯施工3.1强夯参数的选定根据《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选定试夯参数如下:①锤落距选定选定单击夯击能为4000 kN·m,夯锤直径为2米,夯锤质量为30T②夯击遍数的选定夯击遍数为5遍,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为点夯,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③夯击次数选定点夯: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照8-15击进行试夯,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夯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测量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④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要求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击点间距4.5米。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新郑南第一施工标段(合同编号:HNJ-2010/XZ/SG-001) 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新郑I标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六月目录1试验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试验目的 (1)4 试验区域及试验参数确定 (1)4.1试验区确定 (1)4.2试验参数 (2)4.3 施工时间 (2)4.4 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 (3)4.5 试验设备及器材 (3)5 强、重夯现场施工 (4)6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5)7 试验结果及分析 (6)7.1 试验检测结果 (6)7.2 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 (7)7.3 重、强夯前后地面高程数据对比分析 (11)8 试验结果 (13)9 附件 (13)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1试验概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SH(3)116+810~SH(3)117+400段渠堤左右岸、SH(3)117+400~SH(3)117+953.5段渠堤右岸、SH(3)117+953.5~SH(3)118+253.5段渠堤左右岸基础采用强夯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2333.5m,共计43965㎡,SH(3)118+520~SH(3)119+955.1段渠堤左岸基础采用重夯部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1435.1m,共计24873㎡。
2 编制依据⑴《总干渠新郑南段(第1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⑵《新郑南段渠道湿陷性黄土强夯、重夯、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新郑南技术要求03号)》;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⑷《湿限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⑸《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DBJ61-9-2008);⑺《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范》 JGJ33-86;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⑼《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新郑南段第一施工标段》招标文件。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
强夯首件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强夯施工是在某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地基的加固处理。
工程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砂土等不良地质。
施工前已完成地质勘察、设计等工作,为强夯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施工目标与任务本次强夯施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场地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具体任务包括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等。
三、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机械可以顺利进场。
其次,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
此外,还对施工机械、材料和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方法与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强夯处理。
首先,对深层土层进行了强夯处理,然后依次对中层和表层土层进行了强夯。
在每一段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了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对施工机械和材料进行了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其次,加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其次,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七、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首先,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作业线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了施工噪音、粉尘、废水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试验段总结
试验段总结青岛新机场项目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原地面强夯试验段试验总结中铁十二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机场场道工程第1标段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四月原地面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1 试验段施工概况我项目部于xx年4月7日至xx年4月25日在道槽区Pxx年4月7日对本试验段采用第一种施工方案进行强夯施工,施工方案如下:在清除平均的耕植土的原地面按照图纸要求直接布置强夯点,按照布置的强夯点进行强夯施工。
第二方案第一种方案施工过程中,、和夯坑周围出现了轻微的隆起并且强夯的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大于5cm,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因此根据设计要求“遇地下水位比较高、强夯受到影响的区域,强夯前,可铺设厚50cm山皮石垫层”采用第二种方案:在清表后的原地面加铺50cm垫层后再进行强夯,现场施工记录参见附表,具体现场施工过程见下图:第三方案因第二种方案垫层采用的是建筑垃圾,采用建筑垃圾存在的缺点是在建筑垃圾中存在木材、钢筋、生活垃圾等杂物,筛分十分困难,并且根据设计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20cm,破碎程序十分繁琐,因此采用第三种方案,第三种方案采用在清表后的原地面上铺筑山皮石垫层布点然后进行强夯施工。
第三种强夯施工记录表见附表。
4 施工方案总结第一种方案总结1.第一种方案施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未能达到规范要求,并且现场强夯后地面隆起较大,单点夯坑沉降量为0.?-?。
2.通过现场记录表分析得知在7-9击范围内夯沉量最小,在cm ---cm ,大于10击后沉降量逐渐增大,沉降量在 cm cm。
3.通过记录表分析人工堆积层厚度在1m左右,强夯打穿人工堆积层后,沉降量开始变大。
第二种方案总结1.通过现场试验,加铺垫层后强夯能达到10-12击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5cm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加铺垫层强夯后表面未发生隆起现象。
第三种方案总结1.相较第二种方案的建筑垃圾垫层,采用山皮石省去了分类的复杂程序,施工现场进度会有提高。
2.通过现场试验,采用山皮石垫层后强夯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
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强夯置换试验段总结根据局项目部和设计院达成的意见,我们在现场组织了强夯置换碎石墩的施工试验。
现把施工情况和有关资料汇总如下:一、工程概况机械设备:采用上海起重机,锤重25吨,锤直径2.5m,落距12m,单击夯击能3000KN.m实验场地:新株洲站DK1613+510~DK1613+600共90米长的强夯实验区选DK1613+555~DK1613+570段共15米的范围内做强夯置换碎石墩的施工。
该实验段宽14米,长15米,为加快施工进度,从中按有关规范和施工经验梅花型布点5个(见布置图),加固范围为10.8m×10.8m=117㎡,符合要求。
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后碎石墩体的承载力标准为N63.5重型动力触探>20击/10㎝。
整平碾压的检测标准为EV2>45MPa。
二.“正方形布点、内插1点、点夯3000KN.m夯击能、每点9击、100cm碎石墩、满铺30cm、1000KN.m满夯一遍、25吨压路机碾压2遍”施工程序采用3000KN.m夯击能点夯置换碎石工艺。
施工前在场地满铺50㎝厚碎石并整平。
按布点图放好点位,强夯机就位,施工顺序为第一遍正方形布点,先加固四周点(点①~点④),第二遍梅花形插点施工点⑤。
第一遍点锤中心间距2.3d(d为锥径),即5.8米,锤边缘净距3.3米,第二遍采用内插,与第一遍点之中心间距4.1米,锤边缘净距1.6米每个点均分两遍进行点夯。
第一遍均夯击5击,每击进行沉降观测。
在第①点和②点每击均进行N63.5重型触探实验,从实验结果分析,在第5击后的动力触探满足>20击/10㎝标准,以后的第3~5点只进行了最后1击的动力触探实验,均满足>20击/10㎝标准。
夯击沉降量为42㎝~53㎝,为确保置换碎石墩的深度,在第一遍点击夯后,用推土机推平场地上的碎石回填夯坑。
再用3000KN.m夯击能夯击墩体,每个点击4击,每击进行夯沉降观测,最后一击进行动力触探试验,均符合>20击/10㎝标准,且有②④⑤点大于30击的碎石层。
路基强夯试验总结
强夯路基施工总结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结合路基填筑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就该强夯试验段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1、由于标段内路基填方处于山地冲沟与V字型沟渠中,地形狭窄,便道征拆问题困难,施工队伍无法进入现场,现只有K16+015-K16+060段能进入施工机械,故选此段作为本合同段填土路基强夯施工首件地段。
2、首件试验段路基长45m,属于高填方路基段,最大填土高度为18.15米。
3、试验段的施工时间为: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到2017年5月18日结束,共8天时间。
二、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通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强夯施工组织方案。
指导路基强夯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将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控制施工的依据,以适应今后的大范围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方案1、施工原理强夯法是应用功能转换的原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具体的说,它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锤(一般8—40 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一般10—40m),给土以强烈的冲击和振动能量。
地基土在强大的冲击能的作用下,土体强制压缩或振密;经时效压实,使土体重新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
2、施工流程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1)、施工机械配置本合同段强夯施工设备采用W1001型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强夯机。
夯锤锤重为20.4t,夯锤底面采用圆形,直径2.3m,臂长17米,最大起重高度18米,最大额定起重重量30吨,夯锤中对称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2)、夯点布置强夯施工顺序必须按照自路基两侧向中间逐次推进的方式进行控制。
主副夯击点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成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米,采用逐点夯与满夯相结合的方法,主、副点夯各夯击一次,满夯夯击一次,在各夯点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为满夯,实际施工中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
满夯锤印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强夯试验段总结
路基填前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目的本合同段AK0+000-AK0+300段路基底部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深度为0-2米,对此路段进行强夯处理。
通过试验段总结夯锤质量、夯击次数、夯锤落距、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沉降量、间歇时间关系,选取合理的机械配备和质量控制方案。
二、试夯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粘性土地基以静力触探、荷载试验为主;对地基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荷载试验为主。
三、试验段桩号AK0+077—AK0+117长度40m,平均宽度14.5m。
面积40Χ14.5=580m²四、地质分析此段落为湿陷性黄土,厚度1-2米。
六、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4m。
第一遍为1号夯点,第二遍为2号夯点,按规定间距在第一遍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
第三遍满夯时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
七、夯击能量要求1)设计夯击能要求:夯击能100T.m。
2)实际夯锤参数及落距夯锤质量m0:13.6T,夯锤面积S:4.2 m²,落距h1=7.35m八、单点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控制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①第一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第二遍,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0cm,之差小于5cm,且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夯击遍数以不出现“翻浆”或“橡皮土”为宜。
第一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平均值)单位mm第二遍: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如下。
(该数据为副夯点平均值)单位mm九、整平后的地面标高变化十、试验段总结1、施工后,综合分析测量记录,然后做出初步的评价,并进行总结。
2、确定夯击能100T.m,夯锤质量:13.6T,落距:7.35m。
强夯夯点间距4米×4米布置第一遍夯点,每点夯击8击,夯沉量35.3cm;第二遍夯点按4米×4米在第一遍点位中间穿插布置,每点夯击6击,夯沉量25.3cm;第三遍搭接1/4夯印满夯夯沉量11cm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强夯试验段阶段性前期总结
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1、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规程;2、济邵高速公路两阶段设计施工图;3、济邵高速公路业主及监理的函件、指令、纪要等;4、国内已有的红砂岩填筑路基科研成果及施工经验;5、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情况及数据采集成果;6、我单位拥有的技术能力和相关资源。
二、概况济邵高速JSTJ-07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0+500—K34+700,全长4.21公里,全线总挖方量约88.3万方,总填方量约47.6万方。
本合同段所经地区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大,地质复杂,表层覆盖层为强风化红色粉砂质泥岩及黄河台阶地少量低液限粘土,下部是强度较高的黄色砂岩(分布较少)和红色砂质泥岩(分布较多)为互层状(与线路成135°- 175°斜向、坡度10°- 22°)分布,节理比较发育。
三、试验段的作用由于红砂岩(刚爆破出的红砂岩强度较高)具有极强的风化崩解、遇水软化、强度降低等特性,不宜作为路堤填筑材料,否则将不可避免会出现路基沉陷、边坡滑坍等严重的工程质量病害。
济邵高速线路及周围此类岩石分布范围较广(除我标段外,其他标段也存在此类情况)。
若将沿线施工开挖的红色粉砂质泥岩全部弃置不用,而远借其它材料填筑路基,则会大大增加工程造价,同时弃方及借方还会破坏植被及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环境保护。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处理利用红砂岩,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我项目经理部在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红砂岩路基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设立了专业施工队伍,组织专门实施试验段的人员和机械设备。
对红泥岩填筑路基进行了强夯处理试验段施工。
四、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段落布置1、施工方案强夯处理红砂岩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松铺厚度按照1m和1.5m 填筑进行强夯的施工。
2、段落布置(1)K34+510~K34+530松铺厚度按1.5m控制。
(2)K34+530~K34+670松铺厚度按1.0m控制。
强夯试验段总结
强夯试验段总结路基强夯试验段施⼯总结编制:复核:审核:⼆0 ⼀六年七⽉⽬录1、⼯程概况 (1)1.1⼯程简介 (1)1.2主要⼯程量 (1)1.3强夯试验段范围 (1)2、试验依据 (1)3、试验⽬的 (1)4、试验段施⼯准备⼯作 (1)4.1组织准备 (1)4.2机械、仪器准备 (2)4.3技术准备 (2)5、试验⽅案 (2)5.3强夯试验段⼯艺流程 (3)5.4拟定技术参数 (3)5.5强夯施⼯ (4)6、试验总结 (5)6.1机械设备和劳动⼒组织 (5)6.2施⼯参数的确定 (5)6.3施⼯质量标准 (5)6.4施⼯安全措施 (6)路基强夯试验段施⼯总结1、⼯程概况1.1⼯程简介***出⼝路基为⾼填斜坡填⽯路堤,填⽅边坡⾼度≥20m,路基右侧为改沟及反压护道⼯程。
为保证⾼填⽅路堤的压实,防⽌路基成型后沉降开裂。
**两段⾼填⽅路基采⽤强夯分层补强进⾏处治。
第⼀层⾼度以填⽅为12⽶范围开始,⾼度⼩于8⽶的填⽅段第⼀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6-8⽶强夯⼀次。
1.2主要⼯程量表1-1 强夯主要⼯程数量表1.3强夯试验段范围我部在已填筑路基达到强夯设计要求标⾼的段落,选取**范围为强夯试验段。
2、试验依据⑴《**施⼯图设计》第⼆册;⑵《⼯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公路⼯程部分)2002年版;⑶《公路⼯程技术标准》JPG B01-2003;⑷《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⑸《公路⼯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试验⽬的⑴总结路基强夯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以及最佳夯击次数。
⑵确定强夯作业标准施⼯⽅法。
⑶确定施⼯作业⼈员组成和分⼯,制定出相适应的施⼯和质量管理⽅法。
4、试验段施⼯准备⼯作4.1组织准备我部⾼度重视路基强夯试验段⼯作。
试验段由项⽬总⼯负责,项⽬部各职能部门:⼯程部、测量组、试验室、安质部配合,路基施⼯队直接实施。
4.2机械、仪器准备根据试验段的⼯作量以及实际到场设备,确定设备组合为:长江L252型履带吊1台、夯锤重15t、⽔准仪⼀套、钢尺⼀把等。
强夯试验段总结材料报告材料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总结目的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
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
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
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1、试验段工程概况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
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2015年3月15日~2015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责任1 赵根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全面负责技术工作2 石建华副经理高级工程负责施工管理工作3 赵栋副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工作4 吴利军工程部长高级工程负责技术方案编制5 王巧玲质检部长高级工程负责施工中的质检6 牛杰路基工程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7 李顺福测量队队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8 张晓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9 弓钰光领工员工程师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10 马泽灵安全部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2.1机械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强夯施工总结
大石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申请批复单承包单位:湖南省永州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DSLJ-02大石公路第二合同段强夯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K22+913-K23+000)湖南省永州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大石公路路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大石公路第二合同段强夯路基施工总结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结合路基填筑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就该强夯试验段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1、由于标段内路基填方均处于山地冲沟与V字型沟渠中,地形狭窄,通过对全线现场勘测选定K22+913-K23+000段为本合同填土路基强夯施工试验地段。
2、试验段路基长87m,属于半填半挖和全填方路基段,路基设计宽度24.5米,最大填土高度为18米,试验段内无涵洞等结构物。
3、试验段的施工时间为:从2011年5月18日开始到2011年5月22日结束,共4天时间。
二、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通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强夯施工组织方案。
指导路基强夯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将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控制施工的依据,以适应今后的大范围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段落布置1、施工方案强夯处理V型沟路基强夯试验段在原地表填筑前进行强夯的施工。
2、段落布置K22+913~K23+000在原地表控制。
四、通过试验段施工拟确定的技术参数1、确定合适的夯实设备参数;2、确定合适的夯点布置形式;3、确定合适的夯击遍数;4、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标准;5、正常施工时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配置及施工组织管理。
五、施工进度安排开工日期:2011年5月18日完工日期:2011年5月22日六、数据采集和人员及设备配置数据采集记录表格采用大石一级公路的表格和部分自制表格。
强夯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技术数据、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需收集及整理的资料:天然密度、击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夯击参数、夯击遍数、夯沉量、标高及沉降观测值、压实度、动力触探、天气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1、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规程;2、济邵高速公路两阶段设计施工图;3、济邵高速公路业主及监理的函件、指令、纪要等;4、国内已有的红泥岩填筑路基科研成果及施工经验;5、利用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情况及数据采集成果;6、我单位拥有的技术能力和相关资源。
二、概况济邵高速JSTJ-07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30+500—K34+700,全长4.21公里,全线总挖方量约88.3万方,总填方量约47.6万方。
本合同段所经地区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大,地质复杂,表层覆盖层为强风化红色粉砂质泥岩及黄河台阶地少量低液限粘土,下部是强度较高的黄色砂岩(分布较少)和红色砂质泥岩(分布较多)为互层状(与线路成135°- 175°斜向、坡度10°- 22°)分布,节理比较发育。
三、试验段的作用由于红泥岩(刚爆破出的红泥岩强度较高)具有极强的风化崩解、遇水软化、强度降低等特性,不宜作为路堤填筑材料,否则将不可避免会出现路基沉陷、边坡滑坍等严重的工程质量病害。
济邵高速线路及周围此类岩石分布范围较广(除我标段外,其他标段也存在此类情况)。
若将沿线施工开挖的红色粉砂质泥岩全部弃置不用,而远借其它材料填筑路基,则会大大增加工程造价,同时弃方及借方还会破坏植被及占用大量耕地,不利于环境保护。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处理利用红泥岩,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我项目经理部在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红泥岩路基课题研究组的指导下,设立了专业施工队伍,组织专门实施试验段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对红泥岩填筑路基进行了强夯处理试验段施工。
四、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段落布置1、施工方案强夯处理红泥岩填筑路基试验段松铺厚度按照1m和1.5m填筑进行强夯的施工。
2、段落布置(1)K34+510~K34+530松铺厚度按1.5m控制。
(2)K34+530~K34+670松铺厚度按1.0m控制。
五、通过试验段施工拟确定的技术参数1、路基填筑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2、确定合适的夯实设备参数;3、确定合适的夯点布置形式;4、确定合适的夯击遍数;5、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标准;6、正常施工时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配置及施工组织管理。
六、施工进度安排开工日期:2006年7月25日完工日期:2006年8月05日七、数据采集和人员及设备配置1、人员配置及分工详见《试验段施工主要人员一览表》。
2、测试检仪器灌砂筒、烘箱、全站仪、水准仪、三米直尺、钢卷尺、钢板尺、弯沉仪、标准贯入仪等。
3、机械设备详见《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4、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记录表格采用济邵高速公路的表格和部分自制表格。
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技术数据、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需收集及整理的资料:岩土矿物构造及化学成分、颗粒分析及定名、天然密度、土料密度(比重)、CBR值、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液塑限、塑性指数、CBR值、自由膨胀率、干缩率、干燥饱和度和吸水率、击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击实试件的C、Φ值、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崩解率、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夯击参数、夯击遍数、夯沉量、标高及沉降观测值、平整度、压实度、动力触探、固体体积率、弯沉值、机械人员投入、天气情况等。
八、红泥岩强夯填筑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及工艺1、试验段填前检测红泥岩填筑施工前,下层路基经检验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控制测点布设按照后附《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平面图》进行测点布置,测量填筑前试验段各布点的填前标高,以控制试验段的虚铺厚度。
3、红泥岩填料准备填筑材料采用挖方爆破的红泥岩,爆破后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1/2,否则进行剔除或进行二次破碎,红泥岩的各项指标见后附红泥岩检测报告。
4、路基包边土路基边部采用粘性土包边,粘性土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土工检测报告后附。
包边土施工前,先在检验合格的下承层上放样标出路基中线和边线以及包边土的2m线位置,再按压实厚度20cm和自卸运输车的装土数量计算进行横向划格上土,由专人指挥卸料,推土机按规定的松铺厚度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整型;考虑到包边土的宽度只有2m,不便于碾压,在2m包边土的内侧填筑一定宽度的红泥岩(厚度应略低于包边土的厚度);碾压时粘性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采用20T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一个往返),然后先弱后强进行振压3遍(速度控制2.5-3.5 Km/h),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用灌砂法检验包边土的压实度),记录碾压遍数及测定压实厚度并计算松铺系数。
5、备料摊铺在放样标出路基包边土的2m线以内,根据松铺厚度,按100cm 和150cm两个填筑区控制放样划格,自卸运输车装运料,由专人指挥卸料,用推土机推平,严格按松铺厚度布料,对于填料中少量的超粒径硬质岩应剔除或人工破碎,以保证路基压实的均匀性,记录推土机整平后的松铺厚度。
划格备红泥岩,根据松铺厚度和运输车的装料数量计算每车的铺筑面积(K34+510—K34+530虚铺厚度按照 1.5m控制,K34+530—K34+670按照1m控制),自卸车的装料数量为8m3/车,划格尺寸虚铺1.5m按照2.3*2.3m一车控制,虚铺1m按照2.5*3.2m 一车控制。
在下承层上放样划格,由专人指挥卸料,每个格网内卸一车填料。
6、夯击施工1)、强夯机参数:夯锤重量10T,夯锤直径2.3m,夯锤落距10m,每击夯击能860 K N²m~1000K N²m。
2)、填料摊铺整平后,在填筑区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并测量试验段填前高程。
夯击布点按照3*3m梅花形(即正三角形)及3*3m 正方形布点控制(具体布置见附图夯击布点图)3)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用水准仪测量夯前的锤顶高程(每次都观测夯锤同一个点,用红漆标示)。
4)、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并与夯前标高相减,即为第一击的夯沉量。
若发现因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5)、重复上述步骤4),夯击次数根据夯点的相对沉降量控制,(采用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3.5cm及最后二击每击夯沉降量极值不大于5cm的双控指标控制)当夯击沉降量满足要求时,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6)、移动夯机到下一夯点,重复3)至5)过程,至到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
为了进行强夯试验段质量检测及数据采集,在全部夯点夯击完毕后,用推土机进行推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最后用20T振动压路机振压2遍,然后再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九、试验段检测结果在虚铺1.5m和1.0m试验段施工完成后,进行了相对沉降量、动力触探、弯沉、固体体积率、虚铺系数和包边土压实度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1、夯沉量:检测记录每夯点每击的相对沉降量,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不大于3.5cm及最后二击每击夯沉降量极值不大于5cm,达到上述要求,虚铺1m的夯击次数约为7击左右,总夯沉量约35cm 左右;虚铺1.5m的夯击次数约为9击左右,总夯沉量约50cm左右。
2、相对沉降量: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强振2遍,观测各布置点前后的高差。
所有检测点均≤2mm,检测记录表后附;3、动力触探:采用锤重为63.5kg的重型触探仪进行检测,锥入10cm的锤击数为14 —21之间;K34+516~K34+530段(虚铺1.5m)锤击数平均值为16击,K34+530~K34+670段(虚铺1m)锤击数平均值为13击;4、弯沉值:K34+516~K34+560段平均弯沉值为94.4³10-2㎜,代表弯沉值为142.2³10-2㎜;K34+560~K34+670段(虚铺1m)平均弯沉值为86.2³10-2㎜,代表弯沉值为149.76³10-2㎜;5、固体体积率:挖坑检测,颗粒嵌挤密实均匀,由上至下进行固体体积率检测,上下层差值不明显。
平均固体体积率达到85%;虚铺1.5m固体体积率平均值为85.2%,虚铺1m固体体积率为85.15%;6、虚铺系数:虚铺1m平均为1.42 ,虚铺1.5m平均为1.37。
7、包边土压实度: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根据压实层次分层检测,所有压实度均大于94%,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k34+516--k34+530强夯试验段成果汇总表(1.5m区)k34+516--k34+530强夯试验段测量汇总表(1.5m区)备注:由于K34+670为强夯试验段终点,在终点位置松铺厚度由于施工原因只有0.7m k34+660-k34+670松铺厚度由1m逐渐渐变为0.7m。
同时在此段落(k34+660—k34+670)布料中存在部分黄砂岩。
考虑试验段主要目的是总结规律指导施工,此不规则段并未参与计算与检测。
十、强夯试验成果总结根据强夯试验的试验情况,对强夯试验段的成果总结如下:1、包边土在距路基边线2m位置采用粘性土包边,包边土每侧宽度为2m,每层压实厚度为20cm包边土施工前,先在下承层上放样标出路基中线和边线以及包边土的2m线位置,再按压实厚度20cm进行分层填筑(包边土平均虚铺系数为1.18,虚铺厚度按照23.6cm控制)。
根据虚铺厚度和自卸运输车的装土数量计算进行横向划格上土,由专人指挥卸料,推土机按规定的松铺厚度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整型;考虑到包边土的宽度只有2m,不便于碾压,在2m包边土的内侧填筑一定宽度的红泥岩(厚度应略低于包边土的厚度);碾压时粘性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包边土采用XSM220振动压路机灭振静压1遍(一个往返),然后先弱后强进行振压(速度控制2.5-3.5 Km/h),当振压3遍后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用灌砂法检验包边土的压实度),所以初步确定XSM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然后强振3遍作为施工指导碾压遍数。
施工过程中以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频率为每200m测2处,压实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值。
包边土的作用主要为防止路基填筑施工过程和路基填筑完成后路基内部进水,导致红泥岩遇水崩解软化,从而影响路基稳定。
由于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发现包边土和路基整体施工极不协调,主要表现在:(1)包边土与红泥岩不能同步施工,包边土每层压实厚度为20cm,而强夯红泥岩每层夯实厚度为100cm左右,即填筑5层包边土后方可强夯1层红泥岩,由于粘性土天然含水量较大,很难达到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严重制约路基整体施工进度;(2)包边土宽度仅为2m,且不能与红泥岩同步,对于高填方施工来说,施工的安全隐患较大。
基于以上包边土施工的作用及缺点,可采用彩条布覆盖及用浆砌片石护坡代替粘性土包边。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彩条布对路基边坡进行覆盖防水,在路基填筑完成后,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并在边坡护坡上设置一定数量的仰斜式排水口,不仅能防止边坡水进入路基内,而且保证路基内一旦有水能及时排出路基,比粘性土包边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