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鱼的综述
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技术

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技术曾志雄;张建铭;曾庆祥;刘小全;郭婧;刘斌【摘要】介绍了光唇鱼人工养殖的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控等主要技术,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光唇鱼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光唇鱼;池塘养殖;流水养鱼【作者】曾志雄;张建铭;曾庆祥;刘小全;郭婧;刘斌【作者单位】全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全南 341800;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县 341100;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县 341100;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县 341100;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县 341100;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县 3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4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是一种喜栖息于石砾底、水清流急的溪河中的小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份。
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野生鱼价格达100元/kg以上。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光唇鱼已成为渔民酷渔滥捕的主要对象之一,其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加之人工繁养殖技术进展缓慢,人工养殖量一直较少,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为此,赣州市水产研究所、全南县水产站等单位利用赣南山区冷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有利优势,于2013-2015年开展了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简要总结如下。
养殖池为土池,建设于通风向阳、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溪河边,面积500-5000m2,水深0.8-1.5m,池底平坦,底质为砂壤土,淤泥厚度小于10cm,池底用鹅卵石搭建少量石洞、石缝供光唇鱼避荫纳凉。
进排水口各自分开设置,进排水口均用40目的筛网扎好,池底向出水口倾斜,坡度为3%-5%,以利污物的排出和干塘排水。
配备1.5-3.0kw叶轮式增氧机1台。
光唇鱼(石斑鱼)

光唇鱼(石斑鱼)光唇鱼俗称石斑鱼。
生活于山区溪涧中,是一种杂食性的小型溪流性经济鱼类。
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近年来,由于光唇鱼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光唇鱼的价格也不断攀升,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人工养殖光唇鱼也成为山区渔民致富的途径之一。
一、模式特点利用自然的溪流水,在池塘中应用网箱养殖技术实现流水式光唇鱼养殖。
养殖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且常年水温不高于30?C ,pH稳定,为一种常年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断流的养殖方式。
通过合理的人工养殖方式,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二、技术要点:1、苗种收集人工养殖的苗种采取的是收集野生苗种与引进人工繁育苗种相结合,有两种规格,前期是上年繁育的大规格苗种,规格为40-100尾/公斤;后期是当年繁育的苗种,规格是3-5cm。
2、养殖与管理(1)放养:平均规格10尾/公斤的大规格苗种,平均放养8尾/平方米;3-5cm的苗种,平均放养15尾/平方米。
入池前用15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浴消毒15~30min。
(2)投饲:苗种培育阶段暂使用甲鱼粉料,养成阶段暂使用亲虾幼虾的饲料。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蛋白含量的饲料,既满足了营养需求也控制了养殖成本。
水温较低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1%~2%,每天投喂2次,分别是9:00-10:00、14:30-15:30。
夏季水温较高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4%~6%,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8:00-8:30、10:30-11:00、16:00-17:00。
(3)日常管理:采用流水养鱼,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日常巡查,每天巡查网箱两至三次,检查鱼类的吃食、生长、健康情况及网箱有无漏洞等。
做好防汛工作,遇到台风、汛期时,密切注意溪水情况,及时控制水清。
做好养殖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消毒制剂。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二、养殖情况及效益分析临安市清凉峰六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光唇鱼池塘流水式人工养殖基地位于临安市清凉峰镇白果村,开展流水式人工养殖光唇鱼,养殖周期从3月到12月,产量1650公斤。
云南光唇鱼生物学特性及流水养殖技术

行 了 云南光 唇流水 人 工养 殖 。
在 池塘 养 殖条 件 下 , 雌 鱼个 体 显著 大于 雄 鱼 , 繁 殖 期 间
雌 鱼 生殖 孔处 可 见粉 白色生 殖突 , 雄鱼 身体 较 修长 , 吻部 具
中图分 类号 s 9 6 5 . 1 9 9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7 ) 2 4 — 0 2 3 1 — 0 2
Bi o l o g i c a l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F l o wi n g Wa t e r Cu l t u r e Te c h n o l o g y o f Ac r o s s o c h e i l u s y u n a n e n s i s
云南光唇 鱼 ( Ac r o s s o c h e i l u s y u n a n e n s i s ) , 又名 马 鱼 , 在 云南主要 分布 于金 沙江 、 南盘 江及其 附属 湖泊 。 2 0世 纪 6 0年 代 以后 逐 渐减 少 , 至8 0年代 几 近 绝迹 f l - 3 1 。 云 南光 唇 鱼
性腺发育, 体重为 1 2 0 — 2 0 0 g , 可 进行 人 工催 产 , 但 受 精 率 较 低, 畸 形 率较 高 ; I V龄雌 鱼大 部分 性成 熟 , 体 重为 2 0 0 - - 4 0 0 g , 受 精 率可达 7 0 %以上 。
营 养 丰富 、 肉 质细嫩 、 味道 鲜 美[ 4 1 。 为保 护 和 开发 好 云 南光 唇 资源 。 云 南 省水 产 技 术 推 广 站 经过 几年 实 践 , 于2 0 1 4年 实
石斑鱼(光唇鱼)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方案

石斑鱼(光唇鱼)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方案
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
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光唇鱼在浙江宁波和绍兴山区一带养殖量大,特别是绍兴市新昌县。
光唇鱼人工养殖主要的饲料是高蛋白饲料,有点使用甲鱼料,当年的大鱼可以达到3-4两,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主要防治以下疾病。
淡水石斑鱼
日常管理:
1.光唇鱼属于溪流杂食鱼类,在经人工养殖后,饲料投喂量加大,极易引起内脏病变,建议每月内服黄芪多糖浮性颗粒,解毒宝宝,虫宝宝,每月连续用5天。
2.冬季和春季注意防治水霉由于水质清瘦,光唇鱼水霉的感染率极高,而且由于是流水养殖,感染后不易泼药治疗。
建议,使用水霉净+戊二醛+三黄散外泼。
3.秋末,春初注意防治小瓜虫光唇鱼是冷水鱼,流水养殖,水质比较清瘦,特别容易滋生小瓜虫,建议,内服虫宝宝连续内服1周进行预防。
4.进入冬季注意保肝护胆由于光唇鱼是冷水鱼,天然食藻,人工驯养大量投喂饲料,进入冬季,气温骤降,大量的成鱼出现白肝,花肝,昼夜温差大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案:内服三黄散+黄芪多糖浮性颗粒+解毒宝宝,每月至少5天。
光唇鱼养殖技术

化 鱼种混 养 .此唇鱼 的残饵和粪 光 唇 鱼 中 型个 体 ,常 体 长 为 食 ;四是需 制成软颗 粒 ,其大 小
他作 为 虾和 岁非 鱼的饵料 ,而 l2~20厘米 ,大 者可达 30厘米 . 应 与 光 唇 鱼 的 口径 一 致 光 唇 鱼
rl虾 和 岁 m 是 光唇 龟 的 优 质 饵 产 量 相 当 可 观 , 为 产 区 的 常 经 性 多疑 ,【大l此 投 饵 技 术 对 光 瞬 鱼
料 ,使m塘 态取得平衡 。
济鱼类 ,但 鱼卵有毒 ,误 食之会 摄 食影 响很大 ,投 饵时间为 上午
日常 管 理 : 养殖 水温要 求 引起 中毒 ,轻 则腹泻 ,重则恶心 、 8~l 1时 ,投 喂 量 约 占 值 体重 的
f 】4 ~30 CI 【 ,盐 度 l2%~35%, 呕吐 、头晕等 ,须及时治疗 .、
喂 投 喂时 ,采取 定量投喂 ,一 水 或增氧机增 氧 另外 ,要经 常 注 意 几 个 问题 ,一 是 光 唇 鱼 对 摄
般前 期 占仉体 重 的 10%~15%, 巡 塘 ,注 意安 全生 产
食饵料的 习惯性 较强 ,从投 喂下
期 为 5%~10% 投 饵时问 以早
适 时捕 捞 :光唇鱼对低温 杂鱼到人 T配合饵料 有一 个适喧
越 冬养到第二 年冬前上市 ,另一
清塘 投礁 :养殖鱼池经
曝 Ii两、清淤再 ,在池 底铺设一些
在 养殖过 程 中根据 养 殖方 式不 同分 为池塘养 殖和 网
种 是 4~5月 份投 放 体 重 200克 的 大 规 格 鱼 种 ,当 年 在 入 冬 前 可 养
乱 石 或 投 放 些 有 穿 空 的 废 旧 轮 箱 养 殖 。
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作者:王艳艳詹会祥李正友刘桂兰杨林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分析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成分,并评价其品质,为进一步了解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价值及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自乌江水系毕节段收集4龄繁殖前期的野生云南光唇鱼,活体取每尾鱼体脊柱两侧肌肉,分析测定其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
【结果】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46±1.11)%,粗蛋白含量为(17.33±0.13)%,粗脂肪含量为(2.07±0.07)%,粗灰分含量为(1.48±0.25)%;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3.30±0.36)%,其中含有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总量为(19.81±0.11)%,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为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为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63±0.39,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是决定和限制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营养评价的关键氨基酸。
肌肉中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4.807±2.464)%,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5.191±2.735)%。
【结论】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效果好,营养价值高,既可食用又可作为功能保健成分予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云南光唇鱼;野生;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03-0507-050 引言【研究意义】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又名紅尾子,隶属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金沙江、乌江、岷江、赤水河等流域,在贵州境内各水系均有分布,是贵州省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伍律等,1989),也是赤水河上游国家级鱼类自然保护区内重要的经济及观赏鱼类之一(赵海涛等,2009)。
西津河光唇鱼个体生殖力及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西津河光唇鱼个体生殖力 及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俞 爱萍 安 徽 省宁 国 市渔 业 渔 政管 理局2 4 2 3 0 0
宁 国 西津 河 ( 流 域 面积 1 1 7 0 平 方 公 里 )源 出旌德 、绩溪两 县交界 的柏罗 源 ( 海拔 1 0 0 9 m) 南麓和 绩溪县 山云岭 ( 海拔1 3 4 8 m)的西麓 ,至 宁国市胡 乐司西北 ,是国家级青 龙湾光倒 刺鳃水 产种质资 源保护 区,复杂多样 的水生生态环 境 , 给多种水 生生物提供 了 良好 的栖 息生长环境 ,其
4 . 食 性
l 2 0
“x 】 8 0 60
*
幼鱼主要吞食 轮虫、摇蚊幼虫 、淡水线虫、桡足类 ,
成鱼主要以着生在水底石 块上 的苔藓及藻类为食 。
三 讨 论
1 . 鱼 类 个 体 生 殖 力 与 生 物 学 指 标 的 关 系 ,不 同 的 鱼 的
一
40 2 0
8 0
1 妊 《 6 0
* 4 0
四 光唇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 . 7 0 年 代 中后 期 ,皖南 山区 的光唇 鱼 资源 还 比较丰
富 ,随着环境 的恶化 及周 边养 殖水域的过度开发 ,光唇鱼
2 0
环境迅速恶化 ,加之保 护措施不力 ,管理不严 ,乱捕滥捉 现象严重 ,致使 光唇 鱼分 布区域不断缩小 ,种群数量急剧
竭。 因此开展 西津 河光唇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对 于开展光唇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大 规模 人工繁殖 ,解决养殖 生产 中的苗种瓶颈 ,
保护光唇鱼资源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一
、
材 料和方法
1 . 实验 材 料
光唇鱼养殖技术要点

二 .苗种选放
1 . 苗 种 质 量
箱排 列方 向与 水流方 向垂直 。设 置 区 域水 位波动 不宜 过大 ,水 面应开 阔 , 受 风浪 、洪 水等威胁小 。 通 风 向 阳 、 交 通 便 利 、 电 力
佳 ,养殖水 的流速 ,幼 鱼一般0 . 0 0 1 m/ s ~0 . O 1 m/ s ,成鱼一般0 . 0 3 m/ s ~0 . 4 m/ s ,
水流量 一般 1 0 0 0 m L / s 左右。
园
光唇鱼是 一种 小型的杂 食溪流 性经济 鱼类 。因 肉质 细嫩 、味 道鲜美 、营养丰 富 .深 受青睐 .目前 自然 资源 已难 满足市 场需 求 .是近 年来新兴 的特色 土著鱼 类 。本 文从环境 条件 、苗种选 放 、饲料 管理 、病
害 防 治 等 方 面 介 绍 了光 唇 鱼 养 殖 技 术 。
5 0 c m以上 。 养殖 池 间最 好有 一 定梯 度 ,利 用 自然地 势落差 以流水养殖 为
l 0 8 蒜 。 : 期
防 逃 设 施 , 防 止 逃 逸 。 同 时 ,可 设 置 增 氧 设 施 ,防 止 缺 氧 等 情 况 。
2 . 网箱 要 求
( 1 ) 网箱制作 材 料采 用聚 乙烯 网等加 工缝 制而 成 的开 口或 闭 口网箱 ,可 分 : ( 1 ) 小 网箱 ,规格 一般 为长4 m ×宽4 m×
体根据 自身情 况调整 。 网箱 上 口离 水
而4 0 c m以 上 ; 网 目大 小 、 网箱 深 度
光唇鱼的综述

文献综述(2015届本科)题目: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学院:专业:班级:水产与生命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11级水族1班学号:1118119姓名:王乐乐指导教师:孙大川二O一五年五月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1.前言光唇鱼,俗称“石斑鱼”,是山区重要的野生渔业资源,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
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对保持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实现光唇鱼的人工保护与开发,各地纷纷开展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调查杭州地区光唇鱼种群分布、自然生长特性、资源现状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亲鱼培育、流水诱导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池塘流水式养殖等技术研究,经多年实践努力,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杭州山区溪涧开展光唇鱼人工繁养殖技术,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光唇鱼作为山区渔业的优质品种,人工养殖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修复与维护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光唇鱼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生态渔业起到积极作用。
光唇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养殖品种,即适合在库叉、溪流或河道放养,也适于在山塘及养鳗场等人工养殖,也可作为游钓、观赏鱼开发,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
据相关资料阁报道,目前光唇鱼属已知种和亚种共有21个。
在系统分类方面,吴秀鸿等于1981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鉴定出光唇鱼的新种;赵俊等嘲通过形态学特征、解剖学及同工酶表型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厚唇光唇鱼A.1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0rallens的差别,发现地理隔离是这两种光唇鱼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后赵俊等于1997年在湖南吉首采集得到鲤科鱼类1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吉首光唇鱼.ishouensis sp.nOV王莉等同利用线粒体ND4基因序列研究了光唇鱼的系统发育特征。
光唇鱼的形态特征和血液生化指标

1 0 17 rm 、.4 14 mm 、.0 12 mm ; . x 0 个/ 31  ̄ 0 个/ s 5  ̄ 0 个/ 3检测 的 1 2 a 7 4 3项血清生化指标 中除尿素氮 、 、 磷 肌酐 和谷草转氨酶等几项指
标 外其余 指标 均不存在显 著差 异 ; 总蛋 白为 4 . / , 4 0g 葡萄糖 为 1 . moL 总 胆固醇为 73 m l 甘油 三酯 为 6 1 0 L 58 m l , 7 / . m o/ 2 L, . 6 m l, moL 钙为 23 mm l , 为 1 2 o L 铁为 60 m o L 尿酸为 1. 1 o L 谷丙转氨酶 为 10 0UL 其 中血清铁 的 / . 7 oL镁 / . mm l , 1 / . ml , 0 / 50 x l , 0m / 8. / ; 0
J n, 0 2 a . 1 2
文章 编 号: 0 8 8 0 2 1)1 0 5 — 6 10 — 3 X( 20 — 0 9 0 0
光唇 鱼的形态特征 和血 液生化指标
张玉明 - 周健博 2 李 明云 2 , ,
(. 1 浙江省新 昌县水电局 , 浙江新 昌 320 ; . 15 0 2 应用海洋生物技 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宁波大学 , 浙江宁波 35 1 ) 12 1
lngh e e d a t r e t / y i me e ,he d lngh s utl n t a e t /no e gh,e e d a trhe d l n t r 3 1 0.7,4.2± 4 y i me e / a e g h we e . 8± 4 2 0.2,1 0 3.2±
S u y o o p o o y a d Bl o o h m i a n e e t d n M r h l g n o d Bi c e c lI d x s
粤东本土原生淡水鱼类之十三——北江光唇鱼

粤东本土原生淡水鱼类之十三——北江光唇鱼
北江光唇鱼,在粤东主要分布于各水系的上游,所以只有山区的溪流才能发现。
本地叫“淡水石斑鱼”的,一般就是指它。
↑ 北江光唇鱼,原生地夜里水下照
这体侧的黑色条纹,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的哦,在前面介绍的原生鱼中,也有一种,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
↑ 北江光唇鱼的嘴边有须2对,口角须长于吻须
北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鲤科光唇鱼属。
广泛分布于广东各水系的上游。
杂食性,常以发达的下颌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和藻类。
生殖期,在浅水急流中的砾石上产黏性卵。
↑ 北江光唇鱼俯视图
鱼缸中的北江光唇鱼,非常活泼,甚至可以说很嘴贱,抢食凶猛,还经常欺负别的小鱼。
北江光唇鱼长得很快,但是体型不大,一般不超过15厘米。
同样体侧有黑色条纹,条纹小鲃(上)和北江光唇鱼(下)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不要认错了哦。
流水坑塘规模养殖光唇鱼技术初探

、
技 术 概 述
坑 塘 依地势 而 建 ,呈一 定 的坡 度 ,形状 为 八角 生态环 境远优于池 塘养殖 ,水 质完全 能够 自动 净化 , 其养成 的生态 甲鱼 品质可与野生 甲鱼相媲美 。结合实
网起捕检查 甲鱼生长情 况 ,不 同季节视市场 价格合理 时及 时用 地笼 网等 工具起 捕销 售达 商 品规格 的 甲鱼 ( 收获情况 见表 2 ) 。整个养殖过程 成本投入 : 甲鱼 种 8 1 9 1 2 元 、 其他 鱼 种 3 2 1 0 元 、饲 料 成 本 2 5 1 1 1 2 元、 网 围设 施费用 1 2 0 1 8 元 、生产船 只折 旧费用 2 3 0 0 元、 鱼药等 费用 4 5 0 0 元、人工工资 6 9 0 0 0 元 ,合计总投入 为4 2 4 0 5 2 元 ;产值 :商 品甲鱼 5 8 7 5 2 0 元 、其他 商 品 鱼类 3 7 0 7 6 元 ,合 计 总产 值 6 2 4 5 9 6 。净 收入 2 0 0 5 4 4
理 缺 乏 必 要 的 经 验 和 方 法 。针 对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
营造 一种 类似 山涧溪 流 的水体 环境 ,采 用沉 淀 池 、梯形进水渠道 、开放式流水管 阀等设施 ,使养殖
坑塘 内水体保 持 2 ~5 次/ 天 的交换流量 、8 毫克/ 升 以 上 的溶氧量 ,通过科学管理 、规范养殖、加强防疫等 方法 ,从而解决光唇鱼养 殖效益低 下等 问题 。 通过该技术 的实施 ,可 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 的
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

文献综述(2015届本科)题目: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学院:专业:班级:水产与生命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11级水族1班学号:1118119姓名:王乐乐指导教师:孙大川二O一五年五月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1.前言光唇鱼,俗称“石斑鱼”,是山区重要的野生渔业资源,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
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对保持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实现光唇鱼的人工保护与开发,各地纷纷开展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调查杭州地区光唇鱼种群分布、自然生长特性、资源现状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亲鱼培育、流水诱导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池塘流水式养殖等技术研究,经多年实践努力,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杭州山区溪涧开展光唇鱼人工繁养殖技术,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光唇鱼作为山区渔业的优质品种,人工养殖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修复与维护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光唇鱼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生态渔业起到积极作用。
光唇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养殖品种,即适合在库叉、溪流或河道放养,也适于在山塘及养鳗场等人工养殖,也可作为游钓、观赏鱼开发,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
据相关资料阁报道,目前光唇鱼属已知种和亚种共有21个。
在系统分类方面,吴秀鸿等于1981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鉴定出光唇鱼的新种;赵俊等嘲通过形态学特征、解剖学及同工酶表型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厚唇光唇鱼A.1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0rallens的差别,发现地理隔离是这两种光唇鱼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后赵俊等于1997年在湖南吉首采集得到鲤科鱼类1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吉首光唇鱼.ishouensis sp.nOV王莉等同利用线粒体ND4基因序列研究了光唇鱼的系统发育特征。
光唇鱼池塘静水养殖技术初探

7 6 0
路配 套齐 全 ,布 设 防 鸟 网。池 塘面 积 为 3 亩 ,平 均
水深 1 . 5 ~2米 , 配 备 1 . 5千 瓦 的 叶。
成鱼 收 获
平均 规 格 ( 克/ 尾)
成 活率 ( % )
I 置 _ 墨 匠
旦 塑 全
攘
姜建 湖 陈建 明 沈 斌乾 郭建 林 孙 丽 慧 黄 爱 霞 程 海 华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 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 实验 室,浙江省 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
室 ,浙江 湖 州 3 1 3 0 0 1 )
光 唇 鱼 俗 称 淡 水 石 斑 鱼 , 生 活 于 山涧 溪 流 和 江 河 中上 游 等 急 流 环 境 中 ,是 一 种 杂 食 性 的 小 型 溪 流 性 经 济 鱼 类 。在 早 期 的 光 唇 鱼 人 工 养 殖 中 , 大 多 以 拥 有 优 质 水 源 的 水 库 进 行 网 箱 混 养 或 单
放养面 积 ( 亩) 苗种 放 养 放养 尾 数 3 2 5 0 0 0
、
养殖 方法
1 . 池塘条 件 试 验 池 塘 水 源 充 足 、水 质 良好 、 无 污 染 , 电
放养 时 问 ( 年. 月)
起 捕时 间 ( 年. 月)
总产 量 ( 千克 )
2 0 l 5 . 8
一
预 防为 主 、 防 治 结 合 。定 期 泼 洒 二 氧 化 氯 等
消 毒 制 剂 ,适 时 拌料 投 喂 复合 维 生素 和 保 肝 利 胆 制 剂 , 提 高 鱼 体 的 免 疫 力 和 抗 病 力 。 如 发 现 鱼 病 ,及 时诊 断和 处理 。 二 、养 殖 结果 经 1 2  ̄1 3个 月 的 养 殖 , 共 获 商 品 鱼 7 6 0千 克 ,每亩 净利 润达 1 4 8 6 7 元 。具体 情况见 表 l 。 表1 光唇 鱼放 养、 收获 情况 及效 益分 析
淡水溪石斑鱼(光唇鱼)成鱼流水养殖技术,绝对干货

淡水溪石斑鱼(光唇鱼)成鱼流水养殖技术,绝对干货光唇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开展光唇鱼成鱼流水养殖,一方面保护了光唇鱼的野生资源,丰富了市场优质鱼产品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也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效益。
笔者经过几年养殖实践,之前发了几篇文章存在一些错漏,本文根据实际经经验总结的一些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淡水石斑鱼光唇鱼(本地土名叫石斑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喜生活在山区溪流中,主要分布在浙、闽两省。
光唇鱼体呈纺锺形,较低矮,吻突出,唇发达、肥厚,体色深青黑,腹部较淡,体形有6条横带,雄鱼不明显。
光唇鱼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括食附着在溪石上的植物和小型昆虫,人工饲养条件下,喜吃人工配合饲料、漂莎、细渌萍等。
光唇鱼,因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一路看好。
笔者2012年开始,利用当地光唇鱼野生资源,开展成鱼流水养殖,取得成功,当年苗种,经11个月养殖,就达商品规格,上市销售,本文主要介绍光唇鱼成鱼流水养殖技术。
淡水老石斑鱼1 光唇鱼养殖环境条件与设施1.1 水质和水量:养殖光唇鱼的水质最重要的是有清澈、充足、稳定、水温适宜、无污染的山涧流水。
养殖场地周边环境要清静,交通便利,易于管理,水源地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养殖池中水的流速一般在2-3m/分钟,水流量1L/S左右。
成鱼养殖池1.2 饲养池:饲养池以不渗漏,水流畅通为前提,水泥池、土池、池塘都可以养殖光唇鱼。
苗种培育以水泥池为好,方便管理;成鱼养殖以池塘为好,面积大点饵料丰富,鱼长得快。
养殖池最好选建在有自然落差,又可引用水库水或山泉溪水旁边。
每口水泥池面积在50-70m2,水深:50-80cm,池底应向出水口倾斜,池底坡降为3-5%,以利污物的排出和清刷等。
池底要放入部份鹅卵石,搭建一些自然的石洞、石缝供鱼栖息(我家采用放入110的水管),这一点很重要,光唇鱼最喜欢啦。
光唇鱼网箱养殖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

光唇鱼网箱养殖-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光唇鱼俗名石斑鱼,罗丝鱼。
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说到吃鱼会中毒,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河鲀。
但要说起淡水鱼放倒大活人可真不多见。
近几年来,我国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罪魁祸首就是它---光唇鱼。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光唇鱼家族品种,光唇鱼网箱养殖,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
鱼卵中的秘密光唇鱼肉虽鲜美,但其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
此鱼卵可能含有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这一毒素,不会对鱼本身造成影响,但人、家禽或牲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所以烧煮此鱼时应去除鱼卵及其内脏,并扔进垃圾箱或深埋。
光唇鱼家族品种1、虹彩光唇鱼虹彩光唇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俗称:五杠鲮,火烧鲮,花榄鱼,花鱼,疴肚鱼。
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各江河。
2、厚唇光唇鱼厚唇光唇鱼体长,侧扁,背部弧形,腹部圆。
常生活在山涧溪流中。
主要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
3、半刺光唇鱼半刺光唇鱼体侧扁,背部隆起。
头锥形,头长小于体高。
吻尖突。
口下位。
唇较厚,下唇侧瓣相接处有一小沟。
主要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
4、温州光唇鱼温州光唇鱼体侧扁,头后背部隆起。
头尖。
吻较长。
主要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
5、云南光唇鱼云南光唇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俗称:马鱼,花鱼。
体细长,侧扁,腹部圆;头小,锥形;吻圆钝。
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
6、长鳍光唇鱼长鳍光唇鱼俗称花榄鱼、五杠鲮、火烧鲮、阿肚鲮。
体高,侧扁。
背、腹缘均隆起。
吻较尖。
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
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1、养殖条件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为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投礁光唇鱼养殖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光唇鱼喜钻洞的习性。
温州光唇鱼病害诊治新技术

2024.4温州光唇鱼为光唇鱼属的一个地方种,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主要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的溪河。
自然环境里的野生光唇鱼,密度稀、水体活、水质好,一般不发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密度高、水质不稳定,易发各种寄生虫(藻)、细菌性等疾病。
笔者在福建省森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光唇鱼养殖场蹲点期间,对打粉病、车轮虫病和肠炎等几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病因、症状和流行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并针对温州光唇鱼体形小、病害早期不易发现和对部分杀虫剂敏感、传统有效的抗菌药有的为禁用药、有的为限用药的情况,探索总结出一套准确、安全、有效的诊治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打粉病1.病原嗜酸性卵甲藻。
2.病因养殖水源为山涧溪河水,福建山区多为黄壤土,溪河水呈弱酸性,加上池塘静水、营养丰富,有利于卵甲藻的繁殖生长,故打粉病成为该场常见、多发病。
3.症状初期,鱼食欲下降,或聚集水头,或在池中挤游成团,或上浮水面形成1~3个小圈环游不息,或在池底不时侧身露白;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体表黏液增多;进而白点蔓延全身,初看与白点病(小瓜虫病)很相似,仔细观察白点较小,白点间有充血斑点,尤以尾部更为明显;卵甲藻属植物界、甲藻门,刮取白点置载玻片上,滴少许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水浸片),低倍镜检可见不会动、呈苹果形的藻体(小瓜虫属动物界、原生动物门,镜检白点虫体会动);后期,白点增多成片,鱼体外表像裹一层白米粉,故称“打粉病”。
此时,病鱼上浮水面呆滞缓游、拒食,终至衰竭死亡。
4.流行情况水温22~32℃均可发生,春末、秋季为流行季节。
幼、成鱼均可感染发病。
5.防治方法根据病原嗜酸性特点(最适pH 为5~6.5、pH 在8~9自行死亡),泼洒硫酸铜或石灰水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光唇鱼对硫酸铜十分敏感,使用石灰水效果不明显。
加注藻水,既可当饵料又能增氧,同时,还能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高浓度小球藻pH 高达11,能迅速升高pH,效果好、安全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2015届本科)题目: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学院:专业:班级:水产与生命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11级水族1班学号:1118119姓名:王乐乐指导教师:孙大川二O一五年五月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1.前言光唇鱼,俗称“石斑鱼”,是山区重要的野生渔业资源,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
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对保持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实现光唇鱼的人工保护与开发,各地纷纷开展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调查杭州地区光唇鱼种群分布、自然生长特性、资源现状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亲鱼培育、流水诱导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池塘流水式养殖等技术研究,经多年实践努力,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杭州山区溪涧开展光唇鱼人工繁养殖技术,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光唇鱼作为山区渔业的优质品种,人工养殖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修复与维护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光唇鱼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生态渔业起到积极作用。
光唇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养殖品种,即适合在库叉、溪流或河道放养,也适于在山塘及养鳗场等人工养殖,也可作为游钓、观赏鱼开发,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
据相关资料阁报道,目前光唇鱼属已知种和亚种共有21个。
在系统分类方面,吴秀鸿等于1981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鉴定出光唇鱼的新种;赵俊等嘲通过形态学特征、解剖学及同工酶表型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厚唇光唇鱼A.1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0rallens的差别,发现地理隔离是这两种光唇鱼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后赵俊等于1997年在湖南吉首采集得到鲤科鱼类1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吉首光唇鱼.ishouensis sp.nOV王莉等同利用线粒体ND4基因序列研究了光唇鱼的系统发育特征。
唐安华等对云南光唇鱼的胚胎及胚后发育做了细致的研究。
此外,张玉明等对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迄今为止,对光唇鱼详细的药物耐受性致死实验药物指标的实验鲜有报道[2]。
2.光唇鱼的品种及介绍彩虹光唇鱼学名(Acrossocheillus iridescen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俗称:五杠鲮,火烧鲮,花榄鱼,花鱼,疴肚鱼。
体长,侧扁,尾柄较细,背部在背鳍前呈弧形,腹圆而平直。
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
吻皮稍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不与上唇相连,其边缘完整。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肉质,上下唇宽度约一致,下唇分左右两侧瓣,相距颇宽,约为口宽的1/3或超过。
下颌外露,具角质边缘。
须2对,吻须短于颌须,颌须约等于眼径或稍短。
背鳍刺粗壮,后缘具强锯齿;尾鳍大,分叉甚深,末端尖长。
体侧有5条橙黄色横带。
雄性成熟个体的吻部及臀鳍第4、5分枝鳍条出现珠星;体长超过15厘米的雄性个体,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及第1分枝鳍条延长呈丝状,其长度超过头长。
虹彩光唇鱼为江河中下层鱼类,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的溪流中。
性杂食,以着生藻类、水草为主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各江河。
厚唇光唇鱼鲤科学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体长,侧扁,背部弧形,腹部圆。
头侧扁,其长约与体高相等。
吻钝,突出。
口下位。
下颌弧形,前缘露于唇外。
唇厚,下唇分两侧瓣,在颏部中央互相接角虫。
须2对,颌须稍大于眼径。
背鳍刺极细,后缘光滑,末端柔软.雌体体侧有6条垂直黑狭条;雄体中轴具纵纹,垂直条纹在侧线之上。
生活在山涧溪流中。
小型鱼类。
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急流处。
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
半刺光唇鱼鲤科学名 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俗名:石斑鱼体侧扁,背部隆起。
头锥形,头长小于体高。
吻尖突。
口下位。
唇较厚,下唇侧瓣相接处有一小沟。
下颌稍外露。
须2对,颌须与眼径约相等。
背鳍刺基部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
鳃盖和尾基各有一黑斑[4]。
生活在山区溪流,喜栖息在底层多砾石的流水环境。
常集群。
以着生藻类为食。
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
云南光唇鱼学名(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俗称:马鱼,花鱼。
体细长,侧扁,腹部圆;头小,锥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上颌后伸达鼻前缘的垂直线。
上唇较厚,光滑,紧贴于上颌外表,上唇沟深而明显;下唇缩在下颌边缘之后,分为两部分成为侧瓣,其间距约等于眼径的2/3。
下颌外露,无角质边缘。
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
背鳍刺发达,后缘具强锯齿。
体背部青灰色,体侧下半部及腹部灰白色略带黄,尾鳍青灰,鳍间膜黑色,其它各鳍灰黄,尾鳍下叶稍带淡红色,背部及体侧每个鳞片前部具黑色边缘,尾鳍基部黑色。
幼鱼沿侧线具10-11个小黑点。
成鱼无斑纹。
为中下层的定居性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性杂食,以丝状藻为主,水草次之,也食一些动物性饵料。
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
温州光唇鱼鲤科学名Acrossocheilus wencho wensis Wang体侧扁,头后背部隆起。
头尖。
吻较长,一般大于眼后头长。
口下位。
唇厚,下唇侧瓣肥厚,在中央互相接触。
下颌前端为侧瓣遮盖,不外露。
须2对,较长,颌须长略大于眼径。
背鳍刺稍粗壮,后缘具细锯齿。
体侧有6条垂直黑斑条。
生活于石砾底质的溪流。
以刮食着生藻类或苔藓为生。
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南部各水系[3]长鳍光唇鱼鲤科学名: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 俗名:花榄鱼、五杠鲮、火烧鲮、阿肚鲮体高,侧扁。
背、腹缘均隆起。
吻较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
口下位。
下唇侧瓣间隔颇宽。
下颌外露,具锐利角质。
须2对。
背鳍外缘内凹,硬刺后缘具强锯齿,生殖季节,雄鱼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和第一根分枝鳍条均延长呈丝状。
栖息于江河中下层,主食着生藻类和水草。
3~5月产卵。
分布于珠江水系。
3.致死剂量药物的不同用量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所谓用量就是“剂量”,即用药的份量。
剂量太小,达不到体内的有效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这种小剂量就称为“无效量”。
当剂量增加到出现最佳作用时,这个剂量就叫做治疗量,即“常用量”,也就是提出治病时所需要的份量。
在常用量的基础上再增加剂量,直加至即将出现中毒反应为止,这个量就称为“最大治疗量”,也就是“极量”。
用药超过极量时,就会引起中毒,这就是“中毒量”。
这中毒量的基础上再加大极量,就会引起死亡,此剂量即称为“致死量”[5]。
3.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与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
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
IC50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浓度。
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
长期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
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LD50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的。
因为LD5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6]。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
因为剂量—反应关系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LD50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LD50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
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95%可信限。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示,单位为mg/L。
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示单位。
3.2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实验总体中一组受试动物的数量视不同实验设计而定,少则10个,多则50~100个以上。
3.3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3.4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4.半数致死浓度半数致死浓度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用 LC50表示。
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则称为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6]。
4.1计算方法及公式4.1.1计算方法计算毒物对水生动物的 LC50常用直线内插法,即根据不同暴露时间,以及在等对数间距的各个试验浓度下测试动物的死亡率,求出不同暴露时间的LC50值。
计算时必须有使受试动物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各种试验浓度。
根据毒物或废水试验浓度和受试动物的死亡率用半对数纸作图,在死亡率50%处划一垂线至浓度坐标,即可求出不同暴露时间内的LC50。
增加试验次数和适当缩小试验浓度间距,可提高LC50值的精确度。
运用图解法(Litchfield and Wilcoxon法),可计算出LC50值的可信限,从而估算出与受试动物同类的动物死亡50%的毒物浓度范围[7]。
计算毒物对哺乳动物的 LD50和LC50,较为简便、精确的方法是图解法。
由于染毒方式不同,动物的中毒反应往往有很大差异。
为便于对吸入染毒和其他方式染毒引起的动物急性中毒进行比较,可按一定的换算公式将染毒浓度换算成吸入的毒物剂量。
4.1.2计算公式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用LC50表示。
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
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