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的精神.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的精神——儒家和道 家的美学思想
中国哲学注重主体的道德人格的完善和精神 的完满,并为精神的进步而欣喜,所以中国 哲学本身就是诗意的哲学,审美的哲学。
儒家哲学以孔孟为代表,他们追求入世的、 积极向上的人生,对道德人格和精神的完善 充满欣喜。所以儒家追求的人生既是现实的 道德的人生又是审美的超越的自由的人生。
• 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清白于人间”。
• 这些著名的词句中折射着人生最绚丽最耀眼钻
• 北宋理学家程颢(1032-1085年)在《秋日偶成》 一诗中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 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 通四方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 贱乐,男儿到此是英豪。”正是这种道德人生 的写照。
孔子关注人内在精神的完善
• 他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所以君子就能够坦荡荡,而小 人常戚戚。
• 清心寡欲,宁静淡泊的快乐 • 他自己明志说:“饭疏食,饮水,曲弘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 并赞扬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斗羹,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 乐”。
• 孔子谈到的美,主要是指心灵美、道德美、人 格美、政治的美、社会美。
• 孔子在《论语》里很多次谈到美。如:“里 仁为美”,邻里之间有仁爱、和睦相处就是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所谓的美是指 君子要成就别人的好事,不要为害别人或助纣 为虐;“先王之道斯为美”是对尧舜和文武周 公“王道仁政”的赞美,也是指善的意思;
• 温良恭俭让,温柔敦厚、温文尔雅
发乎情而至乎礼仪
• 孔子对待感情,主张顺应感情,但要保持感情 的纯洁和节制,要让自己流露出来的感情合乎 礼仪。他说:“圣人发乎情而至乎礼仪”,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因为郑声淫靡,他主张放(放逐) 郑声。他整理诗经,删去其中淫荡、不合乎礼 仪的篇幅,保留其中温柔敦厚的部分。最后 “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思无邪”。他反对纵 情无度,主张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情感,正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孔子和颜回的快乐后来被称作“孔颜之乐”, 分析他们的快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建立在 内在精神完善基础上身心自然流露出的快乐。
天地从容的快乐
• “不怨天,不忧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 乎。
• 孔子欣赏那种天地从容的快乐。他的学生曾皙 的志向是教育一批学生,在“暮春三月,春服 既成,冠者三四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带着学生在沂水里洗 澡,在求雨的台上吹风,唱着歌儿走回来。孔 子很赞同曾皙的观点,说:“吾与点也”,表 示非常同意。
• 孔子在政治上提倡“礼乐相济”,他说:“礼 者,序也;乐者,和也。礼以节之,乐以和 之”。这是孔子的内在思想愿望在政治上的表 现,孔子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因此, 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秩序,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 是美好的。
• 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孔子提出了“文质彬彬” 的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君子以义为质,但如果不注 意仪表风度,会显得很粗野;但反过来,如果 极力讲究文饰的仪表的美而缺乏仁义的品质和 内涵,那只能是虚有其表,虚伪和浮夸。只有 保持二者的适当的配合平衡统一,才能达到君 子的风度。
儒家所追求的永恒人性美
• 《论语》:“生无所息”,“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志士仁人,勿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为 大”,“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
•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以学习求道为乐
• 孔子年轻的时候交游广泛。他说:“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并虚心学习,曾向老聃问 礼,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孔子作为教育家对传道解惑也非常热衷,他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并强调全面发展,他提出了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的“六艺”教育。
• 孔子本人也多才多艺。他的一生“志于道,居 于德,依乎仁,游于艺”。
• 他老年时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吾十五Leabharlann Baidu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孔子追求人生的永恒,致力于对道(真理)的 追求,自强不息。他的学生子贡疲倦于学习, 想放弃,说:“愿有所息”。孔子说:“生无 所息”。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过程, 岂可放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孔子 精神的写照。《易传象》也为儒家学者所作, 其中提出了两种君子之德:“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此,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成为中国人重要 的精神品质。
• 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以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
• 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张载的《西铭》:“存,吾顺事;没,吾宁 也”。
• 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
•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孔子重乐重德的美学思想
• 孔子希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至善的社会里。他 的个人生活也非常快乐逍遥。孔子说:“仁者 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雍也》”因为山有包藏万物的仁爱, 高大、博厚、坚定,有圣人的气象;水奔腾不 息,意志坚定,有无穷的生命力。
• “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德不 孤,必有邻”,他认为当一个人做到了道德的 高尚时,他就可以无愧于天地,就会有快乐, 不会有忧愁。
道家思想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 顺应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的生命体验。
注重体验和审美的中国美学
• 中国哲学是诗化的哲学,真理的取得要 靠人的体验和领悟,是主客观的融合, 主体融身宇宙人生之中,领悟到宇宙人 生的真实意义。中国美学以诗歌和文学 为基础,多体验性,重写意。
•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互融的,如李白的 诗《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 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