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层年代表

290
3000
800 3800 4600
地质(层)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宙 (宇 ) 代 (界 ) 纪 (系 ) 第四纪(Q)Quaternary 新近纪(N) 世 (统 ) 全新世(Q4/Qh)Holocene 更新世(Q1Q2Q3/Qp)Pleistocene 上新世(N2)Pliocene 中新世(N1)Miocene 渐新世(E3)Oligocene 古近纪(E) 始新世(E2)Eocene 古新世(E1)Palaeocene 白垩纪(K)Cretaceous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生代(Mz) Mesozoic 侏罗纪(J)Jurassic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三叠纪(T)Triassic 显生宙 (PH) Phanerozoic 二叠纪(P)Permian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 2) 早二叠世(P 1) 晚石炭世(C3) 晚古生代 (Pz2) 泥盆纪(D)Devonian 古生代(Pz) Palaeozoic 志留纪(S)Silurian 石炭纪(C)Carboniferous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早古生代 (Pz1) 晚奥陶世(O3) 奥陶纪(O)Ordovician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 Є 3) 寒武纪(Є)Cambrian 中寒武世( Є 2) 早寒武世( Є 1) 新元古代 元古宙 (PT) Precambrian 元古代(Pt) Proterozoic (Pt3)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Pt1) 新太古代 太古宙 (AR) Archaean 太古代(Ar) Archaeozoic (Ar2) 古太古代 (Ar1) 冥古宙(HD) 震旦纪(Z/Sn)Sinian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230 200 400 400 700 500 60 570(600) 800 1000 1400 1800 2500 71 510 30 439 47 409 72 362(355) 40 42 250 73 208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 时间间距 约 2-3 2.82 18 13.2 16.5 12 70 距今年龄 0.012 2.48(1.64) 5.3 23.3 36.5 53 65 135(140) 新生代(Kz) Cenozoic
最新地质年代表(最新)

世地层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 火成岩活动矿产
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 南山俱成,大陆
煤田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 次海侵,恐龙哺
乳 类发育
晚二叠世(P2) 40
早二叠世(P1)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7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47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联
鱼类 繁盛
裸蕨
森林发育,腕足 类鱼类极盛,两
栖类发育
合
植物
古
繁盛
陆
形
珊瑚礁发育,气
成
候局部干燥,造
山运动强烈
海生
无脊椎
地热低平,海水
动物
广布,无脊椎动
加
繁盛
物极繁,末期华
里
藻类
北升起
东
及
阶
硬壳动物
菌类
段
繁盛
繁盛
浅海广布,生物
开始大量发展
230 800
裸露动物 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 广布,晚期海侵
加广
地质时代命 名者
命名时间
命名来由
德努阿耶
晚更新
世,
126000年
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分 前至
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这 10000
1829
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从前的第 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同样第二纪也升
年,冰川
代含三个纪。
主导,大
型动物灭
绝。末次
冰期,11
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
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 地层,因此得名
第2讲地质年代表

4000 Ma
2 资料、方法、游戏规 则等都在不断地优化 和更新,故GTS只有最
3 新的,没有最终的
1化石地质年代表 (1900) based on Steno (1669) & Smith (1796) laws
2数字地质年代表 based on radiometry (Holmes, 1937; 1960)
HS T
3 D u 'an
Bundle Bs Sbs S t
M. triangularis z.
TST
4 L iu jin g
Bundle Bs Sbs St
?
Fam enn ian L.triangularis M.triangularis U.triangularis
HST
lin g u ifo rm is z . L. triangularis z.
237245seismicstratigraphy地震地层划分对比宇界系统阶宙代纪世期宇根据域界级别的生物演化阶段性划分的phptarha阶是年代地层学的基本工作单位阶是统内部据属种亚种级别的生物演化阶段进一步划分的代表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阶的建立通常选择浮游生物阶的界线层型应该在一个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序列内顶底界线等时且应易于识别阶的时间间隔多在210ma内如何建立年代地层单位宇eonothem界erathem系system统series阶stage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的关系宙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期age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分5级之间是包含关系阶是基本的工作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等时的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严格对应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公转一周春分
地质年代表(配图)

……………………………………………………………最新资料推
荐…………………………………………………
宙代纪世距今年数生物的进化
显
生
宙
新
生
代
第四纪
全新世1万
人类时代现代动物
现代植物
更新世200万
第三纪
上新世600万
被子植物和
兽类时代
中新世2200万
渐新世3800万
始新世5500万
古新世6500万
中
生
代
白垩纪 1.37亿
裸子植物和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 1.95亿
三迭纪 2.30亿
古
生
代
二迭纪 2.85亿
蕨类和
两栖类时代石炭纪 3.50亿
泥盆纪 4.05亿
裸蕨植物
鱼类时代志留纪 4.40亿
奥陶纪 5.00亿
真核藻类和
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 6.00亿
隐
生
宙
元
古
震旦纪
13.0亿
19.0亿
细菌藻类时代
34.0亿
太
古
46.0亿地球形成与化学进化期
>50亿太阳系行星系统形成期。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构造阶段 大阶 阶段 段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人类 出现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植物 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
同位素年龄/Ma 时代间距 距今年龄 0.01 2.59 2.7 18 8.7 23.5 8.5 31 41 0.01 2.6 5.3 23.3 32 56.5 65 96 137
老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印支 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海西 阶段
两 栖 动 物 繁 盛
←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造山运动强烈,火山岩活动矿产生成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 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 发育
蕨 类 植 物 繁 盛 裸 蕨 植 物 繁 盛
地质年代表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宙 (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全新世Qh(Q4) 第四纪Q 更新世Qp(Q1、Q2、Q3) 上新世N2 中新世N1 渐新世E3 古近 纪E 始新世E2 古新世E1 白垩纪K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生代Mz 侏罗纪J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三叠纪T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3 显生宙 PH 晚 古 生 代 Pz2 二叠纪P 中二叠世P2 早二叠世P1 石炭纪C 晚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泥盆纪D 早泥盆世D1 古生 代Pz 志留纪S 早 古 生 代 Pz1 末志留世S4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O3 奥陶纪O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Ε3 寒武纪Ε 中寒武世Ε2 早寒武世Ε1 震旦纪Z 新元古代 Pt3 晚震旦世Z2 早震旦世Z1 晚南华世Nh2 早南华世Nh1 晚青白口世Qb2 早青白口世Qb1 晚蓟县世Jx2 早蓟县世Jx1 晚长城世Ch2 长城纪Ch 早长城世Ch1 古元古代 Pt1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滹沱纪Ht 200 10 13 30 87 50 120 100 100 200 200 200 52 28 24 22 14 9 7 20 18 25 34 18 16 68
地质年代表(配图)岩石分类

备注:白垩纪二叠纪震旦纪早晚世其它都为早中晚世岩石分类: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石可分三大类:1,岩浆岩{喷出岩}.2,沉积岩.3,变质岩.1、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2、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3、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岩石硬度划分: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
(f=4)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新地质年代表

(日)代
(中)宙
(欧)Era
(日)代
(中)代
(欧)Perio
(日)紀
(中)纪
(欧)Epoch
(日)世
(中)世
百万年前
始
終
(欧)Phanerozoic
(日)顕生代
(中)显生宙
(欧)Cenozoic(Cainozoic)
(日)新生代
(中)新生代
(欧)Quatemary
(日)第四紀(第4紀)
(中)第四纪
Tertiary
上新世
Pliocene
1.8--5.3
中新世
Miocene
5.3--23.8
漸新世
Oligocene
23.8--33.7
始新世
Eocene
33.7--55
古新世
Palaeocene
55--65.5
中生代
Mesozoic
白堊紀
Cretaceous
-
65.5--142
侏羅紀
Jurassic
两栖类繁殖
孢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出现
大规模森林出现
小型森林出现
陆生维管植物
石炭纪
C
泥盆纪
D
鱼类时代
陆生无脊椎动物发展和两栖类出现
志留纪
S
奥陶纪
O
海生无
脊椎动物时代
带壳动物爆发
寒武纪
元
古
宙
新元古
震旦纪
Z
软躯体动物爆发
Pt
低等无脊椎动物出现
高级藻类出现
海生藻类出现
中元古
古元古
太
古
宙
新太古
最新地质年代表

寒 武 纪
新 元 古 代
元 古 宙
中 元 古 代 古 元
古 代
造山纪 2050 层侵纪 2300 成铁纪 2500 新太古代 2800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始太古代 4000 冥古宙(非正式的) ~4600
太 古 宙
白 垩 纪
显 生 宙
中 生 代
侏 罗 纪
161.2±4.0 中侏罗世
228.7 中三叠世 245.9 早三叠世 251.0±0.4 乐平世
二 叠 纪 古 生 代
宾夕 法尼 亚亚 纪
260.4±0.7 瓜德鲁普世 270.6±0.7 乌拉尔世 299.0±0.8 晚宾夕法尼亚世 307.2±1.0 中宾夕法尼亚世 311.7±1.7 早宾夕法尼亚世 318.1±1.8
石 炭
纪
密西 西比 亚纪
晚密西西比世 328.3±1.8 中密西西比世 345.3±2.1 早密西西比世 359.2±2.5 晚泥盆世
泥 盆 纪
385.3±2.6 中泥盆世 397.5±2.7 早泥盆世 416.0±2.8 普利多利世 418.7±2.7 拉德洛世 422.9±2.5 文洛克世 428.2±2.3 兰多弗里世 443.7±1.5 晚奥陶世
国际地层年代表
相对年代 宙 代 纪 世 全新世 0.0117 更新世 2.588 上新世 5.332 中新世 23.3 渐新世 距今年龄 (Ma)
地质事件及代 表性地壳运动
第 四 纪
新 生 代
新 近 纪
古 近 纪
33.9±0.1 始新世 55.8±0.2 古新世 65.5±0.3 晚白垩世 99.6±0.9 早白垩世 145.5±4.0 晚侏罗世
志 留 纪
地质年代表最新版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宙(宇)显生宙Phan(P erH) ozoic元古宙Prec (P a T) mbrian 太古宙Arch (A ae R) an 冥古宙(HD) 古生代(Pz)元古代(Pt)太古代(Ar)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纪(系)第四纪(Q)Quaternary新新近纪(N)(Kz)Cenozoic古近纪(E)晚古生代中生代白垩纪(K)Cretaceous侏罗纪(J)Jurassic三叠纪(T)Triassic二叠纪(P)Permian石炭纪(C)Carboniferous泥盆纪(D)DevonianPalaeozoicProterozoicArchaeozoic(Pz1)新元古代(Pt3)中元古代(Pt2)古元古代(Pt1)新太古代(Ar2)古太古代(Ar1)志留纪(S)Silurian奥陶纪(O)Ordovician寒武纪(Є)Cambrian震旦纪(Z/Sn)Sinian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世(统)全新世(Q4/Q h)Holocene更新世(Q1Q2Q3/Q p)Pleistocene上新世(N2)Pliocene中新世(N1)Miocene渐新世(E3)Oligocene始新世(E2)Eocene古新世(E1)Palaeocene晚白垩世(K2)早白垩世(K1)晚侏罗世(J3)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晚三叠世(T3)中三叠世(T2)早三叠世(T1)晚二叠世(P2)早二叠世(P1)晚石炭世(C3)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晚泥盆世(D3)中泥盆世(D2)早泥盆世(D1)晚志留世(S3)中志留世(S2)早志留世(S1)晚奥陶世(O3)中奥陶世(O2)早奥陶世(O1)晚寒武世( Є3)中寒武世( Є2)早寒武世( Є1)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时间间距约 2-32.821813.216.512707342407247307160230200400400700500800距今年龄0.0122.48(1.64)5.323.336.55365135(140)208250290362(355)409439510570(600)8001000140018002500300038004600构造阶段大阶段阶段印支阶段印支|海西阶段晋宁阶段吕梁阶段2800陆核形成生物演化阶段动物植物人类出现被子两栖蕨类植物繁盛鱼类裸蕨繁盛植物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裸露动物繁盛真核生物出现(绿藻)原核生出现生命现象开始出现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冰川广布,黄土生成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哺乳类分化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注: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质年代表的符号

地质年代的符号表示是一种用来表示地质时期的符号系统,它由国际
地质学联合会(IUGS)制定。
符号表示的地质时期从最古老的原始时
期开始,一直到最新的现代时期。
地质年代的符号表示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地质时期的符号,另一个
是地质纪的符号。
地质时期的符号由大写字母表示,如C代表白垩纪,M代表第三纪,P代表第四纪,K代表第五纪,T代表第六纪,Q代表第七纪,N代表第八纪,G代表第九纪,H代表第十纪,J代表第十一纪,L代表第十二纪,X代表第十三纪,Y代表第十四纪,Z代表第十
五纪。
地质纪的符号由小写字母表示,如a代表第一纪,b代表第二纪,c代
表第三纪,d代表第四纪,e代表第五纪,f代表第六纪,g代表第七纪,h代表第八纪,i代表第九纪,j代表第十纪,k代表第十一纪,l
代表第十二纪,m代表第十三纪,n代表第十四纪,o代表第十五纪。
例如,Cenozoic代表白垩纪,而Cenozoic的符号表示为C,而Cenozoic的第一纪的符号表示为Ca。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地质年代表是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它包括各个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其中,XXX是最大的时间单位,代表着数十亿年的时间。
纪是宙代下的时间单位,通常代表着数千万年的时间。
第四纪是地质年代表中最新的地质时代,代号为Q。
它开始于约2-3百万年前,至今仍在进行中。
第四纪被划分为新生代,代号为Kz。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一个地层单位,代号为Q4/Qh。
它开始于约1.64-2.48万年前,至今仍在进行中。
同位素年龄是一种用于测定岩石或化石年龄的方法,其中0.012表示的是距今约年前的时间。
地球历史上的各个时间间距距今的年龄都有所不同。
例如,13.2亿年前是元古代,而36.5亿年前是XXX。
这些时间间距的存在,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历史的演化不仅包括构造阶段和大阶段阶段,还包括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和人类的出现,标志着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地球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物种类繁盛,植物也有着不同的生长状态。
在中国,冰川广布和黄土生成是地质和生物现象的两个主要特征。
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渐新世和古新世都是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地层单位。
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也与地球的构造和地质现象有关。
例如,喜马拉雅阶段和新阿尔卑斯阶段都与地球的造山作用有关。
在这些阶段,火成岩活动和矿产生成都非常活跃。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一个地质时代,代号为K。
它开始于约1.35-1.4亿年前,结束于约6,500万年前。
在白垩纪,恐龙是地球上的主要动物种类。
总的来说,地质年代表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和时间间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During the Phanerozoic era。
which lasted from 542 n years ago to the present day。
many significant events took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 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 地球形成----------------------------------------------------------------------------------------------------------------------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新地质年代表

带壳动物爆 脊
发 椎
动
物
时 软躯体动物
代
爆发
震旦纪 新元古
中元古 古元古 新太古 太 古 中太古 宙 古太古 始太古
Z — 1800 — — 2500 —
Pt — 2800 — — 3200 —
— 3600 — 4600
Ar
软躯体动物 爆发
低等无脊椎动物出 现
高级藻类出现 海生藻类出现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出现
33.7--55
古新世 Palaeocene
55--65.5
-
65.5--142
-
142--205
-
205--250
-
250--292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
泥盆紀 Devonian
-
志留紀 Silurian
-
奧陶紀 Ordovician
-
寒武紀 Cambrian
-
元古宙
元古代
震旦紀 Sinian
百万年前 始終
(欧)Holocene (Recent,
Alluvium)
0.01 ........
(日)完新世(現世、沖
(欧)Quatemary
積世)
(日)第四紀(第 4 紀)(中)全新世
(中)第四纪
(欧)Pleistocene
(Diluvium)
(日)更新世(洪積世,1.806
0.01
最新世)
(中)更新世
-
Precambrian Proterozoic
-
太古宙
太古代
Archean Archaeozoic
-
292--354 354--417 417--440 440--495 495--545 545--800 800--2,500 2,500--4,600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生物演化阶段中国主地质、生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距今年龄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新生代(Kz) Cenozoic第四纪(Q)Quaternary全新世(Q4/Q h)Holocene约2-30.012联合古陆解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类出现无脊椎动物继续演化发展被子植物繁盛更新世(Q1Q2Q3/Q p)Pleistocene2.48(1.64)冰川广布,第三纪(R) Tertiary晚第三纪(N)上新世(N2Pliocene2.825.3哺乳动物繁盛西部造山运动平,湖泊中新世(N1Miocene 1823.3早第三纪(E)渐新世(E3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始新世(E2Eocene 16.553蔬果繁盛,哺展古新世(E1p alaeocene 1265(我国尚无古发现中生代(Mz) Mesozoic白垩纪(K)Cretaceous晚白垩世(K2)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山阶段爬行动物繁盛造山作用强烈动矿产早白垩世(K1)裸子植物繁盛侏罗纪(J)Jurassic晚侏罗世(J3)73208恐龙极盛,中成,大陆煤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三叠纪(T)Triassic晚三叠世(T3)42250中国南部最后恐龙哺乳中三叠世(T2)联合古陆形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1)Palaeozoic晚古生代(Pz2)二叠纪(P)Permian晚二叠世(P2)40290海西阶段两栖动物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海侵,造山早二叠世(P1)蕨类植物繁盛石炭纪(C)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3)72362(355)气候温热,煤行类昆虫发生平,珊瑚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泥盆纪(D)Devonian晚泥盆世(D3)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盛,两栖中泥盆世(D2) 裸蕨植物繁盛早泥盆世(D1)早古生志留纪(S)Silurian晚志留世(S3)30439加里东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发育,燥,造山运中志留世(S2) 藻类早志留世(S1):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代 (Pz 1)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阶 段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地热低平,海脊椎动物极繁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60570(600)浅海广布,生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oterozoic 新元 古代 (Pt 3)震旦纪(Z/Sn) 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期海侵青白口纪2001000地 台 形 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火成岩活动中元古代(Pt 2)蓟县纪 4001400长城纪 400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 7002500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作用,变质强侵入Archaeozoic新太古代(Ar 2)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陆核形成 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4600地壳局部变动形成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

煤的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s of coalmei de diz加niall(lai 煤的地质年代(geol呼eal ages 诚coal) 指煤层形成的年代。
它可根据含煤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特征和成煤植物特征,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煤层、地层对比法等确定.附表为参照1989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CS)的地球地层表列出的煤的地质年代表。
表中给出了煤的年龄值、相应的生物演化过程、形成的主要煤种以及中国主要成煤期。
煤的生成受植物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古地壳构造运动诸因素制约。
繁茂的植物、温暖潮湿的气候、低洼平坦的地形煤的地质年代表于以及缓慢下沉的地壳运动对成煤有利。
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里纪、新生代中的第三纪均具备上述成煤条件,是世界重要成煤期。
而石炭纪和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中国重要成煤期。
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有菌藻植物形成的煤,这种煤在中国南方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称为石煤,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烟煤,其次是无烟煤。
在此时期,中国南北方都有重要煤层生成,特别是北方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煤田是中国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
侏罗纪成煤的煤种主要是揭煤和低煤化度烟煤,也有中煤化度烟煤,常含有厚煤层或巨厚煤层.第三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褐煤和长焰煤。
❖地质年代表❖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
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均为龙潭组)。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 地球形成----------------------------------------------------------------------------------------------------------------------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地质年代表

生物形成:A:50亿---6亿年前,属于“元古代”,也就是前寒武纪。
B:6亿----2.25亿年前,古生代。
(6亿---5亿年前,寒武纪,藻类时代,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奥陶纪(5亿年~4.3亿年,藻类时代 )、志留纪(4.3亿年~4亿年,鱼类时代)、泥盆纪(鱼类时代(有颌类))、石炭纪(两栖动物时代,向爬虫类进化)和二叠纪(2.8亿年~2.25亿年,)C:2.25亿年~1.9亿年,三叠纪,形成森林,爬行类时代D:1.9亿年~1.35亿年,侏罗纪,恐龙繁盛,原始鸟类出现E:1.35亿年~6500万年,白垩纪,恐龙,爬虫类大灭绝F:第三纪(哺乳类动物时代):古新世(6500万年~5400万年)、始新世(5400万年~3800万年)、渐新世(3800万年~2500万年)、中新世(2500万年~700万年)、上新世(700万年~250万年)G:第四纪:更新世(250万年~1万年,现代植物,现代动物及人类时代)、全新世(1万年~现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 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 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1.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十度最硬是金刚2.滑石石膏方解石,荧石磷灰长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注: 滑石1,石膏2(指甲),方解石3(铜币),萤石4(铁钉),磷灰石5(玻璃),正长石6(小刀),石英7(锉钢刀),黄玉8(砂纸),刚玉9,金刚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