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合集下载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耿清友(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复合顶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进行了仿真模拟。

通过分析不同锚注支护复合顶板巷道的变形,可以得到锚注支护使巷道顶板中点的位移量减小75%左右。

对锚注支护前后及不同间排距条件下围岩的应力、位移及最大主应力区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锚注支护显著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的损伤变形。

关键词:锚注支护 数值模拟 复合顶板中图分类号:T D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98(2010)04-0015-04 我国软岩以及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1][2],一方面是在软岩支护中起重要作用的锚喷技术,另一方面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软岩综合控制技术。

锚注技术是利用锚杆兼做注浆管实现外锚内注的支护方式。

通过注浆将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改善围岩的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既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又为锚杆提供了可靠的着力基础,使锚杆对松散围岩的锚固作用得以发挥,从而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3]。

文章基于F LAC3D,就复合顶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不同间距下的锚注支护效果模拟和对比。

1 计算模型采用的模型如图1。

其中,模拟的巷道位于3#煤层中,各层的倾斜角均为20°。

岩体的破坏准则选取莫尔-库仑准则[4]。

本文取模型尺寸4 结论通过对1~6图中图形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粉尘进入竖直除尘管道后,一方面随着风流流动,一方面横向随机扩散,在竖直管道内,扩散强度不大,主要是风流对粉尘运动轨迹起主导作用,只有少数粉尘扩散到管道壁面,大部分随风流排出管道。

(2)粉尘进入水平除尘管道后,受气流作用一起运动,靠近壁面的粉尘明显没有管道中心区域的粉尘运动快,少数粉尘扩散到两侧和顶面管壁,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更多的粉尘在随风流运动的同时,不断的沉降,落在除尘管道底部。

基于UDEC数值模拟的大断面回采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UDEC数值模拟的大断面回采巷道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 UDEC 数值模拟的大断面回采巷道数值模拟分析摘要: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问题,结合岩石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矿山压力等理论,对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进行分析,结合该煤矿15号主采煤层S8310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地质特征和生产技术条件,系统分析了大采高综采大断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影响大采高综采大断面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的各种因素,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锚杆不同参数对大采高综采大断面回采巷道支护的影响,提出现场回采巷道支护参数及措施。

关键词:大断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厚煤层;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D 823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某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长9.6km,倾斜长5km,面积约48km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是组内及区内最主要的煤层,煤厚最大值为9.03m,最小值为4.77m,平均6.91m,属稳定煤层,一般含夹石1~4层,夹石在0.1~1.0m之间,属简单结构煤层, 15号煤层S8310工作面走向长1023m,工作面倾斜长度为220m。

工作面地质储量210万吨,可采储量182万吨。

该工作面内15号煤层总厚度最大6.60m,最小6.35m,平均厚度6.51m。

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1)模拟方案1中,固定锚杆间排距800mm×900mm,锚杆直径20mm,通过对不同的锚杆长度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锚杆长度。

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减小,塑性区单元区域减少,塑性区单元由2.0m时的328减少到2.6m时的304。

表1方案1中位移值比较方案左帮移近量/mm右帮移近量/mm顶板下沉量/mm底板鼓起量/mm1-119319681.42811-217517876.72601-316817073.72511-416516670.9246由表1可知,随着锚杆长度增加,巷道围岩变形量逐渐减小,当锚杆长度为2.4m时,再增加锚杆长度,围岩变化量基本不变,因此,锚杆长度选为2.40m。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发生机理及控制技
术研究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指的是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岩地层中开挖
的隧道。

由于所处的高地应力环境导致了软岩地层的高地应力状态,
因此开挖隧道时会导致地层变形和破坏,特别是隧道大变形。

因此,
对于这种隧道,需要研究其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

隧道大变形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层原有结构的破坏:隧道开挖会破坏地层原有的结构,导致
地层松动和变形。

2. 地层的应力状态改变:隧道开挖会导致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
特别是高应力地区的地层应力状态,从而引起地层的变形和破坏。

3. 近似于松散垫层的软岩:这种软岩原本就具有不易承受应力的
特点,因此在高应力环境下更加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4. 地层水文特征:地下水会影响地层的应力状态和稳定性,因此
隧道开挖时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针对以上机理,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技术:
1. 实施一定的支护措施:在隧道开挖时需要实施适当的支护措施,如喷锚、加固网等,以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

2. 降低地层应力状态:采用降水、减载等措施来降低地层应力状态,从而减小隧道的变形和破坏。

3. 优化隧道设计方案:通过优化隧道设计方案,如采用浅埋式隧道、采用适当的半圆形、梯形等断面形式等,来减小隧道变形和破坏。

4. 做好隧道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隧道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和安全
管理,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发生机理和控制技术是一
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

我国软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我国软岩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为了控制软岩隧道大变形,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首先,合理选择施工 方法和工艺,如采用台阶法、CRD法等较为稳定的施工方法,避免采用反台阶法 等易引起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方法。其次,对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承载 能力和稳定性,以减小隧道的变形量。此外,还可以采用二次衬砌、加固岩体等 方法来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加固和补救,以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
在软岩大变形灾害的控制策略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固处理: 对已经出现大变形的岩体进行加固处理,如注浆加固、钢板加固等; 2)排水疏 干:对地下水进行处理,降低地下水压力,疏干积水; 3)釆取支护措施:采用 各种支护措施,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4)釆 取预防措施:加强地质勘察、监测等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软岩隧道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经济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和现场监管,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得到 有效落实。例如,在某市地铁建设中,针对所经区域软土地层较多的问题,采用 了高强度钢构拱架支护、水平旋喷加固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隧道施工过程中 的大变形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软岩隧道大变形力学行为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 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多种手段,不断深化对软岩隧 道大变形力学行为的认识,探索更加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技术。例如,基于弹塑性 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软岩隧道大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为实际工程 提供有益的参考;结合现代监测技术,实现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预 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变形。
支护技术介绍
针对软岩大变形巷道的底臌问题,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
1、支架支护:根据巷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形式(如U型钢支架、 钢筋混凝土支架等)进行支撑。同时,可在支架与围岩之间铺设缓冲材料,以减 小支架对围岩的应力。

深部软岩巷道冲击地压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深部软岩巷道冲击地压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2 7 9 8 . 2 0 1 3 . 0 3 . 0 0 1
忌 第1 6 3 期
深 部 软 岩巷 道 冲 击 地 压 变 形破 坏 机 理 分 析
孔德 文 , 方 丽 芬 , 刘 银 , 徐 士鹏
模 拟。分析结果 表明 : 软岩巷道周 围裂隙 的变形 、 扩展、 破坏及其次生裂 隙 的产生 、 扩展 和发育情况 同数 值
模 拟基 本相吻合。 关键词 : 深部 软岩巷道 ; 冲击地压 ; 变形破 坏; R F P A模拟软件 ; 机理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T D 3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3 ) 0 3 . 0 0 0 1 . 0 2
KONG De - we n , F ANG L i - f e n , LI U Yi n , XU S h i - p e n g
( 1 . J i a n g z h u a n g C o a l 施加 o fX i g a n g T e n g z h o u S h a n d o n g , T e n g z h o u 2 7 7 5 1 9 , C h i n a ;
t h e n u me ic r l a s i mu l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b a s i c p r a c t i c e .
Ke y wo r d s : d e e p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a y ;r o c k b u r s t ;d e f o ma r t i o n a n d f a i l u r e ;R F P A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t w a r e ;me c h a n i s m a n ly a s i s

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

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

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
深埋隧洞是工程中一种广泛应用的地下工程结构,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工程质
量的重要指标。

深埋隧洞在建设过程中,其周围的围岩受到较大的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变
形和破坏。

因此,了解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对于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试验研究费时费力,且难以精确仿真复杂的地下工程场景,因此采用数值模拟
方法研究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深
埋隧洞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模型参数,包括模型尺寸、模型材料的力学参数、荷载方式
和边界条件等。

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深埋隧洞围岩的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

在计
算的过程中,基于力学分析理论,考虑了围岩的强度、变形特性和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等因素。

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深埋隧洞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表明:隧洞开挖后,围岩中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应变分布,其最大值与洞体中心的距离有关系。

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围岩就会发生破坏。

在深埋隧洞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中,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周知,隧洞开挖后,洞囵内外的土体产生不同的应力和变形,其中较大的变形不仅会造
成深层土体的灌缝、滑动等失稳现象,还会导致地表沉降、建筑物破坏等不良后果。

为减轻这些不良后果,规避隧洞地震等灾害,我们需要了解深埋隧洞围岩的变形和破
坏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我们能更加准确地分析数值结果,并为今后制定有效
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洼矿区软岩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王洼矿区软岩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10 4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1 0 2丘
2 监 测 方 案 设 计
2 1 表面 位移 观测 .
研究巷道顶 、 底板 、 两帮变形规律 , 探讨其变形机理 , 出支护建议 , 提 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 保障,
同时为 以后其 它巷 道支 护提 供技 术借 鉴 。现场 监 测 严 格体 现 监 测 的科 学 性 、 实用 性 、 实性 和 可 操 作 性 真 等原 则 。测 站 的位 置选 择在 目前 工作 面 回风巷 道 的掘进 工 作 面 , 网棚 联合 支 护方 式 和锚 网支 护方 式 监 锚
1 2 巷 道支 护现 状 .
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时 , 锚杆用 0m m的螺纹钢加工而成 , 顶部锚杆为 250m 采用 2支 K 7 0 m, 230
m 药卷 锚 固 ; 部锚 杆为 220m 采 用 1 I 7 m 药 卷锚 固 , 托 板 规格 3 0m ×20m ×5 m 帮 0 m, 支 ( 30m 2 木 0 m 0 m 0 m 铁 托板 为 1 m A m, 0m 3钢 板 , 规格 为 10m ×10m 锚索 使用 +1. m ×800m 钢绞 线 , 5m 2 m 2 m. 7 8m 0 m 每
文献 标 志码 : A
王 洼煤 矿隶 属 宁夏 发 电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 , 矿井 生产 能力 为 12 / . .0Mta 目前 主要 开采 5煤 , 采煤 方法 为走 向长壁 、 倾斜 分层 、 部 垮 落 综 合 机 械 化 采 煤 方 法 。矿 井 现 开 采 深 度 达 5 0m左 右 , 质 条 件 较 复 全 0 地 杂, 巷道 围岩松 软 , 压显 现剧 烈 , 矿 巷道 变形 严 重 J 。剧烈 的矿 压显 现导 致巷道 断 面不 断缩小 , 重地影 严 响运 输 、 风和 行人 等 , 矿井 安全 生 产 的一 大 隐患 J 通 是 。随着矿 井开 采深 度增 加 , 加强巷 道 围岩 的控制 、 巷道 支 护系 统 的补充 调整 及巷 道 的动 态稳 定 性 等 的研 究 显 得 更 加 紧迫 和 重 要 的选择 以及 支护 参数 的确 定 具有借 鉴 作用 。 。论 文通 过 现 场调 研

察哈素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优化支护技术

察哈素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优化支护技术

察哈素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优化支护技术
郭庆瑞;陈淑云;孙中光
【期刊名称】《山东煤炭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针对察哈素煤矿开采过程中软岩煤巷受采动影响产生的围岩变形和支护困难问题,以3101回顺巷道变形为研究背景,分析巷道片帮和底臌机理,并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改进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底板底鼓为膨胀-挠曲复合型底鼓,采用“补打底角锚杆+增加两帮支护密度+增加锚杆/索长度”、辅以局部强化支护的综合补强措施,可有效控制现场围岩变形和破坏.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郭庆瑞;陈淑云;孙中光
【作者单位】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53
【相关文献】
1.察哈素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宽度优化模拟分析 [J], 智强;孙中光;张刚洲
2.察哈素煤矿大采高综采面煤柱优化设计 [J], 孙中光;苟怡;林引;钟宇
3.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与支护技术 [J], 史守芳;陈阳
4.察哈素煤矿大采高综采面煤柱优化设计 [J], 孙中光;苟怡;林引;钟宇;
5.煤矿软岩巷道顶底板剪切变形破坏机理 [J], 伍永平;王超;李慕平;曾佑富;黄超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6 .4 .5 E0 l
05 2 一4 .8 E0
() 3通过A YS NS 数值模拟 ,其他变量 固定 ,以锚杆 长度为主要变量研究锚注 的最佳方法 ,发现在7 根锚杆
的情况下 以1 m的锚 杆长度为最佳 。以上结果对宏 亚煤 . 5
第 组 25 .m
02 6 + 7 .2 E 0


引言
软岩巷道 的稳定性是 一个较 为复杂 的岩石力学 问 题 。从理论方面来讲 ,影响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
有围岩应力和围岩支护强度 ,一旦围岩体 的应力超过支
护强度 ,则软岩巷道进入不稳定状 态 ,采取围岩稳定性 的分析方法也必须根据影 响因素的主次矛盾 、不 同的条
件 和情况进行综合性 的分析来选择 。 ]
主要 因素有巷道 围岩的性质 、围岩结构 和破坏情况 、巷
(). b25 方 向位 移变 形 图 mY
图1 . 锚杆综合应力和Y 0 5 2m 方向位移
道位置 、深度 、巷道 的断面尺寸和形状 、以及支护类型
等。
由图7 图 1数值模拟结果可得 出表4 ~ O
表4 模型结 果对 比
模拟分组 综 合最 人应 力 Y方 向
最人位 移
第一组 0 m 02 0 + 7 2E 0 5 c 72m
()l NS 数值模拟宏亚矿D1 1 l 2 ̄ 用A YS J 3 l综放工作面 的沿空 巷道 的巷 道情况 ,为巷道 的支护方案 提供 了依
Y方向
毁 避力
05 2 .3 .7 EO
据。通过计算对巷道变形研究表 明,巷道开挖进度对某
D akr r e) r e Pa r c - g  ̄服准则 ,该屈服准则给予近似 ,以此来 修i Mi s E s 屈服 准则 [,也就是说在Mi s e 2 】 s 屈服 准则 中添 e 加一个 附加项 ,这样对于流动准则可选相关也可选不相
关。
1 4 信息系统工程 {2 1.2 4 02 . 90

沿空巷道工程为依托 ,采用 理论分析 和 A YS NS 数值模 拟相结合 的方法 ,对浅埋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及其
控制技术进行 了研究 (1 1研究 了浅埋软岩巷道 的变形及破坏机 理 ,分析 了影 响浅埋软岩巷道支护稳定 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 明 , 浅埋软岩巷道变形主要是顶板下沉特别大 ,两帮收敛 比 较大 ,底鼓也有一定 的变形 ,影响浅埋软岩巷道稳定 的

固定断面巷道变形的影 响范围为 1m。因此建议 :巷 0
道开挖支护时 ,所有支护工序最好在与巷道掘进工作面 1m之 内全部完成 ,以保证巷道的稳定 。 0
第 = 组 1 m . 5
第三组 2 m
02 6 + 7 .2E 0
02 6 + 7 .2 E 0
38c .5m
48 c 5m
58 c 5m
0 10 -3 9 E0
从综合应力来看 没有 明显变化 ,从Y方 向最大位移 来看 随着锚杆变长位移略有增大 ,从Y 向最大应力来 方 看 1 m和2 . 5 m的锚杆应力相差不 多但 明显小 于25 .m的应
要 因素 。
D ukr rgr 15年提式 : rce Pae在 2 - 9
Ⅸl √ = (1 ,+ K 3 ) .
其中 , l , 为考虑平均应力 的应力第一不变量 ; 为应力偏张量第二不变量 ;
二 、地质概 况
宏亚煤矿D1 1 1 3 1 的工作 面埋深 10 5m,两个 轨道顺 槽长度为4 5 0 m,如 图1 所示 ,工作面倾角 1 。,煤层平 3
a 为材料参数 。 、七
在数值计算 中,D P 材料需要输入的参数有E、 、
c 、 萁 确定方法如下 : 、
均厚度为45 . m。采用一次采全高技术 。煤层顶板岩性 由 下往上依次为粉砂岩 、粘土岩 、砂岩等 ,底板为砾岩 。
c L: 一~
( =s D i n
. <
. AC ADE C R E CH 学术 研 究 MI ES AR
浅埋软岩巷道变肜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 王元峰 刘 磊
摘要 :软岩巷道的矿压控制与巷道支护一直是长期 困扰着地下采矿工业发 展的难题之一。我 国许 多矿 区,目前都存在软岩巷道 支护 困难的问题 ,并成 为 影响矿 区发展和矿 井经济效益的主要 因素。对软岩巷道 的变形机理 的数值模拟 研究有助 于软岩支护理论的发展 。以宏亚煤矿为工程 背景 ,建立浅埋软岩巷道 数值计算模型 ,运 用A YS NS 软件分析其变形规律从 而寻找 出控制软岩巷道变形 的控制技 术,确定影响 浅埋软岩巷道稳 定的主要 因素。该数值模拟结果对类似 地质条件 下的煤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 词 :浅埋 ;软岩 巷 道 ;变形 机 理 ;数 值模 拟
分 布计算 ,如下所示 :
p ( -  ̄ O ' c t
,T r

( 3 4 )

( 3

丽v (5 v t 3 c ・
因此 ,如果有单轴受拉屈服应 力 和单轴受压屈 服
应 力a就可 以计算 出程序需要 的输 入值 。另外 , 代 表 c
垒垒里 旦
堕墨 旦 一 坠 堂 窒 一
二 2(・ \ 2) 3 J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c ( osp
(. 33)
三、本构模 型及 力 学参数选 取
式 ( . )、 ( .)中的 32 33 和 可 由拉 、压 屈服应力
31 .本构模型的选取 目前 国 内外 学 者对 岩石 材 料本 构关 系 的研 究有 很 多种 ,但是 根据宏亚矿 的具体地 质条件 ,这里采用

般情况下对浅埋软岩巷道围岩体研究主要集 中在
图 1D1 11 31工作 面平 面示意 图
其变形规律 、稳定性以及支护技术 三个方面 ,缺少一定
的数值计算分析 ,因此本文结合宏亚 的具体地质条件和 巷道破坏情况 ,建立数值计算平面模型 ,计算 软岩巷道
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确定影响浅埋 软岩巷道稳定性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