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官德”建设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加强“官德”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官德”建设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
分析当前形势下加强官德建设的必要性,分别从加强官德建设是避免权力腐败的需要、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的需要,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这五个方面论述的加强官德建设的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
[关键词]官德;建设;必要性
古训有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正,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宁”。
自古以来对于人才的评价“德才兼备”,德是在才之前。
明朝人洪应明在所著《菜根潭》一书中更是进一步明确提出:德是才之主,才是德之奴。
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于官德的关注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将干部道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官德是官员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官员工作生活、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从政之道、用权之德,是在权力这个大背景下的行为规范。
作为历史范畴的官德,有许多精华是被继承和延续下来的,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等。
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建设中又出现了许多道德楷模,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还有焦裕禄、孔繁森等基层好干部,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都赋予了官德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今天,为官应有德,从政方有道,加强“官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官德建设是避免权力腐败的需要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孟德斯鸠就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对每一个行使政府公共权力的公务员来讲,都存在着将公共的目的或利益转变成他个人目的或利益的可能性。
对于公共权力的这种腐蚀性如果不加以制约,有权就可以享受特殊利益,权力越大享有的特殊利益就越多,就会驱使人们为追逐权力而勾心斗角。
权力一旦失去有效地控制,社会公仆就有可能转化为社会主人,人民的权力就有可能转化为压迫人民的工具。
只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才能更好地发挥权力的正面作用。
权力尽管存在着诱惑性、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等腐蚀性,但抽象的权力一如锋利的刀子,它本身没有所谓善恶。
决定权力发展的善恶方向的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各级官员。
他们既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治国安邦,又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祸国殃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国家的本质。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的限制,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所必须的政治素素质和技能的限制,广大人民还不能普遍地、直接地从事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是通过选举,由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公务人员来直接行使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的公共权力,因此各层级官员比一般人拥有更多权力来支配社会公共事务。
要防止滥用权力,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完全必要的。
但仅靠权力的
监督和制约,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纷繁复杂,专业性,技术性强,讲究实效且变动性很大,即使通过立法等外在监督机制,也不可能把一切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情况全部包含在其中,而且还会因为实施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高昂费用的存在而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因此只有把对公共权力的外在监督和制约与对官员的内在约束联系起来,才能达到防止权力滥用的理想效果。
而加强官德建设就是对官员内在约束的良好形式。
“腐败从缺德开始”,官员不“缺德”才能正确发挥权力作用。
可见加强官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本质、防止权力异化的必要条件。
正如思想家,哲学家霍尔巴赫曾经说过“权利的真正基础是公道,权力的使命就是把人们的利益统一起来,它的威力也就恰好包含在其中了;人们的幸福是哪一个政府都永远不能忽视的目标;这种幸福只有依靠道德才能得到。
二、加强官德建设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
从整体上看,我国领导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
但不容否认的是,各级官员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公仆意识淡漠、本位主义严重,这主要表现为许多领导干部存在着特权思想、官僚主义思想;还有艰苦奋斗精神失落,腐败现象存在等。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官德建设,因为有的问题也许没有上升到法律规范的程度,这个时候依靠官德的内在约束力可以很好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如公仆意识的淡漠,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这对于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是极坏的。
领导干部应该是人民的公仆,职业道德中就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应该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
然而有的领导仍然首要记得的就是自己是当官,所以官架子十足,对于群众的关心却少了。
如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领导在有遮荫的台上一个接一个地讲话、孩子们在烈日下暴晒当场晕倒”、“领导打伞穿雨衣看演出,学生冒雨表演节目”等等类似的情况,在这些报道中民众看到的官员形象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官本位,从这些现象中折射出的的就是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
这些做法难以受到法律条款的限制,但是在群众中的负面影响却极大。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官德建设,让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有所触动,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主动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如三公消费的治理,在法律的层面治理有许多的真空地带难以涉及,各地都想出了很多方法来治理,如有的地方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有的地方把全市的公务用车全部收回统一由一个部门管理,这些方法在试行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却难以根治公车消费高的问题,而且在治理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大投入,有可能产生新的腐败问题。
而如果每一名官员都能严守职业道德要求,做到勤俭廉洁,那么就能自觉地要求自己不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从官德的角度要求官员自律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杜绝三公消费的浪费。
各层级领导干部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也就偏离了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
三、加强官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的需要
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很高的被关注度,在各大门户网站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现的新闻,而且民众对于这一类新闻非常感兴趣,也经常议论。
这种高关注度使领导干部道德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进而影响到全民族道德水平。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为政者的道德作风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作风好比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官德”建设可以带动全民的,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吏为师”的道德心理习惯,官德不彰,民风难淳,官员的道德高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
如果官员的道德水平高,民众就会争相学习这种道德典范,争做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反之如果官员的道德水平低,民众也会模仿,从而出现不良道德风气的蔓延。
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社会信任体系的缺损,始自官德缺损。
正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所言,官德败坏是社会道德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官员的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官德败坏对老百姓的社会信任感冲击很大。
他们会觉得,社会管理者和精英都不讲道德,凭什么要求我们讲道德?”
正是由于官员有着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公众期待通过加强官德建设、发挥官员道德示范作用,以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四、加强官德建设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时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即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这其中,可以看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而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水平也成为了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这其中官德就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应该在全社会认真提倡。
共产党员首先是公务员,尤其要坚定不移的身体力行。
”加强官德建设,让官大的领导干部成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的表率,这就将引导整个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而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也就是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官德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在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出的道德问题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事情。
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加强,就势必会在具体工作表现中出现偏差。
官德不彰败坏的是领导干部整体的声誉,关乎的是民心向背。
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的干部处于社会治理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实质担当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官员的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就会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出现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中,各种矛盾凸显,而领导干部正是在矛盾处理的风口浪尖,他们的道德品质表现,都影响着老百姓对我党执政能力的评价。
历数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会发现都有一个类似特点,都有着类似特点,那就是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
无论是几年前的孟连事件、瓮安事件,还是今年以来发生的增城事件、织里事件都有这个特点。
那么往深层次分析,为什么非利益关系人会在这些事件中参与进来,其背后的一个重要诱因,往往是群众对领导干部缺乏信任。
一旦各层级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道德形象发生变化,那么“仇官”情绪就难以避免,而一旦这种情绪蔓延,那么只要有一点导火索就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官德建设,才能在人民群众
心目中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进而就能获得群众的充分信任,那么在社会建设中,领导干部就能带领群众一起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努力。
官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多渠道、多方面着手,也需要长时间不松懈的努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自身是官德修养提高的主体,领导干部只有真正从内心有所触动,真正认识到官德建设的必要性,才会在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注意官德修养的提高,官德建设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官应有德,从政方有道,加强官德建设在新时期对于各级领导干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衡.官德.〔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刘余莉.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