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临澧一中)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讲课件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21 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 P 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 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 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 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 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
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
下: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方法技巧]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思路
具体内容
分析各区域区理环境背景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
优势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 限制因素 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⑤促进对外开放。⑥发展教育。⑦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⑨科学防御自然灾害,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文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导产业选择依据
比较优势原则
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 业,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 发展基础。
市场需求原则
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 具有广阔的前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结构的变化。
技术进步原则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体现技术进步的方 向,能够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 转换。
产业关联原则
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前向关联和后 向关联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
加速产业转移
跨国公司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引发环境问题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 响,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应对全球化挑战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 问题。
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文地理第 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概述 • 协调发展理念及实践意义 •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方向 •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活动空间拓展
01
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概述
02
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 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工业 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 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绿色 技术和环保产业发展。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课件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 是由__地__理__环__境____
决定的
栏目 导引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 人地关系理论
主要核心思想
19世纪
地理环境决定论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 所在的__地__理__环__境___的性质
20世纪初
可能论
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方面 的选择能力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 1 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 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 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区
城市地 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
噪声污染等
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
乡村地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区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 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 或强度过大
栏目 导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
发展 中国
家
环境问题
较发达国家 严重,以生 态破坏为主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 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 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 家轻,以环 境污染为主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准和国内原油出口,已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
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被消耗光,据此完成1~3 题。
1.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地球资源具有——的特点。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D.数量有限2.“生态脚印”说明了A.发展经济一定会破坏自然环境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D.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3.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大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答案:1.D2.C3.D解析:第1题,该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和使用,地球资源的消耗速度在不断加快,说明地球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第2题,“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对地球环境的冲击也就越大,这说明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第3题,这些国家的“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同环境保护不协调。
该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5.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层次性6.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农林牧综合治理C.大力发展重工业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答案:4.D5.A6.B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的因果关系,判断①②的生产环节。
2013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临澧一中)
6.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
7.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201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世界气候峰会2009 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 判代表,共同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政府 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8-9题。 8.在峰会召开期间,下图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针对资源开发分析类试题除了分析该资源优势外, 还需要从市场需求、该地是否适宜修建资源开发站点 等角度分析,如“分析长江三峡建水电站的优势”: 首先应分析长江三峡的水能资源为什么丰富;其次分 析市场对水电的需要,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 最后应分析长江三峡是否适宜修建水电站 ,如长江三 峡为峡谷地形,适宜修建大坝。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活动和人类居住地 染,如大气污染、水 的过分密集,造成 污染、噪声污染等 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如水土流失、荒 利用资源的方式 漠化、土壤盐碱化、 不当或强度过大 森林减少、水资源枯 竭、物种减少等 环境问题
方法突破 图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
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文地理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6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问题
主要成因
典型事例
措施
大气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
水体污染、 三废”和不合理 太湖水污染 污染物的排放(可通
土壤污染 使用化肥、农药
过提高利用率、净
固体废弃物 生产和生活中的
环境 污染
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化处理后排放、使 用环保原料和燃料
污染
放射性污染
3.“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日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越来越快,应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C正确。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 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污染等
染物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1.仰韶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之上的原因是 ()
A.台地地势高,气候凉爽 B.台地靠近河流,便于航运 C.台地地势高,便于防卫 D.台地土壤肥沃,便于耕种
答案:D
解析:山前台地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耕业,选D。
2.仰韶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 )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强 B.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较大 C.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陡增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高三一轮复习共33页文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4单元 人类与地
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分析 角度
具体内容
②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
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
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
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可持 续发 展措 施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 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 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发展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同 重点 用
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点定位Leabharlann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 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 利用
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 用清洁能源
共
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同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点 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2.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
优势 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
地 条件 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理
背 景
限制 因素
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 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 析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
可持续发 展措施
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 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
走向高考 ·地理
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经 济效益 同时带 来环境 问题
经济和 生态效 益相结 合
循环流动
【方法突破2】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
①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②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利用,强
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
注重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2008
10
450
42
35
135
0.975
( )
1.上述资料表明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重 C.气候的大陆性减弱 D.人口增长过快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B.光照条件变差 D.水土流失加剧 )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
自然植被遭破坏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 因 工业“三废”和有害 人体健康的农药排放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垃圾任意堆放 交通、工厂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环境 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高污染) 提倡高消费 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 本身价值 先污染,后治理 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 当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 求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 强调人的管理调控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 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
2007年数据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 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生态持续 基础 能力相协调 发展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 经济持续 条件 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 发展 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 社会持续 目的 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发展
【技巧点拨1】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 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 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 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 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 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 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 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方法突破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资源开采 生产加工和消费 利用 过程
废弃物处置
物质流动
结果
粗放利用、 传统 无节制, 资源—产品—废 污染物和废弃 经济 一次性利 物和污染排放 物大量排放 用 资源—产品—再 集约利用, 循环 废弃物再生资 资源输入 生资源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发展目标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环境意识 环境控制 调控手段 发展的时 间尺度 发展的空 间尺度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 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 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5.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 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答案】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 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 任意三项即可)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我国区 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6-7题。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知识回眸
知识结构:
考纲展示 1.人地关系思 想的演变。 2.人类所面临 的主要环境问 题。
考点解读
考向预测
3.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
记忆并理解人地关系思 想演变四个阶段的人地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 关系、状况及环境问题 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 演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 和产生的原因。 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 2.从命题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 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 示意图、坐标图等图表和文字材料为主 因、对策。 ,题型为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是每年 记忆并理解可持续发展 高考的必考内容,2012年仍将是考查的 的概念、内涵、原则及 重点。 其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 3.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图表资料的分 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途径。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以及 1.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 4.今后可能仍以关注环境问题为主,考 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 内涵。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观,明确个人和社会 的相关问题也可能是出题的热点。今后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 应关注热点时政材料,注重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 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项 目 含义
循 环 经 济
①资源得以再生 ②综合效益突出 ③实现良性循环
项目 实 现 循 环 经 济 的 途 径 清 工 洁 业 生 产 生 农 态 业 农 业
含义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 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 危害减至最小,又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 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 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 的产品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 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 经营方式
城市 地区
乡村 地区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 发 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 中 严重,以生 护,环保意识不强; 国 态破坏为主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 家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较发展中国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 达 家轻,以环 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 国 境污染为主 大为好转 家 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返回
返回
返回
释疑解惑 示意图法记忆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 问题的历史演变
1.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资源 短缺 水、土地资源、矿产 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原因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 取 典型事例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 面临枯竭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 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 失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 益减少 泰晤士河的悲剧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建筑工地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 海上石油泄漏
9.为了实现中国政府公布的行动目标,下列有关我国能 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逐步减少 B.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压力可以得到缓解 C.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重将逐渐 上升 D.汽车工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努力发展公共交通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 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 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 地下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 最适宜的措施是( ) 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11.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 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 要是( ) A.沙漠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 “温室效应”的?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参考图13,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 有利影响。 【答案】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 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 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活动和人类居住地 染,如大气污染、水 的过分密集,造成 污染、噪声污染等 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如水土流失、荒 利用资源的方式 漠化、土壤盐碱化、 不当或强度过大 森林减少、水资源枯 竭、物种减少等 环境问题
方法突破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 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源,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1998 森林 覆盖 率(%) 19 年降水 量(mm) 520 气温年 较差 (℃) 38 河流含沙 量(%) 10 粮食平均亩 产量(kg) 205 粮食总产量 (亿kg) 1.025
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 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式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
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解析:(1)从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说明毁林开荒 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单产下降。(2)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 含沙量上升,说明水土流失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