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8335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4.png)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播音主持成为了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电视新闻中,播音主持既是信息传达者,又是展示新闻形象的重要角色。
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着精湛的播音技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播音主持必备的基本素质。
播音主持要求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文字,让观众能够清晰地听懂播音内容。
播音主持需要有着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字正腔圆,声音婉转动听。
并且,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控制,既要让观众听得清楚,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
对于一些专业名词或者外来语词,播音主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能够准确地发音,让观众感受到播音主持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二、语言技巧在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需要运用一些语言技巧来增强播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表达重点内容时,可以通过提高音量或者语速来突出重点部分,让观众更加关注。
在播报过程中适时运用语言的停顿、重音以及情感色彩,来凸显新闻的紧迫感、悲喜交加等特点,使得播音更加生动生动有趣,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三、情感表达在播音主持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适时地加入情感表达,能够使得播音内容更加生动、真实、感人,增强播音的感染力。
当播报一些悲伤的新闻时,播音主持可以适当地深呼吸一下,加重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而在播报一些喜悦的新闻时,可以通过语言的轻快和语调的上扬来表达对喜悦事物的期盼和祝福。
通过情感表达,可以使得新闻更加有温度,更加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四、肢体语言五、声音特点播音主持的声音特点也是影响播音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丰富多变的声音能够使得播音更加生动有趣。
在播音中,可以适当地调整音量、音色和语调,来表现播音的不同情感和特点,增强整体的播音效果。
音质清晰、音色宜人乃至音高低沉的声音会更易引人入胜,提升播音的品质。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和提高的过程。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b22b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e.png)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新闻播音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业,新闻播音员既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又需要具备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是为了更好地传递新闻信息,让听众更加容易理解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
本文将从新闻播音的固定腔调和应对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新闻播音员应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是指在发声的速度、音调、语调等方面都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这种稳定性和规律性可以让听众更加容易理解新闻信息,传递出来的效果更加准确和清晰。
一般来说,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速。
新闻播音要求语速要快而稳定,不能太慢或者太快,不能出现明显的停顿或者发慢的现象,这样才能让听众更容易理解你所传递的信息。
2、音调。
新闻播音的音调要求比较高亢,但同时也不能太尖锐,过于过度的音调会让听众感到不适和疲劳,所以在音调上的掌控非常重要。
3、语调。
新闻播音员在进行新闻播报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把握好语调的变化,适时对调,特别是在播报某些重要的新闻时,语调的变化会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闻的紧迫感。
4、感情色彩。
在传递某些特殊的新闻时,新闻播音员要加入一些感情色彩,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闻中所包含的人性化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铭记新闻事件。
新闻播音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以下介绍一些新闻播音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应对技巧。
1、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措辞。
在播报不同类型的新闻时,新闻播音员需要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播报社会新闻时要用到主流语调,同时贴合热点事件的特殊表达方式;政治新闻则需要使用更加严肃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含糊且模棱两可的措辞。
2、提升沟通的能力。
新闻播音员不仅要掌握好表达能力,同时需要与其他新闻从业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多问一些相关问题来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了解背景等,从而更好地准确播报。
3、保持身体和心智的稳定。
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始终保持镇静和冷静。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d3fab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8.png)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新闻播音是一种专业的口语表达形式,要求播音员在传递消息的保持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以及恰当的语调和腔调。
固定腔调是指在新闻播音中常用的一些口语表达方式,通过它可以更好地传达新闻内容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以及应对研究。
1. 中性腔调:中性腔调是新闻播音中最常见的一种腔调。
它要求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保持冷静、客观的语气,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
播音员需要尽量避免过分渲染或夸大新闻内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2. 紧急腔调:紧急腔调适用于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新闻播报。
在紧急腔调中,播音员会加快语速、提高声音的音量,并运用短句、断句等手法,以增强紧迫感和紧张氛围。
这种腔调要求播音员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重要信息,并引导听众采取相应的行动。
3. 报道腔调:报道腔调是在播报新闻时使用的一种典型的口语表达形式。
它要求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注意语速、语调和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使用一些固定的词汇和短语,如“报道”,“今天”等。
报道腔调通常用于播报重要的新闻事件,以突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4. 社交腔调:社交腔调是指在新闻播音中与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通过社交腔调,播音员可以与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新闻播音的亲和力和人情味。
社交腔调要求播音员使用亲切、友善的语气,以及一些问候语和感谢语,如“大家好”,“感谢收听”等。
应对研究是关于新闻播音中播音员如何应对不同场景和情境的研究。
通过对应对研究的探索,可以帮助播音员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新闻播报要求,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研究方法:1. 音质调节:音质是指声音的音色和音调。
在新闻播报中,音质的调节对于准确传递信息和展现情感非常重要。
播音员可以通过调整口腔的形状,以及控制声带的振动等方式,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调,以适应不同的播报要求。
2. 语速控制:语速是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播音腔”的含义
![论“播音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549c8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b.png)
论“播音腔”的含义
“播音腔”是指一种特殊的语音表现方式,通常出现在广播、电视、主持、演讲等领域。
这种语音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通常是区别于普通话或方言的独特语音风格。
“播音腔”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当时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刚刚
起步,主持人和新闻播音员学习语音的方式相对单一,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语音表现形式,这就是所谓的“播音腔”。
“播音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调升降比较大,节奏感强。
这是因为播音员需要通过语音节律的起伏和变化
来突出重点,使得听众更容易接受信息。
第二,语音发音比较清晰、准确。
播音员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口音和习惯用语,保持标
准的普通话发音,这样才能让听众更好地理解。
第三,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
播音员需要在语音表现中注入感情和态度,让听众感
受到声音的温暖和亲切。
虽然“播音腔”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传统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经
逐渐被人们所诟病,主要原因是“播音腔”过于刻板单一,缺乏个性和包容性。
同时,由
于语音的地域差异和口音的影响,使用“播音腔”会给听众留下一种“假”和“不真实”
的感觉。
因此,现在不少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新闻播音员开始逐渐摆脱“播音腔”,探索更有个
性化和自然感的语音表现方式,在与听众之间建立更加真实、亲近的沟通关系。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f6fe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f.png)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电视新闻的播音主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好的播音主持能够让新闻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增强观众的接受效果。
下面从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形象气质等方面,分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
一、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播音主持最基础的技能,包括发音标准、语速掌握、语调自然等方面。
1.发音标准发音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基本功之一,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发音时需要注意声音清晰、响亮、自然,多注意练习清音、浊音、轻音、重音等,千万不能出现发音模糊或吞音现象,否则会降低听众听得懂的准确性。
2.语速掌握语速掌握是播音主持的另一个重要技能,要根据新闻内容的紧迫程度和语言的含义决定语速。
一般来说,正常语速是播音主持的标准,但对于特别紧急或重要的新闻,需要加快语速,提高播音主持的紧迫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对于较长的新闻,要适当调整语速,使听众更容易听懂。
3.语调自然语调自然指的是播音主持在语调变化上应该听起来很自然,不要刻意抑扬顿挫、夸张表现,要把握好情感的适度宣泄,因为情感的宣泄是播音主持感染观众的关键环节之一。
尤其对于一些正面主题,像励志新闻、治愈系新闻等,可以适当通过语调来传递正能量,增强播音主持的亲和力。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的重点技能,需要在词汇选用、语言组织、语言逻辑、语言生动等多方面优化。
1.词汇选用词汇选用要严谨得体,不能出现用错词汇、用错字等问题。
在词汇的选择上,需要依据新闻的类型和角度灵活选用合适的词汇,使其更贴近新闻内容。
在涉及专业术语的词汇上,要避免出现陌生字词或有歧义的用词。
2.语言组织语言组织是播音主持的重要技能之一,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巧妙处理新闻思路。
在整个新闻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描述新闻事实和情况,简述事实合情,同时避免将重点通告的低头道成谷。
3.语言逻辑语言逻辑是播音主持的重点技能,这不仅是解读新闻的能力,也是播报时专业性的体现。
语言逻辑上,需要充分展示新闻内容,切忌贸然进入个人主观臆断,播音主持应该保持客观、中立。
论“播音腔”的意义与突破——以《新闻联播》为例
![论“播音腔”的意义与突破——以《新闻联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45a0722b160b4e767fcf5c.png)
播音与主持视听论“播音腔”的意义与突破——以《新闻联播》为例□王敬茹摘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声语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重要任务,是我国新闻播报、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播音过程中采用的特殊语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腔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播音腔”。
所谓播音腔,是指在广播电视播音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特有风格,其意义在于更好地传播信息,为大众服务。
随着“播音腔”的发展,播音风格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关键词:播音腔;《新闻联播》;突破;时代;发展;融媒体一、什么是“播音腔”“腔”指一种音调和腔调。
唱歌有唱歌的腔调,美声和民歌的唱法,音调都不尽相同;相声有相声的腔调;话剧有话剧的腔调;方言有方言的腔调。
我们通常根据一个人说话的腔调,就可以判断其生活的地域。
比如港台有港台腔,东北有东北腔.陕西有陕西腔。
以此类推,“播音腔”就是区别于日常谈话、相声、评书、话剧、电影等的质的规定性,涵盖广播电视播音的一种独有的特色。
并没有彻底“缺位”,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且将主持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保证游戏的连贯性,而且也是新时代对主持人的最新要求。
四、综艺卩目主持人“缺位”现象产生的影响(一)节目形式方面《奔跑吧》这档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一个字:“真”。
近年来户外综艺节目的发展,对传统的综艺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收视率方面,《奔跑吧1度夺冠,这说明主持人“缺位”使得综艺节目脱胎换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奔跑吧》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全程无死角地记录嘉宾的一举一动,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扭转了综艺节目千篇一律的弊端。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奔跑吧》的版权属于韩国.但是我国在引进过程中不仅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洛阳牡丹、畅游梨园等,能够向观众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另外,主持人的“缺位”让嘉宾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让游戏更加真实和贴切,目前节目中的很多游戏已经受到大家的追捧,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1d0a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1.png)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电视新闻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播音主持要准确传达信息,引导观众的情绪,以及保持观众的兴趣。
下面我将从语速、语调、语气、发音等方面进行分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
语速是播音主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播音主持要注意控制语速,不能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语速会让观众无法跟上,无法理解其中的信息;过慢的语速则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
播音主持要根据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来调整语速,让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字,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流畅度。
语调也是播音主持需要注意的一点。
语调的高低变化能够传达出播音主持的情绪和说话的重点。
在播音新闻的过程中,语调的变化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的逻辑和信息的重点。
当主持人要强调某个重要信息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的高度,让观众注意到这个关键点。
语气也是播音主持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播音主持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性质来调整语气,让观众产生共鸣。
对于一些悲伤的新闻,播音主持可以适当表现出沉重和悲伤的语气,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新闻中的情绪。
而对于一些欢乐的新闻,播音主持则可以表现出轻松和愉快的语气,让观众感受到新闻的喜悦。
发音是播音主持的基本功。
准确的发音是播音主持必备的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播音主持要注意不要含糊不清地发音,要以清晰和准确为目标。
播音主持还需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感,使整个句子流畅有韵律。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掌握良好的语速、语调、语气和发音等技巧。
通过适当调整这些要素,播音主持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引导观众的情绪,保持观众的兴趣。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任务,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e683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3.png)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一项需要专业技巧和实践经验的工作。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演技素质和主持技巧。
本文将从语言自然、表情、声音语调和气息等方面,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进行分析。
一、语言自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用准确的语言传递信息,同时用轻松自然的语气引导观众。
好的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流畅、自然、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将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让观众感到亲切自然。
播音主持人在读稿的时候,需要留出适当的停顿和呼吸时间,让观众能够更好的听懂内容,并更好地接受信息。
在节奏上应该把握好节奏感,避免出现读稿太慢或太快的情况,影响观众的聆听效果。
二、表情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对于播音效果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自然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需要与语言信息相匹配,才能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和情感意境。
在表情方面,播音主持人需要通过摆姿态、点头、微笑等方式表达出新闻表述的情感倾向,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内容,并且调动观众的兴趣和欣赏程度。
三、声音语调播音主持人需要在讲解新闻时,充分利用声音语调来表达情感和重点突出。
发声要富有变化,音量和音调不应当过于单一和单调,需要根据新闻内容变化和节奏进行合理调节。
同时要保持音调的平稳和稳重,排除不必要的过度张扬,保持语音的稳定、流畅、细腻。
对于情感语调的运用,可以通过声带调节、音量大小、语调起伏等方式来表达新闻信息的重心和情感意义,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感受新闻背后的人文情感。
四、气息播音主持人一定要注意清晰有力的语音发音,这一点需要良好的气息控制和呼吸训练来支持。
播音主持人需要用腹式呼吸口吸气,然后吐气发声,避免因为大声地说话而让气喘吁吁,影响观众的听感效果。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需要保持语言自然、表情自然、声音语调自然、气息自然的状态,最终让观众理解内容,接受新闻信息,充分利用语言技巧,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观看体验。
从新闻节目的演变中重新解读“播音腔”
![从新闻节目的演变中重新解读“播音腔”](https://img.taocdn.com/s3/m/cc1c0b1c844769eae009ede5.png)
色彩 而 言 , “ 播 音 腔 ”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新 闻节 目内容 和 传 播 方 式 的变 革 。
第 四,分寸感 。 由于新 闻 节 目具有 很强 的 内容 与形式 相统 一 的特 点 ,因此 新 闻节 目播音 员在播 报新 闻时 既要 把握
“ 播音腔 ”的置疑 和讨论也越来越多 ,“ 播 人 们对 政治 和经 济 的关 注越来 越多 。受 表现出豪迈 、 正直的特点;文革时期 “ 假、 音腔 ” 的贬 义色彩 更浓 , “ 播 音腔 ”给 众 意识 发生 变化 ,使新 闻节 目的内容 和 大 、空 ”特征鲜 明 【 3 】 。不 同时代 的 “ 播 受众 带来 更多 矫揉 造作 、强迫受 众 接受 传 播方 式必 须进行 必要 的改 革才 能满 足 音腔 ”具有 浓厚 的 时代 气息 ,反映 出强
播音 艺术 ,其产 生来 源 于对生 活 的提炼 2 “ 播音 腔” 的形成和 发展
和艺术加工 , 也是播音 的一种语 言规范 , 与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不矛盾。
1 新 闻节 目的 演 变
2 . 1 “ 播音腔 ”的特点
“ 播 音 腔 ” 是 播 音 员 运 用 特 殊 的 语 新 闻 语 言 的严 肃 性 ,不 能 过 多 的 将 个 人 言 表 达 方 式 向 受 众 呈 现 文 字 语 言 的方 法 。 情 感融 人到新 闻播 报 中 ,同时也不 能毫
第 一 ,严 肃性 。新 闻节 目内容 面 向
如央视 《 新 闻 联播 》 《 焦 点访 谈 》 《 东 所有大众 , 是 我国重要 的信 息传播媒介 ,
论“播音腔”的含义
![论“播音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db7bdbc84254b35effd3423.png)
论“播音腔”的含义作者:李子龙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6期摘要:广播电视主持人在播音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自身特色的“播音腔”,更需要注重研究有声语音,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高于生活同时也要回归生活。
关键词:播音腔;广播电视语言;播音本质播音腔本身具有双重的含义,在人们的认知理念中,播音腔是具有贬义性质的,是僵硬、生涩、模仿等的代名词,的确播音语言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固定的套路,甚至是主持人循规蹈矩。
但同时,“播音腔”还具备另外一层含义,是播音主持人自我创作和融入个人风格的体现,是播音语言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体现。
在认知“播音腔”的过程中,应该辩证性地看待。
广播电视播音是语言艺术的“二度创作”,播音方式必须与稿件的体裁、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参与艺术审美创造。
一、“播音腔”是播音主持的独特语言样态廣播电视播音语言是一种特殊化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播音前辈在实践总结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播音主持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播音腔”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样态一直传承至今,它是传统播音语言传播表达的独特样态。
(一)“播音腔”的双层含义《中国播音学》里面是把播音腔概括为“三性三感”,即“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
”但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中,对于“播音腔”的认知往往偏离了它本真的含义和内容,这使得“播音腔”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含义和内容。
播音腔是广播电视主持在运用和经验累积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性的风格和主持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播音腔”的定位既涵盖其规范性的一面,同时也囊括了它的排斥性与僵化性。
一方面,“播音腔”是广播电视主持中的特殊化的语言,它是老一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的理念形成与经验集合,它本身是一门规范性的语言。
而播音主持的本质就是说话,如果脱离了说话的初衷,脱离了说话的本质,那么播音主持将丧失魅力与价值。
在播音主持中,通过规范性的定义、流程化的形成,使得“播音腔”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语言。
论“播音腔”的含义
![论“播音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2e11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0.png)
论“播音腔”的含义“播音腔”一词来源于中国北方地区方言,用来形容某些人在说话时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语调或者感情色彩。
这种独特的语音表达方式,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人们对于“播音腔”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但无论如何,播音腔都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播音腔传递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随着历史的长河,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方言和语音特点。
这些方言和语音特点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当人们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的方言语音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也就随之展现出来。
东北人说话时的浓重口音、江南水乡人的轻柔莹润、四川人的豪放大气等,都传递了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
这种播音腔所显示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仅是对地域历史和传统的一种延续,更是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一种文化自觉的表达。
播音腔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在说话或者朗诵时,人们的语音往往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这种情感色彩一方面来自于语言的语调、节奏等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地域文化和历史精神的熏陶。
无论是悲伤、愤怒、快乐还是悲喜交加,都能通过播音腔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很多地方,人们通过不同的语音特点来传递各种情感,以实现情感表达的目的。
北方人说话时的豪放坦率、南方人说话时的委婉细腻,都是情感表达的两种不同风格。
这种情感色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功效,使得播音腔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的载体。
播音腔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方言和语音特点。
这些方言和语音特点既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当地文化和传统的载体。
在不同的节日、庆典或者仪式中,人们往往以当地的方言和语音特点来进行歌颂、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播音腔传承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使得这些古老的方言和语音特点得以延续,并得以传播。
黄梅戏、川剧、评书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当地的方言和语音特点。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1758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3.png)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播音技巧分析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也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
一、语音技巧1.音准播音员的音准是至关重要的,电视新闻必须要能够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所以播音员一定要在准确发音方面下功夫。
在读新闻前和演讲前,可以用练声器进行练习。
2.语调语调是音调的运用,可以对语言的表达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播音员应该注重使用适当的语调,准确传递信息。
在朗读新闻时,应当注意语调的转换,特别是涉及到重要内容的时候。
3.节奏感播音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朗读方式不应过于单调,用不同的语调、速度、音量等方式展现播音员的播音魅力。
二、演技技巧1.情感表达播音员的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独特的演绎方式传递感情。
播音员应该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度,确保观众能够理解主持人的情感。
2.情境理解播音员要理解新闻背景,深入了解新闻内容,融入角色,切实增强节目的实际效果。
3.节目氛围节目氛围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重要技巧,这种氛围可以影响观众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程度。
播音员应该注意将实际性与感性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演绎方法,逐渐引导观众理解新闻内容,营造出一个好的节目氛围。
四、形象气质技巧1.穿着播音员的穿着要求一定要得体,要考虑节目性质、观众群体等方面进行搭配,不要出现随意搭配的情况出现,这会严重影响节目的专业度。
2.妆容妆容也是重要的方面,一定要考虑到面部的协调性和适度性,不要过于浓烈或过于素雅。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繁多,并且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专业性的要求,成为一个成功的播音主持人。
如何看待“播音腔”
![如何看待“播音腔”](https://img.taocdn.com/s3/m/ce941b5e580216fc700afd7f.png)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22 -2018年第7期 总第62期如何看待“播音腔”闵曦贤[摘 要]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自诞生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在播音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逐步出现了“播音腔”这一颇受到争议的说法,使很多人对于播音事业产生了质疑,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
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的“播音腔”,到底是怎样的语言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否找出更好地发展播音主持事业的方向?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播音腔;态度;思考[作 者] 闵曦贤,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谈到“播音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与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的了解程度、受众认知的角度、播音工作者的态度和水平都有很大的关系。
而如果要讨论如何看待“播音腔”这一概念,首先就要秉承一个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对“播音腔”下一个相对客观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讨论,更辩证深入地研究播音工作。
一、“播音腔”的定义在张颂先生的《播音与创作基础》当中,对于播音腔是这样定义的:“一谈到播音,人们爱用‘播音腔’这个词儿。
本来这个词儿是可以使用的,它包含着播音语言的特殊性,稳定性,一听就能分辨出来,不应同相声、评书、角色语言、日常语言等混淆,也不应同聊天、座谈、讲话录音、口令等混淆,它有它的褒义含义。
”由此可以看出,在播音事业发展之初,为了能够体现出播音员播报的特点,所谓“播音腔”这一概念的所指是更倾向于专业的体现,有其正面的褒义含义。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例如《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就曾这样叙述过“什么是‘播音腔',由于理解不同,认识差异,反对者说播音腔就是装腔作势,居高临下,是高、平、空播音的典型表现。
”《新闻传播》一刊中也有将“播音腔”视作具有被人所广为诟病的“官腔”这样的看法。
甚至张颂先生自己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不同方面的阐释:“可是,目前却给这个词儿增加了许多贬义内涵,把‘播音腔’同‘八股腔’,‘固定腔调’作为同义词了。
论“播音腔”的含义
![论“播音腔”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c55c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c.png)
论“播音腔”的含义
“播音腔”是指语音上的一种特定发音风格,主要是指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主持人、播音员在阅读新闻、主持节目时的发音方式。
这种发音风格较为流畅、明快,语调起伏较大,重读音节突出,音韵切分明显,节奏感强,音高层次分明。
在中国,播音腔是一种带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语音风格,主要源于北京方言,即所谓的“京腔”,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京腔”。
这种发音方式最早出现于中国国营广播电台设立
之后,1951年中央电台(即后来的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开始试播,1955年正式开播,其主持人开始采用比较统一的发音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播音员的专业“标准拼音”。
随着电视、广播等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播音腔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一种特色发音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广播新闻、文艺节目、教育节目、体育赛事等领域。
同时,不同
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也逐渐融入到播音员的发音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播音腔
风格,如华东腔、东北腔、南方腔等。
然而,由于某些播音员在使用播音腔时过于夸张,程式化,缺乏个性化,使得播音腔
逐渐演变成一种千篇一律的语音发音方式,极易引发听众的疲劳和抗拒。
因此,为了提高
语音表达的个性化和情感传达的真实性,现在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在使用播音腔时也开始注
重个性化的处理,尽可能地贴近语境和情感,力求表达更真实、自然、富有生命力的声
音。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fb01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5.png)
新闻播音中的固定腔调与应对研究新闻播音是新闻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听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在众多播音员中,有一部分播音员具备特别的腔调,这种特殊的腔调常常被称作“新闻播音腔”,它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行业色彩。
在新闻播音腔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新闻机构也会有所差别,因此需要对播音员的腔调进行相应的应对与研究。
新闻播音腔是指一种特殊的腔调,它在表达新闻信息时,往往会强调音调的上升和下降,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
新闻播音腔可以根据区域、机构和语言来进行分类。
就区域而言,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腔调特点。
如北京的新闻播音腔以嘴唇紧闭和声音抬高为主,让人感觉朗朗上口;而江苏的新闻播音腔则较为平缓,口气柔和且语速较快。
在机构方面,各大新闻机构也有其自己特有的播音风格,如央视新闻的播音员通常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事件,而新华社的播音员则以精准的用词和华丽的表达为主。
另外,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播音员的腔调也会有所变化,如英文播音员通常讲话缓慢而且声音清晰,讲话时会尽量保持语音平稳。
然而,新闻播音腔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对于播音员而言,除了语言文字的功底打好之外,还需要在腔调练习上进行相应的训练。
正如演员需要刻意营造出角色的性格、情绪和语调一样,播音员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才能传递出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信息。
在应对新闻播音腔方面,不同的听众在接收播音信息时有不同的需求。
对于有些人来说,听新闻是为了获取准确而实用的信息,他们希望播音员能简洁明了地讲述事件,并且尽量减少腔调的影响。
而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则更加关注新闻的情感表达,他们希望播音员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让听众在听完新闻后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因此,在新闻播音方面,播音员需要做到兼顾实用性和情感表达。
在语调上,应该尽可能减少过多的腔调元素,以保证听众能够听清楚新闻的关键信息。
在情感表达上,则可以适度加入自己的个人风格,让播音更有情感和感染力。
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
![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3d839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a.png)
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这是新闻播音的首要要求。
播音员必须准确传达新闻信息,遵循语言规范,同时保持清晰流畅的语速和语调。
2. 圆润集中、朴实明朗:新闻播音要求声音圆润、集中,避免过于尖锐或刺耳。
同时,播音员应保持朴实明朗的风格,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新闻内容。
3. 刚柔并济、虚实结合: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应掌握刚柔并济的技巧,既要传达出新闻的严肃性,又要保持一定的柔和度。
同时,虚实结合也是重要的一点,通过语气的变化来强调新闻的重点。
4. 色彩丰富、变化自如:新闻播音需要运用丰富的语调和语气来传达新闻的情感色彩。
播音员应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调和语气,使播报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5. 字正腔圆、张弛有度:新闻播音要求字音准确、清晰,同时要保持适当的语速和节奏。
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应做到字正腔圆,避免模糊不清或吃字现象。
同时,张弛有度的节奏掌控也是关键,既要保持紧凑感,又要给观众留下思考和理解的时间。
6. 庄重朴实、清新明快:新闻播音的语言风格应庄重朴实,避免过于华丽或夸张的修饰。
同时,播音员应保持清新明快的风格,使新闻播报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新闻播音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灵活应变:由于新闻具有时效性,播音员在直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临时加播或突发情况。
这时,播音员需要迅速灵活应变,调整自己的播报计划和策略。
2. 把握规律:新闻播音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可循。
播音员应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新闻播音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 细致准确:新闻播音需要细致准确地传达每一个信息点。
播音员在播报前应认真备稿,熟悉新闻内容和背景资料,确保在播报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每一个细节。
4. 增强交流:新闻播音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达,还需要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播音员应通过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方式与观众建立联系,增强交流的互动性和亲切感。
播音腔发音技巧
![播音腔发音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4097f5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9.png)
播音腔发音技巧介绍如下:
播音腔发音技巧是播音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一些关于播音腔发音技巧的介绍:
1.语音清晰:播音员需要保持清晰的语音,这意味着发音、语调和节奏都要准确无误。
在进行播音时,应该尽量避免口齿不清或吞音的情况。
2.音调平稳:播音员需要掌握音调的平稳,尤其是在长篇幅的新闻报道或主持节目时。
为了保持音调的平稳,可以在训练中使用呼吸技巧和口腔练习,以帮助稳定音调。
3.发音准确:播音员需要准确地发音,在播音中要尽量避免发生发音错误的情况。
可
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发音能力,同时也可以参考发音指南和词典等资料,以确保发音准确。
4.语速适中:播音员需要掌握语速的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语速。
语速适中可以帮
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播音内容,同时也能提高播音员的专业水平。
5.发音自然:在播音中,播音员需要保持发音自然,不要过度夸张或刻意模仿别人的
发音。
发音自然可以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播音内容。
6.口齿清晰:播音员需要保持口齿清晰,避免口齿不清或吞音的情况。
可以通过反复
练习和口腔练习来锻炼口齿清晰的能力。
总之,播音腔发音技巧是播音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提高来掌握。
同时也需要注意掌握好发音、音调、语速等方面的技巧,以确保播音的质量和专业水平。
认识什么是“播音腔”,然后干掉它!
![认识什么是“播音腔”,然后干掉它!](https://img.taocdn.com/s3/m/945c852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2.png)
认识什么是“播⾳腔”,然后⼲掉它!声⾳的⾏者做/最 /有 /维/度/的/传/播 /者本期内容转载⾃纪录⽚制作最专业的公司▲为什么纪录⽚中不能存在播⾳腔,以及你认为的播⾳腔是什么?今天这篇⽂章呢,就针对纪录⽚来给⼤家分析⼀下播⾳腔的特点。
⽽找到特点,为的是更准确地认识它,然后⼲掉它!1、轻重格式呆板。
2、发声(共鸣)位置单⼀。
3、调值、动程不灵活。
4、习惯性断句。
5、僵化“提打挺松”。
6、重⾳不出⾃内容,⽆法形成语流语势。
7、吐字发⾳⼝型千篇⼀律,“所有的字要送到观众⽿朵⾥”。
下⾯分别讲解,看你中招了⽊有?篇幅所限,⽆法深⼊展开,点到为⽌。
1、轻重格式呆板原中国国际⼴播电台播⾳指导杨曼⽼师曾说:“普通话⼤部分词要遵循中重格式,但在语流中要根据语意。
语意就是语句的⽬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重⾳。
重⾳的定义是:为表达语⾔⽬的着重强调的词和词组。
”先举例⼦,这个例⼦就发⽣在上个⽉。
在⼀集讲汉字“郭”的纪录⽚⾥说,“郭”在古代是“城”的意思。
其中⼀句解说词这样说的:“可是,东郭先⽣真的不姓郭,⽽是因为他住在东城。
东郭,就是东城。
”这句话⾥有两个“东城”,“东城”这个词是典型的“重中结构”。
在我们听到送来的⼤量样⾳中,⼤部分也都是这样读的。
放在这⾥,第⼀个“东城”读做“重中结构”也没问题,但是第⼆个“东城”,则必须要读成“中重结构”,要强调“城”。
因为这集⽚⼦,讲的就是个“郭”字,必须把“郭”和“城”在逻辑上联系起来。
⾄于第⼀个“东城”为什么读成“重中结构”也没问题,请⾃⾏体会。
在《实⽤播⾳教程·普通话语⾳和播⾳发声》(2005年8⽉第七版)⼀书第107页,最下⾯⼀段中:“词的轻重格式只是⼀种约定俗成,它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词的轻重格式要受语句⽬的的制约,所以在预留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原来的轻重格式被打破、被改变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必然的。
”在实际应⽤中,到底是“中重”还是“重中”,相关因素有很多。
如个⼈风格、⽂字意思、前后句衔接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正确认识新闻播音中的“播音腔”日期:2011-10-26 14:37:05浏览次数:676次加入收藏“播音腔”作为播音艺术的体现,它是老一辈播音员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是新中国播音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在不断的创新中谋求发展,许多对“播音腔”的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尤其在新闻领域,各种形式的“说”新闻层出不穷,“播音腔”被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所排斥。
“播音腔”到底是什么?“播音腔”为什么会遭到排斥?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播音腔”?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追述“播音腔”的根源开始,探讨对“播音腔”的正确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持新闻节目的技巧与方式,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一、追述“播音腔”的根源(一)“播音腔”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任何艺术的形成发展,都经历过前人的实践、探索、规范,后人的继承、创新、发展。
体现播音艺术的“播音腔”也不例外。
它是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是新中国播音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从对一个时代、乃至整个民族产生巨大影响的播音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到使人们思想感情产生强烈震动的《雷锋式的好干部——朱伯儒》、《新时期的活雷锋——张子祥》;从《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到《毛泽东》、《邓小平》、《在大海中永生》,从《百年恩来》、《新中国》、《大阅兵》,直至《共和国外交风云》,这些都已成为或将成为彪炳史册的作品,记录着播音艺术的发展,体现着播音艺术的魅力,展现着播音艺术的辉煌。
从中我们感受了时代生活和气息,领略了时代精神和情感,也品味到了“播音腔”在探索规范、继承发扬、改革创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体验到了播音艺术再创作的本质。
这一切,绝不是片面理解的“播音腔”和狭隘理解的播音工作所能完成的。
(二)“播音腔”形成发展的强烈政治性色彩作为党的喉舌,播音工作承载的责任与使命,使“播音腔”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作为党和政府的“发言人”,新闻播音员虽然是节目的集中体现者,但无论是发布公告、政令,宣读决定、声明,都不代表个人,而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立场上,去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去设计表达方式,乃至准确把握分寸,使其播音既符合代言人身份,又准确体现出原则立场,使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相辅相成,恰如其分。
二、什么是播新闻?什么是说新闻?新闻类节目是各级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新闻播音工作是广播电视宣传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广播宣传的“前沿”,它是整个新闻节目中最直观的主体形象。
播音员作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既要传达党的声音又要表达人民的意愿。
目前在新闻的播报方式上出现了两股力量,即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几年来兴起的“说”新闻。
二者孰优孰劣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正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说”新闻,才有了大家对“播音腔”的质疑。
其实,传播形式不同,对于创作主体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对“播音腔”的错误理解是人们对“播”与“说”还存有一些误区,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播音腔”,正确理解“播”与“说”,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关于“播音腔”的种种质疑与争论,其实是由新闻的“播”与“说”展开的。
(一)“说”的必然性“说”新闻其实算不上是一种创新,而是一定程度上的复归、是对原始语言传播方式的“否定之否定” 。
人类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网络时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其所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相适应。
人类最原始的新闻传播方式是口口相传的说新闻,后来有了印刷技术才有了近代的报纸,再逐渐发展有了电子技术,才有了广播电视。
所以从“说”到“播”再到“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就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由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的情形相似。
“播”新闻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长期以来所沿用的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使用“播”的表达方式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各省市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
所谓“播”,是一种语言表达样式,因为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表现为语音规范、语言书卷化、样态有限、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
这种语言表达样式和“说”比较,不可避免地会使播音员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较远。
随着新闻类节目的不断变革,对新闻播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新闻应运而生。
自从凤凰卫视推出“说”新闻的《凤凰早班车》以后,迅速影响大陆广播电视界,使用“说”的表达方式的典型的栏目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等。
所谓“说”,首先是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一般来说,“说”没有稿件依据(或提纲),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保持了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
(二)“播”与“说”对新闻创作主体的不同要求1.“播”新闻对创作主体的要求“播”新闻的方式是广播电视新闻最基本、最重要、最普通的播报方式,也是播音创作主体运用在各类新闻节目传播中最独特、最鲜明、又自成一腔(播音腔)的语言样态,播音腔的形成取决于新闻稿件的文体特点,是由其结构严谨,布局紧凑、语言精练及书面语风格决定的,而这种准确、规范、严谨、简洁、真实、客观、实效的书面语体的口头传播的最佳形式就是播新闻。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
这里揭示了新闻的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真实性,对事实的报道要求真实准确、不容丝毫虚构,二是及时性,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要求报道者迅速及时、新颖鲜活,三是公开性,“报道”是经过大众传媒的方式传播。
新闻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稿件结构严密、布局紧凑、语言精炼,与此相应在播报新闻稿件时,应该“态度鲜明、叙事清楚、分寸适度、要有较过硬的用气发声的基本功”。
态度鲜明是指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运用一切有声语言创作手段,准确而自如地体现事实本身的运动节奏和感情色彩,这才是新闻播音语言真正的亲切感,而其核心就是爱憎分明的态度;叙事清楚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使听众了解稿件内容,还要使听众领会稿件的思想感情.新闻稿件篇幅短小,一条新闻没播清楚就使听众少了解一件国内外大事。
所以叙事清楚是播好新闻最起码的要求;分寸适度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感,从政策、宣传口径的角度去把握稿件,以使组成新闻节目的各条新闻,播出的分寸、分量适度;有较过硬的用气发声的基本功是指新闻稿件篇幅短、书面语言较多,长句和复杂句也较多,加之新闻播音语言节奏要明快,就必须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吐字要干净利落。
同时,“播”的语言样态也正符合新闻传播“准确、清晰、迅速”的特性,符合人们“尽早、尽快、尽多”地获取新闻信息的心理,是传播者和受众共同的要求。
特别是我们强调新闻喉舌、导向作用,播报式更应是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主打新闻的主要语言样态.比如说“国台办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对台政策声明”这样的消息,或发布一系列政策、法规等,其有声语言表达方式就不能随随便便,使用播报的方式就能很贴切,而且有利于立场观点的表明,体现大台的精神风范。
“播”新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二度创作)。
将新闻文字稿件转换为准确、鲜明、传神、富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性的有声语言,主导这个转换过程的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它蕴含着创作主体的业务技能、文化素养、思想品格、知识储备、气质魅力等综合因素.虽然播音员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但要将几十字的新闻导语或洋洋千言的新闻专题“播”成声情并茂、真切感人的完美艺术作品,没有一定的创作功力是难以想象的。
“播”好一件作品不容易,要“播”出个性就更不容易。
由于受到稿件文体的严格制约,创作主体的个性很难展现,难就难在“规矩中出变化,理性中出情感”,而新闻播报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栏目的播音、主持,个性展现也只是相对而言。
2.“说”新闻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说”新闻方式与“播”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作主体只能依据新闻事件本身而非成形的新闻稿件进行播报,如果是直播新闻节目,则大部分“说”的内容要靠即兴发挥,创作主体的创作空间相对较大。
但创作空间越大越广,其驾驭难度就越大。
“说”新闻是为了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创作主体将新闻播报方式口语化处理,采用简炼紧凑、富于个性化的消息式语体风格,使受众听来轻松、亲切、自然,对新闻信息的理解更加便利,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
在这里创作主体的个性风采如果能在传播过程中得以充分释放,对优化传播效果就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的形象就不仅仅代表传媒机构,也有他自身的一部分。
要“说”好新闻,除了应具备“播”新闻的业务能力之外,还应在其他能力方面大力拓展,“说”新闻的“说”从生活中提炼,保留发展了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使之与大众传播语言的规范性、通俗性、艺术性、审美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区别于播音腔。
由于“说”所给予创作主体的创作空间更广,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信息组织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捕捉新闻热点的能力、切中新闻要点的洞察力、现场即兴评述能力等一系列素质提出了要求,在“说”的过程中要求能灵活有序地处置各类信息,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又不失传播者应有的原则立场,同时注重自身感受与受众心理上的沟通,鲜明而到位地体现创作主体在节目中的驾驭、主导作用,根据不同节目类型给个性形象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型。
评价“说”的水平如何,可以看创作主体在播报过程中思路是否清晰、点评是否客观。
要想把新闻说好,发挥好广播电视特有的视听形象,让观众接受,首先必须具备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脱稿播音的能力及较高的学识水平,要求创作主体既要有播音员的播音素质,又要有编辑、记者的新闻素质,必须对所播报的新闻稿件领会深刻、深思熟虑、善于综合、善于分析;由于新闻发展的趋势是尽可能的采用现场直播,让观众在新闻事发的同时就听到、看到它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主持人反应敏捷、出口成章,运用得体语言“说”出新闻事实及自己的价值判断。
其次创作主体还要提高面对虚拟听众及观众谈话的能力,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面对听众及观众在说,而面对无声的话筒或摄像机镜头,听众及观众只是我们心中的想象对象,要通过话筒或镜头与收音机前和电视机前的听众、观众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再次创作主体最好具有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谈话风格,因为幽默风趣是吸引听众(观众)、拉近创作主体与听众(观众)之间、节目与听众(观众)之间距离的重要手段。
三、对“播”新闻与“说”新闻的片面理解——“播音腔”遭排斥的根源当前一些台的消息类节目主持人纷纷开始了对“说”新闻的盲目效仿,其中就存在随意化、个人化、非新闻性的误区,有些人片面认为“语速快”就是说新闻的“重要标志”,现在的新闻播报速度早已从六十年代的每分钟180字提高到了每分钟300字左右,而热衷于“说”的样式者还嫌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