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的文化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字的文化气质
作者:吴大慧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
[摘要]汉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和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同时,汉字作为民族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体,具有特殊的形体结构和特征,这种结构和特征所带来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就是文字的文化气质。
[关键词]汉字形体结构审美文化气质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3-02
民族文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民族文化整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其特殊的性质,成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汉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句话既是说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功绩,也是对文字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一、对于汉字和文化的认识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画、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是人们主观活动作用下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作用于人的文化因素。简单来讲,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心理,都会规定和制约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特征,而汉字的形体和书写特征,也会给书写的人带来较为独特的审美感受。汉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和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汉字在造字之初,汉字的构形往往是它所记录的词义的形象化、具体化,人们用近似简笔画的方式把词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这些“简笔画”大多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某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建立起字与词之间的联系。这样,汉字构形便与古代的社会文化具有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后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汉字的构形成为可能。再加上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其跨时代性的特点,更使它具有了较大的文化考古价值,成为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这使得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对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汉字本身的方块字形,给我们一种稳固实在的情感。从汉字的结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宇宙伟大的奥妙。我们透过汉字的结构,会发现世间万物流露出的诸多美学因素,基本上都可以从汉字结构中找到原型,比如,中国人极为讲究的对称美、平衡美、错综美、曲线美等等。这
种汉字结构所引发的美,会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汉字的文化气质,就是通过汉字书写中书写者的自我感受和阅读者对汉字的视觉印象两个过程体现出来的。
二、汉字的文化气质与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
有一种说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可见,汉字与中国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汉字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其文化气质与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汉字的形态特征与文化
汉字之所以具有文化气质,是与它本身的形体结构特征分不开的,而这种形体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的方块形态。汉字形体结构的首要特征,无疑是其方块形态。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即能够通过字形来显示它的意义。正是汉字的表意性,使得它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汉字图形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文字形式,其本身必然带有表意属性,而且这种表意性也是汉字及汉字图形区别于其他世界语言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说,汉字是记录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思索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的载体,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表达人们情感的需要,而这种对世界的认识,就体现在了汉字的间架结构当中。汉字的楷书端庄典雅、比例适当、重心稳定、合乎规范,这种方块特点和汉族先民喜欢方形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在古代,汉族先民在房屋布局、家具器物等方面,都较为喜欢方形,意为“方正”“圆满”之意。一些“天圆地方”“布局方正”等思想也都体现了汉族先民的这种心理特征。
2.汉字的平衡对称。隶书、楷书、宋体、黑体几类字体在今天的视觉传媒文稿中很常见,但不同的字体因结构造势的变化,而使所用字体的情感不一,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汉字文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这些字体时,就反映了他们的不同心理情感,如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古人的创作物来传达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一种文字文化上的共鸣,或许这其中的内聚力就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楷书字体的平衡对称所带来的文化感受。
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无论是古文字还是隶化以后的隶书、楷书,汉字构形的平衡对称是始终如一的。虽然汉字的笔画繁多,线条变化复杂,书写困难,但整个汉字的形体是整齐的、对称的。在汉语中,汉字全字的重心位于方块对角线的焦点上,这样显得端正典雅。为了保持这种审美特性,对汉字的笔画、部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是被其他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的。于是出现了长则短之,宽则窄之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讲,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但为了保持这种汉字字形的平衡对称,古人在造字时有时会牺牲字形表词的明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在书写汉字时,必须保持这种平衡对称,否则就会被看成是不规范的书写。这就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取向及其表现形式,也就是汉字的文化气质。
(二)汉字字体演变与文化演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何九盈、胡双宝、张猛先生主编的《汉字文化大观》指出:“任何一次大的社会革命(如秦王朝统一中国,清王朝被推翻),新的技术革命(如计算机的出现),都会引起文化结构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潮流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往往首当其冲,而汉字始则被动,甚至令人失望,但最终总能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汉字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留存,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体都可以捕捉到这种记忆。汉字构意反映着汉民族的文化认识,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语言文字的演变是密切关联的。汉字构意变化的背后是其所依存的文化内容的变化,社会文化事件往往成为汉字字体演变的推动力。汉字的几种主流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形成,与文化都不无关系。
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发展至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总的来讲,这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而进行的。举例来说,甲骨文的产生与古代以神为本的文化有关,甲骨文是殷商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金文的发展与青铜器的藏礼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形体歧异多,文字书写的随意性过大,而它的形成正是来自于当时历史文化的影响;战国文字很快被小篆所取代,是由于秦始皇兼并了天下而颁行了标准字体。由此可见,文字的发展演变其实就是对于当时期文化的适应和应变,这就属于汉字的文化气质。
三、结语
汉字是汉文化的特殊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是承载和传播汉文化的工具。在汉字的形体构成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方面,汉字与汉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展,这就使得汉字的文化气质逐渐凸显。可以肯定,汉字的文化气质是在文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2]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曹先擢.汉字文化漫笔[M].语文出版社,1992.
[5]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王小玲,高淑燕.浅谈文化对字体发展的促进及汉字的应变性[J].辞书应用与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