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观点认为,义和团运 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 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义和团 的英勇行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 的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 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同时 还间接打击了反动卖国的清政府;最后, 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 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太平天国的影响
• 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占领 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 清革命有一定影响。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 和意义,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 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 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 是先进的。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 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 日)
•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 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 ,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 日维新”从此开始。
百日维新的评价
• 1、是变法高潮。 • 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 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 文化的传播。 • 4、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
• (1)、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 (2)、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 (3)、主张: •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 未付诸实施 • (5)、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
大革命的意义
•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 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 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演习。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 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 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也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 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 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 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 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五、国共十年对峙
• • • • • 时间:1927年——1937年 三个时间点: 1927年 国共合作破裂 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935年 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 阶级矛盾 下降 • 1937年 七七事变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南昌起义
• 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 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 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 时间:1927年8月1日 • 领导人:周恩来 贺龙 • 有利条件:敌人兵力薄弱 • 经过:1.起义成功 • 2.南下受阻 • 3.兵分两路
北伐宣誓
南京国民政府屠杀革命志士
失败原因
• 一、客观方面: •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 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 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 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 二、主观方面: •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 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 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 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 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 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 相结合; •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 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 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世代书香 门第的封建家庭,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饱读 经书。据说,康有为小时候就颇有灵气。一 天,祖父为了考考他的才思,即景出了一上 联“柳成絮”,康有为应声答对“鱼化龙”。 内容贴切、对仗工整。“鱼化龙”三字寓意 康有为自幼有远大的只想。
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背景
据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内容:武装斗争 •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核心 • 根据地建设 • 意义: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下进行的革命理 论的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
• 会议:八七会议 •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 • • • • 意义: 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 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 ,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 《赣西刘士奇报告》
•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背景) • 维新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 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 • 2.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 试(内容) •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 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3.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 •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 • • •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3、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5、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早期改良思想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运动兴起
思想兴起
4、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维新思想(时间:l9世纪60、 70年代)
三.戊戌变法
• 1898年(农历戊戌年)六月以康有为,梁启超 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 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的主要内容为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 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梁启超
(1873~1929) 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 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戊戌政变
• • • • • • • • • • 1、导火线 1) 谭嗣同带光绪帝密谕夜访袁世凯 2)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戊戌政变的过程 1)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2)囚禁光绪帝 3)屠杀“戊戌六君子” 3、结果 1)除京师大学堂其他新法措施被废除 2)百日维新失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兴起原因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 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 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 原因。
义和团的影响
八七会议
• 时间:1927年8月7日 • 地点:汉口 • 内容: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 的总方针 • 3,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 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 • • • • • • 背景:八七会议上决定进行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 领导人:毛泽东 目标:长沙 结果:失败,转向农村 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3、文化军队的建设,清 政府于1901年起对陆军进 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 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 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 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 “武卫右军”扩编。其馀 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 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 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 许多新军学堂。
• 4、革命团体的建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 中会、华兴会、光复 会等革命团体,以及 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 会。
四.国民大革命
发展历程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 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 争。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 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 ,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 反对。 •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 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 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 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 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
革命历程
• • • • •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解放战争
一.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兴起原因
•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 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 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 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9世纪中叶的 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叛乱。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伐战争
•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 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5月,国民革 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 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 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 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 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 ,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 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 ,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中国社会的影响:
•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 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 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 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 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 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 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 信仰。
二. 辛亥革命
• 产生背景:
1.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 开始后到《大日本帝国 宪法》和帝国议会产生 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 实现。日本实行宪政的 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 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 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
• 2、早期资产阶级对君 主立宪制的鼓吹。 1901年,原维新派领 袖、后来的立宪派首 领梁启超便曾发表《 立宪法议》。
太平天国的影响
• 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占领 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 清革命有一定影响。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 和意义,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 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 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 是先进的。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 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 日)
•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 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 ,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 日维新”从此开始。
百日维新的评价
• 1、是变法高潮。 • 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 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 文化的传播。 • 4、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
• (1)、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 (2)、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 (3)、主张: •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 未付诸实施 • (5)、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
大革命的意义
•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 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 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演习。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 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 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也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 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 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 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 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五、国共十年对峙
• • • • • 时间:1927年——1937年 三个时间点: 1927年 国共合作破裂 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935年 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 阶级矛盾 下降 • 1937年 七七事变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南昌起义
• 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 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 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 时间:1927年8月1日 • 领导人:周恩来 贺龙 • 有利条件:敌人兵力薄弱 • 经过:1.起义成功 • 2.南下受阻 • 3.兵分两路
北伐宣誓
南京国民政府屠杀革命志士
失败原因
• 一、客观方面: •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 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 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 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 二、主观方面: •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 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 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 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 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 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 相结合; •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 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 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世代书香 门第的封建家庭,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饱读 经书。据说,康有为小时候就颇有灵气。一 天,祖父为了考考他的才思,即景出了一上 联“柳成絮”,康有为应声答对“鱼化龙”。 内容贴切、对仗工整。“鱼化龙”三字寓意 康有为自幼有远大的只想。
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背景
据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内容:武装斗争 •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核心 • 根据地建设 • 意义: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下进行的革命理 论的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土地革命
• 会议:八七会议 •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 • • • • 意义: 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 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 ,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 《赣西刘士奇报告》
•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背景) • 维新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 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 • 2.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 试(内容) •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 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3.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响) •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 • • •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3、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5、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早期改良思想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运动兴起
思想兴起
4、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维新思想(时间:l9世纪60、 70年代)
三.戊戌变法
• 1898年(农历戊戌年)六月以康有为,梁启超 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 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的主要内容为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 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梁启超
(1873~1929) 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 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戊戌政变
• • • • • • • • • • 1、导火线 1) 谭嗣同带光绪帝密谕夜访袁世凯 2)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戊戌政变的过程 1)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2)囚禁光绪帝 3)屠杀“戊戌六君子” 3、结果 1)除京师大学堂其他新法措施被废除 2)百日维新失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兴起原因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 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 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 原因。
义和团的影响
八七会议
• 时间:1927年8月7日 • 地点:汉口 • 内容: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 的总方针 • 3,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 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 • • • • • • 背景:八七会议上决定进行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 领导人:毛泽东 目标:长沙 结果:失败,转向农村 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3、文化军队的建设,清 政府于1901年起对陆军进 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 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 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 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 “武卫右军”扩编。其馀 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 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 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 许多新军学堂。
• 4、革命团体的建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 中会、华兴会、光复 会等革命团体,以及 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 会。
四.国民大革命
发展历程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 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 争。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 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 ,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 反对。 •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 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 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 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 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
革命历程
• • • • •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解放战争
一.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兴起原因
•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 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 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 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9世纪中叶的 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叛乱。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伐战争
•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 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5月,国民革 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 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 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 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 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 ,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 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 ,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中国社会的影响:
•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 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 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 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 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 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 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 信仰。
二. 辛亥革命
• 产生背景:
1.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 开始后到《大日本帝国 宪法》和帝国议会产生 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 实现。日本实行宪政的 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 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 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
• 2、早期资产阶级对君 主立宪制的鼓吹。 1901年,原维新派领 袖、后来的立宪派首 领梁启超便曾发表《 立宪法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