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译详细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教程:编译Linux最新内核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重新编译Linux内核,理解、掌握Linux内核和发行版本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重新编译内核。实验主要内容:
A. 查找并且下载一份内核源代码,本实验使用最新的Linux内核2.6.36。
B. 配置内核。
C. 编译内核和模块。
D. 配置启动文件。
本次实验环境是Linux2.6.35内核的环境下,下载并重新编译内核源代码(2.6.36);然后,配置GNU的启动引导工具grub,成功运行编译成功的内核。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Linux环境:utuntu10.10,linux内核2.6.35
待编译内核:linux2.6.36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下载内核源代码
从/newlinux/files/jijiangmin网站上下载最新的Linux内核2.6.36。【2】部署内核源代码
打开终端,更改用户权限为root。具体做法是在终端输入sudo su,然后按提示输入密码。判断是否是root用户是使用whoami命令,若输出为root则已经切换到root账户。
输入mv linux-2.6.36.tar.gz /usr/src,目的是把下载的内核源代码文件移到/usr/src目录。
输入cd /usr/src切换到该目录下。
输入tar zxvf linux-2.6.36.tar.gz,目的是解压内核包,生成的源代码放在linux-2.6.36目录下。
输入cd linux-2.6.36,切换到该目录下。
输入cp /boot/config-,然后按下Tab键,系统会自动填上该目录下符合条件的文件名,然后继续输入.config,目的是使用在boot目录下的原配置文件。
【3】配置内核
配置内核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make menuconfig //基于ncurse库编制的图形工具界面
#make config //基于文本命令行工具,不推荐使用
#make xconfig //基于X11图形工具界面
#make gconfig //基于gtk+的图形工具界面
由于对Linux还处在初学阶段,所以选择了简单的配置内核方法,即make menuconfig。在终端输入make menuconfig,等待几秒后,终端变成图形化的内核配置界面。进行配置时,大部分选项使用其缺省值,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对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有三种选择,它们分别代表的含义如下:
<*>或[*]——将该功能编译进内核
[]——不将该功能编译进内核
[M]——将该功能编译成可以在需要时动态插入到内核中的代码
本实验在make menuconfig后,把ext2和ext3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如果用户是在虚拟机下编译的,那么一般要把SCSI设备编译进内核。不是在虚拟机下编译的也可以把它编译进去,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4】编译内核
这步是时间最长的一个步骤,一般在3个小时左右。
编译内核只需在终端输入make,然后等待编译的完成。
【5】编译和安装内核模块
输入make modules_install,这步很快能完成。
【6】安装内核
输入make install
【7】生成启动
依次输入:
sudo 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2.6.36
sudo update-initramfs -c -k 2.6.36
sudo update-grub2 //自动修改系统引导配置,产生grub.cfg启动文件。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把内核源代码移动到目录/usr/src,如下图
在成功执行语句
sudo 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2.6.36 sudo update-initramfs -c -k 2.6.36
后的boot目录,如下图
在成功执行语句
sudo update-grub2
后grub.cfg文件中增加了新内核的启动项,如下图
在所有的实验步骤成功完成后,重新启动,可以发现在启动项中多了两项,分别为Linux2.6.36模式和Linux2.6.36 recovery模式,选择Linux2.6.36模式,进入新的内核,若在启动过程中没有跳出错误提示,表示已经成功了。
进入系统后,打开终端,输入uname -a,输出如下图,表明现在已经是2.6.36的内核了
六、讨论、心得
1、本次实验,共编译了两次内核,在第一次编译时,对内核的配置这块没有把ext2和ext3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导致了编译完的内核无法成功启动。在第二次编译中,经过仔细的对内核的配置,把ext2和ext3已经SCSI编译进内核,终于成功了。这让我觉得内核编译后能否成功启动的关键是内核的配置。
2、编译后的每一个步骤执行后,可以通过查看相关目录是否生成了预期的文件来判断过程的正确与否。
3、Linux通过在系统引导后从/boot 目录下读取内核映像到内存中来完成启动。
4、initrd.img是Linux启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文件,如果你编译内核时将一部分功能编译为可加载模块。如果系统的一些设备的驱动编译为可加载模块,那么启动时如果没有指定INITRD=/path_to_initrd.img,那么系统启动或者会失败,或者启动后会有设备无法使用(像网卡或者其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