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文字狱文字狱是指以文字之过定罪处罚的案件,始于明初,盛于明清,大批儒生士大夫因文字而遭横祸
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辨析题:
1)在今天中国的55个民族中,除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几个是在以往一二个世纪中从境外迁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
2)当黄河流域以南附近的游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部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依靠畜牧、狩猎为生。×
3)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统治者的多个妻子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妾”,其子为“妾子”。×
4)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对太阳、大地等的崇拜形式属于图腾崇拜。×
5)公元前1世纪中叶到公元7世纪中叶的朝鲜三国时期,是指魏国、蜀国、吴国时期。×
6)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后人总结为“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设。×
7)公元2012年为农历壬辰年,其中地支是“壬”,天干是“辰”。×
8)隋唐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魏晋时期门阀世族的总格局。×
9)中国戏曲之美首先表现在程式化,其角色分行大致为生、青、净、末、丑。×
10)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著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编年体通史。×
【】简答题:
1、宗法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是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
2、中华先民宗教崇拜的三大分类主要是什么?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3、请列举“诸子百家”中任意五家的名称。
《论语》、《孟子》和《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4、请列举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任意五家。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指那几部?
前四史: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三国蜀]陈寿的《三国志》
6、宋元四大数学家是谁?
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四大数学家
7、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实用性(2)整体观计算方法先进,观测记录精确,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中实用性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8、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
中国绘画显示的共同美学原则:一是散点透视。二是以大观小。三是道貌取神。四是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论述题:
1、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对中国文化包容性的形成有何影响?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同时中华大地的广阔领域造就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持续性、多元结构和早熟性、封闭性、中庸性、忍耐性、盲目性、互补性、脆弱性和顽强性的特点。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而农耕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1
2、如何看待历史上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汇合。
①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离不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文化自诞生之日起,
就不是一个自我禁锢的系统,汉人、苗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鲜卑人、党项人、吐藩人、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经济交往使民族文化互相同化;贸
易之路成为连结各民族文化的纽带;成功的民族宽待政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前提。
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在历史上大多是汉族同化其他民族。因为汉族文化有着强大的融合力和向心力,其他少数民族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渐渐被同化,使全民族文化得以交流、融合而不断延续发展。
3、对中西文化的交汇,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①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机整体。
②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并形成了以“谦、
恭、信、敏、慧”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价值观。总的来说,
中国文化就是细节服务于整体、突出整体效果的文化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争”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观、以自然科学和科研为核心的文化发展观。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就是突出细节、突出个体效果的文化模式。
③中西文化在伦理观念、文化价值观、文化结构、思维方式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对待西方
文化我们应该尊重世界的多样化,在多样性中和谐共生,在差异性中谋求发展,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大国心态和大国胸怀,倡导文化共融,兼收并蓄,收为己用,不必盲目排外,要先深入了解学习西方文化,领悟到精髓后,再做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
4、“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对唐代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是唐代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唐文化的特殊气质,这种“兼收并
蓄”、“有容乃大”的精神造就了唐代的“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
二、在“有容乃大”文化精神的指引下,各种文化流派、艺术形式都具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并得到了极致的发展,从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文化盛世和文化巅峰;
三、文化的盛世,不仅表现在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完美继承与发扬,也表现在对异族文化、外
域文化的汲取上。唐王朝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和“有容乃大”的文化政策,不仅使得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扩大,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交汇,有助于促成文化隆盛的形成;
四、总之是唐代各民族的大融合,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唐代文化的“有容乃
大”的气派。反过来,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和文化的大发展又促进和繁荣了唐代的社会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