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国家报奖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外来人口调查及规划对策研究
武汉市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和谐社会现代生活方式演变趋势及规划对策
武汉市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武汉城市气候改善与宜居环境优化研究 武汉城市文化特色营造研究 武汉滨水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研究 武汉市居民出行方式研究
人居环境系统
城市支撑系统
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分蓄洪区安全体系规划研究 武汉市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及综合利用研究 武汉市社区发展与规划实施单元研究
报省、建设部批准
总规修编工作大纲
总规修编现状 调研报告 武汉总规发展战略 规划研究报告
各部门编制修编建 议书 征集市民“金点子” 大型公众问卷调查
全国专家研讨会 18个专项规划 支撑报告
总体规划纲要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各区、各部门 意见征集
总体规划上报成果
市人大常委审议
一、总规编制的基本思路
1、全面评估上轮总规实施情况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出 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本轮总规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内容。 2、研究提出城市的目标定位、发展规模。 3、确定城市的总体发展框架,合理分布城市人口,科学 安排建设用地。 4、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全市总规修编动员大会
各部门研讨会
修编建议书
3、加强了“两规衔接”,重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套班子,同步推进, 通过“循环式”反馈进行“两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相互 协调,形成一套“两规一图化”的为核心的“两规”衔接的成
果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的城镇空间布局
总人口(万人) 1180 1400 1300 1280 1300 1180
20 40
万元GDP能源消耗量
GDP与总生态足迹
4、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节约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 在市域内划出都市区范围作为城镇建设的集中区,适当提高 都市区建设强度,以实现聚集发展,节约土地。
农业生态区
城镇空间布局图
3、加强了“两规衔接”,重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武汉城市圈规划的衔接。
强调区域统筹,加强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图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图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图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3、加强了“两规衔接”,重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2004年8月-10月,项目组赴武汉城市圈40个县、市实地考察调研,编制 了城市圈空间布局研究。
5、强调了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开放式”空间结构
依据气候学原理,在
气候学与城市风道研究
方案布局上营造了以城市
风道控制为基础的市域生 态框架,依靠自然循环的
生态保护方式,城市热岛
效应得到有效缓解; 应用TOD模式,引导 中心区人口、工业沿轴向 拓展,向新城疏解; 鼓励公交优先的绿色 交通网络。 规划获得国际规划 师协会“杰出贡献奖” 。
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划定4个风貌区、 10个历史地段,保护 290处文保单位和160 处历史建筑,形成三 个层次保护体系。
“八七”会址片 一元路片 青岛路片 江汉路及 中山大道片 农讲所片 洪山片 昙华林片 青山“红房子”
片
首义片
珞珈山片
历史地段示意图
6、关于综合交通体系
优化港口布局,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天河机场建成国际性航
规划将武汉市域划分 为都市发展区和农业 生态区,将城镇建设 控制在都市发展区内, 都市发展区
适当提高开发强度,
实现城市空间的聚集 发展。
3、关于城乡统筹和城市空间集约发展
在农业生态区内严格
保护生态环境,引导 农村居民点适当迁并 和集中,有重点地推 动中心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发展规划分区图
3、关于城乡统筹和城市空间集约发展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于2004年初报经湖北省建设厅同意 和建设部的批准同意开展。
总规修编遵守的工作方针
政府组织、部门联动, 专家指导、公众参与 战略先导、研究起步, 科学论证、综合协调
工作程序
全市修编动员大会 业内判续(航片) 外业调查 数据入库 专家审核验收 四个战略规划征集 21个专题研究及系 列专项研讨会 建设部组织审查 专家咨询部门协调 市政府审查
组织了全国招标,28家 机构承担了研究任务。
产业经济系统 武汉市工业化发展和制造业空间布局研究
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研究 武汉市就业岗位预测研究 武汉市人口规模预测及人口构成分析研究
和谐社会系统 承担研究任务单位:
■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研究所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长江委研究院 ■ 同济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江汉大学 ■ 市委宣传部
3.5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19 96
年 份
武汉市生态足迹与万元GDP能耗变化预测表 武汉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表
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发改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规划土地信息中心 总体规划采用
预测方法 综合增长预测法 生态环境容量预测法 就业岗位预测法 外来人口预测法 GIS城市用地增长趋势
4、关于城镇空间布局
利用两江交汇、河湖 密布、生态绿地分隔
的自然地理特征,总
体形成“以主城区为 核、多轴多心”的开
放式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布局图
4、关于城市空间布局
以主城区为核心,沿主 要交通轴形成6条城市空 间发展轴,集中建设六
大新城组群,在各轴之
间控制6条深入主城区的 生态水系绿楔。
城市规划结构图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关于城市发展规模
本轮总规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别采用了五种方法进行
预测。通过比较,最终采纳了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80
万人。这一规模是在所有方案中控制最为严格的。
规划严格控制主城区规模,将主城区人口控制为502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
市建设用地为89.6平方米。
主导风向(东南风)温度图 绿 色 公 共 交 通 走 廊 示 意 图 “两环六楔”生态框架图
2、关于禁限建分区管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规 划 综 合 了 17 个 因
子,在市域划定了
禁建区、限建区、 适建区和已建区。 全市禁建区和限建 区占市域面积达到
了87%。
2、关于禁限建分区管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形成“十字”型
山水生态轴,构成两
个环型生态保护圈, 控制六大放射形生态
府河水系楔形 绿地
武湖水系楔形 绿地
五线控制图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5、强调了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开放式”空间结构 采取“多轴多心”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 性
规划采用基于CFD数字
模拟的城市通风道研究, 采取“轴向+放射”的
空间发展模式和“轴楔
相间”的生态型城市空 间格局,保障了规划的
开放性和弹性,适应未
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规划结构图
东西湖滞蓄洪区
护圈安全,加强其它
干堤整险加固、河道 治理,加强以杜家台
杜家台滞蓄洪区 涨渡湖滞蓄洪区
为重点的分蓄洪区安
全建设。
西凉湖滞蓄洪区
防洪规划图
7、关于城市保障体系
提高城市消防、防震及 综合救治能力
地上地下结合,连 网成片,增强防空抗 毁能力。 人防工程及地下空 间面积达到人均1.0平 方米。
通过GIS技术的生态敏感性,评估了影响生态环境的17个因子,在域划 定了禁、限建区,进行分区控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4、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节约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
GIS技术评价应用
市 域 建 设 适 宜 性 评 价
4、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节约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 制订了强制性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城市圈调研线路
3、加强了“两规衔接”,重视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重视城乡统筹,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安排。 农村居民点向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需要的 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 产生活条件。
4、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节约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 规划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研究,采纳了生态影响 最小的城市规模方案。
1、重视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
总规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全国专家指导。其中,吴良镛、周干峙、邹 德慈、赵宝江、唐凯等专家领导多次来汉,亲自指导总规编制工作。
总规主要指导专家有:
吴良镛:两院院士 周干峙 : 两院院士 邹德慈 : 工程院院士 赵宝江 :建设部原副部长 唐 马 凯 :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 林 : 建设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总 工程师 石 楠 :中规协秘书长
■ 市委政研室
■ 市政府研究室
规划实施系统
武汉市土地市场培育及规划对策研究
武汉市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和法制化研究 基于GIS的武汉市城市用地增长趋势研究
1、重视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 修编项目组开展了武汉市历次总规的回顾与评述、城市可建设用 地评价、城市空间结构等18个支撑课题的研究。
28个前期规划研究
18个纲要支撑报告
中规院
武汉市规划院
同济大学
1、重视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邀请国内外专家就经济产业发展和
城市空间布局开展课题研究,借鉴了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经验。
1、重视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 2005年4月,选取
武汉市在中部崛起中的机遇与策略研究 武汉市城市经济转型与空间策略研究
了21个跨学科的课题,
2、采用开放式工作方法,强化公众参与点子”活动颁奖现场
2、采用开放式工作方法,强化公众参与和部门合作 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各区、各部门成立工作专班编制了总体 规划建议书,以专题参编、专题研讨、资料共享、征求意见等多 种方式参与到规划中,使总规成果充分吸纳和反映了各行业、各 领域的发展需求和设想。
空港,每年客运3500-4200万人、货运40万吨的运输能力。
港口布局图
天河机场规划图
6、关于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十”字形的京广、沪汉蓉快速铁路系统,建设六条城际铁路,建
设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1小时通勤圈。
武汉城市圈交通网络衔接图
京广、沪汉蓉高速铁路衔接图
6、关于综合交通体系 构筑都市发展区一体化路网系统。
规划在都市发展区构建
“环网结合、轴向放射” 的干道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6、关于综合交通体系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加强轨道交通建设。
到2020年建成9条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总长
282公里,公交出行比
例大于35%。
轨道交通规划图
7、关于城市保障体系
建设可靠的城市防洪 安全体系
武湖滞蓄洪区
确保武汉防洪保
绿楔和水网、绿网,
形成“两环六楔”、 “两网交融”的生态 框架体系。
后官湖水系楔 形绿地
大东湖水系楔 形绿地
汤逊湖水系楔 形绿地 青菱湖水系楔 形绿地
2、关于禁限建分区管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500米见绿、 1000米见园、2000 米见水”的目标, 完善了绿地系统布
局。
城市绿网规划图
3、关于城乡统筹和城市集约发展
主城区重在进行功 能和结构的优化调
整,实施城市功能
和用地布局的“两 降三增三保”。
主城区用地规划图
3、关于城乡统筹和城市空间集约发展
两降三增三保: 两降: 降低旧城建筑密度,降低旧城人口密度
三增: 增加绿地及开放空间,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增加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 三保: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山体湖 泊及周边生态环境,保留改造高就业无污染的都 市型工业用地。
人防规划图
8、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完善了给水、污水处理、电力、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布局。
给 水 规 划 图
污 水 规 划 图 垃 圾 处 理 设 施 规 划 图
电 力 设 施 规 划 图
三、总体规划的创新点
1、重视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
2004年4月,邀请了4家设计机构同步展开战略规划研究。
北京大学
张庭伟 :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2、采用开放式工作方法,强化公众参与和部门合作 通过组织大型市民问卷调查、向广大市民公开征集总规“金点 子”、网上开辟互动专栏、在本地主流媒体刊载连续专版等多种
方式,让市民参与规划,共收到市民来信458封、建议1549条,
网络点击率12万、网民建议1852条。
总规市民调查问卷现场
140000000 GDP(万元) 120000000 100000000 总生态足迹(hm2) 万元GDP的能源消耗量(吨) 3.0 2.5 2.0 1.5 1.0 0.5 0.0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20 08 20 10 20 12 20 14 20 16 20 18 20 20 20 22 20 24 20 26 20 28 20 30 20 32 20 34 20 36 2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