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
B.温哥华日期为1月16日
C.悉尼处于正午
√D.纽约的日期为1月14日
1234567
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10分,洛杉矶(西八区)是1月14日20:10,A错误; 温哥华(西八区)也是1月14日20:10,B错误; 悉尼(东十区)是1月15日14:10,C错误; 纽约(西五区)是1月14日23:10,故选D
C.可减弱次年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使我国夏 季雨带偏北
D.受岛弧链及大陆架的保护,其引发的海啸对我国影响较小
1234567
(2022·江苏南通开学考试)华南大陆
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右图为“华南大
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
4~5题。
4.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
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 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 积形成沙金。
12345
答案 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 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 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12345
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 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 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 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 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 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 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1234567
6.(2022·新疆昌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阿留申群岛由超过300个细小的岛屿组成,长1 900 km,总面积为
17 666 km2。19世纪后期,人们在阿留申群岛发现金矿。阿留申群岛多 地震,但历年地震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岛上无树,植被以草甸、苔藓 为主。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位置。
高考地理水平冲刺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选择题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 褶皱B. 背斜C. 向斜D. 断层【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 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 地壳运动所致B. 内力作用所致C. 岩浆活动所致D. 外力作用所致【答案】【1】C【2】A【3】D【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中间最新,而两翼岩层逐渐变老,故为向斜。
【2】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图中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判断为沉积岩。
【3】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 ①②③地壳下沉B. ①②③河流溯源侵蚀C. ②①③地壳抬升D. ②①③河流下切侵蚀【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外力作用D. 内外力共同作用【答案】【1】C【2】D【解析】【1】首先河谷的形成为流水下切侵蚀形成。
据图可知,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地壳抬升隆起,后经外力流水下切侵蚀,因此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是②①③。
故选C。
【2】据图可知,该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和断层,属于内力作用,有河流发育属于外力作用,因此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D。
选择题读“地貌景观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答案】【1】D【2】C【解析】【1】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地理,1-4-2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区——裂谷或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 运动碰撞区—— 山系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超过岩石的 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 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 派生出若干地貌。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 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 下图所示: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 堆积地貌,由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 组成,如下表所示: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二讲
高考地理总复习
(5)如果该地方有丰富的石油, 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 A、 B 两处中的________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点击: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材回顾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坦。
读图忆知a bc d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外力作用类型①图a的球状碎块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下形成。
②图b表示的是________,它是在风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下形成。
③图c表示的地貌是________,它是在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
④图d表示的地貌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岩石通过a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形成碎屑,通过b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形成堆积地貌,经过________作用,形成新的岩石,周而复始。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1、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热能2、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及转化形式,如风能等三.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分类: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②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煤炭)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③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石灰岩地区可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等(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水平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巨大的褶皱山脉地表岩层水平位移----断裂带2、垂直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二)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沟、海岭)分割成许多单位,叫做板块。
六大板块: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1.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出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2.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不断升高;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不断扩大;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3.我国多地震原因:位于三个板块(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交界处,两个地震带交汇处4.地震多的国家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西海岸,秘7鲁,墨西哥,新西兰,智利第二节山岳的形成(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A褶皱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特定条件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良好的天然气、石油储存构造;修建隧道工程向斜: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修建水库大坝B.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高中地理复习塑造地表形态教案
高中地理复习-塑造地表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地表形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地表形态的特点;(2)运用地理模型,演示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地表形态变化的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深度理解;(2)地表形态变化过程的演示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地表形态的特点;2. 模型演示法:运用地理模型,直观展示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4.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2. 地理模型或沙盘;3. 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提问: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2. 新课导入:(1)介绍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实际案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阐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示范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实际案例。
4.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复习地表形态的分类及特点;(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地表形态变化;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表形态的分类、特点及内外力作用的影响。
7. 课后反思:(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改进方向;(3)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山岳的形成一、大地的骨架——山脉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
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
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向东延伸的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南延伸的有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有狄那尔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的有比利牛斯山脉。
位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1.7万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
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 2.3—0.8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
在这两座大山脉的沉积岩层中,科学工作者曾发现大批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等化石。
经测定,这些化石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
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
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
由于山脉海拔特别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雪线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则常年积雪。
即使在赤道地区,山脉的峰顶也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
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600多米,顶峰布满白雪,人们称之为“赤道雪冠”。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1、冲积扇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三角洲形成过程: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在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1)背斜成山的原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2)向斜成山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3)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4)向斜成谷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其中,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被称为地形倒置,主要是外力作用。
(5)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山岭(华山、庐山、泰山)(6)断层形成的平原或谷地: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宁夏平原等)4、选择在背斜处建隧道原因: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牢固稳定,不易储水。
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背斜顶部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开采。
向斜找水原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容易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5、背向斜判断方法:背斜判断:(1)岩层向上拱起;(2)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判断:(1)岩层向下弯曲;(2)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6、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褶皱和断层常形成的地形(地貌):山岭或谷地其中地质构造是指岩层的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导致。
7、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进,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沉积岩:存在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如石灰岩、页岩等,具有层理构造;岩浆岩:存在有色金属,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可作建筑材料);变质岩:可作装饰材料,如大理岩8、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要求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动, 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 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2013·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式说明岩石通过不 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回答(1)~ (2)题。
(2)由图中信息可知,沙丘形态应该是波浪形,①图坡度太 大,与图中信息不符;②图方向错误;③图方向、坡度均正确; ④图方向错误。
【答案】 (1)D (2)C
河流堆积地貌并不只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 区,如冲积扇或洪积扇,可以形成于河流上游。
(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 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 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 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要求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考点回顾
1.地表形态变 1.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2013年广东
化的内、外力 文综1题,2013年北京文综8~9题,2013年江苏
因素。
地理7~8题,2013年天津文综6~7题,2012年北
2.地壳物质循 京文综10题,2012年四川文综1题,2011年北京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 塑造
举
例
相互 关系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 不能直接塑造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地表形态
表 现 形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 部或喷出地表
有些岩浆喷出 经冷却凝固作 用形成火山
式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 裂、错位,引起震 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6.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上升
张裂
下沉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 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举例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 的变迁
2.岩浆活动
风沙堆积地貌
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风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气 压分布不同。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空气压力较小; 在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空气压力较大。从沙堆顶 部和绕过沙堆两侧来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 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在沙堆背风坡形成 马蹄形小洼地。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加大,沙堆背风坡 的小凹地将进一步扩大,从沙堆顶部和两侧带来的沙粒 在涡流的作用下不断堆积在沙堆后部的两侧,形成幼年 型新月形沙丘。
砂质海岸 特点 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成因 :
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 石、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 应用 : 开发旅游业,建设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 特点: 1、堆积物颗粒较细,粘土和粉砂组成。 2、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成因: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应用:
①滩涂养殖 ②晒盐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①地表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②土层薄,土壤贫瘠; ③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地下暗河发育;同时加速水污染和扩散,影响高 耗水农作物和植被移栽。 ④植被稀少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旅游资源丰富; ②不利影响: A.交通: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 多地质灾害; B.农业:平地少,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 C.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植被减少,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发。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四角度分析应庐
乓总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1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分析地层有无缺失,如上面例题为背斜,背
【例3] ® 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次,
【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属外力的风化作用。读图2分析可 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成条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④表示上升冷却凝固。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①。
原醯
依据
岩层封闭,
常有储油
构造”,
最上为燃 然气,中
为石油,
下为水
天然
拱〜
,稳定
且不
易储
水
发育,岩 石破碎易 开采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
渺隙水易沿断层
'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 诱发断裂活动破 坏工程;水库易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而形成?
【答案】1.B 2. A
【例4】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o
谿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 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考点一、地壳物质循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地质作用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3、地质作用能量来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第 1 页共 6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第 2 页共 6 页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地区 普遍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溶蚀
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 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 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 之国芬兰)等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 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 堡等 海岸沙滩、崇明岛、形成冲积扇( 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 平原、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
判断该地的地质构造。再结合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得出结论。
究竟什么是地质构造 呢?它有哪些类型?
所谓的“解题 关键”又是什 么?
考点4.地质构(褶皱、断层)
(2011年广东)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 B ) 造分别是(
复习策略
本专题内容概念多,理解性强,是多年来高考重点 考查的内容。本章涉及的内容还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 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背斜和向斜 (1)通过列表对比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2)利用示意图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和板块的分布 规律; 三大岩石转换 (3)关注热点事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能做到学以致用; (4)提高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记忆方法】 如何准确判断向斜和背斜?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高地。
【断层判断】: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 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Hale Waihona Puke 桂林山水 流水溶蚀风蚀蘑菇石 风力侵蚀
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
U型谷 冰川侵蚀
冲积扇 流水堆积
新月形沙丘 风力堆积
长江三峡 流水侵蚀
外力作用 类型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地貌景观 岩石崩解、破碎(例:花岗岩的球 状风化) 海蚀陡崖;“红色沙漠”、“石漠 化”;V型河谷、U型河谷;长江三 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 布 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 渗漏。
(2)六大板块示意图
例1[2010· 海南地理卷]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 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 失。读图,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B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图13-3
考点:地质构造的现 实意义→背斜储油、 储气,向斜储水。
河流下游,流速比较慢, 以堆积作用为主 6.(11年广东高考)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 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 主要原因是( D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堆积作用,流速慢 侵蚀作用,流速在加大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区(例:挪威峡湾、中 欧-东欧平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 原等)
风力侵蚀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冰川堆积
风力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区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第14讲 │ 考点梳理
洪积扇
水资源
土壤
内河航运
第14讲 │ 考点梳理
带状 条带
第14讲 │ 考点梳理
【误区警示】 平原不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 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 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考纲考向
【考纲概览】 1.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壳物质循环。 3.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火山。褶皱、断 层等地质构造及其在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4.板块构造学说 5.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 6.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纲考向
【考向定位】 1.以重大地质灾害(以热点事件如日本地震海啸等)或地 貌景观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以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3.以热点地区区域地形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 图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地质构造、地貌、人类活动三者之 间的关系,如地质构造与找水、找矿、交通工程建设的关 系,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 系等。 4.结合区域等值线图、区域规划图、交通线路图等考查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形式 影响
(1)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为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 点,一必须是自然作用,二必须是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2010· 重庆卷]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D)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专题五
陆地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知识框图
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复习策略
本专题内容概念多,理解性强,是多年来高考重点 考查的内容。本章涉及的内容还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 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列表对比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2)利用示意图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和板块的分布 规律; (3)关注热点事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能做到学以致用; (4)提高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14讲 │ 考点梳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 地对 交 通 运输 方 式 、交 通 线 路的 分 布 和 ⑭ 延伸方向 ______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⑮________和 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 3.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 较小的⑯________,其次才是⑰________。 公路 铁路运输 【特别说明】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走向。
AB选项考查河流地貌,CD选项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高考题更趋向于综合性的考查各类知识要点。 凹岸速度快,凸岸速度慢
?
?
?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水深,凸岸水浅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发育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下切,形 成 “V”字形 ,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2)发育中期:河流在________侵蚀,在________堆积, 凹岸 凸岸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U (3)发育成熟期:河谷展宽,横剖面呈________型。 2.河流堆积地貌 (1)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沉积而成。 洪积—冲积平原 (2) 冲 积 平 原 包 括 : 河 流 出 山 口 的 __________ 、 河漫滩 三角洲 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三部分组成。
外力作用 B:________________ 重熔再生 D: ________________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5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侵入、喷出 ①________、② ⑥ ⑩ 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熔再生 变质 ④ ⑤ ⑧ __________、⑦ ⑨ ________。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 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 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D A.天然气 C.石油 水 天然气 石油 水 B.水 石油 D.天然气 ) 天然气 石油 水
[解析] 该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再根据几种物 质的比重,天然气比重最小,水的 比重最大,故选?。
考点梳理
1.三大岩石及其地壳物质循环
【记忆诀窍】
一是自岩浆始至岩浆终,而且生成
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 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
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
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 为岩浆。三是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
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且由
外力作用形成。
冷却凝固作用 A: _________________ 变质作用 C: 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②③⑥⑩
①④⑤⑦⑧⑨ ________。
(只填序号)
读下列四种地貌类型图,回答8—9题。
钟乳石
断层
蘑菇石
火山
8.以上四种地貌形成的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
以地貌景观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点5.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 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 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 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 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 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 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